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知章的诗(100句)
一、贺知章的诗
1、贺知章性情放旷,善谈笑,好结友人,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2、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3、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4、贺知章是唐代书法名家,善草隶。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
5、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6、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北宋曾巩也创作了一首七言绝句《咏柳》:
7、昭昭有唐,天俾万国。列祖应命,四宗顺则。申锡无疆,宗我同德。曾孙...
8、贺知章,这个名字在诗人中,可以说是如雷贯耳,他是唐朝前期的一位重要诗人,对盛唐诗歌的繁荣产生了“一花引来万花开”的巨大效应,为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9、对景把酒的情节也不着点墨,还是留给读者去想象,也许好客的主人会热情地接待这位不速而至、为美景所迷的嘉客,对饮对酌,尽游览之欢娱。也许竟是诗人以囊中之钱,自沽清酒,独啸林泉中:至此我们已能深知作者是乐在山水,乐在美酒。
10、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11、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12、《唐禅社首乐章·太和》,一首有名的乐府诗,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13、荒憬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1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5、卢象《送贺监归会稽应制》诗“青门抗行谢客儿,健笔违羁王献之。长安素娟书欲偏,工人爱惜常保持。”则喻其为王献之。当时人们还将其草书与秘书省的落星石、薛稷画的鹤、郎馀令绘的凤,合称为秘书省“四绝”。
16、《唐禅社首乐章·雍和》,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
17、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18、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
19、西学垂玄览,东堂发圣谟。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枯朽沾皇泽,翾飞...
20、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二、贺知章的诗
1、贺知章则不然,他和袁氏别业的主人并不相识,于是就不好尽宾主之礼。但是作者却不拘礼法,他毫不拘束,虽然游览没能尽兴,而主人又不相识,骤然相见,无酒款待,这的确有煞风景。但是豪爽的作者声称不必担心,自己早已准备了足够的买酒钱。仅仅二十个字,一个旷达豪爽的文士已跃然纸上了。
2、《孝经》,纸本,纵0厘米,横21厘米。
3、很多人小学时就会背诵他的诗歌了。比如《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唐诗。
4、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5、其实原因就是这句“知章性放旷,晚尤纵诞,自号四明狂客。”就像王维诗号为“诗佛”因为深通禅理一样,贺知章“诗狂”也是因为生平豪迈不羁,不拘小节。而且生性好酒,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把贺知章列为酒中八仙之首,起句就是:“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写出了贺知章“但得饮酒,何论生死”的豪迈。
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7、别墅主人和我没有见过面,偶来坐坐赏那林木和石泉。
8、黄祗是祗,我其夙夜。夤畏诚洁,匪遑宁舍。礼以琮玉,荐厥茅藉。念兹...
9、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回乡偶书》,便是一首催人泪下的诗。它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之手,是贺知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说到贺知章,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毕竟他的不朽诗篇《咏柳》,家喻户晓。当然,他的《回乡偶书》也是脍炙人口。一度勾起了人们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读后让无数人落泪。
10、唐朝的诗人李白个性很张狂,毕竟对于这么一位才子来说,他狂自然有他狂的道理,不过还有另一位诗人,他同样很狂,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贺知章,虽然他的狂不如李白有个性,但也是狂的令人折服,为此他自己还取了一个别称“四明狂客”。杜甫在他的《饮中八仙》中对于贺知章有过极为形象的描写:“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这两句写得很是有趣,同时也把贺知章的形象勾勒得活灵活现。
11、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
12、虽说诗以言志,但诗更能传情。即便是一些语言很朴实的作品,它也往往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如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让我们感受到了金榜题名的喜悦;再如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让我们体会到了丧失国土的沉痛。或绽放笑容,或催人泪下,或热血沸腾,百般情绪,这便是诗永恒的魅力。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4、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15、苏轼曾说,“抬眸四顾乾坤阔,日月星晨任我攀。”天能盖地,地能容小,江海不拒细流,方能成其深;泰山不择土壤,方能成其大。作者一定是深悟其理,才能拥有如此豁达胸怀。
16、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细节,细腻地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情,流露出无限的感慨。
17、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
18、贺知章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他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后来一直在外面做官,到了八十多岁的时候才回到了故乡。这首诗就是贺知章老先生回到家乡时写下来的。
19、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20、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三、咏柳 唐 贺知章
1、本文配图为贺知章草书代表作《孝经》
2、第三四句依旧还是在写景,但写得却是更加生动,也更加唯美,“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别说春天就这么结束,所有的花草树木全部都凋谢了,其实只要细心去观察,还是能够感受到春天的唯美,那镜湖中就有人在采莲。最后这两句写得很是有趣,也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独特的才情。
3、回乡偶书,唐代:贺知章
4、夙夜宥密,不敢宁宴。五齐既陈,八音在县。粢盛以洁,房俎斯荐。惟德...
5、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6、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遣戍征周牒,恢边...
