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借代的手法(100句)

2023-01-20 16:39:2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四十三年望中犹记借代的手法

1、(描写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远近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白描、细节描写

2、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3、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5、D.战栗(zhàn)炽烈(chì)对称(chèng)万箭攒心(cuán)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博得仓促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狼烟扬州路。可堪回顾,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7、②传大景之神:春,万象更新,给人以希望;遇好风,比喻民逢明君,暗喻君恩浩荡。

8、最后一联对表达主旨什么作用?

9、“犹记”三句:《太平御览》引《杂五行书》记载:“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经三曰,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

10、③以乐景写哀情。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更让人觉出无限悲凉。

11、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12、(问)万岁山前珠翠绕,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方法?

13、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宋·辛弃疾)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1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主管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的境界。

15、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6、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17、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18、鉴赏咏史诗三步曲

19、①赋,铺陈直叙。《关雎》铺陈直叙了君子对淑女的爱慕、追求、相思及其求好的过程。②比,打比方。《关雎》把“君子、淑女”比作和鸣的关雎,生动地写出君子、淑女的理想爱情与婚姻。

20、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二、

1、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2、|ID:gzywxxzs

3、咏史怀古诗的常见内容及感情

4、山房春事 岑参

5、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

6、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7、从造词与构词角度对明代小说借代词语进行初步探讨,分析这一时期借代词语的类型与特点。

8、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代酒,专名代泛称,如雷锋代英雄)

9、(7)上下结合——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10、层层深入:指诗歌内容由浅人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可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如《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3、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14、点击标题下"中小学必背古诗",关注来一起学习!

1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6、豪迈、雄奇、悲壮、慷慨/

17、A.这首词上阕写景,描绘万里长江极其壮美的景象。下阕怀古,借对周瑜的仰慕,抒发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

18、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19、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20、(4)托物言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三、

1、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钱饭》)“囤”是装粮食的工具,用“亮了囤底”代指缺了粮;“锅”是做饭的工具,用“揭不开锅”代指没饭吃。

2、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4、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5、首联所写内容与题目之间有哪些照应?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7、托物言志:指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如王冕的《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8、联想和想象:联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关联性地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这里“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是已经客观存在的。如温庭筠的《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想象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创造性地想出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这里“其他具体形象或情景”原本是不存在的,是人的主观的创想。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9、(表现手法)用典、对比、衬托、象征…

10、①触景生情。②诗中女子本是没有愁绪的,凝妆登楼,可是“陌头”的杨柳又泛绿了,一片清新美丽的春日景象。③女子内心由此景触发了“思念丈夫,后悔让丈夫出门觅封侯”的悔恨之情。

11、定义:把事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

12、此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上阕以描写赤壁矶风起浪涌的自然风景为主,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起笔凌云健举,包举有力。将浩荡江流与千古人事并收笔下。

1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帆船的突出部分“帆”借代整个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释义: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14、(修辞手法)比喻、对偶、比拟、借代、夸张、排比

15、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16、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倾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抄几联清新杜甫篇。

17、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8、原文“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运用省略和倒置的修辞手法,提现出顿挫苍凉的艺术效果。

19、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0、⑶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

四、

1、A.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段在词中又叫“片”或“阕”。一首词的上下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2、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3、(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

4、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6、①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山河,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骚总被,雨打风吹去。夕阳草树,平常巷陌。人性寄奴曾住。想昔时,雄姿英才,气吞万里如虎。

7、议论——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8、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芜自生愁。(桃红李白,含笑盛开,赋予桃李人的特点)

9、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10、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而构成。可以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如《木兰辞》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11、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12、对比和衬托: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对比的两个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衬有主次之分。如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寸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衬托是指利用事物间相同或相对的条件,以一方作为陪衬来突出另一方的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对条件来衬托另一方,称反衬。如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3、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收束全诗,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如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4、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15、现在没有工龄,也不分职务高低,全部按照缴纳养老保险计算,缴费年限长,缴费基数高的,就多领取,反之领取的就少,和职务,职称没有关系。

16、如杜牧的《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17、②“微雨”照应了题目中的“雨”,“暮钟”照应了“暮雨”与“送别”等,突出离别的环境。

18、①乐景衬哀情。②春日之花,本是美丽的;鸟鸣之声,本是动听的,充满春日的勃勃生机景象。③但是,诗人内心充满着自身与国运的担忧与愁苦,所以,看到听到美景,更加衬托出内心的悲凉。

19、B.是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间的传说中。

20、不留意的人容易把"羽扇纶巾"看作是诸葛亮的代称,因为诸葛亮的装束素以羽扇纶巾著名。但在三国之时,这是儒将通常的装束。宋人也多以"羽扇"代指周瑜。

五、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

2、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4、鉴赏诗歌构思立意的技巧

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6、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7、①前两联写景,描绘出登高所见悲壮之景;后两联抒情,抒发了诗人对于自身和国家命运的感慨。

8、手法+运用+内容、情感、效果。(有形式、音节效果的不要丢掉。)

9、(1)译文:烟雾笼罩着水面,月光笼罩着沙岸,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酒楼里的人们还在寻欢作乐,那些卖笑的歌女浑然不知亡国之痛,隔江还唱《后庭花》。

10、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1、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12、问题:上下阕之间是什么关系?

13、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1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5、★答题方法:寻找连接点;

16、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17、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8、意思: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四十三年前的旧事一幕幕:烽火连天鏖战苦,扬州一带遭荼毒。往事怎忍再回顾?作者回忆四十三年前北方人民反抗异族统治的斗争此起彼伏,如火如荼,自己也在战火弥漫的扬州以北地区参加抗金斗争。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四十三年”句:作者于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19、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20、②第四句写已经收到报告,说是活捉了敌军首领“吐谷浑”,写出战争的胜利,侧面写出战事的紧张和我军的豪壮气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