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山行描写了怎样的景象(100句)

2023-01-27 18:39:4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山行呈现出什么的景象

1、知识与技能: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能成诵。

2、古诗赏析|送元二使安西

3、朋友你好!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名篇《山行》。首先我们来一起分享这首诗。

4、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5、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6、公历10月1日,是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节日。

7、“寒、径、斜、霜”字的书写示范

8、师:古人说:“诗中有画”,从我们这几位同学生动形象的描绘中,我仿佛从“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中看到了一幅“山林人家晚炊图”,感到了深山中也充满了生机、充满了活力。但最令诗人动心的还不是“石径”、不是“人家”,那么晚了,诗人停车驻足,诗中说,这全是因为——

9、本诗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但并没有肃杀之气和感伤情调,作者的心情和精神是(愉悦向上)的,这也是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

10、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楼主问的是汉书里面的原句!!东汉·班固《汉书·卷司马迁传》:“察其所以,皆失其本也。故《易》曰:‘差以毫厘,谬以千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语见《旧唐书·卷二零零·朱??等传·史臣曰》:“盖‘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蛇螫不能断腕,蚁穴所以坏堤。”“差若豪厘,缪以千里”。《礼记·经解》:“君子慎始,‘差若豪厘,缪以千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大戴礼记·保傅》:“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始也。”“失之毫厘,差以千里”。《陈书·卷虞荔传》:“夫安危之兆、祸福之机,匪独天时,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据重位而不倾,执大节而不失,岂惑於浮辞哉?”。收起

11、下面,我们来听这首诗的录音朗读。(屏显画面)

12、大家说杜牧怎么那么喜欢翻案呢?怎么那么喜欢出新意呀?他本人就是这么一个出新意的人。杜牧的这个“杜“可不同寻常,他是所谓的京兆杜氏,就是现在陕西省西安市的杜氏。唐代当时有个民谚说”长安韦杜距天尺五“。意思是说在长安城里头,京兆的杜氏和韦氏家族,那都是高门高第,离老天爷,离皇家只有一尺半。杜牧本人早年考中了进士,而且在中央和地方多次任职。他这个官儿做的都挺重要的。在中央在朝廷里面做考功郎中知制诰。最高做到了中书舍人。这中书舍人职住就接触到了中央的这个枢密机构,接触到了决策层次。在地方上他在黄州、睦州都做过刺史。

13、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14、寒山,白云,枫叶,石径,人家,枫林。《山行》唐朝.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赏析)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15、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

16、《山行》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人人皆知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究竟是什么意思?放心,古人可没有那么污。

17、爱晚亭,中国四大名亭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始建于1792年,名字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

18、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宋哲宗时官至礼部尚书。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创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诗文集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存世书迹有《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等。

19、《山行》此诗描绘了秋天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20、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而停车凝望、陶然忘归的杜牧也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但是杜牧没有像一般文人那样悲秋伤时,而是通过一片红色展现出秋天山林热烈蓬勃的景象,体现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股英爽俊拔之气溢于笔端,表现了杜牧的才气和见地。

二、山行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1、注释山行:在山中行走。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的小路。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车:轿子。坐:因为。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2、古诗读正确之后,我们和诗人一起走进了幽静的山林,一处处秋天的美景纷纷呈现在眼前,那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3、师:这里有青山、有红枫、有流水,诗人坐在船上欣赏自然之景。“林间暖酒烧红叶”——白居易《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屏显)。

4、《山行》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由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的山林秋色图。

5、师:由“远上寒山石径斜”,你能想到山势怎么样的?

6、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7、师:文章怎么写“山、石径”的?

8、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9、斜(xiá):为倾斜的意思。(韵脚押韵对仗,所以读xiá)

10、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上,在白云缭绕的山中,居然还有人家居住着。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艳丽。

11、大小杜,均系出名门,正是有了祖辈的榜样作用和世代良好的家风家训,才造就了杜甫和杜牧的杰出成就。

12、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诗词朗读

13、《这里会长出一朵花》|国民岳父如何教育小野?

