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关于借代的古诗句(100句)

2023-01-20 16:40:0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关于借代的诗句有哪些

1、来来来,学起来!盘点诗词中常用的44个借代词语,涨知识!

2、“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土地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3、借指以君主为首的中央政府。

4、(1)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2)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5、比喻分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其中最容易和借代混淆的是借喻,借喻和借代的区别是:借喻仍然是一种比喻,只是在句中直接出现喻体来代替本体;而借代是一种指代的修辞格,可用局部指代全体,用具体事物指代抽象事物,用来借代的事物或名称一定要和原事物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6、晋阳之事,寡人危,社稷殆矣.——《韩非子•难一》社稷代国家

7、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曹雪芹《红楼梦》须眉借指男子

8、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本指被俘的楚国囚犯。后泛称囚犯或战俘。亦作"南冠囚","南冠君子","南冠客","南冠"。一般文人也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9、古时童子头发下垂,不加扎束,所以称幼童或童年为垂髫。髫(tiáo):小儿下垂的头发。

10、古时把法律条文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故称法律为"三尺法",简称"三尺"。

11、用事物的范围代事物。例六王毕,四海一。(杜牧《阿房宫赋》)句中的“四海”代指四海之内的国家。(译)六国灭亡了,四海之内的国家统一了。

12、诗句: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译:三年为抗清兵辗转飘零,今天兵败被俘成为阶下囚)

13、巾和帼是古代妇女戴的头巾和发饰,借指妇女。

14、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李白《苏台览古》

15、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折柳”,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价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折柳”原来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附耳聆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不由得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乡之情。

16、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17、以“管”“弦”代指管乐器、弦乐器,进而借代音乐。

1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以帆船的突出部分“帆”借代整个船)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唯 通:惟)释义: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19、古汉语和书信把自己和配偶谦称为“夫妇”,伉俪则是对别的夫妻的称呼。

2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二、关于借代的古诗句

1、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2、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3、(诗词学堂)五律作法:对仗与谋篇

4、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明清小说,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贯穿始终。爱好文学的我们,怎能不了解一下这些诗词歌赋中常见的借代词语?

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6、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干戈代指战争

8、释义: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最常用的有比喻、拟人、象征等。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依据描写或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直喻”、“隐喻”、“类喻”、“洁喻”、“对喻”、‘博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等十类。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9、用“缙绅”借代做官的人,达官贵人。

10、伛偻,即腰背弯曲。出自《淮南子·精神训》:子求行年五十有而病伛偻。

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朱门”借代显贵之家)

12、比喻包括本体和喻体,是用来形象生动描绘某事物的你学过《故乡》吗?那个把杨二嫂的名字说成是圆规那就是借代,也就是直接把这个名字来代替原事物的,就像数学一样直接代进去

1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丝竹代指音乐

14、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15、以传说中发明酒的人“杜康”指代美酒。

16、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贺铸《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粉香指梅花

17、汗青是指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再刮去青皮,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汗青,也叫杀青。

18、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句中的“绮绣”是用来制造华丽服装的材料,这里代指漂亮华贵的衣服。(译)同一个屋舍的书生都穿着漂亮华贵的衣服。

19、植桑饲蚕取茧和植麻取其纤维,同为古代农业解决衣着的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后泛指农作物或农事。

20、借代法,也叫替代法,就是借用与之相关的或彼此呼应、互为对象的替代词,而使谜面谜底相扣的方法。例这相思石烂海枯(打一食品名)谜底:豆腐干谜面句出自《西厢记》。红豆也称“相思豆”,因此谜语中常用“相思”来借代“豆”。后面部分的扣合不难理解:石烂,“腐”了;海枯“干”了!例山西日出(打一字)谜底:亚山西省的简称是“晋”,“日”字出去后,就剩下“亚”字了。例望穿(打一昆剧名)谜底:十五贯农历每月十五日称为望日,用“望”借代“十五”;“穿”扣合“贯”字。例北方产品(打一生物学名词)谜底:水生物按五行与方位的借代关系,“北方”扣合“水”。后面“产”“品”则分别扣合“生”“物”。

三、借代诗句大全

1、(诗词学堂)创作楹联的技巧(1)对仗

2、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3、诗句: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

4、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5、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左传.成公九年》。后世以南冠代被俘。

