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夜航船原文及翻译(100句)
一、张岱
1、祠中勒唐玄宗《饯行》诗以荣之。季真乞鉴湖归老,年八十余矣。其《回乡》诗曰:“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孙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归老,不为早矣,乃时人称为急流勇退,今古传之。
2、还有张岱祖父在龙山脚下造的快园。“快也快也”,是说在此读书是一大快事。
3、明代前期,程朱理学对文学的影响很大,为了抵制程朱理学对文学的影响,部分文人开始文学复古运动,可以说早期的文学复古运动对文学的发展是起促进作用的。但到了明代中、后期,个性解放的思潮逐渐高涨,理学对文学的影响己经势微,但是仍有部分文人抱着复古的主张不放,此时文学复古己经成为文学发展的屏障,而徐渭则是站在全新的立场排斥复古思潮的代表人物,徐渭与张岱高祖、曾祖、祖父三代都有直接的交往,而且关系密切。
4、张岱是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1597年到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晚明文学家、史学家,还是一位精于茶艺鉴赏的行家,崇老庄之道,喜清雅幽静。不事科举,不求仕进,著述终老。精小品文,工诗词;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之其最擅散文。他的散文语言清新活泼,形象生动,广览简取,《西湖七月半》《湖心亭看雪》是他的代表作;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夜航船》《琅嬛文集》《快园道古》等绝代文学名著。另有史学名著《石匮书》亦为其代表作,时人李长祥以为“当今史学,无逾陶庵”。
5、山阴张宗子云:“阮圆海大有才华,恨居心勿静,其所编诸剧,骂世解嘲多诋毁东林,辩宥魏党,为士君子所唾弃。”然则园海诸作果各有所影射欤?今读诸剧,惟《双金榜》略见寄托,顾亦非诋毁东林也。
6、他就是明朝的梁朝伟加上王家卫,男男女女都为之疯狂。
7、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9年?),一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
8、深谱此套路的张岱还总结了一套专业辨别方法,凡是走出门时裙子先被脚踢响的,肯定是大脚;而人没出去,脚先跨过门槛的,肯定是小脚。我琢磨了半天,可能是因为脚太小重心不稳。
9、同时,饮料要配上玉壶冰,蔬菜搭配兵坑笋,米饭佐以新余杭白,最后用兰雪茶漱口。一整套流程下来,齿颊留香,酣畅淋漓。
10、他的《回乡》诗说:“幼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孙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八十才告老回家,不算早了,当时人却称他是急流勇退,世代相传。贺知章曾经拜访一个卖药的姓王的老者,求延年益寿的方法,拿一个珍珠送给他。
11、张岱喜欢看戏,还会演戏;不仅会演戏,还会导戏;不仅会导戏,还会写戏。张家家伶曾说,主人不仅精于赏鉴,还亲自开班授课,戏班在张家演戏就像“过剑门”,焉敢草草!
12、那年口无遮拦的张岱,八岁。
13、崇祯七年中秋,张岱组织了一场盛况空前的蕺山亭聚会。“每友携斗酒、五簋、十蔬果、红一床,席地鳞次坐.缘山七十余床。衰童塌妓,无席无之。”绕山铺了七十多席,共有七百多人。
14、张岱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因素造就的,除了良好的家学传统外,当时文坛的一些名宿和广泛的交游也对张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5、以前的西湖多可爱,张岱记得那么清楚。每年春暖,桃柳明媚,张岱特别喜欢袁宏道一篇讲西湖的文章,袁公这样说,“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让人沉醉的西湖的春天,士与女簇拥着游赏。还有每年从花朝到端午的香市,好热闹,卖古董的,卖珍异的,卖胭脂的,卖簪珥的,卖剪刀的,卖木鱼的,进香的,鼓吹的……
