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模板(100句)
一、古诗词赏析
1、●2020高考英语熟词生义高频词汇总(含例句,可打印),你的同学已经领取了!
2、⑵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一是写诗人的漂泊之感。
4、爱情: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抒发一种相思、离别之苦。
5、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6、落“花”流“水”传愁绪:
7、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8、鉴赏:这是一首言简意赅的讽喻诗,诗人借养蚕妇女的所见所感,把养蚕人衣不蔽体,不养蚕人却穿着满身绸缎加以对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遭到剥削掠夺的不合理现象。诗中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养蚕农妇的同情,对不劳而获的剥削阶级的愤恨,以及对整个封建社会的控诉和鞭挞。
9、江水漾西风,江花脱晚红。
10、鉴赏: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诗。诗的大意说:春回大地,面对着春天的景色,引起我无限春愁,这春愁无涯无际,难以排遣,勉强观望山景,仍然难以消除胸中的悲愁。想起惊心动魄的往事,不禁使人潸然泪下。四百万同胞都为此伤心万分,同声大哭,因为去年的今天被迫割让了台湾。
11、名句赏析类: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12、⑷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请作具体分析。
13、诗词的诗句是由前人的诗句变化而来。如王实甫《牡丹亭·长亭送别》中的句子“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就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14、从一个诗人的生平入手,要对他感兴趣了才去读他的诗,这样要好些。其实有的诗人并不好,他的诗也晦涩,不读也罢,不过为了考试还是要涉猎。我觉得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可读,所谓唐诗宋词,是那些流传较广的人写的诗。最应读的诗词我建议你读苏轼的。白居易的也可以,因为他的长诗中有些词句我们现在写文章都用得着。
15、在诗人笔下,钟声还是对时间流逝的警示。如“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李商隐《无题》)
16、这首诗前两句以凌云的野鹤形容僧人,贴切有味,理应不失孤云野鹤般脱俗的品性;末两句写诗人对方外上人的讽喻规劝,劝上人隐居冷寂的深山,而不要到热闹的名胜去沽名钓誉。这首诗语言妙趣横生,闲散淡远,构思精巧。
17、赏析: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是眷怀友人之作。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18、“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19、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20、清明节,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清明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二、古诗词赏析模板
1、对于人世间的生死,陶渊明始终以一种极坦率的态度面对,认为“到了该死的时候就死去好了,何必再思前想后!”正如陶渊明代表作《归去来辞》所说的“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表达出勘破生死的达观思想。
2、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4、所以赏析古诗词,无非是从格式上分析,从内容上赏读。
5、赏析: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
6、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7、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8、作古诗词赏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不要被一席人的纯意境论给忽悠了。
9、钟声意象在古诗中的意义可分两个阶段来看。
10、⑻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11、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12、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
13、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4、愿东航罹难的同胞,魂归青山,与国同在!
15、离情被横笛,吹过乱山东。
16、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7、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8、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19、花明柳暗绕天愁,上尽重城更上楼。
20、四步法让你轻松读懂古诗词,答题无障碍。
三、古诗词赏析古诗词鉴赏大全
1、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此诗堪称典范,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其间脉络十分清晰。从层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温酒之具,三句又说寒天饮酒最好,末句问对方能否来共饮,而且又点破诗题中的“问”字。
3、颈联是全诗的核心,强调友谊的真诚与持久,鼓励友人乐观对待人生,展现出诗人的宽广胸襟;尾联继续劝勉朋友,壮其行色,鼓其勇气。
4、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5、古诗词鉴赏方法是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分清楚表现手法、领悟作者情感。诗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6、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作为篇幅和字数最少的一种诗体,如何以少纳多,是最值得作者和读者考量的问题。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代〕
8、《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宋代〕
9、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
10、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实际是说“秦汉时明月秦汉时关”,即古时的明月,古时的关;“秦”字后省去了“汉”,“汉”字前省去了“秦”,不仅语言精练,而且给读者一种时空阔大之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实际上是说“迢迢皎皎牵牛星,皎皎迢迢河汉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辞》),实际上说“雄兔脚扑朔眼迷离,雌兔眼迷离脚扑朔”,所以两兔在地上跑时很难分辨出谁雄谁雌。
11、诗的后两句抒情,通过侧面描写别人送别而攀折杨柳,反映送别的人多。
12、胡震亨说:“以名场事入诗,自孟东野始”。这些诗应该能引起古往今来所有有相似遭遇的人的共鸣:令人悲伤的不止是落第,还包括世间一切的失败、耻辱和求而不得。
13、想到每当自己要出门远游,母亲都在灯下不辞辛劳地为自己缝补衣服,准备行李,倚门远望,殷殷期盼的情景,禁不住潸然泪下:
14、赏析: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
15、(步骤三)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16、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1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9、?知晓古诗词的考点
20、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
四、古诗词赏析作文300字
1、茱萸(zhūy):一种香草。古时重阳节人们插戴茱萸,据说可以避邪。
2、寒露•古诗词赏析霜降•古诗词赏析
3、一种特殊的省字法,使诗句更精练。
4、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5、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6、帮助学员取得语文高分!
7、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8、四两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按理说,要描写幽暗的境界应回避光亮,诗人却偏偏写“返景入深林”。猛一看,这一抹微弱的斜晖似乎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了一丝光亮,其实恰恰相反。当“返景”的余晖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青苔上时,那一小块光亮与一大片幽暗所形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林的幽暗更加突出。况且,那“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更漫长的幽暗。
9、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1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1、竹影和诗瘦,梅花入梦香。
12、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风格深沉凝重,哀婉凄苦,极富艺术感染力。
13、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14、青海:即今青海湖。长云:多云,漫天皆云。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15、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6、《论语·述而篇》:“子于是日哭,则不歌。”孔子如果某一天参加了别人的丧礼,为悼念死者而哭泣过,那么他在这一天里面就一定不会去娱乐唱歌。孔先生仁厚,自然做不出这种哭完死者随即欢歌的不近人情的举止。
17、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18、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的记录了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末段忽生异境,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这种非现实的幻想建立在诗人许身社稷,饥溺为怀的思想基础上;而博大胸怀之表现,则使作品放射出积极的浪漫主义光辉。
19、译文:想当年客居他乡,飘零江汉;与你异乡聚首,携手醉还。离别后如浮云飘忽不定,流水岁月,匆匆一晃就已过了十年。今日相见,欢笑融洽的情态一如从前,人已头发稀疏,两鬓斑白了。为何我不与故人同归去?因为淮上风景秀美的秋山。
20、“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
五、古诗词赏析摘抄
1、《赏牡丹》刘禹锡〔唐代〕
2、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梧桐”叶落透悲意:
4、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5、鉴赏:《东栏梨花》是一首感伤的诗,诗人因为梨花盛开而感叹时光的流逝。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的哀愁,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寄予了作者自己清正坦荡的风骨。
6、?提升古诗词必备品
7、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8、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9、(步骤一)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10、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1、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12、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13、清明•古诗词赏析谷雨•古诗词赏析
1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5、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
16、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悠。
17、江两岸的猿在不停地啼叫着,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18、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19、雄伟的长安城由三秦之地拱卫,遥望蜀地,穿过迷茫的风沙好像能望见泯江的五个渡口。
20、⑶析作用: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