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醉翁亭记原文拼音(100句)

2023-01-06 13:35:4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醉翁亭记原文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醉翁亭记》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文章。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yóu)美,望之蔚(wèi)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yuē)“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4、非丝非竹:不在于琴弦管箫。

5、最后作者从禽鸟之乐,宾客之乐及太守之乐的不同内容和感情的对比中,推论出“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了,能与民同乐;醒了,能写《醉翁亭记》一文的,就是太守欧阳修。笔墨简练含蓄,寓意深远。

6、(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7、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8、写滁州风景优美,是为写太守与百姓出游作铺垫,写滁州百姓出游是为写太守作铺垫,说明此地政治清明,百姓生活安定和乐,这是太守励精图治、治理有方的结果,表达太守与民同乐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9、若夫(fú)日出而林霏(fēi)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0、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11、书法零基础入门|四个半月习书心得分享

12、欧阳修。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

13、乐①其乐②: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乐①:意动用法,以…为乐。乐②:快乐。

14、示例:①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造型奇巧之亭”;②从“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两句,可见这是一座“山水情趣之亭”;③从“太守与客来饮于此”可见,这是一座“太守之亭”;④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见,这是一座“醉翁之亭”;⑤从“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可见,这是一座“环境优美之亭”;⑥从“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见,这是一座“宴饮之亭”(或“欢乐之亭”);⑦从“醉能同其乐”可见,这是一座“与民同乐之亭”。(意思对即可)

15、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16、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7、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余拏 一作:余挐)

18、三国·吴国《天发神谶(chen,四声)碑》(篇末附:吴让之高清临本)

19、(4)树林阴翳:树林茂密荫蔽。翳,遮盖或遮蔽。

20、篆法百韵歌(2个不同版本)

二、醉翁亭记原文拼音

1、醉翁亭记》中“而”字的妙用

2、二玄社原色法帖:兰亭序(褚遂良临)

3、毛笔哥哥推荐书法字帖06:小楷《心经》12种

4、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5、草诀百韵歌(完整简介+分页注解+原帖)

6、诵读专家:方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指导)

7、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环滁皆山也: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环,环绕。皆,都。这两个字写出了滁州的地域特点:周围群山环抱的;环绕滁州的都是山;滁州四围多山;“滁州处于盆地中”或“滁州处于山地中央”。(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故可知从“远望”角度看琅琊山,其特点是:蔚然深秀。

8、1)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2)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3)若夫:至于4)霏:雾气5)暝:昏暗6)伛偻(yúlǚ)提携:指驼背弯腰的老人和需要牵抱的孩子7)野蔌(sù):野菜8)已而:不久9)阴翳:树木枝叶繁茂

9、毛笔哥哥推荐书法字帖12:龙门二十品(上)

10、这个在中国古代政敌之间的互相诋毁有时候确实达到了很高的境界,欧阳修被政敌诋毁说他生活作风有问题,当然事后朝廷也调查说此事查无实据,但是捕风捉影而来,说是没有具体的结果,也没有查出他到底有什么问题,可是到最后还是把欧阳修从中央调开,贬谪到了滁州做知州。我们可以这样说,欧阳修参与庆历新政,是庆历新政的重要成员之同时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也得罪了不少的权贵,得罪了不少当时的既得利益者,因为这样一个原因,所以政敌诋毁他,他也因此被贬谪到了滁州做知州,这就是他写《醉翁亭记》的一个大背景。

11、《醉翁亭记》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篇散文,首先这里边有一个很奇怪的问题,醉翁,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欧阳修是个老头儿,实际上当时在写《醉翁亭记》的时候欧阳修还不到40岁,古人跟我们现在人不一样,我们现在人总喜欢把自己说得更年轻一些,但是古人好像不把自己说老点就好像没有身份地位一样,你比如苏轼说老夫聊发少年狂,其实当时他写那首诗的时候也不到40岁,那欧阳修在写《醉翁亭记》的时候也不到40岁,所以我们大家首先在读《醉翁亭记》的时候不要感觉是个老头子写的,错了,这个人还不到40岁呢。

12、微楷二班结业|忍不住要帮大家晒作业!

