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霜叶红于二月花什么画面(100句)

2023-01-27 18:38:2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怎样的画面

1、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白云飘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红艳艳胜过二月的花。

2、枫叶变红的过程,是由绿转黄,进而由黄转红直至凋零落地,整个过程里,展现的不只有绚烂火红,试着在构图时,纳入红叶兼容协调的颜色,可以衬托出它的艳丽,而巧妙的色彩搭配,也可适度的突显红叶的色彩魅力。

3、杜牧的诗作,审美风格很别致。既不同于整日沉迷于争夺江山的帝王将相,也不同于整日奔波于功名利禄之途的官商儒士,而与整日辗转挣扎于生存线上的芸芸众生,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可是,大家都表示喜欢他的风格,乐于传诵他的诗作,这很值得思考。

4、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代表作:《泊秦淮》、《阿房宫赋》、《过华清宫》等。

5、文帝驱身隐赫家,宸旒箬笠亦非麻。

6、“一水两岸的三段式构图”,倪瓒独创的构图方式,把中国文人绘画发展到了空前完美的形式。画中描绘秋山嘉树,沙碛孤亭。单看意境,就让人顿生寒意,天凉好个秋!

7、葡萄岭下有吾家,霜叶红于二月花。

8、(山行)题目,走在山里。写诗人走在山道上的见闻和感想。

9、隐隐雾霾遮物华,凄凄夜雨落谁家。

10、深情一吻枝头后,霜叶红于二月花。

11、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12、出自唐代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3、“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出来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

14、微距:拍摄枫叶特写,适合拍摄不太高的枫叶或地上的落叶。

15、电话:13501779499

16、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7、(霜叶红于二月花)被寒霜浸染过的枫树叶,红艳艳的,比二月的红花还要漂亮。这是对上一句“坐爱”的进一步说明。

18、我又反复默读:“霜叶红于二月花。”似乎又悟懂了什么。连忙匆匆赶路,却忘了在我如同那些形形色色的路人一样匆匆时,一片枫叶无声无息的落到我的脚边,被风吹到树根下。

19、《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20、枯荷瘦鸟绘冬韵,冷雨疏烟画断崖。

二、霜叶红于二月花什么画面

1、红黄配最常见,突显红叶的色彩。

2、我倾向于把这两种解释合并在一起:我的车子来到一片枫树林边停下来,贪婪地欣赏这里的美景,久久不愿离开;长时间停车直到傍晚,金色的夕阳斜照在红色的枫树林上,绚烂辉煌,美不胜收,我更加不肯离去了。

3、霜叶红于二月花,三山五岭落丹霞。

4、沧桑秦岭风光美,霜叶红于二月花。

5、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6、诗句描写的是秋季的枫叶,意思是: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出自:唐代杜牧诗作《山行》原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白话释义: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扩展资料:《山行》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山行》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满诗意的发现,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7、《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朝代?

9、秋意无须十分取,拈来一片到禅家。

10、在后期制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只保留红色,将其他颜色转成黑白,这样就更能凸显出红叶的色彩,使得红叶始终都画面的主体,而不会被杂乱的其他的颜色所干扰。

11、荷,是南方最常见的水生植物,以历代文人墨客吟之以诗,形之以画。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成功地刻画了蒲塘秋日的丽景:碧水之上萍藻点点,绿荷盈盈。

12、点评:意境已出,只是较熟。出韵处较多,自校吧。“冬孕秋如画”似乎不通。

13、蓝瑛喜欢画秋天的景色,画面飘洒自然,直抒胸臆,秋色梧桐,简单成大美。梧桐秋雨,总是让人倍感秋意凉。但他行书用笔畅快,让人感觉秋到并不是那么的冷寂,反而有一种畅快盎然的生机。

14、小场景中的红叶更具质感,叶脉纹路清晰可见。

15、点评:看似好看,实则较乱。出律处请自校。

16、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红于”意思为: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原文及译文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17、利用长焦,有效地虚化背景,同时,减去杂乱背景,着重表现叶子的细腻和质感。

18、霜叶红于二月花,西风漫卷似丹霞。

19、满园妪叟蹁跹舞,霜叶红于二月花。

20、秋天的白桦树在蓝天的衬托下,叶片发出金箔般的悉悉声,田野间所有的植物,全都染上了一片金黄,小河的水倒映着秋高气爽的蓝天,它的色彩与黄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金黄的色调更加打动人。近处斑驳的肌理效果更加强了真实感。这幅画是一首秋天的颂歌,秋高气爽,令观者心旷神怡。

