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忠实散文特点(100句)
一、陈忠实散文
1、我看见两滴晶莹的泪珠从眼睫毛上滑落下来,掉在脸鼻之间的谷地上,缓缓流过一段就在鼻翼两边挂住。我再一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转过身走掉了。
2、我听见架在火炉上的水壶发出噗噗噗的响声。我沏下一杯上好的陕南绿茶。我坐在曾经坐过近二十年的那把藤条已经变灰的藤椅上,抿一口清香的茶水,瞅着火炉炉膛里炽红的炭块,耳际似乎萦绕着见过面乃至根本未见过面的老祖宗们的声音:嘿!你早该回来了。
3、我知道我不会再回到挖沙筛石这一极中去,却在这个坐标中找到了心理平衡的支点,也无法从这一极上移开眼睛。
4、《陈忠实文集》收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先生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的几乎全部文字。既收了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白鹿原》,也收了包括获得全国短篇小说奖的《信任》等中短篇小说作品,还有他关于《白鹿原》的创作手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以及大量的随笔散文。保存了陈忠实创作的全貌,是研究这位作家极有价值的资料;通过陈忠实个人的创作历程,客观地呈现了新时期文学发展至今的历史脉络。
5、他从孩童成长为少年,不再满足于用感官去接触世界,而是想用自己的笔杆,自己的语言,描绘他所见,所想。
6、他们以为沟会把火挡住,所以谁也没有动,仍然是边刨地,边了望,指指点点,交换着意见。
7、关于他的父亲,他想写篇小文章来悼念那位如草芥一样无声无响度过一生又悄然死去的农民,然而终于没有形成文字。原因在于,那个念头刚一产生,如潮的记忆便把他齐头盖脑淹没了。他喘息着又统上了钢笔。父亲是一本书,不是一篇小文章。
8、✿老舍在1949年前后的抉择
9、我已经再没劲儿笑了,无可奈何地对他说,旦旦的屁股成了副食超市了。
10、✿纪事|一个人的诗路自述
11、《平凡的世界》是正能量的励志类小说。读之,能在精神上给人以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激励。是催人奋进的。《白鹿原》是借人物命运,书写历史的。描写了人性的复杂。对认识那段历史,了解当时的原上农民是有帮助的。
12、陕西文坛沉寂下来了!自此以后,中国文坛,聊以✘✘✘狂草书法大神(去他妈的)以“盖棺定论”了。是蛰伏期呗!
13、她又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本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从笔筒里抽出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下办法了?”我看着那双滋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忽然联想到姐姐的眼神。这种眼神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着的心平静下来,足以使任何被痛苦折磨得心力憔悴的灵魂得到抚慰,足以使人沉静地忍受痛苦和劫难而不至于沉沦。
14、我便庆幸,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15、路遥挥戈夸父追日以革新。
16、作者简介:陈忠实(1942—2016),男,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白鹿原》,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
17、陈忠实短篇小说《信任》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立身篇》获1980年飞天文学奖,中篇小说《康家小院》获上海首届小说界文学奖、《初夏》获1984年当代文学奖、《十八岁的哥哥》获1985年长城文学奖。
18、最终,为了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到各个评委的意见,评委组联系到陈忠实,表达了评委组的建议,希望陈忠实能够对《白鹿原》进行删减和修改。
19、五月是最好的时月,这当然是指景致。整个河川和原坡都被麦子的深绿装扮起来,几乎看不到巴掌大一块裸露的土地。一夜之间,那令人沉迷的绿野变成满眼金黄,如同一只魔掌在翻手之瞬间创造出来神奇。一年里最红火最繁忙的麦收开始了,把从去年秋末以来的缓慢悠闲的乡村节奏骤然改变了。
20、村庄背靠白鹿原北坡。遍布原坡的大大小小的沟梁奇形怪状。在一条阴沟里该是最后一坨尚未化释的残雪下,有三两株露头的绿色,淡淡的绿,嫩嫩的黄,那是茵陈,长高了就是蒿草,或卑称臭蒿子。嫩黄淡绿的茵陈,不在乎那坨既残又脏经年未化的雪,宣示了春天的气象。
二、陈忠实散文特点
1、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色毛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
2、回到家里,迎上前来打招呼的总是旦旦。这时候,无论什么不顺心的事和烦恼的事甚至令人窝火的事,全都在旦旦的无序的话语里化解了,说宠辱皆忘说心静如水似乎都不大确切,只是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爷爷了。
3、出版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白鹿原》,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3卷),《陈忠实文集》(5卷),散文集《告别白鸽》等。
4、陈忠实出生在陕西省西安白鹿原的蒋村。在那片辽阔的黄土高原上,陈忠实开始接触这个世界,天空是蓝的,大地是黄的,山头间飘荡的秦腔是激昂的...
