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和词对比(100句)
一、对比诗词
1、刘超:苏轼的佛教渊源与书法审美意象生成
2、①杜陵,位于西安南郊,即诗人的故乡。
3、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4、A.韦诗首句用“雨中”“禁火”“空斋”来加以渲染,营造了萧索、凄冷的环境氛围。
5、诗歌“对比阅读”真题概说
6、资料源自网络,由读写菌整理
7、投稿邮箱:1978227900@qq.com
8、此题的采分点是“在寒食节,两位诗人都有‘坐’的这个动作,他们做这个动作的环境不同,所拥有的情感也不同。”分别把二位诗人如何“坐”的,在何环境坐的,会有何情感?即是答案。
9、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10、邹同庆、王宗堂著:《苏轼词编年校注(典藏本)》出版
11、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12、“小白长红”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的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感慨。作者正值青春年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用媒”说得轻松,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
13、谢邀,《红楼梦》中的诗词处于很高的水平,因为曹雪芹的家庭除了是个"望族"之外,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家庭,他的祖父曹寅工诗词,善书法,著名的《全唐诗》就是他主持刊印的并著有《棟亭诗钞》《词钞》等,在这样的还境里,培养了曹雪芹的文学兴趣和素养,也工诗画,诗风新奇,所以曹雪芹的诗如,菊花诗,海棠社诗,柳絮词等等水平都很高,不次于历代诗词,我认为《红楼梦》里边的诗词很美欣赏价值很高,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14、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15、何如薄幸锦衣郎,比冀连枝当日愿。
16、《休洗红》李贺休洗红,洗多红色浅。卿卿骋少年,昨日殷桥见。封侯早归来,莫作弦上箭。
17、(1)咯眼:化用痕迹太明显,或者直接借用前人句子。看上去,抬头一个熟人,就是想不起来丫是谁。迷迷糊糊让人有穿越的感觉。
18、人生能几何,毕竟归无形。
19、禹并九州汤得业,秦吞六国汉登基。
20、古典诗词中今昔对比手法
二、诗和词对比
1、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3、(3)对比诗歌阅读的解题思路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想来岳飞满江红一词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恰是对这些甘愿为汉帝国付出生命的将士最好的写照
6、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古风二首》
7、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8、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③清明。
9、你是一座巍峨雄奇的高山,
10、(1)意象间的远近关系,品味哪些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些是作为主体的近景;
11、译句: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12、前面说过的陈子昂《登幽州台歌》、杜甫《登高》和柳宗元的《江雪》皆是通过画面巨细对比,以突出抒情主人公的孤独感,这都是在布局上构成对比;李之仪的《卜算子》则是诗意上对比,而且是在整体上进行:
13、和尚讲写诗,最看重的就是悟,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于心。多读书,多推敲,多体悟就什么都有了。坚持看书,是和尚多年的习惯,也希望诗友们能有这个习惯。
14、(1)“园花经雨百般红”,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花园,里面种了许多花,都开放了。一场雨过后,花朵显得更加娇艳美丽。这样的景色,可以用“艳丽”“娇艳”等词来形容。
15、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16、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17、(20全国丙卷)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18、即便被扔进垃圾桶,也无人知道。
19、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0、(真题练习)(2009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三、关于对比的诗词
1、(9)六指儿:为赋新词强说愁,刻意拔高感情和境界,不生活化不现实的句子。
2、(问题)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解题思路)
3、李一冰《蘇東坡新傳》(上下冊增修校訂全新版)
4、一是同一作者相似或相同题材的诗歌;
5、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6、(2019全国卷II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相关题目。
7、“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店,只今唯有鹧鸪飞。”“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8、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9、(问题)这两首诗最后一句中的“独”字都有表现力,但内涵不同,试作分析。
10、②宣和四年(1122年),诗人以五绝《墨梅》诗见赏于宋徽宗,官擢太学博士、著作佐郎。见赏之后,谪监陈留酒税之前,诗人名震朝野,众目所瞩,但他已从些许迹象中看出形势对他不利。
11、春来春去催人老,老夫争肯输年少。醉后少年狂,白髭殊未妨。
12、ISBN:9787010214702
13、三月晦日偶题秦观节物相催各自新,痴心儿女挽留春。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点绛唇元好问
14、出版日期:2019年10月01日
15、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如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高适的“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用对比的方法,揭示了矛盾,给人以深刻印象。元代王冕《白梅》的前两句:“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16、我虽看着这春潮涌动的春江和自由翻飞、悦耳欢啼的黄莺之景象,但是只有我孤身一人坐在这里欣赏。此句虽描写了美好的景象,但无心欣赏,表达了诗人的寂寞和惆怅之情,也为下句直接抒情——想念诸弟做铺垫衬托。
17、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8、人们把你保存得完整无缺,干干净净。
19、首先,产生的时代不同。唐诗是在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到了唐朝达到了巅峰状态,产生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等伟大诗人,产生了初唐时期的初唐四杰、中唐的大历十才子等著名的诗人群体。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等,而宋词是在晚唐、五代和曲子词和花间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两宋时代达到最高峰。产生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个派别,诞生了苏东坡柳永李清照周邦彦欧阳修辛弃疾等著名词人。
20、古典诗词的结构方式对比
四、用对比的诗
1、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
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读诗——把握大意。
4、“是否赞同”具有开放性,可以选择赞同,也可以选择不赞同;“简要分析”要扣住观点,言之有理,自圆其说。
5、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6、你是那么美丽,那么壮观呀!
