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勃和周亚夫的关系(100句)
一、周勃
1、老同志容易倚老卖老,特别是有功之臣,但是要有度,既然退休了,就要高风亮节,少出风头,否则早晚会自取其辱。
2、曾经叱咤风云,到头来小小的一个狱吏在周勃眼中都威严若神明,明代李贽读史至此,写下了八个字:“英雄到此,真堪堕泪。”
3、陈平当即答道:此二事各有专职,他们均为臣属下。陛下欲知其数,臣可召来问之。
4、周勃质朴刚强、憨厚老实,在下放封国怕自己被杀,经常顶盔盖甲,授文帝口实。
5、正好,刘恒看到司法部呈上来的周勃的口供,抱歉说:"我没有肯定他谋反呀,已经调查清楚,就要释放。"
6、周亚夫是西汉开国功臣周勃的儿子,出生年月不详,死于公元前147年,江苏沛县人。汉文帝后二年,承袭他父亲的爵位做了绛侯。他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他是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仅仅三个月就平定了叛军。虽然为人耿直,进谏不讲究委婉含蓄,在担任丞相期间多次使得汉景帝对他非常不满,最后使得他含冤入狱,绝食而死。司马迁在《绛侯周勃世家》中对周亚夫评价道:“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认为他对皇帝不恭顺,且自大。他也是历史上第一个自己五天不吃饭饿死的将军侯爷。但是他的军事才能是无需质疑的,他驻军的细柳营也成了历代传颂的典范,为后来历代军事将领效仿的楷模。
7、手里有了点小权利,总想寻租变现,吃拿卡要,穿小鞋自然是必须手段。
8、孝文帝即位后,任命周勃为右丞相,赐予黄金50斤,食邑达到10000户。过了一个多月,有人规劝周勃说:“您既已诛灭吕氏家族,迎立了代王做天子,声震天下,而您得到了丰厚的赏赐,处于尊贵的显位,受到皇帝的宠信,时间久了可能会有大祸降临身上。”周勃很害怕,也感到自身处境危险,于是就提出辞职,请求归还相印。皇帝同意了。一年多后,丞相陈平去世,皇上又任命周勃为丞相。十个多月后,皇帝对他说:“前些日子我下诏叫列侯都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去,还有些人没有走,丞相您是我所器重的人,可以率先回到封地上去。”于是周勃免去丞相职务,回到封地绛县。
9、陈平作为当时的汉朝实际主宰,其实对后面的道路怎么走了然于胸。别看周勃大权在握,真正决定国家命运的,还是陈平。以当时的形势看,汉帝国不需要一个强君。君主越伟大的时代,民众就越卑微。大汉帝国不需要一个秦始皇,需要的是一个汉惠帝。论治国,谁本事最大?很明显是萧何。国家怎么治?萧何早有法度在。什么样的人才能依法治国?无为而治的君主才能不瞎指挥,认认真真的依法治国。
10、文帝于是派人"持节",赦免周勃,恢复他的爵位与采邑。周勃出狱后慨叹:"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
11、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未知其····
12、于是,汉文帝派出使臣,手持符节释放了绛侯,并且恢复了他的爵位和封邑。绛侯出狱后说:“我曾经率领百万大军,然而却不知道狱吏的尊贵”。可以看出周勃有了坐牢的经验后,对狱吏有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后怕。综上所述,周勃曾经是刘邦寄予厚望的开国功臣,他拥戴汉文帝的功劳很大,但他对汉文帝有些轻视,没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为臣之道。
13、这还不算完,《资治通鉴·汉纪五》记载,周勃接任右丞相后常常面呈骄色,每回朝罢,他总是跨着大步趾高气扬地退去。
14、所以说,也许并不是刘邦与吕后看走了眼;而是他们忘了:这个周勃真是个“实在人”!