5、“我不该让你休那一年学!”
6、●丰子恺的画!丰子恺的画!丰子恺的画!
7、✿鲁迅先生对于“经验”和“谚语”的审视
8、✿文章转自《陈忠实文集》第6卷
9、学校门口又涌来一拨偏远地区的学生,熟悉的同学便连连问我:“你来得早!报过名了吧?”我含糊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跃气浪的学校大门。她又喊了一声“等等”。我停住脚步。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甭把休学证弄丢了。”我点点头。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10、她却只瞅着她的羊,或者根本就没有瞅羊。她也不瞅他。他想,在她说不清是呆滞或是不屑的眼神里,他不过也是一只羊吧?他便走开了,踏上高踞沙滩的河堤。母亲说生他的时候正是三伏天。母亲强调说他落地的时辰是三伏天的午时。母亲对他落地后的记忆十分清晰,落地后不过半个时辰全身就潮起了痱子,从头顶到每一根脚指头,都覆盖着一层密密麻麻的热痱子。只有两片嘴唇例外地侥幸,却暴起苞谷粒大的燎泡。母亲说整整一个夏天里,他身上的热痱子一茬尚未完全干壳,新的一茬便迫不及待地又冒了出来,褪掉的干皮每天都可以撕下小半碗。母亲说她在月子里就只是替他从头到脚撕揭干壳了的痱子皮……母亲对已经成年了的他遭遇灾难时便说:“你落生的时辰太焦躁了。那天能遇着下雨就好了。”
11、余华著有中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鲜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烟》《难逃劫数》《河边的错误》《古典爱情》《战栗》等,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陈忠实《白鹿原》是其成名著作,其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
12、此刻,三十公里外的西安城里的霓虹灯,与灞河两岸或大或小村庄里隐现的窗户亮光;豪华或普通轿车壅塞的街道,与田间小道上悠悠移动的架子车;出入大饭店小酒吧的俊男靓女打蜡的头发涂红(或紫)的嘴唇,与拽着牛羊缰绳背着柴火的乡村男女;全自动或半自动化的生产流水线,与那个在沙坑在箩筛前挑战贫穷的男子……构成当代社会的大坐标。
13、著名作家陈忠实以一部可以作枕的长篇小说《白鹿原》而享誉文坛。《白鹿原》出版至今十多年仍畅销不衰,成为经典名著。
14、我浑身颤栗,久久无言。我像被一吨烈性梯恩梯炸成醉块细沫儿飞向天空,又似乎跌入千年冰窖而冻僵四肢冻僵躯体也冻僵了心脏。在我高中毕业名落孙山回到乡村的无边无际的彷徨苦闷中,我曾经猴急似的怨天尤人:“全都倒霉在休那一年学……”我1962年毕业恰逢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年月,高校招生任务大大缩小,我们班里剃了光头,四个班也仅仅只考取了一个个位数,而在上一年的毕业生里我们这所不属重点的学校也有50%的学生考取了大学。我如果不是休学一年当是1961年毕业……父亲说:“错过一年……让你错过了20年……而今你还算熬出点名堂了……”
15、编辑/李奇责任编辑/王笑一
16、我无意间发现,斜对岸的那片沙地上,有个男子挑着两只装满石头的铁丝笼走出一个偌大的沙坑,把笼里的石头倒在石头垛子上,又挑起空笼走回那个低陷的沙坑。那儿用三脚架撑着一张铜丝箩筛。他把刨下的沙石一锨一锨抛向箩筛,发出连续不断千篇一律的声响,石头和沙子就在箩筛两边分流了。
17、钱钟书:文学必须毁灭,而文人却不妨奖励
18、《愿白鹿长驻此原》这本书所选篇章即围绕《白鹿原》写作与出版前后,作家所经历的一切,主要以创作手记(十余万字)为主,可以说,《白鹿原》的前世今生尽在此书中。
19、倒着走便倒着走,独开水道也风流。自古青山遮不住。过了灞桥,昂然掉头,东去一拂袖。
20、《陈忠实文集》收入作者1978年至2012年的作品,以编年的形式分为十卷。
三、陈忠实散文在线阅读
1、外孙取名旦旦,已经长到两岁半,常有“惊人”之语出口。每每听到,先是猝不及防,随之便捧腹,或忍不住而喷饭,且不能忘。
