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拼音版图片(100句)
一、劝学注音版图片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及至其致好之也,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德操然后能定,能定然后能应。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天见其明,地见其光,君子贵其全也。
3、B.“卿今当涂掌事”和“卿今者才略”两句中的“今”的意思相同,都是“现在”的意思。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一句可见鲁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5、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6、(楫jí,①划船用具。②古通辑,聚集。
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恨如新,新恨了,又重新。
9、[注]①寻:不久。②让:责备。③崔道固:人名。④城局参军:官职名称。⑤露布:公开的文告。
10、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答: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记》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记》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11、槁(gǎo)暴(pù)
12、◆初中语文七下必背19篇古诗文+译文(简版)
13、江南好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15、因此,不登上高山,就不知天多么高;不面临深涧,就不知道地多么厚;不懂得先代帝王的遗教,就不知道学问的博大。干越夷貉之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经》上说:“你这个君子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恭谨对待你的本职,爱好正直的德行。神明听到这一切,就会赐给你洪福祥瑞。”精神修养没有比受道德熏陶感染更大了,福分没有比无灾无祸更长远了。
16、D.卿言多务,孰若孤/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17、“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侧面描写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特别是最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进一步表现了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也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进步。启示: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不要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别人;要正确听取别人的意见才能有进步;学习没有早晚之分,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肯用心学习,终有所成;学习能改变一个人。
18、脑筋急转弯大全及答案爆笑版脑筋急转弯大全及答案(搞笑版)
19、此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
20、(惛hūn,古通昏,迷乱,糊涂。mèn,古通闷,郁闷: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惛。
二、劝学拼音版图片
1、(1)请你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2、(1)①行阵和睦②性行淑均
3、(2)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的语句是哪句?
4、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的不识得千里马啊
5、(甲)(乙)两文都是在劝谏别人认真学习,勤奋读书。(甲)文既有委婉的劝谏,又有侧面烘托;(乙)文主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语重心长的劝说。
6、A.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7、(2)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8、译文:我难道想要你钻研儒家经典当博士啊!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10、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D.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溢。
11、预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12、江天日暮,何时重与细论文。
13、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善劝、好学、关心部下
1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劝学颜真卿sānɡēnɡdēnɡhuǒwǔɡēnɡjī,zhènɡshìnánérdúshūsh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hēifàbùzhīqínxuézǎo,báishǒufānɡhuǐdúshūchí。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译文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代要知道发愤苦读,勤奋学习。但如果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注释三更灯火:三更半夜,很晚了。五更鸡:天快亮时,鸡啼叫。黑发:年少时期,指少年。白首:人老了,指老人。
16、C.及鲁肃过寻阳(才)
17、卿,古代对人的敬称。阿蒙是吕蒙的小名。阿是词头,多用于亲属称呼或人名的前面。
18、(解析:D项中的“但”应解释为“只,只是”。)
19、把本文和“材料二”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议语。
20、A.弗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劝学注音版图片 拼音
1、(1)最好的道理(2)同“敩”,教导(3)弥补(4)只(每小题1分,共4分)
2、B.他/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不可不学!”表现了孙权怎样的心理?