7、第一步:判断两则诗歌的作者是否相同,题材是否相似或相同。
8、在学习古典诗词中,对比是出现频率很高的表现手法,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以增强表达效果。对比手法,可以使事物形象更加鲜明,可以使语言更加饱满,可以使情感更加强烈,可以揭示本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对比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今昔对比,贫富对比,哀乐对比等等。我在此仅对其中今昔对比手法展开分析进行探讨,谈谈它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及表达情感的作用。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10、兔走鸟飞疾若驰,人生何事苦谋为。
11、(1)对比诗歌的命题选材特点
12、一个普普通通的路灯发出的微光,
13、杨胜宽:论苏轼入仕前对法家的态度
14、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15、山对面蓝堆翠岫,草齐腰绿染沙洲。傲霜橘柚青,濯雨蒹葭秀,隔沧波隐隐江楼。点破潇湘万顷秋,是几叶儿传黄败柳。
16、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
17、抢报地址:www.buxike.com
18、(析)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19、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问题)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分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解题思路)
20、碉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五、对比诗词鉴赏
1、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乐事赏心磨灭尽,忽见飞书传羽②。湖水湖烟,峰南峰北,总是堪伤处。新塘杨柳,小腰犹自歌舞。
2、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①寒食草青青。
3、「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比较鉴赏古代诗词的艺术境界和表现的情感。可作答为:两首小令都运用了白描手法展示秋天的景色,这是共有的特征,所不同的是,第一首小令的作者经过精心布置,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孤立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了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地勾勒出旅途中游子的孤单与寂寥,表现了羁旅悲怀;而第二首小令的作者写在满天秋意里泛洞庭湖下小项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飞动,透露出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4、由于不同的诗人,或不同一时期的诗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处境各异,追求有别,所以面对同一题材,他们的诗歌选材立意自然也不同。因而比较诗歌的选材立意的差异就成了高考命题的关注点。
5、以宋代使人陆游《书愤》(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为例。
6、一是将古诗歌补足翻译成白话散文;
7、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8、据陈诗关键词:风抛、市井声、收尽、杨柳、微风、百媚,考生可判断此诗的情感色调为暖。
9、解行舟;人已远。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10、译句:青年时离乡老年才归还,口音未变却已鬓发疏落容颜衰老。运用对比手法的诗句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高适《燕歌行》屋中男妇饥不餐,船上猎鹰饱食肉.明蒲松龄《挽船行》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明施耐庵《水浒传杂诗》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最美丽的两朵花朵。唐诗和宋词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我们今天来谈谈不同点。
11、②赏析两则诗歌运用表达技巧(写法)相同或不同的效果。
12、读诗(把握大意)通读要比较鉴赏的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含注释)
13、问题:甲、乙两首《寒食》都是唐代诗人的作品,是比较两首诗在选材立意方面的异同。
14、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15、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16、(2018全国卷III)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相关题目。
17、颈联:窗外优美的夕阳夕下场景,尽收在我的眼帘,看那微风中的杨柳,婀娜多姿,百般的娇媚。通过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内心被春色挑逗的喜悦之情。
18、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19、比较诗歌的意境的差异
20、“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