2、“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3、然后就没完没了。一次连一次地重复如前的动作和姿势,一次比一次更加认真地问:
4、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着。
5、✿细节里的陈忠实先生(下)
6、●经典散文:席慕蓉《中年的心情》
7、每天下午,这位老师领着我们在农民的打麦场上扭秧歌,双手上下轮换甩动,高过肩膀,三步一跳,左右扭摆腰身,动作不复杂,很容易做到,难的是排列的两队不仅要步调节奏一致,而且两队要互相交叉变换队形。后来老师又教给我们一种竹杆秧歌,因为多数学生家里没有竹杆,老师变通为柳条,我们从灞河滩到处都有的柳树上砍下擀面杖粗细的柳树枝,剥掉皮,是洁白的柳杆,再用红颜料涂成红白相间的彩色。按照老师教的竹杆秧歌的舞步跳起来,仍然是三步一跳,右手拿着的竹(柳)杆合着脚步击打左肩再击打右肩,最后击打跳起来的脚掌。同学们个个都练得认真,跳得满头大汗也乐在其中,尤其是打麦场边有许多男女村民和小孩围观的时候,大家跳得更认真了,吹着哨子伴着节奏也更来劲了。
8、他看到了陈忠实发表在《陕西文艺》上的文章,被深深地吸引。于是向陈忠实发出邀约,请他写长篇农村小说。
9、✿邢小利:《白鹿原》提供了“白学”的文本基础
10、男人喝住牛插住犁,慢腾腾走过去抱起男孩,也走进那间土屋里去了。
11、旦旦的惊人之举引来哄然大笑。他奶奶他妈妈和周围的乡亲都笑了。我笑过之后,便不由得感慨。这孩子生在城里,长在城里,两岁半了,第一次看见玉米棒子,把形状类似的香蕉就联想起来混淆一起了。我的三个儿女,包括旦旦的妈妈,都是生长在这祖传的乡间老屋里,她们生在“文革”的非常时期,也是我的生活最困窘的时期,香蕉无异于天国的神果,她们正好可能把香蕉当作玉米棒子。香蕉在现时的乡村,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水果,乡村小镇和马路边的小店散摊,都摆着一堆堆零售的香蕉,肯定不会有农村孩子再把它当作玉米棒子的笑话发生了。无论大人们怎样开心地调笑,旦旦却早跑到树下,仰起脸盯着树杈上的玉米棒子,跳着叫着要摘下“香蕉”来。
12、父亲死亡的情景永难忘记。一个自身生长的异物堵死了食道,直到连一滴水也不能通过,那具庞大的躯体日渐一日萎缩成一株干枯的死树……哦!生命中的雨啊!他一个人坐在家乡的河边,天上洒下旱季里少见的濛濛细雨。他刚刚二十岁,开始了永远的没有限期的暑假,从学校走向社会了。他半是豪勇半是惶惑,怀着宏大的文学梦却又怀疑自己是否具备文学的天赋,自信与自卑五十对五十折磨着他,便有了一种独自散步的欲望,尤其是在雨雾迷茫之中。
13、从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迎春花开伊始,直到大雪漫地,村庄、原坡和河川里的花便接连开放,各种奇异的香味便一波迭过一波。且不说那些红的黄的白的紫的各色野草和野花,以及秋来整个原坡都覆盖着的金黄灿亮的野菊。
14、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一年级,每年暑假都是以割草和卖菜为主要劳动项目。原上有三个较大的集镇,另两个集镇每逢集日,除过下雨天,我都会挑着两笼蔬菜去赶集,多数时日里都可以赚一元上下的人民币,也有赚不到钱乃至亏本的倒霉事。无论如何,每到暑假结束背着一袋子馍上学去的时候,口袋里装着我自己卖菜挣来的学杂费,是一种坦然,乃至骄傲。有一年卖菜收入颇丰,母亲竟到供销社买来机织的“洋布”,在镇上的裁衣店为我做了一件四兜的制服,我平生第一次穿上了制服。
15、原上有个名叫窑村的村子,乡民多姓陈,是从我们村子迁居到原上的窑村的一户陈姓人家繁衍的族群,每到大年初他们搭帮结伙从原上下来,到我家(后来到别一家)祭拜祖宗,原上原下两个村子的陈姓后裔相聚一堂,嘘寒问暖,说收成,谝笑话,其乐融融,我和那些跟随父亲来祭拜祖宗的男娃子们,已经结伙玩耍了,同宗同祖的血缘,似乎确有某种亲情的天然纽带相系结。
16、●散文欣赏: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17、爷爷你再摸一下,屁股上长木耳了没?
