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的山水诗有什么特点(100句)
一、王维的山水诗
1、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手动再见心累)
2、诗人王维通常以写山水诗被称颂,他的山水诗被后人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的诗中除了描写山水外,还透着禅理。代表作有《山居秋暝》、《山中》、《鹿柴》、《汉江临眺》、《终南山》、《归嵩山作》、《过青溪水作》等等。
3、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4、“荆溪白石出”——初冬的荆溪,细流涓涓,露出嶙嶙白石。荆溪的清浅动人的模样,不仅使读者看到浐水清澄滢澈的颜色,蜿蜒曲折的形状,也仿佛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5、译文: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6、王维很善于在平凡中发现美。最平常的花开花落在他的笔下,显得孤寂又悠远,“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也许这就是诗人的禅意之境吧!不为外物拘泥,活出自我。
7、2:细赏八首落雨诗词:雨落成诗,哪一首淋湿了你的心?
8、注① 王维早年受其母亲影响颇深,信奉佛教,其名和字,源出《维摩诘经》中的人物~维摩诘居士。故又有"诗佛"之称。
9、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10、唐代诗人王维在其诗歌创作中很好地体现了他诗画意境统一的观念。“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作品的艺术特征,自然也就体现在各个重要的创作环节上,本文仅从结构、炼材、语言三方面进行赏析。
11、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我已经是一个从追名逐利的官场中退出来的人,而鸥鸟为什么还要猜疑我呢?
12、这是一首写于归隐之后的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溪流随山势蜿蜓,在乱石中奔腾咆哮,在松林里静静流淌,水面微波荡漾,各种水生植物随波浮动,溪边的巨石上,垂钓老翁消闲自在。诗句自然清淡,绘声绘色,静中有动,托物寄情,韵味无穷。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能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13、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14、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15、结构。王维的诗往往采用组诗的形式来写,每首诗都可构成一个画面,合起来可以集结成一幅和谐的全景画面。
1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7、卉服为诸吏,珠官拜本州。
18、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
19、印章释文/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0、另一首《栾家濑》则在缓慢和亘远中变化出了一点灵动。
二、王维的山水诗有什么特点
1、这大约是儒皮道骨的中国文人最向往的生活了:消融了仕与隐的对立,物质的丰足与精神的独立携手兼得,“富贵山林”的理想境界是金阙丹墀与桃源仙境的结合体。人间难得“清贵”二字,“清”难得,“贵”难得,“贵”中仍能得“清”最是难得。王维在这“清贵”的十年间,创作了许多美好的山水诗作。这些不着烟火气的作品成就了他的禅佛美誉,诗画令名。
2、译文: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3、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
4、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5、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6、手持平子赋,目送老莱衣。
7、山水诗形成以后,虽然它在不断寻求外部空间的开拓和内部体制的完善,从而在各个不同时代,而有了新的风貌和姿态,但是,道释玄禅的人生情趣和艺术精神,却始终贯穿于山水诗的发展中。随着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山水诗出现了丽日经天的壮观。
8、每候山樱发,时同海燕归。
9、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
10、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11、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2、王维的作品以诗歌为主。前期以边塞诗为题材,其中虽然也有仕途坎坷的感叹,但抱负犹存,未失豪迈欢乐之心。如:《少年行》、《老将行》、《使至塞上》、《陇西行》、《陇头歌》等均为其代表作。
13、公元744年前后,王维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并开始经营。接下来的十余年是王维起伏人生中最为平静的时光。在此之前,他年少得志却因小事被贬,辗转多年;在此之后,他服药自戕仍不免被裹挟威逼就任伪署。而此时,当年的意气轻狂已经褪去,安史之乱则尚未到来。官场上虽然也不太平,但王维历任左补阙、侍御史、库部员外郎、库部郎中,公元750年丁母忧,服阕后又任吏部郎中,也可谓是一帆风顺。这期间他公余闲暇或休沐之时常居于辋川,徜徉山水,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14、这幅画,配上哪首诗好呢?
