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写的山行中(100句)
一、杜牧在写山行时的心情
1、李白在《夜泊牛诸怀古》诗中,大倒不被发现重用的苦水,咏道:“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找不到知音,只能挂帆远寻,这时红枫之叶纷纷飘落,而那个知音何时才能出现?壮志难酬之凄凉,完全通过漫天飞舞的枫叶来表达。
2、●“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杜甫开心?”
3、作用: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4、(1)从情节发展的方向来分,有正铺、反铺之别。正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又叫正面铺垫。反铺是铺垫的方向与情节发展的方向完全相反,出乎意料之外,又叫反面铺垫。
5、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6、“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7、(1)必要的字词意思的疏通少不了;
8、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9、我们顺着箭头的方向跑到高尔夫球场。第一个任务,连续踢毽子十下,我们很快就都完成了任务。继续向前跑过一个50度的大坡,第二个任务也顺利完成。最后,我们组是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小组,获得了大奖。
10、②托物言志,更重要的是诗人要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
11、欲扬先抑欲扬先抑又叫先抑后扬,即文势先下抑后上扬,或文意先贬抑后褒扬,犹如登山,由谷底到山顶。
12、例1:“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13、例1:“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秦观《浣溪沙》)
14、例1: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荷花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节操的人生追求。
15、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
16、例9:“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7、白居易被贬作江州司马后,写《司马宅》一诗:“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萧条司马宅,门巷无人过。唯对大江水,秋风朝夕波。”用荒凉之宅中霜打红叶满地飘的萧条,表达了诗人孤寂的境况,顾影自怜的悲情出于字里行间。
18、(1)它们的目的不同:衬托之所以言及甲事物,是由甲到乙的单向作用。对比则是甲乙二者同时突出,是甲乙之间的双向作用。
19、我们最喜欢玩的是棠樾马拉松。活动从中午开始,晚上八点多结束,第一个到达终点就可以获得一台戴森吸尘器,但必须小组成员全部抵达终点。
20、答:尾联直抒胸臆,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这是一般送别诗最常见的做法。
二、杜牧写的山行中
1、例3:李清照用“乍暖还寒”、“三杯两盏淡酒”、“晚来风急”、“雁过也”、“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声声慢》)来渲染伤心的心绪,最后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点出自己“愁”的主旨。
2、例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3、②以景结情(情→景):
4、例5:“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5、诗中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来衬托“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所营造的的冷寂、孤独艺术氛围。
6、例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7、考点上不常见,属于理解上的语言障碍。
8、例2:“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9、本篇总体上符合“写故事”的要求,写出了故事情节,有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尾。虽然故事情节还显得有点单线条,缺乏曲折,少了波澜,但好歹也成了一个“故事”,值得鼓励。另一个不足是与诗的创作背景结合不深,不过好在咱们命题时并不要求必须跟诗文本意结合紧密,鼓励尽可能脑洞大开。
10、我的乐园——奶奶家的小菜园
11、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2、例1:“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13、释义: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扩展资料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满诗意的发现,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14、本文作者赵节跃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15、秋天,天高气爽。草地上凉风习习,我们就在草地上尽情地放风筝!我拿着线,小伙伴拿着风筝,我快速地奔跑,当风儿吹起的时候,我便放长了线,风筝随着风越飞越高,我便感觉自己也飞了起来……
16、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17、春天,到处都洋溢着春的气息。小河发出潺潺的流水声;花儿们竞相开放,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小草也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我喜欢在这里野餐。我和家人铺好毯子,把食物放在上面,一边吃着美食,一边闻着花香,心旷神怡。我还喜欢在这里滑滑板,穿梭在草地间的石板路上,欢乐无比。
18、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9、例3:“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鹅》)
20、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杜牧在山行中感叹
1、这首曲慨叹秦汉时统治者之间的战争和各民族间的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2、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满诗意的发现,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3、“虚”的方法,其实也就是作者想象联想的方式,从我们读过的作品来看,主要有两种:一是遥想,二是梦境。而眼前之景之事为实。对中学生的考试,不会太难,因此,能注意这几点区分就行了。
4、例1:“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舟夜书所见》)
5、“小白长红”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正值青春年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用媒”说得轻松,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
6、例如梁文道讲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他先简单介绍几个人物:歧王,唐玄宗弟弟;崔久,皇帝宠丞,皇亲权贵,他们“热爱文艺事业,常搞文化沙龙”。李龟年,大音乐家;杜甫,大诗人,是这些沙龙的座上宾。“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久堂前几度闻”描绘的就是当时的盛景。但“沧海桑田”,世事变换太快,安史之乱之后,李龟年沦为街头卖艺的流浪歌手,杜甫呢,靠亲戚朋友救济过活,经常受人白眼。但是他们相遇后并不卖惨,那些年遭的罪受的苦都没说,而是淡淡地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梁文道还模拟了当时的场景,他这么一讲,我就理解了这首诗里那种“有克制地哀而不伤”。