15、因此,在处理周勃的问题上,就能够看出汉文帝所体现的这一点。第一次他把周勃免掉又再次让他当宰相,这是汉文帝给他的恩宠。第二次把周勃抓进监狱,又把他从监狱里放出来,这也是汉文帝给他的恩宠。给了周勃这么多恩宠,周勃自然就知道感恩了。
16、周勃是汉初的名将、西汉开国功臣之他年轻时以繁重的工作为生,有强健的体魄,再加上他弓马娴熟,孔武有力,因此成为了高祖手下著名的先登大将之一。
17、这是秦汉文物的第65篇美文
18、如果周勃直接表达反对意见,那么王陵被贬官的下场,就是他的前车之鉴。
19、汉文帝经常会派使者和当地官员,巡查列侯封地,对他们实行严密监控。周勃的祸端就来自于此,每次检查组来到绛县,周勃就害怕被诛,一听到上面来人就吓得身披铠甲,手执兵器相见。他越是这么搞,越容易被人怀疑,最终被人诬告谋反,下狱了!
20、周勃受权势所惑,应该有过做权臣的念头,但他毕竟不是赵高之流,所以对于汉文帝的强硬举动,他不敢反抗,只能低头顺从。
二、周勃和周亚夫的关系
1、后来,周勃通过薄昭(汉文帝舅舅)向薄太后进言,薄太后对汉文帝说道,“绛侯身挂皇帝赐给的印玺,统率北军时都没有谋反,岂会现在谋反?”汉文帝这才将其释放。
2、经过当众"打脸"刘恒发现周勃傻乎乎的,没什么心眼。自己新官上任三把火,刚到长安,一没有亲人朋友,二来又得解决可能威胁自己皇帝宝座的功臣派和皇族派。而功臣派的代表核心人物,就是在平定诸吕过程中立下大功的周勃。既然如此,就先拿周勃开刀吧!刘恒一上台先是好好的夸了周勃一番,封给他一万户食邑,又把他升了官,从太尉变成了右丞相,作为百官之首。
3、至于吴芮和彭越这个就更好解释了。刘邦在楚汉之争时期需要拉拢其他人帮助自己打败项羽。而当时的衡山网吴芮显然也是刘邦要争取的对象。在张良游说吴芮加入刘邦阵营后,刘邦击败了项羽,胜利之后自然要大肆封赏。吴芮原本就是衡山网。刘邦的封赏只能更好不可能变差。否则吴芮立刻就得造反。而彭越也同样如此。楚汉之争时期,彭越虽然不是诸侯王,但彭越也同样是一路势力很强的军阀。而且彭越还是魏国国相。刘邦胜利之后自然也不能少了彭越的封赏。根据彭越之前的地位,除了封王在没有其他可以吸引彭越的地方了。所以吴芮和彭越这两个外人帮手封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4、周勃可谓是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大将,无论是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还是刘邦当了皇帝之后,到各地负责平叛的过程中,都立下了不世之功。最牛的还是在刘邦死后,周勃与陈平联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吕氏政权,立了首功,最后迎代王为汉文帝。周勃完全可以称为再造大汉的功臣。
5、当吕后替自己女儿鲁元公主,“抢”了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的土地时;
6、之后,有人向朝廷上书告发周勃谋反。朝廷把这件事交给廷尉协理,廷尉要地方官逮捕周勃,进行审问。
7、过了段日子,周勃终于想通了,便服软让家人送钱贿赂狱吏,因为这样做既显得自己大方,也表明自己现在还是有钱有势。
8、然而,在天津动车客车段突发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之时,周勃主动请缨第一批进入“红区”抗击疫情,后又转战铁路隔离点防控疫情管理,之后再到秦皇岛驻站防控疫情消毒,他坚定战胜自己体力不支等困难挑战,冲锋在前,顽强拼搏。
9、周勃虽是太尉,本来有掌握朝廷军队的职权,如今却不能进入军营之门。陈平本来是大汉的丞相,如今却不能正常处理朝廷政务。
10、而周勃也是在这一时期,才加入到刘邦的起义队伍里的;
11、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
12、薄太后不满地对儿子汉文帝说,想当初,周勃手掌皇帝玉玺,身兼北军统帅,却没有造反;现如今身居偏远小城,反倒造起反来了,这能教人信吗?汝不知是听信谁的谗言,竟做出此等屈害功臣的蠢事来!
