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人物描写运用修辞手法(100句)

2023-02-09 15:11:4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的赏析

1、通用赏析公式:选择词语+解释词义+具体内容+情感。这里的关键就是要深入品读试题,仔细揣摩加点的词语,然后写出这个词语的语境意义就可以。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3、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4、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5、免费语文资料,学习规划,问题答疑。

6、②着重突出“人不如马”,加强了对比效果,揭露深刻,批判的锋芒更加犀利。

7、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借代)

8、连续多次强调某一事实、事物或情感。

9、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10、贵有风云兴,富无饥寒忧。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11、间接抒情——借助写人、叙事、写景、咏物来间接抒情(借物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就是说,作者往往会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渗透某种感情。

12、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13、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拟人

14、答题规范: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形式优美,(突出)表现了……的感情。

15、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6、母亲啊!你(本体)是荷叶(喻体),我(本体)是红莲(喻体)。(冰心《荷叶母亲》)

17、解答此类阅读题,首先需要考生具有较为全面的知识储备,熟练掌握小说类文本常用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例如比喻、拟人让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排比可以加强语气,增强气势,将人物刻画得丰满细致;设问有助于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反复手法能突出情感、强调人物行为,让语言充满回环起伏之美;对比使形象更加鲜明,感情更加强烈;等等。

18、公认具有象征内涵的:梅兰竹菊等象征品格

19、②利于交流思想情感,便于抒情。

20、味性,吸引读者”。 对偶 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表现手法 常见表现手法答题套路 对比 **和**形象鲜明的对比,突出人物(事物)……的特点。 象征 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伏笔 对就要出现的**时间做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照应 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故事情节)更加严密 烘托,渲染 常用来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感情,突出主题

二、人物描写运用修辞手法

1、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2、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夸张

3、①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一类事物,如:“那个人长得像人一样”,“这朵花非常漂亮,简直像画上的一样”。

4、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5、李商隐的《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首句闻蝉鸣而起兴。“高”指蝉栖高树,暗喻自己的清高,蝉在高树吸风饮露,所以“难饱”,这又与作者的身世感受暗合。由“难饱”而引出“声”来,所以哀中有恨。比兴常在诗歌中连用,能更好地收到托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效果。

6、答题规范: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拟人化,形象生动地描写了……的情景(或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7、(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考生首先要明确何为“点染手法”,再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诗歌标题点明该诗为离别诗,第一句“送君多暮情”点明伤别之情。接下来详细地描写了景物,把暮景层层铺开,渲染了幽淡惆怅,烘托了离别之情。诗歌最后“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离之情,表达了对朋友远去的依依不舍。

8、(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完成21—22题。(7分)

9、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10、托物言志(或“象征”)的手法(1分);以凤凰自喻(或“象征诗人自己”)(1分),抒发了是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1分)和壮志难酬(或“报国无门”)的悲伤(失意)情怀

11、比喻: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本体)比作什么(喻体),形象地写出了(喻体)什么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感情。

12、每天学点有用、有趣的语文干货

13、被夕阳染红的江水,氤氲出一种朦胧的红,模糊了傍晚,模糊了视线;被夕阳染红的江水,荡漾出夕阳的影子,细细碎碎,粼粼漾漾;被夕阳染红的江水,摇曳出一天的情绪,柔柔绵绵中,又藏着多少情呢?江水啊,你是否映出了我的影子?夕阳啊,你是否见证了我的历程?夕阳与江水交叠,包裹着,我的成长.半江瑟瑟半江红,红得好似鲜血,不停地淌;红得那样耀眼,那样清晰……

14、(赏析)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15、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16、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比喻

17、甲像乙:有本体、喻体、比喻词(像、好像、犹如、似、仿佛等)

18、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9、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0、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三、人物描写和修辞手法的句子

1、(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第一步)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第二步)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第三步)

2、这个画线句虽然不长,但使用的修辞手法较多,包括拟人、比喻、排比、夸张等。考生作答时,要先罗列出所用的全部修辞手法,再综合分析其表达效果,如能进一步概括这段话的深层意义,得分会更高。

3、(答案)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的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

4、*修辞(手法)是针对文章中的句子而言,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针对语言而言(微观);表现手法是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不仅仅是语言,还有结构上的,内容上的等(宏观)。

5、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设问

6、1关注本号高中语文一点通

7、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夸张

8、今天我们学习修辞手法的判定、作用及赏析方法。

9、排比由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相似的短语或者句子组合而成。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10、参考答案:“恐”,诗人想象海棠花也和人一样,会在深夜睡去,特地点燃高烛,使海棠打起精神。抒发了对海棠的喜爱之情。

11、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语文必考题之一。从体裁上看,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主要文体是小说和散文;从内容上看,主要考查考生对写作手法的鉴赏和对思想情感的理解。

12、他说话的时候带着地方口音:“武兄(松)把老五(虎)打喜(死)了。”飞白

13、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效果。

14、阅读课┃第3节:标题作用阅读

15、(赏析)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1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7、②指出它的表达效果(作用)

18、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

19、小说通常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作者写作小说时,为使人物形象生动可感、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主题表达鲜明突出,会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写作手法既包括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方法,也包括比喻、反复、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20、赏析: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写星星非常传神,把繁星比作百合,突出它的干净纯洁,把夜空比作湖面,写出它的平静美好.然而这样的美景下,我却要死去了,反衬出我的懊悔.

四、写人物的修辞手法有哪些

1、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2、引用:增加说服力,增添文采  

3、判定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主要从两个方面确定:

4、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5、(概念)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6、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6分)

7、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使……跃然纸上,刻画了……的特点,表达(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8、②语意双关,在歇后语后来经常出现:老太太抹口红——给你点颜色瞧瞧。

9、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写作使人清晰。(排比)

10、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用典

11、鉴于此,本专题将带领大家系统地学习下关于诗歌鉴赏方面的知识。主要从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炼字、炼句、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语言风格、诗歌中的典故、思想情感以及如何读懂诗歌这十个版块带领大家鉴赏诗歌。

12、对偶,也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个短语或句子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等。作用有便于吟诵、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13、定义: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内容是文章的主要部分之只是位置移到了前面。(倒叙是一条线索,只有1个故事)

14、赵师秀的《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诗中以“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一种气氛,衬托夜的深和夜的静。

15、诗歌第三联使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赏析其妙处。

16、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7、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18、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借代

19、更多资料点关注后,回复相应学科名

20、虚实结合就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具体来说,所谓“实”,就是指作品直接呈现出的部分,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事、实物、实像、实景、实情、实境;所谓“虚”,就是指作品没有直接呈现但适当暗示出的部分,是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来。

五、刻画人物的修辞手法

1、情感发展变化线(暗线)

2、(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3、(2010安徽卷)

4、“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封锁着中国呀……(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两句在诗中反复出现,回旋往复,鲜明地表达了主题)

5、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6、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

7、举例:(统编八上)《藤野先生》就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

8、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9、3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10、答:拟人,用典,虚实结合。

11、作用:①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接受;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加深体会。

12、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

13、(概念)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1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5、(赏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16、(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17、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可以稍微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微宽松: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8、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化动为静)

1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20、“山月皎如烛”,运用比喻,将月亮比作蜡烛,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月亮的皎洁;“冷晕侵残烛”,冷冷的月光,侵入将要燃尽的蜡烛,运用拟人,写出了环境的凄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