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古诗中的互文手法是什么意思(100句)

2023-01-20 16:41:4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互文手法的诗句

1、敬请关注醉月诗苑ylpxzysy,投稿邮箱1451057278@qq.com

2、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4、举几个互文和借代的例子,十个左右,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借代要有说明.屈原《国殇》:“左骖殪兮右刃伤”算不算互文?如果算,“殪”解释为死,和“伤”意思不同,怎么说?

5、上句中“巴山楚水”是“巴楚山水”,即巴楚的山,巴楚的水,是一句之中自成互文,不能拆开理解。

6、“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

7、前两句互文见义,应理解为“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

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9、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10、秦时明月汉时关。这一句中,“秦”和“汉”是互相补充。

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12、阅读王是专注于小学生阅读的阅读班,致力于“用阅读推动小学生的持久进步、让半亿小学生爱上阅读”,是国内线上阅读兴趣班的开创者。

13、上句中“秦时”和“汉时”互文,“明月”和“关”互文。意谓“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不能理解为明月属秦,关属汉。

14、串对。串对也叫流水对。它是指: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15、对仗是指,诗词创作和对联写作时,运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手段。它要求诗词联句在对偶的基础上,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的词语必须“词性一致,平仄相对”,并力避上下句同一结构位置上重复使用同一词语。

16、古诗词鉴赏,不仅仅是要掌握古诗词常用的修辞手法,还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象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词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古诗词鉴赏还要求学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我们都知道这类题型是小学生失分显现的重灾区,因此,各位小学生一定要将古诗词鉴赏类型题的解题思路掌握清楚哦。

17、下面咱们再举个比喻的例子:

18、两句中“惊”、“鸣”互文见义。应理解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

19、下句中“谢朓”与“李白”、“青山”和“楼”为互文。谢朓(tiǎo):字玄晖,南齐诗人。宛陵:今安徽省宣城。宛陵三面为陵阳山环抱。青山:泛指此处群山。楼:谢朓曾任宛陵太守,建有高楼一座,世称谢公楼,唐代又名叠嶂楼。盛唐诗人李白也曾客游宣城,屡登谢公楼畅饮赋诗。此句应理解为“谢朓和李白都曾在宛陵的青山和楼留下足迹”。不能理解成青山和楼分属于谢朓和李白。

20、运用打比方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运用夸张手法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赞美长江的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黄河的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古诗中的互文手法是什么意思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2、什么是正对?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这样的对偶形式。

3、例5: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③严光:字子陵,东汉高士,曾隐耕于富春山。④桡:船桨。问津:问路。孔子迷路,使子路向隐者问津而遭到讥笑。

5、反问即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6、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作者借用“芳菲”来代替“花”。

7、绩蚕初成茧,相思条女密。

8、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

9、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10、“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见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匠心:巧妙的构思。这两句大意是:写文章不因袭古人,而独自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创作贵在创造,必须匠心独运,惨淡经营,不可因袭模仿,墨守古人为文之法。倘亦步亦趋,只步前人后尘,决写不出好作品。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诗人,长于写田园山水,其诗清新自然,闲适淡远,意匠如神,文思粲然,连大诗人李白对他都充满钦敬爱慕之情:“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王士源为《孟浩然集》作序,〜是《孟浩然集序》中对孟浩然的赞语,可用于形容巧妙独特的文思,强调写作的独创性时也可化用此句。。

11、例6:陵阳佳地昔年游,谢朓青山李白楼。(唐·陆龟蒙《怀宛陵旧游》)

12、(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3、对句互文就是对(下)句中含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出(上)句里含有对(下)句将要出现的词,对句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说明。例如现行教材里的:

14、“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5、比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作者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这就是借代,大家有时间可以把整首诗搜来读读。

16、跟着作家学阅读、学写作、学语文!

17、例6: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唐·温庭筠《送人东游》)

18、陈毅的《梅岭三章》“旌旗十万斩阎罗”此句也采用借代法

19、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20、“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

三、互文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落红万点愁如海,他用海来比愁。

2、(4)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3、例9: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枚《泊秦淮》)

4、2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5、互文的古诗句有: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名词解释:诗句,读作:shījù就是组成诗词的句子。诗句通常按照诗文的格式体例,限定每句字数的多少。中国最早的诗句为律诗结构,格律要求严格,比如先秦时期的诗一般每句四言,见于《诗经》。后发展为五言或七言律诗,见于唐诗。宋元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后,诗句内容逐渐扩充和演绎,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后期,诗句演变成没有了字数的限制的自由体诗歌。

6、应理解为由于天冷“将军和都护角弓不得控,铁衣冷难着。”两句互文。

7、投稿邮箱:1978227900@qq.com

8、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

10、因为爱那人也爱绿草,可以用来说明诗人的这种联想。诗的神韵美是须要诗人自己去营造的,比如,从流云里看到流水的景象,从而像听到流水的声音,这样的联想,就丰富了诗的意境,提升了诗的美感。

11、阅读王创造性提出“爱阅读、深阅读、强理解、善表达、能力强”的教育理念。

12、表达诗人对富春江山水的喜爱之情,对富春人物的敬仰与缅怀。(2分)前两联描写富春如画之景,表达喜爱之情;第三联写富春是避世隐居的胜地,柳里花间,应多有逸人雅士,令人怀想;尾联写严光高怀逸志,万古清风,令人敬仰,而自己在这样的高人雅士面前是不敢停桡问津的。

