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古诗对比句(100句)

2023-01-29 16:26:4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古诗对比

1、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临风一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2、读诗(把握大意)通读要比较鉴赏的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含注释)

3、(注)①本诗作于作者因朝中“洛蜀党争”等因素自求外调任杭州知州期间,时林希(字子中)任润州(今镇江)知州。苏轼此前有诗表达有意隐居蒜山(在润州)。②洛社:即洛阳耆英会,宋文彦博与富弼、司马光等聚集洛阳饮酒相乐。③遗民:此处指不愿出仕的人。④恶宾:指庸俗不堪的人,此处有戏谑之意。⑤元亮:即陶渊明。⑥孝章:即盛宪,是汉末名士。孙策平吴后,对当时名士深为忌恨,孙策死后,他遭受孙权的迫害致死。⑦要是:本是。

4、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5、译句: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6、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7、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8、忆昨天兵下蜀江,将军谈笑士争降。

9、A.诗的第二句虽表达了诗人对三十岁还没有被封侯的失落,但更多的是自信。

10、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1、中国文化的最高信仰与终极理想——钱穆

12、破蝶自生新草木,废宫谁识旧轩窗!

13、联系生活实际,将古诗读懂读通。想象画面,入情入境。了解诗人身世际遇不同诗比较读,体会感情。

14、C.“平生镆铘剑”意思是希望得到一把名剑,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引荐的心愿。

15、《三衢道中》古诗对比手法的是“梅子黄时日日晴”、“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16、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17、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8、表达技巧异同比较

19、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20、比较诗歌的形象,可以是人物之间的比较,也可以是景物、事物形象之间的比较,还可以是人物形象与意象之间的比较等。

二、古诗对比句

1、“恰当表述,规范答题”,包括答案要具体(一般应摘引原作的相关内容),以及鉴赏术语的运用要恰切、规范等。考生写完答案后,应默读一两遍,使答案尽可能准确、通顺。比如:

2、“是否赞同”具有开放性,可以选择赞同,也可以选择不赞同;“简要分析”要扣住观点,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4、诗歌形象异同比较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内涵、特点异同比较,二是形象作用异同比较。

5、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6、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7、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8、(参考答案)D(华丽不合适,应为浅近或者浅易。)

9、B.“当场只手”以下七句,运用反问和用典的手法,期望友人能捍卫堂堂使者的尊严,并期待南宋会有雪耻之日。

10、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

11、现代诗写法自由,更适合抒发现代人的情感。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现代诗的主流是自由体新诗。自由体新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内容上主要是反映新生活,表现新思想。

12、明年万事不足论,但愿月满人常健。

13、答案示例: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14、A.词的上片写作者感怀亡国的愁恨和梦回故国的痛苦,“销魂”句表现出了作者深切体会到的悲哀和绝望。

15、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16、诗歌比较鉴赏题较之一般诗歌阅读题,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不同:一是阅读对象数量上的不同,二是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比较鉴赏题在选材上或一课外一课内(只呈现一首课外诗歌,问题涉及教材篇目),或两课外(呈现两首课外诗歌,有时同一作者,有时同一题目);在设题上往往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即对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求同”也好,“辨异”也好,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都要落实到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等对比点上。

17、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更戏马台(1)荒,画眉人(2)远,燕子楼(3)空。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回首荒城斜日,倚栏目送飞鸿。

18、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

19、①鉴赏诗歌形象、表达技巧、思想内容②鉴赏诗歌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20、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三、古诗对比手法的作用

1、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①

2、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

3、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白居易《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4、苦笋的性情——耿介(极知耿介种性别)。

5、(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意象、意境,语言,艺术手法,思想感情等)来寻求诗(词、曲)的差异性。

6、主人不乐客叹息,清歌空送黄金舟。

7、阅读下面这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8、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相比,本词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与之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文后各题。(9分)

10、D.作者在尾联进行了情感的突转,从颔联的慷慨豪迈转为尾联的漂泊愁苦。

11、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12、近三年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考查统计

13、最后一句看似是疑问句,其实是反问句,因为答案不言而喻。通过东流水和别意的对比和反问相结合,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仙的艺术表达能力实在令人佩服。我一直在想除此外,还有更合适的表达方式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14、可惜一绷③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15、商务合作QQ1224355909

16、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字,一用“犹”字,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17、①赞美:首联赞美了王录事文采出众,有杰出才能;②同情:颔联对其长期不能升迁的同情安慰;③劝诫(忠告):颈联劝诫他勿露锋芒,安于低位;④希望(鼓励):尾联鼓励其不辞辛劳,建功立业。(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意思对即可。)

18、译句:有缘分的话千里迢迢都会赶来相约赴会,没有缘分即使面对面都无法牵手。

19、[注]①张祜,唐代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②镆铘(mòyé),古代有名的宝剑。