三、霜叶红于二月花让我看到了

1、此诗写山中所见秋景,在秋阳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灿若朝霞,艳如去锦,岂不比二月春花还要美丽!透过这片红色,使人看到了秋天具有春天一亲的魅力,能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2、《灵魂之诗——太阳之光》弗朗索瓦·路易,创作年代不详

3、荷花在荷叶的衬托下,以含苞、初绽、怒放的三种生命形态展示着自然美。整幅运用仿恽南田笔意的没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点就,显现出灵秀生动的物性。荷花以粉红色点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晕开,色阶层次丰富,色调深浅过度自然,真实地展现出花瓣清淡雅丽之美以及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内在神韵。

4、“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5、“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一幅山林秋色的画面。“霜叶红于二月花”出自于杜牧的《山行》。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6、少华木落,东篱香散,初冬登高寻景看。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景致已难见。栈道悬空,缆车回转,喊山路上回声变。古稀佯放学少年,兴得猖狂一时现。

7、它的作用还包括压暗天空,消除反光,在拍摄水流和玻璃的时候非常有用。偏振镜还能起到阻挡光线的作用,可以降低快门速度。

8、红色枫叶本身就构成了一个纯色、简洁的背景,可以用它来拍摄其他主体能够很好地突显主体,简化构图,尤其适合拍人像。同时,红色枫叶容易与多数颜色搭配,人物服装选择余地很广,拍出的人像色彩亮丽,造型多变,即使不是专业模特也能拍出很有感觉的好片。

9、用微距拍摄将银杏的细节展现出来,与暗黑色的环境相结合,更加突出主体。

10、《拾麦穗的女人》莱昂·奥古斯丁·莱尔米特1891年

11、“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12、谁将屋后丹青写,霜叶红于二月花。

13、点评:此作别出心裁,探亲之路是有多么遥远?惜“亲”字出律,朝霞在东而南行,朝向有误,“向”字可酌。

14、3“杜少陵”和“杜樊川”分别指的是谁?杜甫、杜牧

15、二龙塔下箫声起,飘雪芦冠曵晚霞。

16、怅然白果覆金裟,霜叶红于二月花。

17、诗人有没有来到“白云生处”?有没有访问过深山人家?甚至诗人停车赏枫是在上山途中、还是在下山途中?诗中都没有涉及。因为这首诗的着眼点既不是“深山访友”,也不是对于“隐士”的礼赞。

18、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19、TIPS2:背景的选择应该以突出枫叶为主,衬托枫叶为辅,千万不能喧宾夺主。

20、霜叶红于二月花,云钟金殿拢烟霞。

四、霜叶红于二月花是怎样的画面呢写一写

1、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

2、看似不起眼的小木屋,在红色枫叶的反衬下另有一番味道,也为画面增加了视觉兴趣点。

3、芦荻苍苍日早斜,高枝柿熟饱馋鸦。

4、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5、“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作者是谁?属于哪个朝代?杜牧,唐朝

6、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的枫叶怎么拍?枫叶拍摄技法全攻略

7、点评:仅仅借句而自说自话,便有偷句之嫌,尽管词作通篇可圈可点。

8、《秋叶》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1856年

9、《秋日》尼古拉·波兹德涅夫,1961年

10、译文: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爱赏枫林晚景,那经霜的枫叶竟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火红。

11、枝头稀稀落落的几片叶子,让人联想到地上可能已有大片的落叶,秋意渐浓。

12、这算是一种别样的风景吧。让这个秋天多一种色彩。

13、拉曲线,特别是红色

14、腊梅香若陈年酒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不明白,为什么你总出同一个句子……………………好纠结……………………收起

15、点评:初冬画面有了,奈何“唐韵”未出。如打破结构将嵌句植入尾句,境界也许就不一样了。

16、3“杜少陵”和“杜樊川”分别指的是谁?