14、全诗如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天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16、杜预何许人也?杜预是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凭借渊博的学识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指挥才能,成为明朝之前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庙和武庙的人。杜预是杜甫的13世祖,是杜牧的16世祖。杜甫和杜牧虽同为杜预之后,但是支派相隔甚远。

17、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18、孩子学习与家庭教育方法分享和研究

19、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0、“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三、山行的意象是什么

1、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景色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

2、“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

3、《山行》的作者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晚唐时期杰出的诗人。由于他诗歌方面建树极高,因此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以区别于李白、杜甫两位大李杜。杜牧自幼聪颖好学,才华出众。他不仅诗歌写得好,一篇《阿房宫赋》千百年来令人赞不绝口。他的《樊川文集》除诗歌之外,还收录了散文、政论和叙事性文章四百余篇。之外,他还曾为《孙子》作注释,为后人更好地理解这部军事巨著做出了卓越贡献。杜牧尤其擅长七言绝句,诗风英发俊爽,现存诗歌513首。

4、生:从“霜”字也可看出是深秋季节的景色;还有“寒”字也点明是深秋季节。

5、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6、“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7、秋天的叶子为什么会变色?

8、说到杜牧的才情,那不仅仅是能写出霜叶红于二月花,在学生的时代,它就与众不同,当初他在太学就读,正赶上了当时有进士科的考试开始了,有一个主考官叫崔艳,在洛阳主持考试,杜牧的老师也就是太学的博士叫吴武陵,去看望崔艳,并且当着他的面儿,将杜牧所作的《阿房宫赋》读给他听。这个老崔听了之后非常的欣赏。吴老师就跟他说能不能给杜牧一个状元,那崔老师说,这状元我们已经有考虑的人选了,吴老师说那状元不行,给个第五名总还行吧,要不然这篇《阿房宫赋》我就拿回去了。崔考官还跟着吴老师商量。我听说杜牧这个人好像生活作风不是特别严谨,是不是再考虑考虑。最后,在吴武陵的坚持下,还是给了杜牧进士第五名。

9、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10、báiyúnshēngchùyǒurénjiā

11、红枫,别名红叶羽毛枫,槭树科槭树属植物。红枫的叶片里含有叶绿素、叶黄素、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等。在春夏季节,由于叶绿素占绝对优势,叶片便鲜嫩翠绿。秋季来临,气温下降,叶绿素合成受阻,含叶黄素、胡萝卜素多的叶片就呈现出黄色。而属红叶树种的红枫,在秋天则叶片中产生了一种叫花色素苷的红色素,使叶片呈现出红色,故名红枫。

12、深秋时节,我沿着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秋山深处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因为喜欢这傍晚枫林的美景,我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观赏,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要红艳。

13、生:喜欢夏天,因为夏天可以吃冰糕,穿裙子;可以戴太阳帽,可以游泳。

14、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15、脱鞋进入书屋,豁然开朗。整个空间没有一座隔墙,没有一根栏柱,从这头直望到那头。书柜设计成阶梯交错分布,如律动的音符。阳光透过外墙柴禾的缝隙照射进来,投下斑驳的影子,仿佛能在其间看见时间在慢慢的流淌,心也随之安静了下来。

16、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17、(解读)自古以来,大家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自有大气豪迈的诗情与画意。

18、以上的景物,诗人并未过多费笔墨,就是客观描述。句中的“寒”字,也只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感情色彩。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述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19、斜:为倾斜的意思。

20、“坐”的意思是(因为)。

四、山行描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象

1、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2、在多雾的宁静的日子里,

3、乡村四月这首诗描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赞美)。天上那纯洁的云千变万化,时而像活泼可爱的小鸟,时而像悠闲自在的绵羊,时而像美丽的孔雀,时而像小蛇。今天外面下起了大雨,时而淅沥如同一群朝气蓬勃的小孩细碎、繁密;时而轻快如同群鸟欢歌,糜鹿飞跃;时而凶猛如同鸣鼓,波涛、林海、大海奔流;时而震撼如同摇滚晚会上撼人的音乐

4、这个故事,大家听了心里可能觉得奇怪,这不成了走后门了吗?你这有所不知,唐代的进士科考试向来有所谓的公荐,通榜、行卷,温卷的一种风气。吴武陵老师向崔燕考官举荐杜牧,这叫公荐。还包括了在张榜公布之前,也可以向考官推荐人才,这叫通榜。在考试之前的要考试的举子自己写一篇文章或者写首诗,提前给主考官,或者当时知名的文人晋呈自己的这篇作品,引起他们的注意来推荐自己,这叫行卷。一次不行再第二次晋呈叫温卷。当然了从一种考试制度来讲,可能唐代的时候科举考试,尤其是进士科制度还很不完善,但在客观上,这个制度,这个风气,推动了文学创作,走向新生。