13、如果周勃不是落成阶下囚,恐怕他永远也不会明白"小鬼"何以比"阎王"还凶的道理。
14、王陵、陈平和周勃面对的情况,基本已经是权力博弈中最差的局面了,权力最大的吕后在策划完毕后,以上压下,逼着三人立刻做出表态,完全不给他们充分思索的机会。
15、这是人之常情,公主也不例外。
16、汉文帝早已看到绛侯在狱里的供辞,于是向薄太后说:“狱吏刚才都查清楚了,儿子马上放他出狱就是了。”
17、这时候,同样是沛县同乡的王陵等人就说了:还不是因为老大您够意思?年终分红给得多!哪像项羽那个瘪犊子玩意,连加班费都不给,还想着手下给他卖命?!
18、对于“诸吕之变”究竟孰是孰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笔者就不在这里赘言了。
19、说到汉文帝即位后周勃屡造打压,而陈平却位居高位而不倒,关键在于一点,智者功高之时懂得进退之道,而莽夫受权势荣耀所惑,极容易得意忘形。
20、您是我最器重的人,为了落实政策,您给带个头吧!就这样,周勃被迫辞去丞相之职,回到了封地绛县。
三、周勃杀了汉文帝四个儿子
1、那一年,一直身体挺好的吕后,被一只野狗咬伤,身体急转直下。
2、这样,他不仅会受制于周勃,更会被周勃之外的其他势力彻底孤立,从而沦为庙堂上的孤家寡人、可怜傀儡。
3、通过第两个坑,刘恒顺利搞定了功臣派,接下来,就得去处理皇族派了。汉代的皇族,因为高祖刘邦的规定,基本都封了王侯。既然封了王侯,这帮人按规矩就得就藩,可那个时候城市开发程度还很低,很多皇族都不愿意离开长安回封地。可如果这些人都留在长安,互相交流密切,又会威胁到皇权。怎么办呢?这可是个大难题。
4、原来,周勃有几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名叫周胜,娶了文帝刘恒的女儿为妻。
5、——记天津铁路疾控中心周勃同志先进事迹
6、几乎从那一刻起,周勃日后甚为苦涩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7、陈平不仅是楚汉战场上第一流的阴谋大师,也是汉初朝堂上极具智慧的生存大师,与之相比,性格木讷刚强,少有权谋韬略的周勃就差了好些意思。
8、原来他是向刘恒进献秦始皇那颗传国玉玺来了。
9、而相较于这些侯爵,那些诸侯王威胁更大。先是“诸吕之乱”时,齐王刘襄起兵西进,意图谋夺帝位。紧接着,汉文帝即位仅仅一年后,即汉文帝元年(前177年),济北王刘兴居又趁着匈奴南下的机会起兵作乱。
10、可以说,这是被拥立的新君与拥立有功的老臣间的第一次博弈。
11、很明显:在朝堂上有人,在军队里说话算数的周勃等人,完全没有必要蹚吕后打压刘姓诸王的浑水。故而,在彼时大汉朝堂保持了一种脆弱的平衡。
12、周勃在西汉建国十八侯中,排第四位,仅次于萧何、曹参和张敖,又领导了诛灭吕氏拥立汉文帝的“安刘”伟业。事实上周勃在高、惠、文三朝的影响力,绝对数一数二。周勃晚年却不幸受到汉文帝的猜忌和打压,因被诬告谋反投入监狱,受尽凌辱,亏得薄太后相救才得以安度晚年。
13、周胜平日里对公主不太好,经常爱搭不理,不过这次为了老爸,他只好放低姿态央求公主,估计肾都求虚了。
14、刘恒一琢磨,多余费这个劲。讨论也好、占卜也好,这些意见最多是参考一下,没有一点决定性作用。所以,干脆派人跟周勃聊聊,到底是怎么回事。派谁去呢?一定得派个老练的亲信,刘恒决定,派亲舅舅薄昭去见周勃。
