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的借代词语(100句)
一、含有借代的古诗词
1、雕虫: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2、《西洲曲》是古代最经典的情诗之诗中描写的是一个女性对恋人的思念。
3、婵娟、嫦娥:月亮
4、意思是:杨柳青青,春水初平,听到江上传来郎君的歌声,但是对方的心意难明,就像的东边日出西边的雨,你说他无情吧,又好像有情。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6、这是汉语特有的修辞手法,利用汉语音同、音近或词语多义的特点,使语句产生明暗双重意义,暗含的意思往往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范仲淹曾曰:“兼明二物者,谓之双关。”
7、比如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姓名,利用同音异字或词谐音双关,来表达不同的含义。清人洪秋藩在《红楼梦抉隐》中说:“《红楼梦》一姓一名皆具精意”,张新之也说:“是书名姓,无大无小,无巨无细,皆有寓意”。
8、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9、(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句法
10、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范仲淹《岳阳楼记》)
11、第四种借代。诗中不直接说出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其密切联系的事物名称来代替如: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刘禹锡《竹枝词》),银钏金钗代女人,长刀短笠代男人,借首饰劳动工具代人。还有多种借代形式,如以具体代抽象事物,以材料代整体,以古代今等等。
12、素养教育的方式有很多,而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其中一种。
13、收满一辑出版一辑,此征稿长期有效。
14、而北宋词人晏殊的《破阵子•春景》中也写到“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描写了春天娇娆媚人的风光,以及词人的春游之乐,读了让人心向往之,也想来一场这样愉快的春游。写黄鹂的诗词还有很多,大家可以自己去了解,会发现凡是写到黄鹂的,一般都是比较轻快活泼的画面,黄鹂完全可以算是表示心情愉快的借代词。
15、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摧眉”代低头
16、我先来说说须眉。须眉,从字面上看非常简单,就是胡须和眉毛,有胡须的当然就是男子。那么眉毛呢?眉毛虽然男女都有,但是在古代,妇女为了美观,一般都会把眉毛剃掉,重新用青黑色的颜料画上去来代替眉毛,看上去有眉毛,其实是没有的。现在不是也有很多女性把眉毛剃掉,重新画上去的吗?而男子是不会剃掉眉毛的,不但不会剃掉,在中国古代,男子还是以胡须眉毛稠密为美的,所以须眉借代的就是男子。
17、用“丝”谐音“思”,“莲心”谐音“怜心”,表现了深情缱绻、割舍不断的爱。
18、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9、杜鹃: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20、持戟、旌旗:军队
二、古诗中的借代词语
1、《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2016年第3卷
2、烽火、羽书、羽檄:有关战争的
3、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宽对不用在律诗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骈文中。
4、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5、■□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
6、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当官的而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人,在全国这样广大地域中,有几个人呢?)
7、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在此处,是一种含蓄的传情方式。
9、运用借代手法的古诗不少,请看举例: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长安”借代朝廷。(“浮云”和“日”运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分别指奸佞小人和君王。)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以船的一部分“帆”借代船。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吴钩”借代武器,“带吴钩”借代从军出征一事。
10、从书中或明或暗的巧妙双关的运用,足以证明曹雪芹的良苦用心,都说《红楼梦》增删五次批阅十载,由此可见一斑。
11、■□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修辞手法。
12、②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当官的而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人,在全国这样广大地域中,有几个人呢?)
