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借代的句子有哪些?(100句)

2023-01-20 16:40:1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关于借代的句子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伛偻,黄发用来借代老人

3、“帆”是船的一部分,这里代指船。

4、⑩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5、〔B1〕大白熊呲牙咧嘴向我扑来。(借喻)

6、拈连是指利用上下文语义关系,把通常只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运用在乙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式。

7、社稷、轩辕用来借代国家

8、“玉钿”:用珠玉制成的花朵状的女子首饰。这里代指落梅。

9、洪水中的群众们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是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10、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1、①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2、例如: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答谢中书书》)

13、这是一首小令,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词中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语言清新,词意隽永,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妙用借代,巧显对比。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形容雨后的叶子因水份充足而茂盛肥大,“瘦”形容雨后的花朵因不堪雨打而凋谢稀少。“红瘦”表明春光渐渐消逝,而“绿肥”象征着绿叶成荫的盛夏即将来临。原本平常的四字,经词人的搭配组合,竟显得如此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引人想象,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

1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15、释义: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16、例如:①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臧克家《有的人》)

17、第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是借喻用法,也可以是借代用法。那么如何辨别呢?这时就要看与客体相应的词语是否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喻是以此喻彼,重在喻,因此与客体(喻体)相关的词语必须采取相应的比喻说法;借代是以此代彼,重在代,因此与客体(借体)相应的词语不必改成与之相应的说法。请看下面两例。

18、社稷、宗庙:国家

19、(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0、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二、借代的句子有哪些?

1、注释:替罪羊,代指替他顶罪的人。

2、比拟和比喻的区别: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喻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3、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4、运用比喻注意:词的比喻意不是比喻,如,“我们要放下包袱,解放思想”,用的是“包袱”一词的比喻意,不看作比喻修辞。

5、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6、“烽烟”是烽火之烟。古时边防设烽火台,外敌入侵时,举烽火报警。这里代指战争。

7、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中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用“梨花”来比喻在颜色上与其具有相似性的“雪”。

8、“松了金钏”是指人消瘦,是“恨”的结果。

9、③录音机接受了女主人的指令,“叭”地一声,不唱了。(王蒙《春之声》)

10、○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忆江南》)

11、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刘禹锡《陋室铭》)

13、逻辑思维将借代定义为:借代是同一个概念域中邻近概念之间的临时替换。与传统定义相比,这个定义仍然包涵相关性、临时性、本体与借体的替换三个因素。

14、综上,当难以辨别二者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15、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事物: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用“枪杆子”指称武装斗争。

16、持戟、旌旗:军队

17、此后讨论了维汉语共有的一种和英汉语共有的一一种借代模式。

18、○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天仙子》)

19、(4)你们杀死1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1多《最后1次报告》)

20、你要是爱细腰粉腿,就有跳舞场。

三、借代的句子10个

1、○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2、⑥正义被绑着示众,真理被蒙上眼睛,连元帅也被陷害,总理也死而含冤。(艾青《在浪尖上》)

3、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用“金戈铁马”指代精锐的部队。

4、正衬:即陪衬事物和主要事物朝着相同的方向变化。如,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5、夸张: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6、人面兽心如虎添翼如胶似漆丧家之犬

7、上面两组中AB1都是借喻。A1中客体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吃尽”“血肉”。由“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是通顺的可知,“毒蛇猛兽”与“吃尽”“血肉”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A2中客体也是“毒蛇猛兽”,与它相应的动宾词是“榨尽”“血汗”。由“毒蛇猛兽榨尽了我们的血汗”不通顺可知,其“毒蛇猛兽”与“榨尽”“血汗”不是一个和谐的主谓宾关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和谐表明不与本体相关,是比喻;客体所在的语境主谓宾不和谐表明与本体才能相关,是借代。

8、例句: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9、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金戈铁马代指精锐部队

10、这是东坡先生率领众人出城狩猎的一段描写。“左牵黄,右擎苍”同《如梦令》中的“绿肥红瘦”一样,都是用具体颜色指代本体的借代修辞,黄指黄狗,苍是苍鹰,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擎举苍鹰,雄姿英发,老当益壮。此处以“苍黄”借代苍鹰和黄狗,既满足了诗词押韵的需要,同时苍、黄两种颜色给人以沉稳持重的画面感,紧扣前句“老夫聊发少年狂”,极好地烘托出东坡先生老来放达、人生恣意的心境。