15、关键时刻,二把手陈平和军中大佬周勃纷纷支持吕后,这让王陵的呼吁无疾而终。面对着这种情况,王陵十分愤怒,质问二人为何违背盟誓。高祖在世时极度忠诚的周勃选择投吕欺刘王陵的怒火是可以理解的,这位耿直的山东汉子言必行、行必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对昔日战友的承诺。陈平和周勃也在事后觉得理亏,面对质疑,二人纷纷为自己开脱。
16、萧何、曹参是实力非凡的“县之豪吏”;樊哙是事业有成的个体屠宰户;卢绾具体是做什么的,《史记》中没有明言,但是笔者猜想:能和亭长刘邦形影不离,卢绾混得再差,也算是一个政府单位的“临时工”;
17、死里逃生后,已成可怜人的周勃常常一个人对着夕阳喟然长叹:“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18、文帝刘恒对周勃本来就怀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结,现在有人这么上书,不免猜疑起来,有心惩治。
19、汉文帝刘恒不仅有帝王造化,也有帝王城府,因而周勃当场遭到了严词拒绝。
20、宋昌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觉得能去,该去,必须去。原因有四:其秦末以来豪杰四起,唯刘氏一统江山,旧贵族都绝望了,都服刘氏为真命天子。其高皇帝把宗族子弟分封各地为王,让诸王相互牵制,坚如磐石,刘氏江山想要换了别人的姓,门也没有。其汉朝开国以来,那是一派欣欣向荣,比秦强之百倍,百姓宾服,人人思安,老百姓也服刘氏当皇帝。其据传说太尉节制北军之时,军队高呼服刘氏,这就是天意,一两个大臣想篡位那是不可能的。再一个,大臣篡位内不能控制南北军,外不能制衡刘氏诸王。高皇帝的亲儿子只有大王您和淮南王,论名声、论年龄,都该是您当皇帝,大臣们拥立您合理,没毛病。
四、周勃政变
1、列侯之国就始于汉文帝。文帝二年,他下旨要求在长安的列侯限期离京之国。不过响应者甚寡,汉文帝召来周勃,对他说:“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
2、据柏杨先生总结:周勃跟韩信、彭越有同一的遭遇,属于"有人检举型"。这个"有人",是隐藏在高位的杀手,韩信的"有人"是刘邦,彭越的"有人"是吕雉,周勃的"有人"当然是刘恒。唯一不同的是,刘恒目的不在杀他,而只在灭一下他这个"忠厚长者"的威风,叫人瞧瞧谁是老大。
3、像周勃这样的侯爵,虽然个体势力远远不如诸侯王,但数量庞大,且相互关系复杂,大多居住于长安,又位列高官,对皇权的掣肘乃至威胁很大。
4、众臣按礼参拜完毕,身着铠甲的周勃突然从众臣中走了出来,他走到刘恒面前,先行礼后言称:请大王屏退左右,臣有要事禀奏——
5、所幸那一阶段,大汉朝堂上好人不少,许多人站出来为周勃说话,其中就包括具有权威的薄太后。
6、汉高祖刘邦临死前有说过“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看到周勃重厚,认为他能够承担大事,在自己即将去世的时候,把樊哙的军权交给了周勃。吕后薨逝后,周勃联合陈平等夺取了吕禄军权,诛灭了诸吕势力,又拥立代王刘恒继承了皇位。正印证了刘邦生前的预言。
7、看管他的狱吏还算有良心,已经拿了贿赂,见他如此狼狈,便过来主动献上一条良策。
8、列侯就国后,是不是万事大吉了呢?肯定不是,这些侯爷都是功臣勋贵,在地方也很不老实,很多成了地方豪强恶霸。最典型的就是颍川的灌婴家族,后来在汉武帝时期被灭了族!
