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对比的诗句古诗(100句)
一、含有对比的诗句
1、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不见》
2、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3、解析B项错在“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颈联中的“穷”并不是指生活贫困。“屈穷”意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4、人美诗更美,幽兰子诗集,细腻情丝,每一字都让人触动
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6、第二天一早,无故死了一只
7、该句出自《淮南子·人间训》,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反之亦然。
8、失误:不选B.原因:不能换位思考。对策:换位思考,转化视角,身临其境。
9、7群轻寒评:秋月,白银盘,首尾呼应。青螺是山,白银盘是有月光的水面。
10、清新明丽清新雅致:这种风格往往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其艺术境界多如大雨过后的清清柳色、荷叶上颤动着的晶莹水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11、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12、闲潭云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滥外长江空自流。
13、就整首诗艺术特征与必背篇目比较异同。例如:(2018年全国3卷)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4、(答案)①曹诗写自己虽已年老,但报国之心犹存,重在表达“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②辛词通过追怀金戈铁马的往事,表达英雄白首,功业未成的悲慨。
15、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16、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17、译句: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
18、这是古老而又永远年轻的季节。《诗经》中的那只“关关雎鸠”,那只栖息“在河之洲”的爱情鸟,已经啼唱了三千多年,啼唱了三千多个春天,啼唱了三千多个五月。而今,五月来了,它又在河边起劲地鸣叫起来,叫得仍像《诗经》里那般热切,像三千年前那般焦灼。因为“所谓伊人”,仍然“在水一方”,距离仍然没有消除,追求的歌声就不会停止。那手持鲜花的追求者,虽然把手中的“蕑”和“芍药”换成了“蕉花榴花”和“丁香”,但他仍像三千年前一样,想望着“方涣涣兮”的小溪那“洵圩且乐”的对岸。“彼岸”,是一个永恒的美丽诱惑。
19、(问题)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
20、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二、含有对比的诗句古诗
1、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2、群文阅读是教材改革热点,也是高考命题热点,更是诗歌命题难点。高考诗歌命题从比较角度测试学生群文阅读能力,从比较角度提高学生诗歌审美能力。最近三年,几乎每年都要从比较角度命制诗歌习题,2020年高考习题也不会例外。先从高考习题中总结比较型诗歌种类以及对策,进而帮助师生把握高考提高复习效率。
3、春日迟迟春草绿,野棠开尽飘香玉。
4、《中华古诗词100首》95朱熹《春日》
5、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6、命题技巧:分析场景,鉴赏环境;多角切入,分条作答。
7、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8、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古风二首》
9、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10、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11、读诗,是很有趣的事情。可以生发联想,可以趣解要点,可以歪解以增其乐。因此,本系列文章,将王和尚及众诗友解读之句,也一并列出。不求字字精准,只求提供一个解读思路。
12、鉴赏首联表明心志,虽然自己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不会改变,自己不会去拜谒朱门权贵之人,而是拜谒裴侍郎这样的儒家学者。颔联点题,把投书裴侍郎的目的直言不讳地讲了出来。颈联从直抒胸臆转而写景,更为形象地展现出自己孤高耿介的情怀。尾联再次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会随便地接受恩惠。全诗表达出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正常渠道进身的思想感情,语言铿锵有力。
13、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14、爽气澄兰沼,秋风动桂林。
15、第二节集中笔墨,从第一节对思妇“容颜”的比喻描写,转入对思妇“心态”的细微刻划,浓墨重彩地展示思妇的寂寞心境。三月的江南,本应是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的时节,但此诗中的江南小城,却没有一点春意,“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思妇的心,一如这小城薄暮的青石街道,“跫音不响”,“春帏不揭”,“窗扉紧掩”,一片寂静,毫无生趣。又到了“暝色起春愁”的“向晚”时节,思妇一天的苦苦等待眼看又要落空了。
16、悲慨:触景生情,睹物伤怀,悲壮慷慨,谓之悲慨。大凡诗人,慨叹风云变幻之疾,痛惜韶光流逝之速,目击人民灾难之重,身受命运坎坷之苦,郁积壮志未酬之愤,而忧心忡忡、慷慨悲歌者,均以悲慨目之。可见,悲慨是时代的心声,诗人的呼喊,诗人面对动乱的现实,出于严肃的责任感,遂作悲慨。陈子昂的诗,就以悲慨而驰誉诗坛。
1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2018年全国1卷)
19、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20、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三、带有对比的诗句
1、生动形象: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描绘画面多见。
2、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既表现了作为主体的诗人的特点,又表现了作为客体的描绘对象的特点。
3、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4、···以·文·会·友···分·享·感·动···
5、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
6、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7、(答案)①上片从乐曲方面来描写(乐曲的演奏者、乐曲旋律的复杂变化、乐曲声律的高雅等),侧重正面描写、直接描写。②下片从听者方面来描写(气氛感受、典故联想、景色渲染等),侧重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8、②意为即使自己在有生之年不能完成移山填海的事业,也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遗志,填海不止。
9、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偶成》。