4、结合“北固亭”“醉翁亭”“心远亭”“孤鹤亭”的命名,说说古代亭子有哪些命名方式。
5、《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主持编纂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孙劝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注意“司马光”不要误记为“司马迁”,“编年体”不要误记为“纪传体”,“鉴”不要误写为“签”。
6、(1)此悉负良死节之臣。
7、预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课《说和做》知识点+图文解读
8、此文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9、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0、(镂lòu,①雕刻。②可供刻镂用的钢坚的铁。③古同漏,孔穴。
1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2、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13、C、策之不以其道不得志,独行其道
14、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5、君子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现在的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象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16、jíLǔsùguòxúnyáng,yǔménglùnyì,dàjīngyuē:“qīngjīnzhěcáilüè,fēifùwúxiàāméng!”méngyuē:“shìbiésānrì,jígèngguāmùxiāngdài,dàxiōnghéjiànshìzhīwǎnhū!”sùsuìbàiméngmǔ,jiéyǒuérbié。
17、应是“侧面表现”,而非“正面表现”。故选C。
18、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以鲁肃见到吕蒙时的惊异和钦佩之情,表现了学习使吕蒙有了巨大变化。(或“对比”,以吕蒙学习前后的变化对比,表现其学习成效显著。)(意思接近即可)
19、《孙权劝学》: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0、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四、劝学注音版全文
1、预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知识点+图文解读
2、C.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译文: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
3、问楛者,勿告也;告楛者,勿问也;说楛者,勿听也。有争气者,勿与辩也。故必由其道至,然后接之;非其道则避之。故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故未可与言而言,谓之傲;可与言而不言,谓之隐;不观气色而言,谓瞽。故君子不傲、不隐、不瞽,谨顺其身。诗曰:“匪交匪舒,天子所予。”此之谓也。
4、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题。(12分)
6、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7、dēnggāoérzhāo,bìfēijiāchángyě,érjiànzhěyuǎn;shùnfēngérhū,shēngfēijiājíyě,érwénzhězhāng。
8、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能根据设计的具体语境恰当默写填空。注意避免错别字,如“涂”不要误写为“途”,“卿”不要误写为“聊”。
9、此外,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如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
10、sānɡēnɡdēnɡhuǒwǔɡēnɡjī,zhènɡshìnánérdúshūsh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hēifàbùzhīqínxuézǎo,báishǒufānɡhuǐdúshūchí。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11、预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太空一日》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12、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3、qīng,qǔzhīyúlán,érqīngyúlán;bīng,shuǐwéizhī,érhányúshuǐ。mùzhízhōngshéng,róuyǐwéilún,qíqūzhōngguī。
14、从写作目的看,(甲)(乙)两文有着怎样的共同点?从写法看,又有何不同?
15、http://www.xiyuwen.com/Article/12577(建议复制到电脑端访问)
16、预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17、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18、“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这样说有何作用?
19、jiǎyúmǎzhě,fēilìzúyě,érzhìqiānlǐ;jiǎzhōujízhě,fēinéngshuǐyě,érjuéjiānghé。jūnzǐxìngfēiyìyě,shànjiǎyúwùyě。
20、预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紫藤萝瀑布》知识点+图文解读
五、劝学注音版图片荀子
1、赏析:杜叔高,即杜斿,叔高为其字。公元1189年,他在上饶拜访罢官闲居的辛弃疾,两人一见如故,相处极为欢洽。此词前半阕大笔濡染,写二人相会的时令与政治背景。后半阕写送别:“尊如海”以下四句,赞其气豪与善诗。如此好友相别,怎能不产生无穷无尽的感伤?可谓情真意切,“字在纸上皆轩昂”。互为知己,彼此有着共同的爱国热忱与激情,令人动容。
2、(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1)他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2)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并且都有惊人的长进。(2)从[甲]文的吕蒙“军中多务”和[乙]文开头对傅永的介绍中可以看出二人身份相同;从[甲]文“蒙乃始就学”及鲁肃的赞扬中可以看出吕蒙刻苦学习后惊人的长进,从[乙]文傅永“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及“帝每叹曰……”中可以看出傅永刻苦学习和惊人的长进。
4、大兄,长兄,这里是对朋友辈的敬称。除此之外,一般自称有“鄙人”“在下”“小可”“不才”“愚兄”等,尊称对方有“子”“君”“足下”“殿下”等。
5、人才何其鲜,求一于百千。
6、虽有槁暴: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有,通“又”。槁,枯。暴,同“曝”,晒干。槁暴,枯干。
7、①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泛指多天。②即:就。③更:重新。④刮目:擦拭眼睛。⑤相待:看待。⑥何:为什么。⑦见事:知晓事情。⑧乎: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⑨遂:于是,就。⑩拜:拜访,拜见。⑪别:告别。
8、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2)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10、(2)句意为: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往事:指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11、(跪guì,①两膝着地,腰和股都伸直。②足。
12、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事情)
13、吃鸡名字绝地求生好听的名字
14、预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15、吾尝终日而思矣:而,表修饰
16、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17、B.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根本原因是它先天就“力不足”,所以只能“骈死于槽枥之间”。
18、(冥míng,①昏暗。②深奥,深沉。③糊涂愚昧:冥顽不灵。④迷信的人成死后进入的世界。
19、译文: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20、(臾yú,须臾,一会儿;片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