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山行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100句)

2023-01-27 18:40:1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山行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1、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2、此诗描写了一幅山林秋色图。

3、(1)山行:在山中行走。

4、(设计意图)意境优美是古诗的特点,想象是古诗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想象的漫游中引导学生走进古诗,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也为有感情朗读打下基础。

5、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古诗的了解并不少,这三首诗有不少学生早已会吟诵。学习本篇课文时正好是深秋时节,而这三首诗又正好是抒写秋色乡情的千古绝唱。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借助注释、结合图意和秋天的特点来理解诗意,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丰富积累。

6、会认8个生字,会写7个字。

7、(3)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8、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9、——诗人看着这灯火,想起了家乡的孩子在捉蟋蟀,孩子们的快乐让他的内心温暖起来。

10、李商隐一生追求诗美,尤其擅长诗歌写作。

11、在这样凄凉的秋夜,诗人的心里有什么感觉?他想到了什么?(板书:动客情)

12、听录音朗诵后再次练习美读古诗,体会情感。

13、《山行》通过诗人的所行、所见、所感,描绘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赞美了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诗由寒山、石径、人家、白云、枫林组成,有景有人,有情有景,构图和谐,抒情自然。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次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

14、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15、点击标题下方蓝字一键关注旭光成长营

16、指导写——生字教学

17、俞陛云说:“诗人之咏及红叶者多矣。如‘林间暖酒烧红叶’,‘红叶青山好放船’等句,尤脍炙人口,播诸图画。惟杜牧诗专赏其色之艳,谓胜于春花。当风劲霜严之际,独绚秋光……笼山络野,春花无此大观。”(《诗境浅说续编》)是的,正是因为诗人在他描绘的霜叶形象中,表现出一种健康开朗的美学追求,有一种在严霜之际“独绚秋光”的坚毅气魄,所以千百年来得到人们由衷的喜爱;由于它一反过去那种伤逝、叹老、悲秋的哀伤情调,所以能给人以“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酬乐天咏老见示》)的精神鼓舞。

18、秋天这个季节,天气转凉,万物几乎都失去了颜色,但作者并没有伤感,而是对这一树火红的枫叶打心眼里喜欢。

19、出示彩图,观察:说说看到哪些景物?结合观察,引导认识景物,并感受景物特点。

20、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二、山行主要写了哪几种景物

1、——刘景文的内心是失落的、苦闷的,所以他看到的景色也是萧条的,他看到的只是荷尽菊残。苏轼想让他看到橙黄橘绿,看到希望。

2、(1)过渡:诗人坐在马车上,忽然叫道:“停!停!停!”这是因为什么呢?

3、《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4、选择作业——表现美

5、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提醒学生注意:“径、枫”是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是上宽而扁,下长而宽。

6、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的叶子,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秋风让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猜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夜深了,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7、(4)让我们带着理解读、背这首诗。

8、不过,这首诗的开头两句,都是为了衬托,而最后一句,则是以枫树、红叶为中心。夕阳西下,枫叶飘落,将整座山峰都染成了一片五颜六色,看起来比江南的春天还要鲜艳。

9、把每个人的或平淡或斑斓的精彩生活记录下来

10、《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1、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12、初读诗歌,落实读通。

13、告诉老师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猜一猜诗人在想什么?

14、?(课例观摩)罗钦予《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四上)

15、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16、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17、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18、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景物:山石径白云人家车枫林枫叶

19、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20、小组内展示书写情况,欣赏评价。

三、《山行》写了哪些景物

1、(设计意图)学生趣味正浓时,教学不应戛然而止,教师应趁着这股东风,帮助学生学习与课文相关的知识,扩大课堂知识的容量,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对于这两首诗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

2、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

3、出示插图,让学生由图理解“尽、擎雨盖”的意思。

4、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的对比,为描写枫林蓄满了力量,显得更加自然。

5、(向上滑动查看本节电子课本)

6、(1)师:整首诗向我们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诗却没有一个“秋”字。请同学们反复朗读品味诗中的语言,说说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特别好。

7、?统编课例|《白鹭》教学设计

8、《山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这4种景物。

9、?统编课例|《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

10、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山行》一诗中,去看看他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

11、——“霜叶红于二月花”:仔细一看,这片枫林比春天的红花还要艳,又是惊喜。

12、(3)感情诵读一句,加深体会。

13、出示文中插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14、(3)秋风吹过树叶,吹过江面,吹到诗人身上,这带来寒意的秋风让诗人感到凄凉、孤寂,开始思念家乡。我们带着我们的感受读整首诗。

15、诗人杜牧在这句诗中,明确表达了,正是这傍晚时分的枫林景色,让他喜出望外。

16、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

17、《山行》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分别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18、(3)写这首诗的时候,苏轼在杭州,刘景文也在杭州,一个是文官,一个是武官。两个人是好朋友。这个刘景文文武双全,才华横溢,苏轼喜欢、敬佩他,但是刘景文仕途不顺,写这首诗的时候,刘景文58岁了,只谋得了一个小小的官职,总是受不到重用。你们说,苏轼写这样一首诗送给刘景文,想表达什么意思呢?