13、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4、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色,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并从侧面显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

15、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16、历朝圣贤篆书百体千文(清·孙枝秀著)

17、清·赵世骏临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18、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19、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0、月光下的沙漠有一种奇异的震撼力,背光处黑如静海,面光处一派灰银,却有一种蚀骨的冷。这种冷与温度无关。

三、醉翁亭记原文朗读

1、孙过庭《书谱》(带释文版)

2、本文写景很有层次.写醉翁亭的环境采用由面到点,自远而近的顺序,把读者一步步引入佳境;写山间富于变化的景色,采用从早到晚,从春到冬的顺序,让读者体味“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妙处;写滁人、太守游山玩水,采用从外到内的顺序,让读者从头到尾领略到一幅欢乐升平的景象.这样不仅景物描写清晰,而且有利于一步步突出主题.全文一个“乐”字贯串,因景美而乐,因乐而更觉景美,景中有情,情亦有景.

3、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4、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早晨则自暗而明,傍晚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就是山间早晨和晚上的景色。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水面降低,石头裸露出来的,是山里四季的景色。早晨前往,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5、智永版:题款必备(天干地支+节气+地名+受书人+谦辞)+书法章法布局举例介绍

6、学习草书有多难?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7、而:表承接。酿泉:泉水名。回:回环,曲折环绕。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然:......的样子。临:靠近。于:在。作:建造。名:名词作动词,命名。自谓: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号:名词作动词,取别号。曰:叫做。辄:就。年又最高:年纪又是最大的。得:领会。寓:寄托。

8、比较阅读是学习古诗文的好方法,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9、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0、以上就是醉翁亭记全文及翻译。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

11、临:靠近,这里是“……旁”的意思。

12、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3、(以下内容持续更新中)

14、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15、示例二:叙写了醉翁亭周边环境,得名由来,山间朝暮、四季之美景,表达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的乐趣。

16、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想,抒发了吊古伤今之情,表达了思乡的愁绪。

17、北师大实验小学篆刻学习小组第三课

18、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9、若夫(fú)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0、造亭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四、醉翁亭记原文及注释

1、停课不停学:我的结婚纪念日(鸟虫篆印《心经》52方印,260字)

2、清·黄自元临柳公权《玄秘塔碑》

3、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

4、依据图示,完成以下任务。

5、丙申冬日通临《曹全碑》(全)

6、毛笔哥哥推荐书法字帖17:郭虚己墓志

7、吴昌硕篆书《心经》12条屏

8、(2)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9、竹:箫、笛之类的管乐器。

10、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豁然开朗

11、芳:花草发出的香味,这里引申为“花”,名词。

12、又如太阳出来而树林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天高气爽,霜色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13、名帖分享|从台北故宫一封邮件说起(《寒食帖》印章全解)

14、毛笔哥哥推荐书法字帖04:赵孟頫《道德经》

15、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16、阅读本文,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概括,这是一座怎样的亭子?

17、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18、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9、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20、二玄社原色法帖:兰亭叙(冯承素摹)

五、醉翁亭记原文

1、《智永真书千字文》相同偏旁的字归类整理

2、二玄社“天下第一草书”怀素《自叙帖》

3、滁:滁州,今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

4、伛偻(yǔlǚ):腰背弯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5、《醉翁亭记》中“而”字的妙用

6、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7、(2)远望琅琊山,特点鲜明,请概括成四字短语填写在方格中。

8、毛笔哥哥推荐书法字帖16:乙瑛碑

9、全文共四段,条理清楚,构思极为精巧。

10、伛偻:腰弯背曲的样子,这里指老年人。

11、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

12、毛笔哥哥《楷书入门》二期(网课)“楷书基本笔画练习作业”top10

13、张玄墓志+何绍基临《张玄墓志》+虞晓勇讲《张玄墓志》

14、环滁(chú)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hè)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y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chán)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5、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v,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6、中心思想:这篇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17、晋·陆机《平复帖》(高清单字带释文)

18、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9、《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20、点蓝色字关注“文轩阁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