16、面对明朝统治集团争权夺利,任意篡改历史,以致"有明一代,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的"诬妄"状况,他决心还历史本来面目,"事必求真,语必求确",写出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信史。
17、收到书后,迫不及待打开细读,竟发现另一重天地,《夜航船》虽不是科幻,但论起内容之浩渺,文化之精深,境界之博大,遐思和灵感,更胜一筹。这是一部有趣、有料的文化常识小百科,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的不朽经典,问世三百年一直秘本流传,仿佛漫天星光,在漆黑的夜空闪烁,璀璨而迷人。
18、魏忠贤一手障天,以泰山压卵之势,逆之者辄糜。人当其时,一由正道,则死辱随之,智士达人如欲苟全性命,虽刚介之性亦不得不出于委蛇,而况彼伊阿䠎者乎?时当丙寅,魏珰政盛,余犹记先帝在信邸时,亦称颂上公,疏凡三上。倘以此疏置之逆案,则先帝亦应在“颂美”之列,而今乃洗垢索瘢,苛以论人,而恕以自责,则先帝亦不情甚矣。
19、张岱自己也不谦虚,“嗣后曲中戏,必以余为导师。”
20、说书人柳麻子。张岱说他“貌其丑”,长相黧黑,满脸疤痕,但麻子书说得好,一说书神态都不一样了,“口角波俏,眼目流利,衣服恬静”。
二、张岱夜航船原文及翻译
1、四明一代的官宦世家,田宅留给后代,园亭自己享用(意思是死后埋葬于此)。就像平泉别墅一样,大多归属变换不定,所以园亭也姑且这样,就像驿馆衙门。屠赤水娑罗馆也只剩下娑罗一个了。所谓的“雪浪”等石头,在其中一家的园林里面很久了。
2、曰:“姑娘往上走。”看妹子的仪态。
3、小世界推荐过明时高濂的《遵生八笺》,透过他们,可以更多地看到那个时代
4、小张岱不慌不忙,随口对出下联:“眉公跨鹿,钱塘县里打秋风”。
5、话说到了瘦马家,一边喝茶一边看美女。摇逸多姿的妹子卷珠帘而出。
6、宁波府城里面,靠近城南门的地方,有个日月湖。日湖是圆形的,稍微小点,所以叫“日湖”;月湖是长形的,面积稍大,所以叫“月湖”。两个湖连在一块就像一个圆环,中间隔着一道湖堤,小桥像纽带一样跨在上面。
7、季真曾谒一卖药王老,求冲举之术,持一珠贻之。王老见卖饼者过,取珠易饼。季真口不敢言,甚懊惜之。王老曰:“悭吝未除,术何由得!”乃还其珠而去。则季真直一富贵利禄中人耳。《唐书》入之《隐逸传》,亦不伦甚矣。月湖一泓汪洋,明瑟可爱,直抵南城。
8、祁彪佳与张岱是好友,有些事情他们共同经历过,也来看看祁彪佳的故事
9、经典三部曲:198元(6册)
10、著名诗人领衔翻译设计经典
11、屠赤水娑罗馆亦仅存娑罗而已。所称“雪浪”等石,在某氏园久矣。清明日,二湖游船甚盛,但桥小船不能大。城墙下趾稍广,桃柳烂漫,游人席地坐,亦饮亦歌,声存西湖一曲。
12、张岱年轻时粉丝遍地,羡其华腴,慕其文采,效其潇洒而从者如云。最后避世三十年,杜门谢客,人家叫不出他姓甚名谁,他还沾沾自喜。最终他卒于何年何月,也是一个谜。后人根据他存世的作品推算,张岱大概活了九十三岁。
13、城下面种植的桃树柳树密密麻麻,不满在湖岸四周,中间也种植了名花果木来穿插。湖中麟次栉比的都是官人们修的园亭,楼台都已倾斜破败,而松树石头依然苍翠悠久。石头上的凌霄藤有像斗一样大的,大概是活了百年以上了。
14、曰:“姑娘睄相公。”看妹子的眼神和风情。
15、初闻《夜航船》,窃以为是本科幻小说。人工智能时代,夜空和航行能引起无限遐思和灵感。却又怕中规中矩的智商,能否驾驭脑洞大开的剧情,放在购物车里许久,迟迟未付款。某一日无意中看到一小篇简介,《夜航船》作者张岱,明代文学家。我忽然醒悟:原来,《夜航船》并非什么科幻,而是实打实的中国传统文化,心里窃喜,赶快手脚麻利订购付款。
16、曰:“姑娘转身。”看妹子的正脸。
17、曾有人问,你觉得古人做过最浪漫的事情是什么?答案中排第一的就是:湖心亭看雪。
18、张岱(1597~约1676)晚明散文家。字宗子,改字石公,号陶庵,又自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杭州。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
19、一众公子搂美人儿在怀,席地而坐,对酒当歌,合唱“澄湖万顷”,声如潮涌,山为雷动。场面蔚为壮观!