18、陈忠实,1942年生于西安灞桥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作家协会主席。《白鹿原》是其代表作,其他重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以及文论集《创作感受谈》。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其中《白鹿原》被教育部列入“大学生必读”系列,被改编成秦腔、话剧、舞剧、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造了长篇小说的艺术高峰。
19、发现亮点没?三人都是老烟枪,奋笔疾书、熬夜写作的生活习惯。陈忠实个人认为最好的一部作品是《白鹿原》路遥肯定是《平凡的世界》贾平凹的《废都》比较知名,我个人也很喜欢《秦腔》。
20、这时候,风更大了,天更冷了,飞沙更多了。但是,在雨点般的铁锹的飞落下,胶泥却似乎变得软了起来,几锹就刨出一个坑来。成排成排的坑迅速地出现在田地上,好像有意要显示农民的英雄气概。同我共同劳动的这些农民,我应该说是非常熟悉的。我知道他们的姓名、爱好,也曾在他们家里吃过饭。平常日子我并没有感觉到他们身上有什么特异之处。可是今天,他们的形象在我眼内高大了起来。我想到毛主席的一句诗:“遍地英雄下夕烟”。
四、陈忠实散文精选
1、陈忠实,《白鹿原》作者,因患舌癌去世。可能大多数人对舌癌不是很了解。舌癌其实是很常见的一种口腔癌,大多数发生于舌缘,其次发生为舌尖、舌背等部位?中国是世界上口腔癌六大高危国家和地区之一。
2、我在这原下的祖屋生活了两年。自己烧水沏茶。把夫人在城里擀好切碎的面条煮熟。夏日一把躺椅冬天一抱火炉。傍晚到灞河沙滩或原坡草地去散步。一觉睡到自来醒。当然,每有一个短篇小说或一篇散文写成,那种愉悦,相信比白居易纵马原上的心境差不了多少。正是原下这两年的日子,是近八年以来写作字数最多的年份,且不说优劣。
3、她说:“我就想起你的这句话……恰不恰当都不管了,上帝!”濛濛细雨依然。依然是如丝如缕如烟。依然是飘飘洒洒无声无响。他已经走到这一段河堤的尽头,河堤朝南拐弯伸展过去,顶头和南岸的山崖接住了;那一段河堤从山崖下开始延伸到雨雾迷茫的无穷无尽的上游。人生其实也类似这河堤,分作一段一段的,这一段到头了,下段又从这儿开始,一直延伸成为一个生命的河流。
4、“我把生命都交给你了”这句话在陈忠实的喉咙里梗塞的许久,憋得他最后流出两行清泪,在北方的冬天里冰的人发颤,那句话最终没能从嘴里说出来,这是何治启后来才知道的。
5、散文,从字面了解,就是松散的文章.但不是说乱写一通.一般来说,就是把自己的内心感受用优美的语句来表达,但不失自己的性格.而且必须真实,太虚假的东西就不是散文,那就变成了小说之类了.