9、王陵的理由很简单,高祖虽然归天,但是他留下的白马之盟是得到整个功臣集团的认可的,非刘氏不可为王。可是吕后的态度也很坚决,大有不达目的不罢休之举,两人的对峙一触即发。
10、周勃被拔下朝服,穿上囚服,给扔进了监狱,做了文帝刘恒的囚徒。
11、现在刘恒问薄姬该不该去当皇帝,薄姬第一反应是找个算命的来算算。当时的算命,跟商代以来的占卜一脉相承,就是烧龟甲进行占卜。所谓“占卜”,“占”为看,“卜”就是烧过的龟甲。刘恒这次占卜,得出的结论是“大横庚庚,余为天王,夏启以光。”意思是从卦象上看,烧出来的都是横纹,预示着代王要想夏启那样当天子,开创一个盛世。
12、周勃能力太强,功劳太大。
13、首先周勃对刘邦忠心耿耿,根据史记记载,每逢大战,周勃都是身先士卒,率先攻下城池。刘邦称汉王之后的三年艰苦的楚汉之周勃都一直跟随着刘邦。当刘邦诛杀异姓王时,周勃都矢志不渝的支持刘邦,帮助刘邦平叛。可见周勃之忠勇。周勃以前在老家就是个卖体力活的人,到了刘邦麾下,也是一介武夫。他没什么野心,有的吃有的穿就满足的很,刘邦的这些赏赐,让他温饱无忧的同时还能享受一把先前不曾有的锦衣玉食,于是他对刘邦是感激的很。刘邦也很喜欢他的忠厚憨直,两人正合拍,于是进行了长久地愉快合作。
14、周勃可是一点都不冤啊,一个没有军权的人,凭借个人威望,调动长安的南北军,发动政变,你说哪个皇帝容得下他?
15、周勃以将军身份跟随高帝刘邦在代郡一带攻击谋反、投降匈奴的韩王信,攻下霍人邑。由此进军到武泉,进攻匈奴的骑兵,在武泉北将敌人打败。转过头在铜鞮县进攻韩王信的部队,又打败了敌人。回兵攻占太原郡的六座城池。在晋阳城下进攻韩王信和匈奴骑兵,击败敌人,夺取了晋阳。后来又攻击韩王信的部队,再次打败敌人,追击败逃的敌人80里。回兵攻占楼烦县三座城池,趁势在平城下进攻匈奴的骑兵部队。周勃的将士在驰道上杀敌最多。周勃升官作了太尉。
16、周勃返回封地一年多,因担心被害,因而在见河东郡守、郡尉时往往身披铠甲,并令家人手持兵器。结果,有人据此上书告发周勃谋反,周勃因此被下狱问罪,甚至遭到狱吏的欺辱,直到周勃通过千金贿赂,狱吏这才建议他去请儿媳、汉文帝之女来作证。
17、僵持在那里多尴尬啊,最后还是季布走上前,搀扶周勃起来,好言抚慰,劝他脱掉铠甲,放下兵器。
18、周勃平定燕地后回到长安,高祖刘邦已去世了,他以列侯的身份辅佐孝惠帝。孝惠帝六年,设置太尉官,任命为太尉。十年后,吕后去世。吕禄以赵王的身份做了汉朝的上将军,吕产以叶王的身份做了汉朝的相国,执掌朝政,想要取代刘氏天下。周勃身为大尉,却不能进入军营大门。陈平身为丞相,却不能管理朝政。因此周勃与陈平谋划,终于诛灭了吕氏家族的势力而迎立了孝文帝。
19、在面对吕后询问的这件事上,周勃感受到了更直接的压力,在史料记载中的"木彊敦厚"之人,并非不是一个聪明人。
20、思来想去,刘恒想到了周勃,于是给他挖了第三个坑。刘恒先是装好人把赋闲在家的周勃重新召回中央任职丞相,等过了一年时间,刘恒把周勃找来谈话:"丞相啊,前段时间我发布了诸侯回封地的命令,结果很多人都不执行,这可不行啊!
五、周勃简介
1、最简单的办法,不要得罪了"阎王",更不要惹了"小鬼"!
2、然而,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里,陈平却异常的冷静、狡猾。
3、这并不是笔者在瞎说。因为在正史中,就曾明确探讨过这个问题:
4、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
5、用庙堂视角看,私献玉玺有私授皇权的含义,周勃此举有谋求权臣上位的嫌疑。
6、虽然这件事最终因为陈平的诡辩而告终,但是笔者觉得,这件被《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所忽略掉,后来又被《资治通鉴》郑重记下的“小插曲”,却在无意间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周勃虽然为人实在,但是却绝不是“爱吃亏”之人。
7、“真的,我可以坚持!”