19、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20、(屏幕画面出示一首正楷的《山行》,把学生带入了如梦如诗的境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山行》,从诗中去领略一番秋天山林的美景。

四、山行主要写了哪4种景物

1、指生回答:生1:我喜欢春季,因为春季春暖花开漂亮极了。生2:喜欢夏季可以游泳生3:喜欢秋季,果园里水果熟了,丰收的季节。生4:我喜欢冬季,可以打雪仗,滑雪。

2、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

3、?(课例观摩)林莘《夜间飞行的秘密》(四上)

4、这一句主要在写山,写山路,一个“远”字写出了山的绵长,“斜”与“上”相呼应,可以看出这条山路高而缓,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山头。

5、指导学生串讲句意。注意调整说话顺序。

6、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诗的侧面提供了一些词语的注释,可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注释,自己试着理解诗歌的意思,教师不要串讲诗句,提醒学生在使用注释的时候,力求做到总体把握,不能字字对译。

7、我们再来看看苏轼的《赠刘景文》写了哪些景物,想表达什么感情。

8、这是一种生命的力量,这种自然美,是萧瑟秋风中的绚丽秋色,甚至比春光还要美,令人赏心悦目。

9、这首诗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的秋景诗。景物描写是其中重点,因此我首先把全诗的主要景物罗列出来,清晰明了,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对后续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也有一定帮助,另外我将远景和近景区别出来,有利于学生领会诗词的妙处和意境,让学生学会远景结合的写作手法,对于学生写作也有益处,最后这首诗在写景的同时,对枫叶不畏严寒傲霜独立的品性进行了赞美,我将其呈现在板书上是对学习这首诗的一个升华,有利于学生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10、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11、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12、中华经典资源库:郦波·杜牧·山行

13、课件出示前两句诗,教师解释诗意后请同学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两句诗。

14、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15、这三首诗都是写秋天的。这三首诗中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了秋天?请把这些能让人感受到秋天词句圈画出来。

16、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径:小路。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坐:因为。

17、(1)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讲了什么?讲的是这个秋天,杜牧坐着马车在山路上走,注意,石头小路是弯弯曲曲的哦,拐弯抹角多,意外就多,惊喜就多。后面三句每一句都写到了一处让他惊喜的秋天的风景。一路上杜牧有哪些惊喜呢?

18、景物有孤山寺北,水,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思想感情。既写出浓郁的春意,又写出了自然之美给人的强烈感受。把感情寄托在景色中,诗中字里行间流露着喜悦轻松的情绪和对西湖春色细腻新鲜的感受。

19、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是晚唐著名诗人,他的创作,将唐诗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20、是啊,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山行》是一幅色彩鲜艳,意境深远的画,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五、山行主要写了哪六种景物

1、(设计意图)欣赏意境是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是古诗教学的关键。学生—般都能进行正确地朗读,但往往读不出意境,读不出美感。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古诗,有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范读,配乐朗读等,强化了学生对古诗内容的印象,受到了美的熏陶和教育。

2、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用词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他所创作的骈文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3、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们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们有哪些好的背诵方法?(学生交流)

4、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的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唱。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自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

5、请一个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串起来讲一遍。(师纠正补充)

6、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

7、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8、让每一个真实个人,用自己的生活来演出

9、请你简单说说这首诗歌的内容。

10、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2个字。

11、风景这么美,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的美呢?比一比,赛一赛,谁最有杜牧的气质。

12、?(课例观摩)李文婷《观潮》(四上)

13、重点指导“菊”与“残”的写法。

14、大家把这三首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15、今天,让我们走进唐朝著名诗人杜牧的诗中,感受杜牧眼中的秋天。

16、《山行》描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诗中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写的是枫叶红的季节,枫叶红的季节是秋季,所以《山行》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诗人笔下除了写枫林外,还写了寒山、石径、白云,这四样构成了一幅秋色图,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想像画面。

17、古诗三首:《山行》《夜书所见》《赠刘景文》

18、诵读诗文,品味诗蕴

19、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20、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