20、日湖边上有贺少监(贺知章,做过少监的官职)的祠堂。贺知章的塑像身着宽长的朝服,一点都没有黄冠(道士的帽子,此处借指道士)的架势。祠堂中刻着唐玄宗为他写的《饯行》诗,表示他的荣耀。贺知章请求回鉴湖老家养老,当时已经八十多岁了。
三、张岱
1、晚明时,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新鲜事物不断涌出。那时的文人被物质团团拥簇,崇尚一种雅致的生活。张岱身在时代里,被时代塑造着,同时也像他的高祖,是引领着风尚的那个人。
2、还有一个特无厘头的故事。说著名画家郭恕先住在岐山下,有个富二代喜欢画,每日好酒好菜招待他。郭为了还人情,就给他画了一幅“儿童放风筝图”。一个小童,一个风筝,其他部分全是风筝的引线,画满了整张图。富二代大怒,就和郭绝交了。这听着多像是周星驰版唐伯虎会有的桥段啊!
3、活动截止时间:2021年2月8日24点。(图书将于春节后寄出)
4、张岱有一个机会回到西湖。最后一次看到她,还是明亡前一年。
5、而江湖到处是你的传说。
6、若是生在晚明,那一定要跟张岱在一起。
7、如果张岱只是个会玩的公子哥儿,历史恐怕不会记住他的名字。他还做过一些比会玩儿更牛逼的事情,比如,以一人之力写出一本维基百科。
8、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全书共计二十卷,分为二十大类125个小类,收录四千多个条目,可谓包罗万象。这本书的名字叫——《夜航船》。
9、张岱的诗文,初学徐文长、袁中郎,后学钟惺、谭元春,最终突破了前人的文学圈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散文的成就尤为突出。其风格大多数以公安派的清新流畅为主调,在描写刻画中杂以竟陵派的冷峭,时有诙谐之趣。《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两书中,都是忆旧之文,所谓“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陶庵梦忆》序),显示了其内心是颇为苍凉的。但着眼处仍是人世的美好、故国乡土的可爱,洋溢着人生情趣,如《西湖七月半》。
10、说起养戏班演戏,张岱还颇有家学渊源。他的祖父采办优童,创办了“可餐班”、“武陵班”,父亲创办了“梯仙班”、“吴郡班”,张岱最直白,他办的叫“苏小小班”,可见一家三代都是颜控。
11、张岱(1597年10月5日—1680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陶庵老人、蝶庵、古剑老人、古剑陶庵、古剑陶庵老人、古剑蝶庵老人,晚年号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籍四川绵竹(故自称“蜀人”),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
12、在冷得半死的冬夜,一人独往西湖看冰雪万千。谁想,湖心亭中已有二人对坐煮酒,“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3、前堂石坡的果子松、牡丹、芍药;后厅池塘的奇峰绝壑;卧房槛外的沟壑;园后水阁的小河、灌木、禽鸟。
14、史书是古代知识分子最高级别的书写。张岱父辈有治史的传统,家中四世藏书,达三万余册。张岱自幼博览群书,学识深广,善于思考,大胆敢言。二十二岁开始编撰《古今义烈传》,历时十年而成,一时惊动文坛。
15、俗话说: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文。可见,会吃会穿会写文章的前提是要会投胎。张岱就是这样一个集运气、灵气和才气于一身的天之骄子。
16、张岱是顶级的美食家,热衷于到处搜罗好吃的。他有“三不吃”:非时鲜不吃、非特产不吃、非精致烹调不吃。
17、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张岱是明清易代之际著名的文学家、散文家、史学家,博学多闻,能诗善文,兼通戏曲、音乐、书法、绘画、篆刻、园林等。
18、城下密密植桃柳,四围湖岸,亦间植名花果木以萦带之。湖中栉比者皆士夫园亭,台榭倾圮,而松石苍老。石上凌霄藤有斗大者,率百年以上物也。四明缙绅,田宅及其子,园亭及其身。平泉木石,多暮楚朝秦,故园亭亦聊且为之,如传舍衙署焉。
19、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南朝宋有同名人物。中文名:张岱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浙江绍兴出生日期:1597逝世日期:1679信仰:儒家主要成就:散文代表作品:《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