17、痴霭未明秋意尽,误迷塘岸几千家。

18、已有三秋未顾家,炎凉惯看走天涯。

19、南行入峪向朝霞,霜叶红于二月花。

20、此卷画为齐州(今山东济南)名山华不注和鹊山的秋天景色,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荫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遥相对。作者用写意笔法画山石树木,脱去精勾密皴之习,而参以董源笔意,树干只作简略的双钩,枝叶用墨点草草而成。山峦用细密柔和的皴线画出山体的凹凸层次,然后用淡彩,水墨浑染,使之显得湿润融,草木华滋。

五、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情景是什么样子的

1、《秋叶》创作于1856年。画面上四个少女围在一堆落叶前。两位黑衣少女手拿收集落叶的箩筐,一位少女拄着扫帚眼帘低垂,而最右边的小女孩手中拿着苹果望着落叶发呆。尽管四个人物情态各异,可是她们面前的那堆枯叶更吸引眼球,一般来说,落叶总让人想到枯萎、萧瑟,可是在这里,却并不哀伤,反倒有种收获的喜悦,那一片叶子充满欢欣,仿佛飘落是给它们功德圆满一生划上一个漂亮的句号。

2、(转发与评论就是支持!谢谢您的参与!)

3、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锋。

4、点评:用句考究,意象朦胧,“误迷塘岸几千家”,是想说大众非理性消费?

5、在秋季拍红叶已经成了很多摄影爱好者朋友的保留节目,用镜头记录这个世界的缤纷色彩也是摄影的一大乐趣所在。希望本次的这篇文章能给准备去拍红叶的朋友们一点启示和帮助,也祝愿大家在即将到来的红叶季里拍的愉快,拍的成功。

6、点评:词作均要加分!一幅灞水初冬图,“铺”亮眼,惜初冬难见征鸿。

7、通过黑白色衬托红色的枫叶。

8、最后说说两句诗的误读问题。为什么有人会把“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误读为“停车坐爱霜林晚,枫叶红于二月花”呢?当然原因在于读诗不细心,不过这跟诗句用词也有关系。在诗中,“枫林”、“霜叶”与“霜林”、“枫叶”是指同一个事物,“枫”、“霜”二字原本可以互换使用,这就给误读提供了客观条件。诗人的精心选择和周密安置的动作进行得不露痕迹,读者很可能是没有觉察到。诗人先用“枫林”,明确交代出欣赏对象为枫树林很重要。你知道,树叶经霜而变红的,不只有枫树,许多树木都有这个情况;如果先用“霜林”,就不一定指代枫树,读者可能误以为别的树木。现在已经明确是枫树了,下边再用“霜叶”,进一步表明枫叶变红的原因,就顺理成章了。

9、普通人的欢乐在帝王之家也有,秋色没有什么不同。1878年,詹姆斯·提索画过一幅《皇后和她的儿子》。暮年的欧仁妮皇后和王子在花园里,携手依偎,一派和睦安宁。

10、对于那些落在地上或者距离很近的红叶,使用微距镜头进行拍摄才最有震撼力。经过微距镜头放大后,叶片清晰的脉络和质感是其他镜头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在拍摄时必须使用三脚架固定相机,以免出现糊片。

11、远望那一大片枫林,宛如一大团燃烧的火焰,染红了天际。走近看,片片枫叶精巧细腻,玲珑剔透,好像害羞的少女。一阵微风吹过,枫叶如天女散花般飘落。拾起一片仔细瞧瞧,火红的叶子底部微微泛着绿色,根根叶脉呈辐射状伸向叶子中心,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感觉。

12、日上高林柿子奢,初封溪水托山楂。

13、《秋亭嘉树图》为云林晚年所作,用笔略硬而显方折,显然含荆、关遗意。画中描绘秋山嘉树,沙碛孤亭。山石用折带皴,横笔点苔。画树取疏松之态,笔简意赅。风格天真幽淡,意境荒寒,反映了作者人画俱老,淡泊自守的情怀。

14、在逆光和透射光的条件下,光线透过叶子的透射光效果,比顺光时候看到的反射光效果更纯粹、更鲜艳。

15、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16、点评:通篇口语化了。“钱”字出律,“花”重复了。

17、无边落木萧萧下,霜叶红于二月花。

18、4“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

19、或许有人说,“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象很难画,还在于,诗句所包含的深刻哲理很难表现。他们解说道,二月花是春天柔弱的花朵,而枫叶是经过秋天严霜浸染和考验的英雄的树叶,艰苦是使人成长、让人胜出的重要条件,“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嘛,所以,霜叶要比春花更红。诗人说“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在“咏物言志”。

20、研军万马独桥过,霜叶红于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