8、看看当时的实际情况,就不难得知,诸吕虽然掌权,但绝对没有谋反之心,所谓谋反只不过是强加在他们头上的大帽子。根据史书记载,诸吕执掌军政大权时,周勃这个太尉,连军营都进不去,陈平这个丞相,连基本的民政都无法参与。说白了,诸吕动了功臣派的奶酪,这就是他们要发动政变的原因。
9、刘邦晚年时,吕后“病榻问相”,刘邦言称“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刘邦去世后,吕后长期掌权,而在吕后死后,又正是周勃联合陈平夺取吕禄军权,诛杀吕氏集团,拥立代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使得江山重回刘氏手中。从夺取天下到稳定江山,周勃可以说是功劳卓著,尤其对于汉文帝刘恒来说,周勃更是首功之臣。
10、结果可想而知,不久,周勃即被驱出京城,到他所受的封国去了。
11、不仅没有,他和陈平还给吕后的“违规”之举,找好了理论基础——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诸吕,无所不可!
12、王陈两人上任后不久,惠帝意外因为重病离世,这让吕后措手不及,为了确保吕氏在朝堂上的地位,吕后只能亲自介入朝局执政。
13、因为文帝有自己的算盘,周勃这次入狱,敲山震虎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周勃此时已经没啥利用价值了,自己放了周勃,还能给自己留下一个孝顺母亲的好名声,可谓一箭双雕。于是便顺水推舟的放了周勃,把他从坑里捞了出来。可怜的周勃被狱吏整得够呛,孤零零的从监狱出来,也就成了文章开头我们看到的那一幕。
14、吕后去世后,又是周勃、陈平在“诸吕之乱”中诛除了吕氏集团,拥立代王刘恒即位,对汉文帝刘恒也有拥立之功。然而,就是这么一位开国功臣,晚年时却被诬陷下狱、受尽凌辱,幸有薄太后出面相救,这才得以幸免于难。而之所以如此,其实与西汉当时的政治背景,以及皇帝与功臣之间的猜忌密不可分。战功赫赫的周勃,晚年却因诬陷入狱作为刘邦的沛县同乡,早在刘邦刚刚起兵之时,周勃便以中涓身份追随其左右,在刘邦南征北战,并跟随其西入关中攻灭秦国,可谓战功赫赫,先后任五大夫、虎贲令、将军等职,刘邦获封汉王之后,便将其封为了魏武侯,这乃是西汉最早封侯的一批功臣。
15、一个可以率百万之众,"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可以"讨韩信"、又可以"灭吕氏诸王"的大将军,又有何可惧?!
16、周亚夫之父,公元前209年随刘邦起兵反秦,以军功拜为将军,赐爵武威侯。在随刘邦由汉中进取关中时,击赵贲,败章平,围章邯,屡建战功。楚汉成皋之战中周勃先留镇关(今陕西商县西北)重地,后率军投入成皋(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主要战场作战,与项羽正面对峙。先后攻取曲逆(今河北完县东南)等地,占领泗水、东海两郡(今皖北、苏北一带),凡得二十二县。
17、周勃年轻时,弓马娴熟,曾跟随沛公刘邦起兵反秦,历任五大夫、虎贲令、将军等职,公元前201年,他被刘邦封为绛侯。
18、而“以织薄曲为生”这6个字,更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问题:周勃家里似乎连最基本的土地都没有。故而,为了维持生计,他又学习了吹箫技能,时常在红白喜事上,演奏一番、混口饭吃。
19、在平定诸吕之后,经过皇族派与权臣派的一番激烈对抗,外表软弱老实的代王刘恒成为新一代皇位的继承者。为了表示对新皇帝的重视和欢迎,以周勃和陈平为代表的大臣们出城迎接刘恒的车驾。
20、这些条件有些汉文帝做了,有些没做,汉文帝耍了个滑头,因为谈判条件是薄昭跟周勃陈平谈的,他可以不承认。当初刘恒进京后当晚,周勃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单独面见皇帝,我估计就是想得到汉文帝亲口承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