20、比如:怎么治脚麻?口称木瓜曰:“还我木瓜钱,急急如律令!”一气念七遍,即止。
四、张岱自为墓志铭
1、王小波说:“一辈子很长,要跟有趣的人在一起。”
2、张岱和同时代的其他明史作者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文人修史。作为晚明一位“绝代散文家”,其所撰史书,文笔自然优美。
3、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1)明末清初散文家。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张岱的出身,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先辈均
4、万历四十年冬至日,张岱自感陷入困境,对未来感到迷茫,于是到会稽山下的南镇庙向梦神祈梦,以问前途功名,并因而作疏。次年三月,张岱与朋友结伴游兰亭,因感到兰亭遗址与《兰亭集序图》相去甚远而不由大失所望。
5、湖心亭看雪,张岱用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感极强的艺术境界!通过写湖心亭赏雪遇到知己的事,表现了作者一开始孤独寂寞的心境和淡淡的愁绪;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表达了作者遇到知己的喜悦与分别时的惋惜。体现出作者的故国之思,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以及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同时也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
6、市场卖的乳酪,张岱觉得“气味已失”,便亲手来做。他养了一头牛,取牛奶放置一夜,等到乳脂分离,以乳汁一斤,兰雪茶四盏,放入铜锅煮到黏稠,张岱说它如“玉液珠胶”。煮出的乳酪还做了更多尝试,和酒入陶甑蒸,和蔗浆霜用温火熬,或掺入豆粉煎酥,味道“无不佳妙”。
7、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那里肯定有张岱;曲终人散,风冷月残,吹出一缕悲箫,那听客肯定是张岱。
8、至于他的力作《石匮书》,作为至死未归顺大清的明朝遗老,在反清复明遭到残酷镇压的过程中,没有惹来杀身之祸已是万幸。
9、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张岱的出身,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被舅父夸为“今之江淹”。
10、该书所记为作者本人晚年的回忆录。其对浙东一带明末时期的社会风貌有生动的反映。其中如旌阳戏子在绍兴演出惊险的目连戏,以及彭天锡、朱楚生等昆腔、调腔艺人演出情况之记载均属罕见的戏曲史料。作者张岱(1597—1689),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四川人,后寓居浙江杭州。该书对明末调腔、目连戏的演出特点,及一些专业或业余演员的表演艺术均有生动的描绘及精辟之评论。其在《自为墓志铭》中还称自己是“好梨园,好鼓吹”“夺利争名,甘居人后;官场游戏,肯让人先”,反映了他对戏曲爱好之深。
11、2020年6月,贵州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这套《张岱经典三部曲》是趣味性、知识性和故事性完美结合的典范,短小精彩,随翻随读,老少咸宜!
12、张岱晚年想起前尘往事时,常常向佛前忏悔,觉得之前的奢靡与现在的艰难,都是因果报。于是每晚,灯前,与年幼时见到的母亲一样,念起观音大士的经书。
13、随后在写给包严介的信中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观点不以为然,提出了“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诗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的观点。同年,张岱结识了十九岁的陆癯菴和二十六岁的周懋榖。
14、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自然大喜过望。