20、栏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

四、古诗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1、远接商周祚最长,北盟齐晋势争强。

2、②归飞鹤:“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陶潜《搜神后记》卷一)

3、例、“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016年高考北京卷)

4、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5、古诗鉴赏判断艺术手法如何做到准确

6、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7、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8、关注动作,体悟情志

9、古人评说陈与义诗“其忧国爱民之意,又与(杜)少陵无间”。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这一特点。(6分)

10、C.尾联二句为全诗作结。“白竹篱”是眼前所见实景,“湖海阔”则既指眼前景物,也指由此眼前之景所联想到的广阔世界。

11、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1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3、(示例二)“犹”字更好,“犹”字自然道出,却出人意料,去年系舟的痕迹还保存到现在,说明在此停留的旅客不多,进一步传达出了诗人孤寂怅惘的心绪;而“应”字却不能道出此意。(也可以认为二者各有其妙,但要分析二字的妙处)

14、(1)曹诗“三十年前”到现在,岁月流逝,但依然“手臂强健嫌弓不硬,眼睛明亮能看清楚战阵”,可见其老当益壮,豪情万丈。

15、异:陆游笔下的梅只是孤芳自赏,无意争春;吴渊笔下的梅还心存鼎鼐,有入世的情怀。

16、世人皆欲杀,吾欲独怜才。

17、(1)分析“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使用的两种手法。(4分)

18、(力荐)高考语文精品资料集锦

19、「分析」:由于两位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处环境各异,追求也不同,诗人孟云卿从独在他乡、身为异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节的;诗人韩翝则诗则从寒食节的皇都风光着笔,突出皇族与宠臣的特权,隐寓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喻之意。可作答为:两首诗均写出了寒食节时春天繁花竞放的迷人景象。虽地域不同,但都充满春意。两首诗所抒发的感情有所不同。(甲)诗从独在他乡、身为异客的寒士角度感受寒食节的,一个“悲”字写出了寒食的辛酸,也表达了对贫居者的深切同情。(乙)诗则从寒食节的皇都风光着笔,突出皇族与宠臣的特权,隐寓了对特权阶层的讽喻之意。

20、归去无言掩屏卧,古人时向梦中来。

五、古诗对比手法

1、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2、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4分)

3、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4、高考古诗比较阅读答题方法阅读

5、C.下片由感慨转向眼前席上情景,是说酒席之上,让我们开怀畅饮、纵情欢笑,不要推辞,传达出深挚热切的不舍情意。

6、题材相同,《西村》里的“小桃源”“高柳簇桥”“数家临水”“茂林”“禽语”“坏壁”“秋月”,《游山西村》里的“腊酒”“鸡豚”“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箫鼓”等都是农村风光。

7、近体诗:一首诗限用一个韵,除第一句可以用韵或不用韵之外,其余句子都是双数句用韵;用于韵脚的字不能重复;不用韵句子的末一字,平仄声不能与用韵句子的末一字相同;除起句外不能用邻韵。

8、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9、每首古诗的创作都有一定的背景,不同的古诗有不同的创作背景。如唐代诗人卢纶所创作的古体诗《塞下曲.月黑雁飞高》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卢纶在边塞生活中,看到的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的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如唐代李贺的《马诗》的创作背景是作者所处的潘镇肆虐为时最久。诗人希望能扫除战乱,建功立业,却未被赏识。但他对马有所偏爱,结合自己的怀才不遇和愤慨,借马言志,写下了这首诗。

10、“推敲”一词就此而来。可见古人创作诗歌时在一字一句上斟酌得认真,惟有不断推敲,才有一流的诗作。

11、(3)空间位置,《秋江送别》化近(才一水)为远(是两乡),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一道同风雨,何曾是两乡),强调心理距离之近,相交情感之深,是创新性的表达。

12、答案(示例一)“应”字更好,“应”字蕴含丰富,传达出了诗人在孤寂中力寻旧影时的复杂心情,其中既有希冀与自信,也有失意与怅惘,更有寻而未见的不甘心,可谓传神之笔;“犹”字则无此意趣。

13、柳词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烘托其伤感之意、思念之情。(1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青秋节”,自己离别比古人、常人都痛苦;更痛苦的是酒醒后会是在“杨柳岸、晓风残月”凄凉清寒之处;而且从今往后漫长孤独发的日子里,即使有良辰美景也无人陪伴,无心欣赏。(2分,看其内容分析,可酌情给分)

14、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15、D.“倚东风、搔首谩无聊,情难说”是说词人站在春风中因痛苦而无所寄托,内心没什么好说的而显得“难说”。

16、秋夜独坐(节选)王维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夜深周弼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7、本诗与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标题相同,两首诗所书之愤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18、①艳丽②清幽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19、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20、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