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运用借代的诗句并赏析(100句)

2023-01-20 16:40:5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借代的诗句赏析

1、拟人是直接把物当作人来描写,这样如果是比作人的话,那就是比喻而不是拟人了。

2、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3、(技法作用)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练、具体生动的效果。

4、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5、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6、释义: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我江州司马泪水湿透青衫衣襟。

7、通过两个条件:相关关系与代替来辨析借代与借喻。

8、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9、(鉴赏要点)分析鉴赏这一手法关键在于点明两个事物间的衬托与被衬托的关系,鉴赏时可用“诗歌将……与……相对比,衬托出……”的语句形式。

10、(问)“海内风尘诸弟隔”一句中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简要说明。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2、后台回复“资料”领取新学期语文学习资料包

13、■□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的修辞手法。

14、首先看本体和客体之间是否有相似性,没有相似性的肯定不是借喻。如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中旌旗烽烟到底是借喻还是借代用法呢?先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旌旗:旗帜的通称,这里指部队。烽烟: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大家想想,旌旗和军队,烽烟和战争之间没有任何相似性,因此可以判断这两词的用法不是借喻。

15、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16、(鉴赏要点)注重点明互文的两个主体各是什么,并指明其应表明的语义。

17、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18、(答)①互文。②“青苔”与“红树”共同在月夜雨中飘摇。③用简约的文字渲染出独居的惆怅。

19、(绿、红分别代叶、花)

20、小贴士:分析时就要说诗人把人的什么动作神态、思想感情赋予了物,把拟人的那个关键点说明白说清楚。

二、运用借代的诗句并赏析

1、作者背景: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2、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顶针

3、“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见明·朱柏庐《治家格言》。庭除:庭院,台阶。这两句大意是:黎明时分就要起来打扫庭院。早起打扫庭院,使家庭有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可以给家庭成员造成一种舒心愉悦的心境。同时,一个家庭的清沽与否,也显示着这个家庭的精神面貌。家庭的清洁,体现着家庭生活的和睦、严谨和有序。“黎明即起”,还显示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它可以去掉懒惰,培养人养成勤劳的好习惯。、勤劳、卫生,是中国人民传统的美德。封建社会的人们把这两句话作为“治家格言”,今天我们以它来要求自己的家庭也同样是有益的。

4、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5、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互文

6、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7、“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8、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以“金戈铁马”来借代精锐的部队)——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9、使语言简练含蓄,突出特点。

10、(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1、搜索yuwenbaodian

12、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3、小贴士: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14、用“朱门”借贷显贵之家,豪门望族。

15、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16、赏析:诗中“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读书学习与耕地对比,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没有用功自己心里清楚,只要功夫下足了,一定会有收获的。

17、对偶。“芳草”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1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19、常用的五种修辞手法小伙伴们get了吗?

20、白居易〔唐代〕

三、描写借代的诗句

1、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2、(答)①本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②“沾襟比散丝”将泪水比作雨丝,泪水像雨丝一样沾湿了衣襟。③形象生动地突出了诗人的悲伤。

3、释义: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

4、(问)“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诗人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5、“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出自唐·李贺《雁门太守行》。本句大意是:黑云滚滚压上城头,像要把城堡压塌摧毁。这句诗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既描绘出黑云滚滚的自然气氛,也渲染了敌势汹汹,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现在常以~比喻反动势力的猖獗一时,或形容由于反动势力嚣张而造成的紧张局面。

6、(技法概念)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借代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部分代整体: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特征代本体: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如“旌旗十万斩阎罗”(《梅岭三章》),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具体代抽象: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烽烟”原是古代边境用以报警的烟火,这里代指战争,把战争这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了。

7、呼告讳饰(婉曲)仿词飞白回文列锦

8、每天8分钟,一年365个经典古诗文名句,让孩子利用碎片化时间、浸润式学习我国传统文化!

9、(再高兴也不可能一下子喝三百杯酒。)

10、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这首诗,运用了借代、双关的修辞手法,诗中的“折柳”,是由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网师园唐诗笺》一书中对此诗的评价为:“‘折柳’二字为通首关键。”“折柳”原来是指“折取柳枝”。相传,长安东有一桥名为灞桥,汉人送客到此折柳赠别或送别之词。而李诗中“此夜曲中闻折柳”,是一首“折杨柳”曲的省称,这首曲子往往用来用来表示惜别怀远之情。本诗描写的是:春宵人静之时,诗人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附耳聆听,这笛声乃“折柳”曲。作者不由得触景生情,浮想联翩,此时正是折柳的季节了,春天已到,而自己却漂泊在外,不禁引起思乡之情。

11、(帆代指船)樯橹灰飞烟灭。(樯橹本是桅杆、船桨,代指战船)

12、释义:显贵之家内飘出酒肉的香气,而路边却有冻死的穷人。

13、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14、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15、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6、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

17、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一诗中,使用了借代手法的诗句是: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8、(技法概念)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9、(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20、1考前文言文知识补漏:高考高频易错实词归纳3

四、诗句中的借代

1、马克思永远地睡着了。讳饰(婉曲)

2、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蜂恋花•答李淑一》双关

3、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4、以“司马”指代白居易,因白居易曾任九江郡司马。

5、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

6、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7、行尽潇湘万里馀,少逢知己忆吾庐。

8、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9、释义: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10、把人当物写: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人群涌了上来。

11、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12、(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13、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14、用相关的事物代替另一个要表达的事物。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特征代替人,专名代泛称。

15、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16、(解析)作者不知名,看他的作品属于“细分类“的哪个,由粗到细排序

17、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8、(才思再敏捷也不可能一下子作出上千首诗来。)

19、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贺铸《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粉香指梅花

20、■□拟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的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的修辞手法。

五、借代的诗句有哪些?

1、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2、■□夸张是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也叫夸饰或铺张。

3、“文不按古,匠心独妙”见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匠心:巧妙的构思。这两句大意是:写文章不因袭古人,而独自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创作贵在创造,必须匠心独运,惨淡经营,不可因袭模仿,墨守古人为文之法。倘亦步亦趋,只步前人后尘,决写不出好作品。孟浩然是与王维齐名的盛唐诗人,长于写田园山水,其诗清新自然,闲适淡远,意匠如神,文思粲然,连大诗人李白对他都充满钦敬爱慕之情:“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李白《赠孟浩然》)。王士源为《孟浩然集》作序,〜是《孟浩然集序》中对孟浩然的赞语,可用于形容巧妙独特的文思,强调写作的独创性时也可化用此句。。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5、建议大家将「高考语文资讯」设为星标

6、(1)定义: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在古典诗歌中,“象”这个字很少出现,而是用“似”或者干脆不用比喻词。

7、(2)作用: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意义集中含蓄音节整齐、富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8、拟物比较不常见,但是也要了解知道。

9、用“朱门”借贷显贵之家,豪门望族。

10、|标签:备战高考诗词鉴赏

11、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2、(注)龙钟:湿漉漉的样子。

13、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14、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15、但是,古诗文晦涩难懂,孩子不爱学怎么办?

16、1考前文言文知识补漏:高考高频易错实词归纳2

17、如冀马燕犀动地来,自埋红粉白成灰.——李商隐《马嵬》红粉代指美女.

18、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四川制置使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19、(鉴赏要点)注意指明事物是被拟作了人的何种特点,应结合诗歌原句尽量具体,鉴赏时可用“赋予了……以人的……”的鉴赏句式。

20、(问)这首诗的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