15、张岱交友自有一套原则:“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有缺点、有嗜好的人才能愉快地做朋友。
16、张岱生活在浙江绍兴,其实不常看到雪。也因此每逢下雪时,是定要带上手炉毳衣温酒,乘着舟或上山去看雪的。
17、“石罅中光射如鹦哥祖母。
18、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舟子说作者“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致。舟子的一“痴”字,体现了俗人之见,却道出了对张岱的最确切评价。
19、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20、张岱的白洋潮重在气势上的描写,《白洋潮》运用比喻写景、借景抒情的方法,描写的侧重点写出白洋潮的盛大气势和雄壮之美
五、张岱梨
1、按圆海曾列籍东林,为高攀龙弟子。后附魏党,为刘蕺山(刘宗周)所劾。魏败,坐逆案削职,此词当是坐废时作。记中皇甫敦又名黄辅登,攀附登龙,义取暗射,即指高攀龙。孝标隐刘字,即指蕺山。孝绪为阮,即以自指。以东洛喻东林,以东粤喻东厂。入粤后屡言番鬼,鬼者魏也。佽飞窃珠,亦窥窃神器之意。《廷讦》一折谓己与蕺山同属攀龙门下,不宜相煎太急。通番一案,即言逆案。总不外自表无罪,乞怜清流之意。
2、会觉得张岱是位雅致公子,但其实,他的生活要远远多于这些。张岱生于晚明时,在世间历经八十三年,那些精致的,广阔的,欢愉的,破碎的,他都见过。
3、《烟雨楼》是张岱看透世事之后在游览江南烟雨楼的时候写的一篇小品文,表达的是对当时世上不良现象的讽刺,也是抒发个人内心的情感。写作背景:张岱写《烟雨楼》的确切日期不清楚,但整个《陶庵梦忆》的写作时间当在清顺治三年九月,他避兵嵊县西白山时。这时年将五旬,经过明亡的痛苦,他已把世事看清看深看淡,于编撰《石匮书》的同时,以空灵晶莹之气为统领,兼郦道元之博奥,刘同人之生辣,袁中郎之倩丽,王季重之诙谐,写下了这篇小品文学的精品。
4、曰:“姑娘几岁?”听妹子的声音。
5、他还把志趣相投的人拉不同的“朋友圈”,有学历史的“读史社”,弹琴的“丝社”,写诗的“枫社”,还有斗鸡走狗的“斗鸡社”,隔三差五地就呼朋唤友出来聚聚。
6、张岱专门写了一篇“选二奶攻略”,详细描述了其中的流程和细节。
7、张岱好饮茶,有辨水焙茶的绝技。他不仅能辨别水质水味,还能吃出产地,曾放言杭州周边一带,过口就能确认是什么泉。
8、“见大小星堕如雨,崩落有声……世培附耳曰:完《石匮书》。(小世界注:世培便是祁彪佳,这句其实是张岱做的一个梦)
9、谁能精准地翻译张岱的文字,我们颇费了思量,最后经过再三邀请,著名诗人,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四平先生接下了这个重担。
10、贵州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隆重出品
11、看月亮则是常常的事。看张岱的文章里,曾记下过在虎丘看月,卧舟看月,山上看月,西湖边看月,与好友一起看月。有好月亮的每个夜晚,都不舍得“拥被”入眠,是要出门去看的。
12、十八岁时,他发现了一口名为“禊泉”的古井,水质上乘。“取水入口,第桥舌舐腭,过颊即空,若无水可咽者,是为禊泉。”说禊泉水轻,用舌头轻抵上颚,入口即逝,很容易区分。当然这装逼技术只有张岱会,你是不行的。
13、张岱经典三部曲(文白对照全六册)
14、首先蟹的品质得有保证:“壳如盘大,中坟起……小脚肉出,油油如螾愆……膏腻堆积,如玉脂珀屑,团结不散”。一人六只,不多不少,怕冷腥必须分批煮。
15、此后“禊泉”名气大振,引发哄抢。最后连官府都惊动了,地方官员强行将“禊泉”收为官有。
16、明清之际史学家、文学家,史学方面与谈迁、万斯同、查继佐并称“浙东四大史家”,文学创作方面以小品文见长,以“小品圣手”名世。
17、单吃蟹自然不行,必须搭配肥腊鸭和牛乳酪,街上买的牛乳酪气味已失,也是不行的。他亲自提前选牛取乳,“夜取乳置盆盎,比晓,乳花簇起尺许,用铜铛煮之,瀹兰雪汁,乳斤和汁四瓯,百沸之。”玉液珠胶,雪腴霜腻,吹气胜兰,沁入肺腑。
18、夜航船(4册):148元
19、更为可贵的是,张岱能始终秉持“事必求真”、“宁阙勿书”的治史原则,在“成王败寇”这一观念深植于正统史家心中的情况下坚持不以成败论英雄,留下了《古今义烈传》等十余种有价值的史学著作,还从历史事实出发,认真总结并揭示了明代灭亡的过程及原因。
20、“积书满架,开卷视之,多蝌蚪、鸟迹、霹雳篆文,梦中读之,似能通其棘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