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借代的古诗(100句)
一、借代代人诗词
1、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2、借用与本体事物有直接关系的某一事物(借体)来指称本体事物,叫做借代。诗词中,借代是极常用的一种修饰手法。借代有多种类型:
3、预感式示现:即把未来的的事情说得如同出现在眼前。
4、一看就会:老师常说的画面感,原来是这样出镜的!
5、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这种修辞手法叫设问,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
6、藩篱,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引申为边界、屏障。
7、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
8、比喻包括本体和喻体,是用来形象生动描绘某事物的你学过《故乡》吗?那个把杨二嫂的名字说成是圆规那就是借代,也就是直接把这个名字来代替原事物的,就像数学一样直接代进去
9、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0、丧车黔首葬,吊客青蝇至。
11、☞统编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12、《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2017年第3卷
13、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14、“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
1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6、○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王实甫《西厢记》)
17、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8、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以传说中发明酒的人“杜康”代表酒
19、朱门,指古代王侯贵族的府第大门漆成红色,以示尊贵,後泛指富贵人家。
20、呼告又称“顿呼”、“突呼”,就是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叙述某人或某物时,由于感情过于激动,突然撇开听众或者读者,而直接和所涉及的人或物说话的一种修辞格。
二、有借代的古诗
1、互文,是在散文中不常见,而诗词中极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它的特点是,前后两个语言成分,或两个句子,在结构上相同或相似,意义上相辅相成,需要合在一起看,才能了解其完整准确的含义。如汉乐府《战城南》:"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怎么在城南战斗,却死在城北呢?原来诗的原意是战斗、死亡在城南郭北(其实当然还包括城东城西),说战斗残酷,死亡惨烈。
2、○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苏轼《水龙吟》)
3、例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鳞”是鱼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的小薄片,是鱼身体的一部分,这里代指鱼。(译)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泳。
4、○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例⑤中的“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7、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8、有一人控大宛,汗流而至。(《李娃传》)
9、每人每辑可投稿诗词作品50首至300首,若无明显质量问题,可全部刊载。每位作者可配发300字左右简介,照片一张(据所占版面仅酌收50元版面费)。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1、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12、比拟又有拟人和拟物之分。
13、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14、○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15、大意是:当官的还能够不改变自己志节的人,在全国这样广大地域中,能有几人呢?
16、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8、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19、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
20、①借特征代事物:即借用事物的性质、状态等特征,来代替这个事物。如:苏轼词"左牵黄、右擎苍",借犬身上的黄色代称犬,借鹰的苍色代称鹰。辛弃疾词"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借战争中的烽火指代战争。李清照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借叶子的绿色、花朵的红色指代叶子和花朵。
三、借代的古诗词
1、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2、借代,是指借用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的修辞手法。
3、例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句中的“布衣”本是古代庶人之服,这里用平民的衣着特征来代指平民。
4、手足,讲的是手和脚,意为兄弟。
5、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6、摘自《课堂内外(初中版)》2021年第12期,作者午歌。
7、冠盖、衣冠:世代做官的读书人
8、投稿信箱:1515260082(欢迎原创诗词投稿)
9、比喻即通过两类不同事物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如白居易《琵琶行》、李贺《李凭箜篌引》中对音乐的比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史上最全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11、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
12、并且将比喻,借代,拟人化和双关语等修辞手法将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13、人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各有分工,但在诗词中让它们相感相通,彼此互转。这是感觉的挪移,所以又叫移觉。如"一串歌珠粒粒圆",移听觉(歌声)于视觉(珠圆);"拾得莺声一串归",移听觉(莺声)于触觉(拾得)、视觉(成串);"水珠溅处笑声湿",以触觉(湿)去感知听觉(笑声)。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量,气味似乎会有锋芒,这是五官感觉的互相沟通、转化和移借。
