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运用借代手法的诗(100句)

2023-01-20 16:39:1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宋词中用借代手法抒情的诗

1、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2、○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州》)

3、残春旅舍,想景,写诗,参禅,饮酒,擦拭官帽、朝簪

4、(4)的上句是列锦,“葡萄美酒”“夜光杯”皆为西域特产,作者借此巧妙地展现了西北边塞的奇特风情。(5)的下句是列锦,渲染出玉门关雄踞万仞峰峦之上的峭拔之势。

5、(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6、例2:“多情却以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二首(其二))

7、古诗词积累,每天只要8分钟

8、手法: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9、诗词鉴赏在语文学习和考试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多同学都反映了在这一部分感觉遇到了困难。所以今天老师整理了诗词鉴赏这方面的知识点和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10、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11、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这也是千古名句。作者运用列锦手法,把杨柳岸、晓风、残月艺术地排列在一起,表面上完全是写景,而深情寓于其中,用美好的自然景物,反衬诗人的空虚寂寞之感。

13、夸张即故意夸大或缩小表达对象的某种特征或品格,以增强话语的表现力。夸张可以强烈地表现作者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的感情态度,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从而激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也可以引发人们的联想与想象,有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14、(3)“托物言志”不在内容上产生意境,作者的某种感情、志向通过与之相关的实物传达出来,即达到写作目的,可以叙述和议论。“借景抒情”要求达到思与境谐,情与景会,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内容形成情景交融、形神结合的有立体感的审美意境。

15、渲染、烘托、对比、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16、写作方法就是写作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可分为如下几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17、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的区别

18、本诗的N:在残春时节住在旅舍里,经历了宿雨后,雨过天晴,我突然心里忆起了咸京。

19、《张脉峰诗词选》由著名诗人贺敬之、刘征题写书名,郑伯农、杨金亭、周笃文作序,近期由华龄出版社正式出版。

20、(6)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二、运用借代手法的诗

1、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是南朝后主所制的乐曲,为绮靡之音。如:“商女不知忘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2、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3、注:蛩:这里指蟋蟀。槎: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

4、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5、(答案)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满、不屑以及愤懑、愤慨不平。(指出Q)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下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描述N)。

6、④乐曲意象:《阳关曲》《骊歌》。

7、(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9、这首诗借叙事表现了宫女的凄亮怨情。

10、E.词的语言含蓄隽永,格调沉郁悲怆,构思精巧新奇,在送别之作中颇有特色。

11、对比手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每当我读起这首诗的的时候,心情总是久久不能平静:苏轼尽能将景、史、情融为一体,真是令世人赞叹不已!

12、三分别为唐诗、宋词、宋词;

13、(析)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14、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15、“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叠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个幽远凄清的意境。

16、(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后两联写景,所以手法可从景情之间的关系和写景技巧的角度分析。从景情关系上,寓情于景,诗人在寂静的山林中赏花听鸟鸣,写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情,以及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从写景技巧的角度,可从听觉“鸟鸣”和视觉“野花”的角度分析,视听结合,写出了山谷中景物的清幽,写出作者的闲造之感。

17、用典:“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李白的诗作既有庾信诗作的清新之气,也有鲍照作品的那种俊逸之风。庾信、鲍照都是南北朝的著名诗人。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马、司徒、司空),世称“庾开府”。鲍照刘宋时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18、(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9、“尺素”,汉代用素绢写信,通常为一尺,称为“尺素”,后来成了书信的代称。

20、(2)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三、运用借代手法的古诗佳句

1、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2、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3、有抒写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愁别恨

4、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

6、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7、用“绿”代指树叶,用“红”代指花。

8、2017福州初一家长群:526125215

9、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常鳞用的古文借代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以部分代全体。例如:“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鳞”是鱼的一部分,这里代指整体的鱼。第二种是以特征代事物(人)本身。例如:“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布衣”本指没官职的人穿的衣服,这里代指平民。第三种是以具体代抽象。例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见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丝和竹来是制做两种乐器的原料。因而可以代指乐器,这里代指音乐。第四种是人名代本体。例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10、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11、ID:gzywxxzs

12、(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13、C.上片重在叙事写景,下片重在议论抒情,围绕“寻芳”展开,认为寻乐是上天赋予的本能,要适时行乐。

14、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15、了解用典丰富诗词作品内涵(3)

16、凤雏寒,龙骨朽,蛟渚暗,鹿门幽。阅人物、渺渺如沤。棋头已动,也须高著③局心筹。莫将一片广长舌,博取封侯。

17、(2)全诗表现了什么主题?