6、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

7、诗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8、(诗词学堂)比学格律更重要的东西

9、(译)将军您身穿坚硬的战甲,拿着武器亲自作战,讨伐无道的君主,诛杀暴虐的秦王。

10、(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诗眼

11、用事物的材料代事物。同舍生皆被绮绣。

12、(诗词学堂)五律作法之炼句与字眼

13、(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布局艺术

14、责编/李治学编辑/杨晓宇

15、(诗词学堂)梦欣楹联讲座:创作楹联的技巧(2)声律

16、例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司马迁《陈涉世家》)该句借抽象的“坚”和“锐”来代指具体的盔甲和武器。

17、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18、释义: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19、(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词语叠用艺术

20、阿清清:你好。你问:有哪篇课外文言文其中翻译句子中有一个字用了借代的修辞你的问题问得不明白,是文言文的原文用了借代的修辞,还是原文没用借代修辞而译文中用了借代修辞?我现在用文言文原文用的借代修辞来回答。《孟子三滕文公篇》:“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其中的“铁”是“犁——铁器”。这是以质代物的借代修辞。《孟子四离娄下篇》:“抽矢扣轮,去其金……”其中的“金”是“矢镞”。这是以质代物的修辞。《诗经王风采葛篇》:“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三秋”即“三岁(三年)”。这是以部分代整体,以小代大的修辞。《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三冬”即“三岁(三年)”。。收起

四、含有借代的诗句大全

1、(诗词学堂)绝句作法:溯因法

2、“布衣”指平民百姓的最普通的廉价衣服;“布衣蔬食”常形容生活俭朴。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不同于今人说的“布”,今人的“布”是指棉布,棉花是南宋时才从外城传入中原。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3、诗句: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以“金戈铁马”来借代精锐的部队)

5、今夜还先醉,应烦红袖扶——白居易《对酒吟》红袖代指美女

6、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这里的“丝”和“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在本句中代指奏乐的声音。(译)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没有(各种)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7、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8、用官职代人。例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琵琶行》)句中用官职“江州司马”代指作者本人。(译)满座中谁流的泪水最多?我的黑色单衣都湿透了。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唐代白居易《琵琶行》

10、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1、儿女幼时常在父母跟前,因此旧时表示有无儿女,常说“膝下怎样怎样”;给父母或祖父母写信时,也在开头的称呼下面加“膝下”两字:~犹虚(还没有儿女)。父亲大人~。

12、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区别借喻和借代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⑵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⑶借喻一般可以对未出现的本体起描写作用。借代却只能起”代“的作用,其代用的词大多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不能起描写作用。⑷在一篇文章中,如果前面出现了“××像××”地比喻句,后文直接使用喻体,这就成了借代了希望能采纳,谢谢。

14、释义:那朱门里啊,富人家的酒肉飘散出诱人的香气,这大路上啊,冻饿死的穷人有谁去埋葬!在“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诗句中,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出自: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译文: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代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5、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疏影横下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6、用抽象事物代具体事物。

1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8、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19、华盖星,古星名。.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20、以“司马”指代白居易,因白居易曾任九江郡司马。

五、含借代的诗句

1、(诗词学堂)诗词创作中的句法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夕阳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袁宏道《满井游记》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范仲淹《岳阳楼记》

4、火台报警之烟,指代战争。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以“金戈铁马”来借代精锐的部队)——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释义: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学校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150号

9、古代,种植桑树为了养蚕,种植梓树为了点灯(梓树的种子外面白色的就是蜡烛的蜡,近代以前的人使用的蜡烛上的蜡都是靠梓树获得的),所以住宅周围经常种植桑树和梓树,后来桑梓就指代处所,再后来扩展为家乡。

10、用民族代人。例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句中的“吐谷浑”是古代少数民族,在今甘肃、青海一带,这里用民族名称来代指吐谷浑族的首领。(译)前军(和敌人)在洮河北夜战,已经传来了活捉吐谷浑族的首领的报告。

1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朱门”借代显贵之家)——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2、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zān)。烽火借代战争。

13、释义: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14、古代用来记事的竹简,是用青竹烤去水分做成的。烤时竹子上冒出的水像汗一样,所以古人称竹简为汗青。后用来泛指书籍史册。

15、指人君接受朝见、议论政事的殿堂。

16、释义:显贵之家内飘出酒肉的香气,而路边却有冻死的穷人。

17、诗句: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8、以汉代唐。例这是一种特殊的借代形式,主要出现在唐代。唐代的一些文人为了躲避文祸,常常喜欢用汉代皇帝来隐指唐代皇帝。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杜甫《兵车行》)这里的“武皇”本来指汉武帝,但在此句中是暗指唐玄宗。这就是采用了“以汉代唐”的方式。(译)边疆将士们血流成海,但唐玄宗用武力扩张领土的想法(还是)没有停止。

19、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20、须眉指胡须和眉毛,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