14、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1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十首诗词,堪称“古代版”心灵鸡汤
17、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8、惟馀青草王孙路,不属朱门帝子家。
19、释义: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20、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四、诗句中借代
1、④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
2、“衣带渐宽”是指人瘦了,是“人憔悴”的结果。
3、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4、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贺铸《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粉香指梅花
5、写记叙文:如何写得“好看”
6、这是东坡先生率领众人出城狩猎的一段描写。“左牵黄,右擎苍”同《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一样,都是用具体颜色指代本体的借代修辞,黄指黄狗,苍是苍鹰,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擎举苍鹰,雄姿英发,老当益壮。此处以“苍黄”借代苍鹰和黄狗,既满足了诗词押韵的需要,同时苍、黄两种颜色给人以沉稳持重的画面感,紧扣前句“老夫聊发少年狂”,极好地烘托出东坡先生老来放达、人生恣意的心境。
7、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瀑布飞泻而下的壮观景象,饱含了诗人对大自然神奇伟力的赞颂。
8、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皇恐滩是赣江十八滩之水流湍急,令人惊恐,也叫惶恐滩。
9、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10、“杜康”是酒的发明者,这里代指酒。
11、烽火、羽书、羽檄:有关战争的警报或军情消息
12、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3、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后世多以“杜康”借指酒。
14、例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陈涉世家》)该句借抽象的“坚”和“锐”来代指具体的盔甲和武器。
15、释义: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16、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17、每卷将赠送给海内外主要诗刊、诗词学会、著名诗人、图书馆等交流收藏,并推荐给《中国诗词选刊》选刊佳作。
18、解析:以“管”“弦”代表管乐器、弦乐器,这里代表音乐。
19、☞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汇总
20、释义: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五、借代诗句大全
1、明喻,就是明显的比喻。由"本体"、"比喻词"、"喻体"部分组成。如"二月春风(本体)似(比喻词)剪刀(喻体)"。又如"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钩";"阿婆还似初笄女"。
2、《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2016年第3卷
3、运用借代辞格创造形象化的借代词语是汉语的一大特色,是汉语本体研究的关注点,但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4、○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周邦彦《苏幕遮》)
5、“牙璋”,古代出兵用的兵符,由两块合成,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帅手中,相嵌合处呈牙状。这里借指将帅。
6、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7、拟人,是把物当人来描写,使之"人格化"。诸如"山悲"、水泣"、"桃花含笑"、"东风问我"等。"槛菊愁烟兰泣露,……明月不谙离恨苦";"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垂杨只解惹春风";"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等等。拟人也称为移情,即把作者的感情移到客观事物上去表达。
8、以“司马”指代白居易,因白居易曾任九江郡司马。
9、“旌旗”,旗帜,这里代指军队。
10、《当代诗人词家作品汇编》2020年第1卷已经正式出版,现征集2020年第2卷作品,欲入编的诗友请速将作品投递本号邮箱。
11、借代法,也叫替代法,就是借用与之相关的或彼此呼应、互为对象的替代词,而使谜面谜底相扣的方法。例这相思石烂海枯(打一食品名)谜底:豆腐干谜面句出自《西厢记》。红豆也称“相思豆”,因此谜语中常用“相思”来借代“豆”。后面部分的扣合不难理解:石烂,“腐”了;海枯“干”了!例山西日出(打一字)谜底:亚山西省的简称是“晋”,“日”字出去后,就剩下“亚”字了。例望穿(打一昆剧名)谜底:十五贯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用“望”借代“十五”;“穿”扣合“贯”字。例北方产品(打一生物学名词)谜底:水生物按五行与方位的借代关系,“北方”扣合“水”。后面“产”“品”则分别扣合“生”“物”。
12、从结构上看,对偶分为严对和宽对两种。严对要求上下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一致,平仄相对,不能重复用字;.宽对要求不那么严格,宽对不用在律诗中,而是用在散文和骈文中。
13、一夜东风,吹散愁多少?
14、有一人控大宛,汗流而至。(《李娃传》)(有一个人骑着大宛马,跑得汗流浃背地到来。)
15、☞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答题模板,建议提前掌握!
1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7、解析:以“摧眉”代低头。
18、○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19、白丁、布衣:百姓
20、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帆为船上之器物,温庭筠用“千帆”借代过往的船只,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实际上,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如我们熟悉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典故: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互问: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夸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借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喻: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①你要是爱细腰粉腿,就有跳舞场。茅盾《现代化的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