6、一个男人吆着牛拽着犁在翻耕打谷场。打谷场已经完成了夏季打麦秋季打谷的用场,现在翻耕以恢复土地的疏松和绵软,然后撒下早熟的青稞或者油菜籽,赶在明年收割小麦之前先收获了青稞或油菜,再把这块土地碾压瓷实做打谷场。男人悠悠地吆着牛扶着犁,没有戴草帽,一任细雨淋着。一个女人站在麦秸垛下撕扯麦草,撕下一把便弯下腰纳到一只大竹条笼里,动作也是悠悠的不急不忙的样子。只是那一件红色的衣衫像一簇火焰在迷茫的河滩上闪耀。
7、在略带文化气息的窑洞里,陈忠实从父亲的身上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读完了高中,遗憾与大学失之交臂,但考取的镇里的教师,在22岁那年参加了工作。
8、大唐诗人王昌龄,原为西安城里人,出道前隐居白鹿原上滋阳村,亦称芷阳村。下原到灞河钓鱼,提镰在菜畦里割韭菜,与来访的文朋诗友饮酒赋诗,多以此原和原下南灞水为叙事抒情的背景。我曾查阅资料企图求证滋阳村村址,毫无踪影。
9、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10、✿回忆陈忠实和我的点滴往事
11、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眶里溢出泪水来,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瞬即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里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嚎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感觉到有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后来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发生过多次这种酸水倒流的事,而倒流的渠道却是从14岁刚来到的这个生命年轮上第一次疏通的。第一次疏通的倒流的酸水的渠道肯定狭窄,承受不下那么多的酸水,因而还是有一小股从眼睛里冒出来,模糊了双眼,顺手就用袖头揩掉了。我终于扬起头鼓起劲儿说:“老师……我走咧…”
12、我常常在上述这些情景里,由衷地咏叹,我原下的乡村。
13、谈及《白鹿原》首先想到陈忠实,但还有一个人的名字不得不提,他就是何治启。在当时何治启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
14、我在我们村子的合作社的菜园里趸下时令蔬菜,多是大葱、韭菜、茄子和西红柿,总量一般不超过50斤,这是15岁的我挑菜上原所能承受的极限重量。
15、河堤拐弯的内堤里,就圈住了好大一片滩地。滩地里有一幢孤零零的土坯房,房子的南墙和西墙上苫着一层长长的稻草,那是防止西风和南边的下山风卷来的骤雨对泥皮土坯的冲刷的,就像一位插秧的农夫身披的蓑衣。房前有一片偌大的打谷场,场角靠近房子的地方有一个黄色的麦秸垛。他猜测这是一个土地承包经营者仓促建筑的房子,从那简陋的建筑判断,主人完全是出于一种临时的考虑,不愿投注更多的钱财给这幢远离村庄的建筑。
16、300元(全十卷)
17、陈忠实以一部《白鹿原》享誉文坛,当他孤身一人回到白鹿原的祖屋,他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散文。
18、大家擦了擦脸上的黑灰,披上了烧破的衣服,扛起铁锹,谈笑风生地走回北梁子。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所受的损失:工分减少了,衣服撕破了,身体受伤了。他们也没有感到,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们似乎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很平常的,像每天吃饭睡觉那样平常。
19、要我回答,小说书不是实用生活大全,谈实用价值,意义不大。
20、纪念陈忠实,重温《白鹿原》经典语录
五、陈忠实散文
1、有一天,我要上班了,照例先和旦旦说再见,然后就走到门口。旦旦却急了,从沙发上跳下来,鞋也顾不得穿,光着脚跑过来,边跑边喊,爷爷别走爷爷别走。我就站住安慰他。他却盯着我喊:爷爷我送你。我也就释然,还以为他缠住我不让出门呢。我拉开门,他先蹦了出去,站在楼梯口,伸出一只小手来。我尚弄不明白他要做什么,就牵住他的手引他进门回屋。小家伙抽回手去,甩了几下,又伸到我面前。我女儿终于明白了,提示我说,他要跟你握手送别呢。我恍然醒悟,随即弯下腰伸出手去,攥住他的小手。他却当即跳着蹦着,另一只手像翅膀一样上下扇着扇着,嘴里连续丢出一串话来:再见拜拜巴尼哈!那就这。
2、“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3、●散文欣赏丨贾平凹《活得有趣,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
4、●散文欣赏|席慕容《写给幸福》
5、蓦地,不知是谁喊了一声:“野火!”