13、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14、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15、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16、(2)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17、多句互文。比如《木兰辞》中:

18、“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19、E.这首七言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先写在船上所见之景及对船行的感受,再即景抒情。

20、(注)①谢客: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谢灵运,小名客儿。②秦人:指桃花源里隐居的人。

四、互文的修辞手法的诗句

1、作为小学生应该明确,修辞手法,是鉴赏诗歌时重点需要鉴赏的对象之掌握了古诗词的鉴赏方法,便能够更精准的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下面就为广大的小学生整理了12中修辞手法及鉴赏示例,建议家长为孩子收藏,并让孩子认真阅读。

2、两句互文见义。应理解为“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

3、下句可理解为“檐下铎清声,阁上清声。”铎:大铃。大意是悬于檐下的铃响传出清声,阁上便传来清声。这也是变式的互文。不能理解为“阁上檐下铎声清。”这样解释,会给人造成不仅檐下悬铎而且阁上也挂有铎的误解。

4、应理解为“那令人眷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那隐居山林的寂寞岁月,那逃往海滨的小朝廷的君臣,怎么进行抗敌斗争,复兴祖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三句互文见补。有人将此称为“鼎足互文”。

5、例8: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宋·戴复古《初夏游张园》)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7、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苏轼任杭州任通判期间所做。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8、此诗赞美黄昏前的原野风光,反映了作者的伤感情绪,全诗语言明白如话,毫无雕饰,节奏明快,感喟深沉,富于哲理。后两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余晖映照,晚霞满期天,山凝胭脂,气象万千。诗人将时代没落之感,家国沉沦之痛,身世迟暮之悲,一起熔铸于黄昏夕照下的景物画面中。通过双关艺术手法,使诗句蕴含了博大而精深的哲理意味,后世被广泛引用。

9、(3)拟人:拟人也就是比拟,拟人就是拟人化,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10、上句一般可理解为“主人和客人一同下马,也一同上船。”如此分析此句便为互文。“但有人认为此句可理解为客人先已上船,主人骑马来送行,形成了主人下马而客人已在船中的情景,明朝人画的唐诗图谱正是这样。因此也就无所谓互文了。”

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13、一般认为“烟”与“月”、“寒水”和“沙”互文。意思是“烟雾月色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岸。”当然也有人认为“因为青烟只笼罩寒水而不笼罩沙滩,所以这句是‘青烟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滩和寒水’的意思。这是变式的互文。”

14、这也是一个互文句,完整的句子是“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这一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十二年(古文中,数字一般为虚数,所以不一定是十二年)后凯旋时看到旧物的那种久违重见时的喜悦与激动。

15、为了减少大家疑问,咱们结合例子来说,只要你认真看,就不会再有疑问了,除非你就没认真来看:

16、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一般情况下,以一样东西,就是说用一个词来作比。

17、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而后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的翻译是:“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

18、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9、他把莺啼的啼转为啼哭,由啼哭引出眼泪,联到沾湿最高的花。通过曲喻来表现悲苦的心情,把作者的悲哀写到莺身上,这又是一种比喻的手法。

20、这里的“十旬休假”和“千里逢迎”是隔句,“胜友如云”和“高朋满座”是互文。“胜友”“高朋”“如云”“满座”相互交错,补充说明。应解释为:“胜友如云,胜友满座;高朋满座,高朋如云。”

五、互文手法的诗句及翻译

1、出自:明·萧镃《送李估之赴陕西参议》.三峰:指华山的中、东、南三峰。上句写黄河的曲折和漫长,是远景;下句写骑马飞驰华山迎面而来,是近景。

2、例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汉魏·曹操《观沧海》)

3、如宋代诗人邵康节的《花乡村景》:“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4、我的目的是想为喜欢文学的人,那些不知道的朋友打个灯笼,照个路,当个教材借鉴一下,所以,想听咱们就认真听,不想听的人,你可以选择屏蔽。当然,我说的有些大家网上可以搜到。

5、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

6、(1)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7、木兰对着窗户,其中也已包含了面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这也是古文的变幻高深之处。

8、云低远渡帆来重,潮落寒沙鸟下频。

9、排比是一种最常见的修辞。它是用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数目和结构类型相同或相近、语言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短语和句子排列起来的表达方式。排比修辞简洁而富有节奏,整齐统一的语句格式,读起来既构成了一种和谐的整齐美,又增强了语势的作用。如《哀江南》:“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10、隔句互文是指两句互文之间,有其它句子相隔的互文句式。

11、第二句:‘轻匀粉色任参差’;这一句是‘承’句,是对前一句的补充,是对前句的进一步发挥,看到樱花抢满枝头,其状如何?轻匀粉色任参差’,涂脂抹粉,乱七八糟,高高低低,粉墨登场。

12、“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3、大家可以这样简单记忆:互文就是,上下两句或一句中的两个陈述部分,同时适应于两个陈述对象。

14、例14:寒吹断梗,风翻暗雪,洒窗填户。(宋·周邦彦《宴清都·地僻无钟鼓》)

15、阅读王·专注小学阅读5年

16、☞诗词写作指导文章300篇

17、是意义双关:《红楼梦》

1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9、例7:长亭阿姥短亭翁,探借桃花作面红。(宋·杨万里《至后入城道中杂兴十首(其五)》)

20、美!但作者在这里明显的不在写樱花之美,这个美是有问号的,是打了折扣的,更不是作者心目中的美、所要表达的美,作者意不在此。樱姿纵有千般,也要为后面的‘合’句打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