5、“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6、“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7、作者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

8、康震:45白居易《钱塘江春行》

9、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缥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10、果真在三年之中的不同时间里看到了景象各异的山市奇景。“初看山市在子丑,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

11、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严格来讲枫林和霜叶是一码事,霜叶不是一种景物,而是经霜后的枫叶,和枫林是一体的)

12、杜牧(公元803-约852年)

13、好,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最后,我们再一起温习一遍杜牧的《山行》

14、我聆听着啄木鸟的尖细啾号,

15、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秋登寒山,有了充满诗意的发现,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16、“停车坐爱枫林晚”,倾向性很鲜明,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17、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18、杜牧对《孙子兵法》有很深的研究。考中进士为官后,他曾向当朝宰相献策,建议奇袭藩藩镇叛军,并具体到了该调动多少部队,调动什么兵种,等等。后来,朝廷讨伐叛军大获成功。

19、它用的是平水韵中的“下平六麻”,韵字“斜”“家”“花”,其中的“斜”字现代音读“xie”,但根据韵律要求,平水韵应读“xia”,在句中意思不变。这一首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七绝深情地赞美了晚秋时节的山林景色,山路、人家、白云、红叶,和谐地构成了一幅绝色的秋景图画。望着这满目的秋天景色,作者没有触景伤情,悲秋悯怀,而是为大自然引吭高歌,展现给读者的是一种豪迈向上的精神境界。它不仅写景,更是言志,是诗人蓬勃向上的内心世界的表露,是他高雅志趣的寄托。

20、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与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为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叙事抒情,实际也是起写景衬托的作用,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为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示出秋色的迷人。而在一笔重写之后,戛然而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五、山行体现了什么

1、“停车坐爱枫林晚”,带有鲜明的倾向性。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但这枫林晚景却使诗人难以抑制惊喜之情。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作好铺垫,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2、在你的印象中,二月花是怎样的呢?

3、“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4、师:下面同学们结合对全诗的理解与感悟再来诵读这首诗。要想读好一首诗,除了要注意诗的节奏,也就是停顿、语速的快慢外,还要注意理解诗的内涵,理解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感情。我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要读好诗,你还必须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把自己当作诗人,把这首诗当成你自己的。同学们自由朗读。

5、字嗣宗,号靖逸,南宋诗人。他的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著有《四朝闻见录》,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有《靖逸小集》。

6、师:浪漫的诗人在枫林间温上一壶酒,枫叶像被火燃烧一样火红。

7、沿途的溪水真是给旅人添了不少的乐趣。好多孩子提着水枪,网兜,小桶在溪间捞鱼摸虾,收获还真不少呢;湖面稍宽处,有老翁悠闲水边垂钓,饵才刚放下不久,便有了跳动的惊喜,鱼线在湖面上划起漂亮的弧线,线尾就勾起欢蹦的小鱼来。老翁解下小鱼,又把它放回湖中——要的就是这份乐趣。虽己入秋,但溪间还有不少异国的朋友,赤膊光身在打水仗。我们也趴在水边玩“漩涡卷树叶”的游戏,崔启晗和伍肇宇开始了他们的“打水漂”比赛。

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9、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10、农历七月初传说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之日,又名七夕节。

11、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需要达到哪些要求哪?请看大屏幕:找一位同学来读一下。

12、对遭受回纥侵扰而流离失所的北方边塞人民表示怀念,婉曲而有余味。《九日齐山登高》却是以豪放的笔调写自己旷达的胸怀,而又寓有深沉的悲慨。

13、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诗以七言绝句著称,晚唐诸家让渠独步。人谓之小杜,和李商隐合称“小李杜”。

14、俄国作家。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猎人笔记》,长篇小说《父与子》等。另有剧本和散文诗等。作品以描写俄罗斯自然景色见长。文笔细腻,富于诗意。

15、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16、《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17、本诗语调轻快,语速适中,感情喜悦。特别是后两句,语调要高昂上扬,读出经霜枫叶的生机盎然,以及诗人对枫叶、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8、山行:在山中行走。远上:登上远处的。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石子铺成的小路。斜:为倾斜的意思。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坐:因为。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9、中华经典资源库:郦波·杜牧·山行

20、(解读)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