6、春来寒去复重重。掼下秃笔时,桃正红。独自掩卷默无声。却想哭,鼻涩泪不涌。
7、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
8、莫言:愿用我全部作品,换鲁迅一部短篇小说
9、1989年,《白鹿原》开始草拟,1989年到1992年这四年时间里,《白鹿原》这部50万字的巨著基本完稿。44岁时,陈忠实开始下定决心写《白鹿原》,50岁时,《白鹿原》问世。
10、白鹿原上的这村那寨和白鹿原下的这寨那村的人家,多有亲戚关系,原上的姑娘嫁到原下或原坡上的某户人家,也多有原下的姑娘嫁到原上某个村寨的人家,亲戚间的往来就很频繁。单就我们这个不足40户人家的小村庄说,竟然有六七户人家都和原上有这种最亲近的亲戚关系,而我母亲的娘家(我的舅舅家)就在白鹿原西头的五坊村,两个姨妈家也在原上的两个很大的村子。这样,在我尚未懂事也爬不动坡上很陡的土路的时候,据说是由父亲背着我上原,每年正月头上去向舅爷舅奶舅舅舅母拜年。到我能走得动的时候,一大清早起来便跟着父亲母亲出门上路了,从我们村子通舅家的原上的村子有一条斜路,大约七八里,尽管天气很冷,走上原头的时候早已浑身淌汗了。
11、我生活的村子叫西蒋村,解放初仅37户人家,村子东头有一条沟,流着清凌凌的发源自原坡上的泉水,供全村人饮水、洗衣,也浇灌小块田地。沟那边有一个东蒋村,更小,不过27户人家,村子之间的距离不足2里路。两个以蒋姓作村名的村子,却没有一户姓蒋的人家,我问父亲,父亲说不清楚,问比父亲更年长的老爷爷,竟没有一个人说得清白。我生活的西蒋村几乎全是陈姓,只有两户郑姓的人家。陈姓共有一个老祖宗,我却搞不清老祖宗的大名了,然而,这个陈姓老祖宗当属35户陈姓人家的始祖,也当是第一个在西蒋村这块地盘上落脚的人,有族谱为证。
12、第二天微明,我搞不清是被鸟叫声惊醒的,还是醒来后听到了一种鸟的叫声。我的第一反应是斑鸠。这肯定是鸟类庞大的族群里最单调最平实的叫声,却也是我生命磁带上最敏感的叫声。我慌忙披衣坐起,隔着窗玻璃望去,后屋屋脊上有两只灰褐色的斑鸠。在清晨凛冽的寒风里,一只斑鸠围着另一只斑鸠团团转悠,一点头,一翘尾,发出连续的咕咕咕、咕咕咕的叫声。哦!催发生命运动的春的旋律,在严寒依然裹盖着的斑鸠的躁动中传达出来了。
13、陈忠实散文精选集。精选了陈忠实的经典散文佳作,涉及内容广泛,书写方式天马行空,让你在或捧腹或黯然中回想起过去的那些事、那些人,慨叹生活,赞美青春。
14、二十多年过去了,何治启终于等到了陈忠实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就是《白鹿原》。
15、两岁半的旦旦,大约正处于人生的混沌状态,什么都要问,却什么也懂不了;什么都感觉新鲜,过眼之后便兴味索然;什么人的什么话都可以不听,一味固执于自己当时的兴趣;什么行动和动作都想去模仿,结果是毫不在意地又丢弃了。我可以看到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两岁半这个年龄区段里的全部可爱,混沌的可爱。不必做任何意义上的猜想和推测,两岁半的混沌形态容不得意义,因为它本身属于无意义的自然形态。
16、《三国演义》,是军事类小说,许多军事家都从其中学习过战略战术;被誉为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其中多描写:园林建筑、中医药方、诗词写作、美食制作、穿衣打扮......等等内容,为无数红迷倾倒。但你不能照搬书中的所写,只能活学活用,才能为你所用。其“实用价值”都是宏观类的。
17、每卷以文体行分类,如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言论等,其中篇目按写作时间排序;少数篇目的写作时间没有注明,但顺序无误。
18、多年之后,何治启还记得他对陈忠实说的那句话:“你一定要写长篇,而且写出来一定要给我发!”就这一句朴实的约定,让《白鹿原》开始悄然孕育。1988年,陈忠实开始正式筹备《白鹿原》。
19、新世纪到来的第一个农历春节过后,我买了二十多袋无烟煤和吃食,回到乡村祖居的老屋。我站在门口对着送我回来的妻女挥手告别,看着汽车转过沟口那座塌檐倾壁残颓不堪的关帝庙,折回身走进大门进入刚刚清扫过隔年落叶的小院,心里竟然有点酸酸的感觉。已经摸上六十岁的人了,何苦又回到这个空寂了近十年的老窝里来。
20、从衣食住行到风俗习惯,陈忠实事无巨细的一一记录下来。他没有因为自己从小在白鹿原长大就随意动笔,而是抱着对历史高度尊重的态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