1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4、梅子:含有风情意味(梅子成熟、少女怀春)
15、■□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来表达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的修辞手法。
16、当然,最为人称道的,要数刘禹锡借鉴巴蜀民歌创作的《竹枝词二首·其一》:
17、诗中的“苦心”有两重意思。黄檗是一种入药的苦木,表面上说黄檗郁郁成林,苦心很多,暗里表达的是人内心的痛苦之深。
18、夕阳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袁宏道《满井游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1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唐代白居易《琵琶行》释义: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代白居易《琵琶行》释义: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宋代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释义: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代张溥《五人墓碑记》释义: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三国曹操《短歌行》释义: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20、(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布局艺术
三、含有借代的古诗句
1、鄣(zhāng):遮挡
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3、《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2020年第2卷
4、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披宫锦:考中进士
6、|QQ粉丝群/486878222
7、夕阳:离别时的心情或暮年、老年
8、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9、古人关于年纪的借代词还有不少,比如不满周岁的婴孩被称为襁褓,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被称为垂髫,这个髫是指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有一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垂髫,指的就是老人和孩子。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称为总角,因为古代儿童将头发分成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十三四岁的女孩被称为豆蔻,十五岁的女孩被称为及笄,这里的笄就是指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
10、“理丝入残机,何悟不成匹。”
11、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12、算,“骖殪”和“刃伤”说的是同一件事,与左右没有固定的联系。并不用意思完全一致,是同一件事,互为补充就行了。
13、“自从别郎来,何日不咨嗟。
14、情事之意为:点亮烛火深深嘱咐你,与你远别莫要违背归期。
15、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16、在南朝民歌中,双关的运用,最常见,这一时期多是通过谐音法来营造双关语义。
17、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以“开府”代庾信,以“参军”代鲍照)
18、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1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0、“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刻心里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四、关于借代的古诗
1、■□联想,具体来说,是借助想象,把形似的、相连的、相对的、相关的或某一点上有相通之处的事物,选取其沟通点加以联结。
2、“娇杏”谐音“侥幸”,娇杏原为丫鬟,只因多看了贾雨村一眼,便被看中,最后成了贾雨村的正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古诗文中的借代词
6、■□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7、诗中“莲”谐“怜”音,“怜”在古代指“爱”的意思,“莲子”即“怜子”,也就是“爱你”之意;“清”谐音“情”,爱你情如水。
8、在一些影视作品中,我们会看到一些女英雄,她们英姿飒爽,气宇轩昂,投身沙场,保家卫国,对于这样的女英雄,人们经常会赞美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意思是说虽然是女性,但是比起男子汉来一点都不差。在这一句赞美中,就出现了两个借代词语。
9、双鲤、鲤鱼、鲤素:书信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11、飞蓬、孤蓬,归蓬:孤寂的游子
12、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破阵子》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玉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4、古诗词中的色彩绝非纯粹的自然之色,而是饱含着诗人深沉的思想感情。诗人们除了直接用色彩来描绘景物外,还常常用色彩借代花、叶、果或其他事物,不仅给人以视觉的美感,更能使诗歌熠熠生辉,韵味绵长,对读者产生赏心悦目、陶情启智的独特作用。
15、《少年行》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16、2019年7月30日周二
17、因为同音不同字更为常见,所以我们先讲第一种情况。
18、预感式示现:即把未来的的事情说得如同出现在眼前。
19、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20、■□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五、古诗词中的借代
1、戎马、干戈、金鼓、烽烟:战争
2、如果理解为道路,诗意为:女子和情郎相聚,彻夜畅谈不眠。她心疼情郎走了千万里之路,那一路上肯定吃了很多苦。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通“哪”)
5、以“开府”代庾信,以“参军”代鲍照。因庾信在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鲍照曾任荆州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6、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双关的重要性,如果不用谐音相关,那么要在下片两句的篇幅内,把男子情意的捉摸不定,把女子内心的忐忑猜疑给描述出来,是很难的。
7、垂拱而治: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8、释义:做官的人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中国之大,能有几个人呢?
9、这几首是全部用的古人的诗词未改动的:轮回《满江红》王菲《但愿人长久》童丽《月满西楼》这个超好听!!杨洪基《滚滚长江东逝水》以下的是改动了或歌词仿古诗词的:毛阿敏《红花红颜》好听!邓丽君《在水一方》羽泉《辛弃疾》Vae《你若成风》毛宁《涛声依旧》廖百威《白云深处》李进《巴山夜雨》毛宁《大浪淘沙》吴涤清《烟花三月》《朝云暮雨》王力宏《花田错》周杰伦《千里之外》、《发如雪》周传雄《寂寞沙洲冷》伊能静《念奴娇》胡彦斌《诀别诗》《月光》《看穿》(让何炅唱了)吴克群《老子说》。。
10、“黑发”“白首”原指不同年龄段的不同生理表征的两种颜色的头发,作者以此形象地借代老年人和少年人,鲜明的对比,形成视觉上的反差,催人猛醒,令人奋发。
11、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2、请作者将格律校对无误后的作品自行按顺序排列整理好后提交给本台主编。投稿请注明:汇编投稿。质量佳且作品数量多的诗友将会被聘为本卷编委。
13、第一种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有三种类型(1)明喻。明显直接的比喻,多用如,若,似,比等连接词。如: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用雪大比喻沙之浩瀚,用霜白比喻月之明亮;(2)暗喻。比明喻进一层的比喻,一般用为,是,等连接词。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用银河落九天比喻庐山瀑布飞流。(3)借喻。用喻体代替本体的比喻。如: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王安石《木末》)白雪借喻蚕丝,黄云借喻麦子。
14、杏林:医道非凡或医德高尚的人
15、你看,双关就是这么妙,让人感觉意味无穷。
16、你眼中是江湖,我眼中是你
17、拟人即通过想象把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情感。这种修辞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同时将人的情感转移到事物身上,使外物与人同喜同悲。比如《扬州慢》也有“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之句,乔木尚且厌恶战争,何况扬州百姓呢?
18、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1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0、■□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