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秦淮古诗赏析(100句)
一、古诗赏析
1、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
2、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③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4、诗歌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5、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6、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7、(2)请就这首宋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8、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
9、诗中第四句写“逆风吹浪达船声”有何用意?
10、寄书信询问也不知送往何处,因为天下依旧战乱不能太平。
11、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12、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显示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13、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14、思乡:抒发自己在他乡的孤独、寂寞、凄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15、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6、元二:姓元,排行第作者的朋友。
17、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作者站在鹳雀楼上向西眺望,只见云海苍茫,山色空濛。由于云遮雾绕,太阳变白,挨着山峰西沉。“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楼下滔滔的黄河奔流入海。这两句画面壮丽,气势宏大,读后令人振奋。
18、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19、诗人很感动,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行诗来极力赞美汪伦对诗人的敬佩和喜爱,也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2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二、泊秦淮古诗赏析
1、遥想兄弟们登高的地方,插遍茱萸只少我一个人。
2、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3、《岳阳楼记》范仲淹〔宋代〕
4、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5、叙事:通过所见闻的事情来抒发自己的喜悦(同情、愤慨、痛恨、悲伤)之情。
6、③写出这样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1)诗的首联重在表现什么?请简要说明。不得超过50个字。
8、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9、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如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浩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10、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
11、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12、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相见,即看见我;不相识,即不认识我。
13、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
14、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5、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16、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
17、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8、田园: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归隐田园的渴望。
19、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20、愁思,是古典诗歌中雨意象的主要含义。这主要是因为绵绵雨丝常常能引起诗人的情感共鸣,便常用这一意象来写心中的不尽愁思。借助具体雨意象与抽象的心理活动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传达出了诗人的或离别之绪、或思念之情、或厌倦之心、或悔恨之意、或国破家亡之痛。
三、古诗赏析大全 简洁
1、从长安望终南山北景色秀美,远看岭上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2、答: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3、答:.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八句,每句五个字;第8句押韵;颔联、颈联对偶;全诗符合平仄格律要求。
4、“草木”仍在人事移:
5、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6、“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出自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由此可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
7、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8、作古诗词赏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要被一席人的纯意境论给忽悠了。
9、第三句转笔写雪霁初晴时始见终南山的真实面门,“霁”字真实而传神地写出了夕阳的余光平射在山上,染红了林表的美丽画面。末句承上句的夕阳,写因望见终南山余雪而更感冬天的寒冷。
10、⑴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11、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
12、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13、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14、以鸟的自由飞翔表达实现人生理想的渴望。“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这是生活在司马氏专权年代的嵇康的精神翱翔。
15、古诗赏析149:西江月•夜行
16、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17、结尾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这不仅仅是游历山水才有这种理性认识。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18、诗人原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评章”即评价。以为一挥而就,由于难于评判,只好停下笔来思索。
19、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20、钟声意象在古诗中的意义可分两个阶段来看。
四、古诗赏析高中
1、①准确找到诗眼字或诗句;
2、(公式)诗歌意境的体味的表述: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主观感受(营造的氛围特点)+交融的感情。
3、还有许多诗人都使用过这种具有佛教色彩的钟声意象。像李白的“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听蜀僧弹琴》)
4、以飞鸟回巢写游子的思乡愁肠。如“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5、这首诗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由登高望远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了很久,以致于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6、隐逸意境的意象有草屋、空山、丘山、明月、朝云、暮雨、田园、尘网、枯树、静水、飞鸟等。
7、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故称“董大”。
8、立夏•古诗词赏析小满•古诗词赏析
9、(1)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的诗篇。从内容看,都是写送别,从抒情手法看,李诗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也可);王诗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10、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11、寒雨连江:润州在长江边。这句是说,夜里长江上下了寒雨。吴:春秋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为吴。
12、(步骤一)主要用了反衬手法。
13、小题1:花木繁盛,花香阵阵。②渲染洛阳满城春色,反衬深沉的离愁别绪。(每点3分)小题1:拟人;②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每点2分)小题1:前两句,一个“正值”说明正是花开的好季节,秾艳清香则说明了其生长情况,即非常茂盛芬芳。这样的美景作者却表达的悲情,它使用的手法应是乐景被哀情。答题时要指出生长特点,并描给景物指出情感。小题1:答题时要注意有意和无端,苦和争,这些词都是形容人的,这里用来形容花,可见用了拟人的手法,相萦是不想让人走,赠别就是有人走,连柳树都送别,而柳通留,可见其依依不舍之情。
14、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5、■温馨提示:小唯唯每天都会送出1~3份万唯中考图书+周边礼品,规则不限,想要的同学一定不要忘了打卡哦~
16、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7、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18、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19、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
20、经典的古诗词鉴赏及赏析篇三:《春望》
五、古诗赏析题
1、许多诗人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风格:
2、:有较为丰富的诗词储备量,熟其词,会其旨;
3、构思技巧:以动写静,乐景写哀、虚实结合、小中见大、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等。
4、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5、(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6、舟中读元九诗(唐)白居易
7、(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请就这种体裁形式的特点做简明解说。
8、王维的诗中的钟声,多回荡在远离尘嚣的山谷云雾、参天古木之中,传达的是一种隐遁山林、皈依佛门的空寂与恬淡。如“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9、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
10、答:(要答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反衬或以虚写实。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
11、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1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3、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4、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15、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16、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7、古诗赏析136:戏问花门
18、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9、“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司空曙《贼平后关人北归》)“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20、不一会儿初升的太阳照在抹了胭脂的脸颊上,仿佛一朵红花苏醒绽放又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