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体诗的特点(100句)
一、古体诗
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古体诗和现代散文诗歌最喜欢哪一类?为什么?
3、诗体名。也称"赋得体"。起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
4、相见亦难别易去,回眸一望双泪行。
5、亦称"转韵"。诗韵术语。除律诗、绝句不得换韵外,古体诗尤其是长篇古体诗,换韵较自由,既不限平声韵、仄声韵,也不限于邻韵。
6、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7、不妨自己作作,涂鸦也无妨。(灵光一闪)(机智)(打脸)
8、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9、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10、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11、通常是七言,四句一换韵,换韵后第一句入韵,全诗似多首"七绝"的组合。
12、四言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潜的《停云》都属于四言诗。
13、古体诗在发展过程中与近体诗有交互关系,南北朝后期的诗开始讲求声律对偶,但尚未形成完整的格律,是介乎古体近体之间的新体式,唐代一部分,古诗有律化倾向,乃至古体作品中常融入近体句式
14、去声30韵:一送、二宋、三绛、四寘、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二十二禡、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15、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16、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17、远山轻雷野林度,烟雨飘摇楼中路。
18、酌酒会临泉水,抱琴好倚长松。
19、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20、古风其实就是古体诗的一种,别称一般从诗句的字数分
二、古体诗的特点
1、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2、官府鸣珂有底,崆峒散发何人。
3、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4、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5、译文: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6、寒來桺葉黃,閬水入蒼茫。
7、纵有千般心幽怨,莫让无情泪凝霜。
8、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9、我们教材里的《短歌行》就是古体诗,四言(就是每句四个字),全诗不怎么对仗,平仄也随意,篇幅还长。
10、B.“所遇”二句写到触目已无“故物”,人世变化之快,让人顿生衰老之感。
11、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12、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
13、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14、入声17韵: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十五合、十六叶、十七洽
15、一个爱写诗歌的女子,偶尔写写小短文、诗词、歌词。淡淡的情怀,写出淡淡的诗文,在文学的海洋里徜徉自我。
16、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17、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一诗。
18、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19、不过,即使是懂了格律,依旧会写出”老干体“,不能说背过了”九九乘法表“就说自己搞懂了微积分,真正的修行还在后面。关于对仗中宽对的灵活使用、典故、代字、比拟、句法、章法等等也需要了解并灵活使用。
20、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三、古体诗怎么写
1、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2、对使用近体诗平仄格式的古体诗的通称。特点为:
3、昼闻风吹梧叶卷,窗外月光明如练。
4、五律八句共四十字,七律八句五十六字。平仄和用韵都有规则。韵必平水韵。
5、崔李已随黄鹤去,经年我自复登临。两江怀抱开荆楚,一阁飘摇变古今。钢铁重林乱无韵,伯牙幽径喜听琴。青春放眼沧波远,淘尽无常淡淡心。
6、此诗纯以比兴的手法出之,语言浅显,是寓意明畅,无庸多加阐释,只须于个别词句略加疏通,其意自明。诗人取譬之妙,用语之巧,而且在刹那间脱口而出,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二语,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劝戒避免兄弟阋墙、自相残杀的普遍用语,说明此诗在人民中流传极广。
7、平声,类似于今天的2声,歌、隔;
8、救了孤平的句子,叫作拗句。
9、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
10、古代诗人联句时多用之,后来并不限于联句。白居易《花楼望雪命宴赋诗》:"素壁联题分韵句,红炉巡饮暖寒杯。"
11、写好七律是学诗的基本功,五七律属于近体诗,近体诗有四个基本四要素:
12、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13、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14、对仗的两句词性要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15、诗体名。律诗的一种。就律诗定格加以铺排延长,故名。
16、萋萋春草秋绿,落落长松夏寒。
17、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18、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仄声韵。在仄声韵当中,还要区别上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不同声调是不可以押韵的。
19、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0、凉州词二首 作者:王之涣 (唐)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五言诗就是一句话有五个字:
四、古体诗包括哪些类型
1、也叫“古风”或“古诗”。是唐代文人模仿隋唐以前的古诗而形成的一种体裁,与近体诗相对。这种诗体一般不受近体诗格律的约束,形式比较自由,可长可短,从四句到数百句不等。除五言、七言较为常见外,还有相当数量的杂言诗。在押韵上,既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仄声韵中上去两声常可通押,邻近的韵能合用;还能换韵,也不避“重韵”(但韵脚一样的字以距离较远为妥)。古体诗不讲求平仄(入律古风除外)和对仗。谢榛《四溟诗话》卷三:“凡作古体、近体,其法各有异同。”说明古体诗与近体诗有别。
2、第七类:平声寒删先及元半,上声旱潸铣及阮半,去声翰谏霰及愿半。
3、初无定式,有一人一句一韵、两句一韵乃至两句以上者,依次而下。
4、字数不同。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不讲对仗,字数较多;而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形式,对仗工整,字数较少。句数不同。古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多,基本上都在一百句到两百局;而近体诗的句数一般较少,多在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格律不同。古体诗除需用韵之外,不受格律限制;而近体诗除需用韵之外,受到格律限制。用韵不同。古体诗全首诗可以用一个平声韵或仄声韵,有可随意转为其他的。而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
5、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6、桥上裁光照彼岸。散文诗:散文诗有诗的音韵美感,又有散文的形式,内容上有散文性细解,又有诗的情绪和朦幻,是散文和诗两种文体的特点渗透,是散文形诗韵体。
7、第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颌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
8、高考诗歌的文学常识怎么出题?