15、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1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7、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8、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19、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20、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三、苏轼评价王维的山水诗
1、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2、这首诗作于王维隐居期间,40多岁后的摩诘居士厌倦了官场是非,在长安郊县的终南山上,过了一段相对闲适的生活。一身才艺的他,在此期间写诗、作画、弹琴,乐在其中,这首诗就是写他在月下独坐,抚琴高歌。诗的大意是:在那幽深的竹林里,我独坐着,一边弹琴一边长啸高歌。此时林中空无一人,没人知道我在这林子深处,只有那明月照着我,与我作伴。
3、《的经典化与辋川模式的建立》一文中这样形容王维的诗作:“王维的诗歌在写山林隐逸时,于淡泊闲旷中透出一种朗秀高华的气象,毫无寒俭疏野之态;写台阁荣遇时则于典丽宏阔中不失清新优雅之情致,而无夸饰肤廓之弊。”若只着眼于前文所述“清贵”,难免觉得王维的“朗秀高华”与“清新优雅”不过是富贵闲人的自在悠游。清贵诚然是王维创作的客观条件。但仕隐圆融仍是儒家“兼济”“独善”思想的继承,不足以促成“诗佛”之名。王维的淡泊高逸、萧散闲雅脱开了进退出入的执着,不沾庙堂之志与江湖之意,甚至没有个人的悲喜,还山水以青翠苍碧的本色。
4、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
5、言入黄花川,每逐清溪水。
6、山水诗渊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山水诗脱胎于玄言诗,由谢灵运开创,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山水诗的出现,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而且开启了南朝一代新的诗歌风貌。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7、“漾漾”二句描写菱荇在青溪水中浮动,芦苇的倒影映照于清澈的流水。漾漾:水波动荡。菱荇(língxìng):泛指水草。
8、最后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说的是春草任其凋枯,王孙亦可自留。
9、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10、况复乡山外,猿啼湘水流。
11、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12、这首诗写春中田园景色,意境清丽淡远,然而又色彩鲜明,写景如画。诗歌流动着自然的美景和诗人安闲恬适的情怀,清新优美。田畦既分,白水流入畦垅之间,从远处望去,清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着白光;在翠绿的柳树丛中夹杂着几树火红怒放的桃花。
13、译文:连日雨后,树木稀疏的村落里炊烟冉冉升起。烧好的粗茶淡饭是送给村东耕耘的人。广阔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鹭掠空而飞;田野边繁茂的树林中传来黄鹂宛转的啼声。
14、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15、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活泼与安详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16、趣途:趣,同“趋”,指走过的路途。
17、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9、客行愁落日,乡思重相催。况在他山外,天寒夕鸟来。雪深迷郢路,云暗失阳台。可叹凄惶子,高歌谁为媒。
20、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四、王维的山水诗代表作品及赏析
1、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2、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3、白石磷磷的小溪、稀落的红叶和欲沾湿人衣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是诗人山行时的所见所感。枯寂单调的冬,在诗人笔下,变得色泽斑斓鲜明,意境空蒙,如梦如幻。
4、很多圈儿友也重新审视生命的长度,深度,广度,密度
5、2015年,拿到第第三个10W+
6、王维山水诗的特点:王维的山水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现在的人们把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为作品主要内容的诗称为山水田园诗。人物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7、 《晓入南山》
8、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9、不知道10W+准备好了没
10、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1、其中的"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句中"浣女",指洗衣服的女子。这两句诗是用散文句式来表达的。应是"浣女归而竹暄,渔舟下而莲动。"
12、葭(jiā)苇:泛指芦苇。
13、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14、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15、声:溪水声。色:山色。
16、岛夷传露版,江馆候鸣驺。
17、诗人王维是反其意而用之。
18、(2)诗歌表现了作者淡泊恬静、闲逸超脱的情感。“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夙愿,心境、物境在这里融合为一。“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表明自己的归隐之意。(3分)
19、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20、文末有彩蛋,也不一定总是有
五、王维的山水诗以静衬动
1、语言。王维的诗善于运用词句描绘形象的声、色、光、态。
2、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3、辋川有胜景二十处,鹿柴便是其中的胜景之一。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4、这首诗歌,描绘了初冬秦岭山中荆溪(今称浐水)上游的一段自然风光,却也彰显了“诗魔”以诗作画的艺术特质。
5、弯曲的山路上原本没有雨,但苍翠的山色却浓得仿佛就要润湿了人的衣裳一样。
6、《鹿柴》是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是他隐居辋川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第一句较为平常,但在“空山不见人”之后紧接“但闻人语响”,却境界顿出。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
7、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8、别客气,有什么话随时给我们留言
9、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10、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11、孤莺吟远墅,野杏发山邮。
12、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3、我们每年都会收获一个10W+
14、诗的第三句,“深林人不知”是实景,也是诗人心中的窃喜,正是因为林深,才成了他和俗世隔开的屏障,让他能随心所欲地弹琴高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知”是诗人是写实,也是写他想。
15、“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固然精当,但只是对他的诗一方面的评价,而你的题目是”王维田园山水诗的禅趣与空静之美“。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王维的生平,尤其是与佛家结缘的经历和他的审美意趣;着重分析王维的田园山水诗诗画结合特点和其诗的禅趣与空静之美的联系;举例论证王维的诗中的禅趣空静之美如何通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是体现出来。
16、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17、知道多一点(文明其精神)
18、接受各路老炮儿的投稿、科普和曝光
19、目前999999+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20、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