7、咏(yǒng).用诗词等来描述,抒发感情《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它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8、《唐禅社首乐章·肃和》,是唐代的乐府体裁的诗歌,该诗流传久远,其妙处在于,诗人以雄劲的笔触,描写唐禅社首乐章·顺和的概括。
9、《回乡偶书》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诗词如下: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译文)我在年少时外出,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故乡。我口音虽未改变,但我那双鬓却已经斑白。所有儿童们看见我,都没有一个认识我的;他们笑着互相问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呀。《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诗词如下:
10、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11、《回乡偶书·其二》——唐代贺知章
12、杜甫在《饮中八仙歌》诗中这样形容贺知章:“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说话也不兜着一点,说喝醉以后的贺知章骑在马上前俯后仰,就如坐在船上一样,醉眼昏花地掉到井底也可以睡着了。估计杜甫也是酒到深处了,才把贺知章醉酒的丑态揭露无遗。
13、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黄祇僾如在,泰折俟咸亨。
14、贺知章书法善草隶,窦臮《述书赋》称:“湖山降祉,狂客风流,落笔精绝,芳词寡俦,如春林之绚采,实一望而写忧。”窦蒙注云:“(贺知章)每兴酣命笔,好书大字,或三百言,或五百言,诗笔惟命……忽有好处,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也。”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李白有《送贺宾客归越寺》云:“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为世传诵。
15、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16、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17、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
18、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陇云晴半雨,边草...
1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0、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四、回乡偶书
1、其实,贺知章是唐代书法名家,善草隶。窦氏兄弟评唐名家书多讥贬,惟推崇贺知章“与造化相争,非人工所到”,可知贺知章当时书法之声誉。
2、山源夜雨渡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3、贺知章就是这么一个狂人,而且他的这种狂,也是和李白不一样,总是令人称赞,而他的作品也是与众不同写得很有特色,特别是他晚年回到故乡隐居,写下一首很经典的《采莲曲》,通篇可谓是如诗如画,美得令人心醉,只是那么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个字,但却是充满了一种独特的韵味,读来也是朗朗上口。
4、曾巩这首诗是继贺知章咏柳诗之后,描写春柳的力作。但和贺知章的咏柳有很大的区别。贺知章的咏柳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写活了柳和风,曾巩的咏柳则借柳讽刺那些势利小人。
5、贺知章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大唐会稽永兴人。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6、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7、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8、当时正值二月早春,柳芽初发,春意盎然,微风拂面。贺知章如脱笼之鸟回到家乡,心情自然格外高兴。忽然他见到了一株高大的杨柳,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英姿勃发,一时兴发,就提笔写了《咏柳》一诗,成为千古绝唱。
9、钅及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10、《采莲曲》无数的诗人写过,但是总体上来说,大部分的作品都落入了俗套,即使是李白、王昌龄、王勃、白居易等等这些大诗人的在写这一类题材,那都只是写得很平淡,没有贺知章这首生动有趣,虽然这首诗同样也没有高超的表现手法,可是写得又是极为细腻,只是那么信手拈来,却是充满了一种高远的意境,读来令人拍案叫绝。
11、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12、综观贺知章的这首诗,它的结构独具匠心,先是概括了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而这首诗身为一首谜语诗来说,还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即使在不知道谜底的情况下,想必你也很容易猜到是柳。所以最后,王安石曾有一首谜语诗“户部一侍郎,恰似关云长。长任石榴红,辞官金菊风”,你能猜出谜底吗?
13、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14、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轻的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谈。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至秘书监。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
15、少小离乡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6、那么现实生活中的贺知章也是一位极有趣的人,当年他在长安初遇李白,两人就结成了忘年之交,为此一起去到酒店喝酒,等到结账的时候一摸口袋没有带钱,于是把随身携带的金饰龟袋解下来当酒钱,从而也是成为了唐朝诗坛的一段会话,当时的李白刚刚在文坛崭露头角,为此也是欣赏不已,事后还专门写诗赞美贺知章。
17、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
18、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19、好象没有吧,呵呵,除了李贺号称诗鬼以外,李杜之外别无他人有什么诗号了。象什么唐初四杰这样的称呼算不上诗号吧?
20、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五、咏柳唐贺知章的诗
1、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采莲曲,唐代:贺知章
3、译文: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实在已经是很长久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4、《晓发》,是写的一首五言诗。并已纳入《全唐诗》。
5、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6、红木制笔杆,笔锋大3cm中8cm小5cm
7、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
8、而贺知章的这首诗,有这样的艺术效果,离不开它的创作背景。唐玄宗天宝三载,也就是公元744年,八十六岁高龄的贺知章辞去了朝廷官职,告老回到了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而此时距离贺知章离开故乡已经过去了五十多个年头,其心中的无限感慨可想而知,但贺知章却只是将它浓缩成了这首短短二十八字的小诗。
9、这样我们再回头看首句中的“碧玉”,它和柳的颜色明显是有关的。且它和次句中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这里还有一个深意就是,南朝萧绎的《采莲赋》中有“碧玉小家女”一句,也就是后来“小家碧玉”这个成语的来源。所以贺知章诗中的碧玉,就很自然地将柳树和亭亭玉立的美人联系在一起,从而再联想到她绿色的丝织裙带。
10、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11、念兹降康,胡宁克暇。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是比较有名的两首。详细的诗歌名称在百度知道:http://baike.baidu.com/view/53htm贺知章诗歌今存共十九题二十首,包括断句一则。
12、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13、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诏旂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14、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你是从哪里来的呀?
15、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16、家乡的孩童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17、贺知章的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回乡偶书》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诏旗分夏物,专讨锡唐弓。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歧陌涵余雨,离川照晚虹。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题袁氏别业》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漫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18、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作者)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会稽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19、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20、贺知章写诗可谓大手笔,他知道游览饮酒之作早已是汗牛充栋,易为陈言,因此他另辟蹊径,整首诗都从虚处写,实处全由读者去填补。作者不以有嘉宾而无贤主为憾事,因为单是这林泉就值得流连,于不言中道出了林泉之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