9、有一个词叫诗语,意思是诗的语言。
10、第十类:平声麻,上声马,去声禡。
11、古体诗亦称古诗或古风,专指唐代以前的诗体,是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可多可少,每句字数不拘,不讲究对仗、平仄,用韵也比较自由,可以句句押韵,可以隔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以使用五言、七言的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此外还有一些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人七古。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称作古诗。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后人沿袭唐代人的说法,把唐代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这种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12、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13、帘卷黄昏后,雪花盈衣袖。
14、注:钢铁重林乱无韵,中仄平平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仄仄的最常见变格之一(鲤鱼翻波),例如杜甫秋兴:西望瑶池降王母,中仄平平仄平仄;杜牧河湟: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刘禹锡 (唐)送浑大夫赴丰州:其奈明年好春日 ,无人唤看牡丹花。阁,属于入声十药,仄声。
15、诗体名。古体诗的一种,最初出于乐府。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无一定标准,最短仅一字,长句有达十字以上者,以七字相间者为多。
16、科举时代之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同样也应用于应制之作及诗人集会分题。
17、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18、去掉前两个字就是五言律诗的句式。这四种句式按照粘连、对仗的规则组成四种诗体。八句的律诗分1首、2颔、3颈、4尾四联 。
19、用韵,即用原诗韵的字而不必顺其次序;
20、问题:七律应该怎样写?
五、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时间划分
1、又称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2、谢谢邀请!其实古代诗和现代诗不用区分一目了然。所不同的是古代诗有局限性,需要押韵,平仄,字数等,表达出来的意思有的需要细致的琢磨,反复的咀嚼吃透,才能更好的参透古诗的意境。现代诗就不同了,随心所欲一气呵成,没有繁琐的修词,也需要点韵味流畅一些,让人感觉一种宽广大气,像大海一样波涛一层层的。我就说这些对不对的望见谅!谢谢!
3、这首诗未必是汉代的才女卓文君所作,也有可能是后人杜撰。据传说,司马相如发迹后,渐渐耽于逸乐、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纳茂陵女子为妾。卓文君忍无可忍,因之作了这首《白头吟》,呈递相如。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5、诗体名。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为主,当起于汉代民间歌谣。旧说则谓始于《柏梁台诗》,恐不可信。
6、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也有六言绝句。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7、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近体诗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
8、次序,亦称步韵,即用其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都须相同。
9、一作"谐韵"、"协韵"。诗韵术语。谓有些韵字如读本音,便与同诗其他韵脚不和,须改读某音,以协调声韵,故称。
10、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亦偶有六律。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11、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
12、即用与原诗同一韵部的字,但不必用其原字。
13、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1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15、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16、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17、亦称"进退韵"。诗韵术语。邻韵通押特殊格式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
18、石岸魚無影,江天鶴帶霜。
19、倚栏无语听池荷,草虫低鸣夕阳暮。
20、古体诗可以说好诗都在唐朝之前。如果说现代古体诗和散文诗相比,还是喜欢散文诗多一些,因为散文诗距离我们现代人语言比较近。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平仄,对偶对仗,只要押韵,但押韵也比较宽松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