18、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19、却道“天凉好个秋”!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和难以摆脱心头之愁的沉重抑塞形成对比。

20、南朝诗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写景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以“绮”和“练”分别比喻“余霞”和“澄江”,色彩鲜艳明丽。残余的晚霞铺展开来就像彩锦,澄清的江水平静得如同一匹白练。彩缎般绚烂的晚霞与白绸般清澄的大江熔铸在一起,丽素分明,交相辉映,色调和谐。

四、宋词运用借代

1、肖像、神态描写:写美人,从头饰写起“蛾儿雪柳黄金缕”,神态“笑语盈盈”,一笔一点,语言很具有概况力,但极富表现力。

2、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3、中考古诗词鉴赏专项复习——边塞诗

4、(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5、(8)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6、往日崎岖还知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7、当代最靓丽的诗词刊物——《诗词之友》

8、点化也叫化用。它是把前人的诗文妙句融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一种创作方法。

9、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在“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称之为点面结合。指出一点,隐括全面。

10、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11、心理、神态描写:“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白描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由内心到外表塑造了东邻女这一形象。内心真情流露的一刹那,巧妙地揭示了人物的精神世界。这位天真的少女充满着青春的欢乐。她忽然想起昨天夜里做的那个好梦,认为那原来是“斗草赢”的兆头,脸上又飞起了笑容。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这位少女不仅聪明,富于想象,而且心灵是那样纯洁无瑕。

12、问:《菊》、《画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

13、了解用典丰富诗词作品内涵(2)

14、顶真就是用句末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的词语的修辞。顶真的作用是回环跌宕,有旋律美。如“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蛩;泣寒蛩,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马致远《汉宫秋》),这段曲词中运用了对仗、顶真的修辞手法,对仗显示了语言的对称美,达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结合。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表现了汉元帝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

15、请简要赏析下面这首诗的艺术效果。(6分)

16、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17、(10)借喻,冰心在玉壶之中,比喻人坚守清廉正直品行。

18、自由闲适、热爱山水、不满现实、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归隐之愿

1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20、经典的列锦还有“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等等。

五、运用借代手法的宋词

1、知人论世:东坡一生在政治上之遭遇,极为波动,时而内召,时而外用,时而位置于清要之地,时而放逐于边远之区,然而思想行为不因此而有所改变,反而愈遭挫折,愈见刚强,挫折愈大,声誉愈高。此非可悻致者,必平日有修养,临事能坚定,然后可得此效果也。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拟物、夸张、借代、对偶、双关、顶真、设问、反问表达方式描写;虚实相生、虚实结合、正反结合、动静结合、细节描写、白描抒情直接间接;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烘托、用典结构技法;以小见大、以景抒情

3、(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4、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5、这首词是苏轼的代表作。全词气魄宏伟,视野阔大,对壮丽河山的赞美,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歌颂及怀念,构成了豪放的基调。作者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不能建功立业,壮志难酬,词作抒发了他内心忧愤的情怀。“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是挂帆的桅杆;“橹”,是一种摇船的桨。“樯橹”,在这里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可以想见,在滚滚奔流的大江之上,一位卓异不凡的青年将军周瑜,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

6、③运用历史故事。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7、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8、衬托:“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的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侧面衬托琵琶女的演奏效果极好。

9、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10、诗词中借物抒情表现手法的运用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从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角度写一篇300字以上的鉴赏评论文章。(14分)

12、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3、诗人通过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一种怎样的生活态度。(2分)

14、第一问: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第二问: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15、(5)正面描写———色彩的渲染

16、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来写战争的惨烈。

17、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句由十个纯名词构成六个意象,叠映出商山黎明之前的一幅完整的画面:残月高悬,雄鸡清声;茅房客舍,思归心切的客人早早地起来赶路,谁料,板桥横渡,冷霜冽冽,一行足印,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了。整句诗仅由叠加的六个意象来突出“早行”二字,不着一闲词,尽得“早”之风流韵味。区区十个字,不仅有景有情,而且还有动态的叙述,妙就妙在没有一个动词。如果写作“鸡鸣茅店月,人行板桥霜”,意思也许是完整的,但也就不会传诵至今了。

18、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19、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0、A.“莫望中州叹黍离”一句,是说不要望着中原哀叹国土沦陷。“黍离”出自《诗经》,后世常用黍离之叹、黍离之悲来表达兴废之感和故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