11、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12、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13、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14、大概就是不抱怨不纠缠,从此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15、运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比如:“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为人民服务》)“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朱自清《匆匆》)“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谚语)

16、④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起处的红色天涯。矮小而年高的垂柳,用苍绿的叶子抚摸着快熟的庄稼;密集的芦苇,细心地护卫着脚下偷偷开放的野花。(郭小川《团泊洼的秋天》)

17、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18、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19、伉俪用来借代夫妻

20、例4:冬天是穷苦人为之瑟瑟发抖的幽灵。

四、借代的句子5个

1、○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2、此法即在谜底里借用较确切的近义词,通过联想使它替代谜面上的某个词或字,以此举一反达到扣合谜底的目的,这也是猜、制灯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例如:“天安门上太阳升”,猜一个字,谜底为“景”字。“天安门”使人联想到它可以替代北京,太阳即日,“京”字加一个“日”字即构成谜底“景”字。又如:“端午”,猜一句成语,谜底为“一马当先”。“端”为开端扣“当先”,十二生肖中的“午”代替“马”,扣合得非常贴切。

3、晋阳之事,寡人危,社稷殆矣.——《韩非子•难一》社稷代国家

4、这个人是谁?原来是隔壁家新来的小鸣。(设问修辞手法)

5、拟人化童话中的人格化的角色,并不等于生活中真实的人。他们具备了人的某些特点,但仍然保留物的许多属性,既是人又是物。例如《风筝找朋友》中的风和风筝,既有人的特点,又有风和风筝的特点,风对风筝说:“你要是哭了,你的身上吸了泪水,就会变湿了,变得很重很重,我就推不动你,你也就飞不起来啦!”风要是换成雨就不能推风筝,风筝换成汽车,也不会这么怕水弄湿,也不可能飞到天上去。太阳有很强的光和热,强光刺得风筝睁不开眼;热气又像火一样烫得风筝受不了。假如写月亮和星星也有这样的光和热,就不符合月亮和星星的属性了。文中的月亮,身子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就像个弯钩;星星闪亮着眼睛……

6、○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苏轼《水龙吟》)

7、用专有名称代替泛称: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用“雷锋”指代具有雷锋精神的人。

8、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贺铸《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粉香指梅花

9、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例如:

10、例②用船的一部分“帆”代替船。

11、追想式示现:即把过去的事情说得历历在目。

12、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13、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要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同时要和仿句、扩句等各类语言应用的考题结合,注意修辞格应用的广泛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绝不能孤立地学习修辞。

14、〔B2〕大白熊答应了我的价钱。(借代)

15、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16、——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桃李指学生

17、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18、例如:白领用职场人士的穿着特点代指本身。

19、他们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语用推理本质上都是借代,因此间接言语行为可以用借代模型来描述。

20、句子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五、关于借代的优美句子

1、③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2、○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3、(3)3个臭皮匠,合成1个诸葛亮。

4、“牙璋”,古代出兵用的兵符,由两块合成,分别掌握在朝廷和主帅手中,相嵌合处呈牙状。这里借指将帅。

5、用事物的一部分代替事物的整体: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指代所有的物品。

6、味同嚼蜡寿比南山归心似箭如鱼得水

7、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

8、婵娟、嫦娥用来借代月亮

9、对比和对偶的区别:对比基本特点是“对立”,两者意思相反;对偶基本特点是“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对称。

10、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1、如果首长一句话不讲,扔下“有线”,全用“无线”去了,那我们才受不了呐。

1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3、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1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6、一夜东风,吹散愁多少?

17、⑤玻璃窗上的冰花已给太阳晒化了,窗外的积雪还是厚厚地盖在地上,对面的屋顶也是白皑皑的。冬天全没有离开大地的意思,好像要长久赖下去似的。(艾鞠《屋里的春天》)

18、借喻:本体不出现,无比喻词,直接出现喻体。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19、借代的句子则不可改为明喻或者暗喻句子,如“孤帆一片日边来”若改为“小船若孤帆一片日边来”则不妥。

20、借喻和借代:1)这两种修辞方法的本体都没有出现,而只出现了喻体或借体2)借喻是靠“相似点”把本体和喻体联系起来的3)借代却是靠“相关性”把借体和本体联结在一起4)借喻是靠“喻”使语言生动形象的5)借代则是靠“代”将事物的某一相关部分的特征拿来代替本体使形象突出、语言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