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七夕古诗词赏析(100句)

2023-04-30 16:02:0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七夕古诗词

1、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2、0塞外七夕(清)纳兰容若

3、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4、千里暮云平,南楼催上烛,晚来晴。

5、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抛梭振镊动明珰,为有秋期眠不足。遥愁今夜河水隔,龙驾车辕鹊填石。流苏翠帐星渚间,环佩无声灯寂寂。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明星未出少停车。

6、译文:恐怕是仙人们喜欢别离,所以才叫人们长时间盼望相会的日期。从来上天布满彩霞直垂银河畔,岂必硬要等待那金风四起玉露凝成之时?清辉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时相望已久,接织女过河的微云恰恰涌现得迟。怎么会忘记不酬谢填河以渡的乌鹊,单给蜘蛛的偏爱向它乞求巧丝。

7、河鼓天孙各老成,无愁可解任秋声。

8、(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9、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10、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11、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12、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13、0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14、秋夕(唐)杜牧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5、0七夕(唐)李商隐

16、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

17、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

18、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19、《七夕》杨璞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七夕》权德舆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七夕》崔涂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鹊桥仙》卢炳馀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

20、庆人间七夕佳令。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七夕》唐代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二、七夕古诗词赏析

1、译文:如果织女不是见到牛郎她会怎么样?我愿意与织女共同弄梭织布。期盼年年岁岁这样度过,其实在人间这样的事又是何其的多?只不过是没有发生在我身上罢了。

2、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

3、穿针乞巧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4、年年牛女恨风波,拚此事、人间天上。

5、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6、玉纤暗数佳期近,已到也、忽生幽恨。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天公定亦怜娇俊,念儿女,经年愁损。早收回、溽暑换清商,翻借作,兰秋重闰。

7、碧梧小院风细,露槛同凭,昔年曾。

8、半夜灯残鼠上檠。上窗风动竹,月微明。

9、人间刚道隔年期,指天上、方才隔夜。

10、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醍儿雨,醍儿风。

11、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

12、红包发出24小时后不领取,视为放弃!

13、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

14、投针验巧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15、落日隐櫩楹,升月照帘栊。团团满叶露,析析振条风。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云汉有灵匹,弥年阙相从。遐川阻昵爱,修渚旷清容。弄杼不成藻,耸辔骛前踪。昔离秋已两,今聚夕无双。倾河易回斡,欵情难久悰。沃若灵驾旋,寂寥云幄空。留情顾华寝,遥心逐奔龙。沉吟为尔感,情深意弥重。

16、七夕第一次听说!不知道第一次的中国的情人节会怎么样过?想想吧!来告诉我吧!

17、人间别离无数,向瓜果筵前,碧天凝竚。

18、0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唐)李峤

19、0七夕歌(唐)刘言史

20、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三、七夕古诗词朗诵

1、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2、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3、悠悠岁月辞家者,孤眠且。

4、一年一度七夕日,牛郎织女鹊桥会。感天动地情深切,爱莫能助伤离别。你我凡间平常人,郎情妾意过一生。不羡鸳鸯不羡仙,安居乐业享团圆。

5、七夕节的诗词佳句有这些:

6、传说虽是如此,但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发生在农历七月七日呢?其实观察织女星与牛郎星(牵牛),是可以让古人了解到“秋天到来”的方法。

7、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8、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9、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

10、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11、00七夕穿针(南北朝)柳恽

12、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13、如有任何问题请告知删除!

14、投稿邮箱:2954630160@qq.com

15、恨无端、添叶与青梧,倒减却、黄杨一寸。

16、0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

17、从前我脸皮很薄,爱使我变得无耻,你是我走不过去的迷魂阵;面对着你我不堪一击,卸去伪装举起双手,从俘虏走向奴隶。七夕情人节快乐!

18、蛛忙鹊懒,耕慵织倦,空做古今佳话。

19、高树数声蝉送晚。归家梦向斜阳断。

20、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四、七夕古诗词集锦

1、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杨朴《七夕》)

2、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3、喜蛛应巧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4、后夜鹊桥知暗度。持杯乞与开愁绪。

5、0七夕偶题(唐)李商隐

6、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搞下花一朵,我与娘子带发间。

7、0七夕曲(唐)王建

8、君不见昔日宜春太液边,披香画阁与天连。灯火灼烁九微映,香气氛氲百和然。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宫中扰扰曝衣楼,天上娥娥红粉席。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绛河里,碧烟上,双花伏兔画屏风,四子盘龙擎斗帐。舒罗散縠云雾开,缀玉垂珠星汉回。朝霞散彩羞衣架,晚月分光劣镜台。上有仙人长命绺,中看玉女迎欢绣。玳瑁帘中别作春,珊瑚窗里翻成昼。椒房金屋宠新流,意气骄奢不自由。汉文宜惜露台费,晋武须焚前殿裘。

9、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10、0七夕(唐)白居易

11、七夕唐徐凝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七夕唐宋之问传道仙星媛,年年会水隅。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

12、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13、弹指,弹指,好事已成虚事。

14、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15、天空等待银河,等得很美丽。牛郎等待织女,等得很美丽。爱情等待幸福,等得很美丽。人生等待祝福,依旧很美丽。用一份美丽的心情祝你:七夕快乐!

16、夫妻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17、唐代白居易的《七夕》

18、0七夕(唐)罗隐

19、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20、(鹧鸪天·七夕)(宋/晏几道)

五、七夕古诗词100首

1、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2、因此七夕时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背后应该有着配合时令与天文景象的源由。

3、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4、古诗词指诗和词的集。诗词的分别:时间上讲,一般认为诗开张在战国,词发于残唐五代。大体上没什么不同,只是古诗词表意比古词更明确一些。古诗宽泛讲就指古代的诗歌,它包括了古体诗、绝句、律诗、词等等,算是个总称。而古诗词多了个诗字,更明确的表达出诗的内容

5、隐隐鹊桥初结。牛郎织女两逢迎,

6、只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

7、粉河不语堕秋晓。云雨人间未了。

8、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9、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10、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

11、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12、移家避寇逐行舟,厌见南徐江水流。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凋弊不宜秋。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只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

13、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14、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5、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他乡七夕》唐代孟浩然

16、0七夕词(唐)崔颢

17、译文:蟋蟀在草丛中幽凄地鸣叫着,梢头的梧桐叶子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牛郎和织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暂相会之期,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鹊桥或许还未搭就,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18、0七夕(唐)沈佺期

19、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

20、供奉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