7、“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8、奶奶在菜园里还种了葱花、生菜、南瓜、芋头、紫苏,也种了很多品种的萝卜……
9、例如戴建业教授讲陶渊明,他的普通话真是够呛,没有字幕都不知道他在讲什么,但他讲得挺有意思。例如“种豆南山下”,猛的一看,这第一句让人觉得特别隆重,一代大诗人去种田了,还很新鲜稀奇,还让人觉得他种得蛮好的。紧接着他又来了一句“草盛豆苗稀”,让人始料不及,你肯定想着陶渊明懒,人家马上来了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人家勤劳得很……你看,戴老师这么一讲,我们觉得陶渊明也很有意思,写作水平真得很高,用的是“跌宕”手法。
10、“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
11、秋天是—个多姿多彩的季节。当众多的花卉你方唱罢我登场、姹紫嫣红煊满天过后,就该到“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时候了。
12、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对比和衬托既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
13、欢乐海岸的探洞工场是我的乐园。这里太有趣了,藏着不少秘密。
14、(1)用语点化前人语句。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15、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指正面着意描写。
1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乐园,有的在图书馆,有的在篮球场,而我的乐园是在家乡村头的草坪上。
17、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18、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
19、例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0、例1:“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小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陈亮《小重山》)
四、杜甫的山行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1、例1:“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唐代张籍《秋思》)
2、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象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3、渲染的对象:环境、气氛、事件和人物。
4、联系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5、例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6、走进院子,便可以看到一棵大桃树,树下放着一个小桌子,还有几个小凳子,夏天在树荫下吃饭,喝茶,伴随着阵阵微风,非常凉爽惬意。
7、诗人没有说怎样惜别,却把这种感情转移到蜡烛身上,蜡烛无情,尚且替人垂泪,何况人乎?
8、暑假的时候,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就成了我的乐园。
9、早晨的公鸡叫我起床,可爱的小奶猫陪我玩耍,下水的鸭子帮我捉鱼,晚上的星空让我感受到宇宙的奥秘。
10、“隐隐”和“迢迢”这一组叠词,在写出江南山清水秀的同时,也写出了与朋友相隔千里的空间距离。诗人由那凋落的秋草,发出对江南的眷恋之情,在青山绿水的江南美景之下,越发怀念故人。
11、例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写令人神往的仙境世界,明写了对仙境的向往,暗写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属于“曲”的手法;到诗的结尾处却大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就是“直”,一曲一直间将诗人率真可爱的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
12、例1:“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贺知章)
13、●“你觉得杜甫在写这首诗时是怎样的心情?”
14、“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
15、手法与艺术手法在外延上不仅包括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也包括具体表达方式下的子概念。也就是说,描写、抒情等不是手法,也不是艺术手法,但是,怎样描写、怎样抒情诸如“侧面描写”“白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具体的描写、抒情方式就是手法或艺术手法了。
16、如果玩捉迷藏,我就总是藏在这里,找我的人,无论多少个,总是丈二和尚摸不着脑袋。如果一个人玩,我喜欢吹蒲公英,看着他们飞呀飞,飞呀飞,有的可能飞入了金黄的落叶丛中,有的可能飞入了池塘中,还有的可能飞入了蓝蓝的大海。
17、例2:“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任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8、学习诗词,师生都应该就放下包袱,以一种轻松的姿态去学习。
19、例3:“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20、在教学《赠刘景文》的时候,试着问“在这首诗里边出现的枯荷、残菊,黄橙绿橘,诗人的的喜爱程度一样吗?”问题要问得富有启发性。
五、杜牧的山行写的是什么情景
1、例1:“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3、草坪边,大树下,喜欢做手工的我,常常蹲在石墩旁,和小伙伴们拿一些泥土,沾着水捏着一个个惟妙惟肖的手工……
4、这就是我的乐园,是陪伴我成长,带给我快乐的乐园!
5、例1:“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衬托与对比都是两事物并提,有时易混淆。它们的不同表现在:
7、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8、例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9、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
10、它通过侧面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使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鲜明突出。
11、《四时田园杂兴》《宿新市徐公店》《清平乐·村居》这三首古诗词位于四下第一单元,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诗词本身篇幅非常精短,每个句子都在表情达意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将句子按重要程度区分开来从中甄别出关键句显得十分牵强。
12、例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
13、这本书里的诗词教学设计,就是直面诗词教与学的困难,综合考虑了“两课时教完三首诗”等现实因素。
14、答:“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15、铺垫特点:铺垫是主要情节蓄积、酝酿的过程。
16、前面“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是染,后面“总是离人泪”是点。
17、例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18、这就是我的乐园,它带给我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承载着我的快乐。
19、3)交代了走的是什么路。“石径”,这个在古代,就相当于现在的高速公路,是属于官道,更何况这“石径”还能跑马车,可见不一般。
20、例2:“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