10、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性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11、2群柏轩居士评:这首很陆游。耿耿像心,黑暗世界中一盏孤灯。和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很类似。
12、之所以说“作悲伤语读便浅”,是因为它不是在宣扬战争的可怕,也不是表现对戎马生涯的厌恶,更不是对生命不保的哀叹。回过头去看看那欢宴的场面:耳听着阵阵欢快、激越的琵琶声,将士们真是兴致飞扬,你斟我酌,一阵痛饮之后,便醉意微微了。也许有人想放杯了吧,这时座中便有人高叫:怕什么,醉就醉吧,就是醉卧沙场,也请诸位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早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可见这四两句正是席间的劝酒之词,而并不是什么悲伤之情,它虽有几分“谐谑”,却也为尽情酣醉寻得了最具有环境和性格特征的“理由”。“醉卧沙场”,表现出来的不仅是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而且还有着视死如归的勇气,这和豪华的筵席所显示的热烈气氛是一致的。
13、唐代边塞诗的读者,往往因为诗中所涉及的地名古今杂举、空间悬隔而感到困惑。怀疑作者不谙地理,因而不求甚解者有之,曲为之解者亦有之。这第四首诗就有这种情形。
14、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15、5群大海评: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16、(答案)《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的是眼前实景,而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不是作者亲眼所见,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17、露凝千片玉,菊散一丛金。
18、此句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19、重视不同诗歌的宏微观角度比较,重视同一首诗歌写景抒情不同手法艺术效果的异同比较。比较成为诗歌背诵常态,成为诗歌鉴赏常态。
20、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四、含有对比的诗句及赏析
1、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2、(20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3、客观选择题比较异同。例如:(2019年北京卷)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4、今日立春丨站立的春天,站立的中国
5、元朝好诗读过没?送你11首诗,最后一首感叹人间不值得
6、◆孩子,我为什么要教你懂得感恩?(老师、家长讲给孩子听)
7、原因:不能整体把握,纠缠细节。对策:联系全诗,总体把握,理解主旨。
8、具体分为:旷达、俊爽(如杜牧)、雄浑:
9、总群土土评:踏踏实实做人,不要向往成仙。工作累了可以休息下,沉溺于享乐,哥哥是不会干的。
10、解析“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错,从最后两句可以知道,本诗咏赞了精卫填海的行为、坚韧不拔的壮志和奋斗到底的毅力,所以不会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惑。
11、从前注诗注词的人往往在爱情诗上贴上忠君爱国的徽帜,例如毛苌注《诗经》把许多男女相悦的诗看成讽刺时事的。张惠言说温飞卿的《菩萨蛮》十四章为“感力相遇之作”。这种办法固然有些牵强附会。近来人却又另走极端把真正忠君爱国的诗也贴上爱情的徽帜,例如《离骚》、《远游》一类的著作竟有人认为是爱情诗。我以为这也未免失之牵强附会。
1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3、最后只剩一只,孤单,瘦小
14、(问题)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6、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回乡偶书》
17、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1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两首诗歌,重点把握两首诗歌的描写对象及其特点、表达的思想情感等,从而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点。
19、寂寞江亭下,江枫秋气斑。
20、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五、含有对比的诗句10句
1、(其四)该诗用赞美画师来写梅花。“含章檐下”借用宋武帝寿阳公主的典故。诗一入手便把美人之面与高洁之花融合,衬托出梅花的美。次句说,原来这巧夺天工之画,出于画师生花之笔(秋兔毫即指毛笔),这一句赞美了画师的技法。后两句更进一层,说这位画师不仅技法高超,而且艺术境界也极高,他把白梅画成黑色,乃是“遗貌取神”。他追求的是梅花的意态之美,至于为白为黑,原不在意。正如善于相马的九方皋,“在其内而忘其外”,取其意而遗其形。
2、命题规律:逐句解读,还原场景;角色切入,身临其境。
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屋中男妇饥不餐,船上猎鹰饱食肉。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竿落日涣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4、(答案)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5、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6、《天净沙·春》白朴|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7、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11、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
12、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13、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14、当然,二诗的情调还是有着古典与现代的明显差异的。《迢迢牵牛星》的情调悲伤无奈,更多古典的哀婉缠绵;《船》的结尾则把爱情难境上升为灵魂自由的追求,伤感的情调也随之变得执着悲壮:“爱情穿过生死的界限/世纪的空间/交织着万古常新的目光/难道真挚的爱/将随着船板一起腐烂/难道飞翔的灵魂/将终身监禁在自由的门坎?”结尾这几句呐喊般的反诘,固然使诗意过于直白了,但也因此显示了被无法实现的爱情忧伤所困扰的女诗人,那执着不屈的现代追求精神和抗争意识,诗情因此而产生新变。
15、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16、(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战阵之意。
17、第三天,迷了路的,被狗叼走的
18、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那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19、(原载《名作欣赏》2003年第10期,可参看《中国古典诗学与新诗名家》第20章)
2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2019年全国2卷)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