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50字(100句)

2023-04-16 09:53:1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1、这首曲的作者是。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字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层的感慨内容。(3分)

2、主题思想: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3、拥军读诗(71)——《满江红(小住京华)》赏析

4、拥军读诗(75)——《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赏析

5、潼关地处层峦叠嶂包围之中,在作者笔下,一“聚”字向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再看潼关外的黄河,河水奔腾咆哮,一“怒”字让读者仿佛听到了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至此,潼关内居层峦叠嶂治中,外临汹涌咆哮的黄河,山河雄伟,地势险要,足见道路奇险。如此险要之地,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6、这支流传的小令,以深邃的历史眼光揭示出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即不管封建王朝如何更迭,在他们的争城夺地的战争中蒙受灾难的,还是那些无辜的老百姓。

7、这些曲中张养浩把胜负之数、功名之分、生死之际,看成了毫无差别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说富贵无常、人生如梦。

8、张养浩(1269—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代表作有《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9、遥望长安那古老的西都,不觉百思缠绕,心潮起伏。

10、中国古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3分)

11、C.(甲)词“年少万兜鍪”一句中“兜鍪”的意思是战甲,作者用战甲指代士兵,意指孙权年轻时就统率千军万马。

12、平平平去◎,平平平去◎,×平×仄平平去◎。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去◎,×仄×平平厶上(平)◎。平o,×去平(上)◎;平o,×去平(上)◎。

13、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一个问题,第三句的“山”、“河”二字分别对应第二句,先后相应;而第三句中“表”字对应的是“河”,“里”字对应的是“山”,也就是说“表里”与“山河”不是先后相应的关系,为什么不改为“山河里表”?首先,这样改写后,语句就显得生硬了;其次,这种句法是普遍存在的,我国古代诗论家称之为“回鸾舞凤格”,现代学者多称之为“丫叉句法”,即前后文之间“皆先呼后应,有起必承,而应承之次序与起呼之次序适反”。这一句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还有待大家细品。

14、注:时值关中大旱,饥民相食,张养浩奉命赈灾,途经潼关。潼关,地势险要,扼守“西都”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

15、⑶波涛如怒:形容黄河波涛的汹涌澎湃。怒:指波涛汹涌。

16、欢迎下方留言交流,点赞支持

17、D.(乙)曲中“意踌躇”一词表达了作者看到长安衰败的景象而内心犹豫不决的状态。

18、开头三句是写自己在潼关之所见,言潼关之形胜。潼关内据华山,外临黄河,虎踞龙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如聚”、“如怒”,用拟人的手法,状写峰峦的众多密集、河水的汹涌咆哮。写山化静为动,写水如闻其声,且这两句话都用去声字收结,音调高亢、粗犷,实在是描写潼关的经典诗句。后人至此,应有“眼前有景道不得,云庄题诗在上头”的感受吧。第三句点明潼关。有这样的群山为“里”,有这样的黄河为“表”,这就是潼关。这三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以潼关为中心的风景,意在突出潼关的险要,是下文怀古感兴的基础。

19、拥军读诗(7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赏析

2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50字

1、“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怎么也“百姓苦”呢?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

4、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我站在潼关西望,内心惶恐不安;回顾自己走过的道路,内心更是伤感,一路上那些曾经精美的宫殿都化做焦土。

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6、《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暗示它是兵家必争之地的诗句是:,,。

7、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8、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9、华山个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个波涛像勒勒发怒一样个汹涌。潼关外头有得黄河,里向有得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深深个思索。经过秦汉宫个遗址,引发了无限个伤感,成千上万间宫殿早已经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要受苦;一朝灭亡了,百姓仍旧要受苦。

10、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11、张养浩能诗,尤长于散曲,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主要是归隐期间的作品,反映了乐于隐居思想,有时也流露出对官场的不满。晚年目击人民的苦难,写了一些揭露社会黑暗、同情民生疾苦的作品,格调较高。这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就是其中之一。

1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13、一程山水一程梦,一岁年龄一岁人

14、“亡,百姓苦”好理解。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原因则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官室,劳役繁重,百姓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一句,发人所未发,深刻而警策。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归纳总结:这首小令语言精练,形象鲜明且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15、《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16、(1)山河表里渣关路

17、题目上的“山坡羊”是,“潼关怀古”是。(2分)

18、回复“测试2”,可获取现当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19、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0、来稿请发至邮箱gzyw@txlexue.com。

三、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1、我国思想界有很深远的民本思想渊源,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章句下》)屈原在《离骚》中哀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这种“为生民立命”(张载语)的追求就是知识分子的良心,也是我们最为宝贵的文化传统。这首小令所表达的正是这样的情怀,也是它高于一般怀古诗词的地方。

2、(3分)张养浩聚怒

3、元的统治者对读书人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直到元仁宗延祐二年(公元1315年)才正式实行科举取士制度,况且这种制度也是不公平的,这就造成下层读书人在很大程度上对元统治者失去信心,对社会缺少责任感。

4、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踟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5、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分)

6、示例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7、一生经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数朝。少有才学,被荐为东平学正。历仕礼部、御史台掾属、太子文学、监察御史、官翰林侍读、右司都事、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后辞官归隐,朝廷七聘不出。天历二年(1329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是年,积劳成疾,逝世于任上。

8、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追赠张养浩摅诚宣惠功臣、荣禄大夫、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柱国,追封滨国公,谥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尊称为张文忠公。

10、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11、请写出这首元曲中表现作者同情百姓的语句。(2分)

12、山坡羊:曲牌名,是这首散曲的格式;“潼关怀古”是标题。

13、全曲分三层: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峰峦如聚:形容重岩叠嶂,群山密集,绵亘不断。②「山河」句:言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潼关:在今陕西潼关县北,历代皆为军事要地。

14、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坡羊·潼关怀古

15、张养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个人品行、政事文章皆为当代及后世称扬,是元代名臣之一。与元明善,曹元用并称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关怀古》等。

16、A.(甲)词中“不尽长江滚滚流”一句,借用杜甫的“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

17、本篇在写法上层层深入,由写景而怀古,再儿议论。意蕴深邃,感情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首散曲字里行间充溢着历史的沧桑感和时代感,既突现了怀古诗的特色,又别具沉郁风格。

18、(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道出了全文的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压迫人民的本质,表达了对广大人民的同情。

19、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20、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四、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

1、试分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3分)

2、(2)选择“聚”与“怒”皆可.请分别看两个示例:

3、搿是元曲作家张养浩个散曲。是伊到陕西去救灾个辰光途经潼关所作个。搿首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个兴衰、更替,想到了人民百姓个苦难,一针见血个点出了统治阶层搭民众个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个思索搭仔对平民百姓个同情。搿种同情搭仔关怀个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个思想,勒传统个五言七言诗歌当中是比较常见个,但是勒元代个散曲当中却蛮少有个。

4、“伤心”是个口语化的词语,作者用来直接抒发内心的感受,与“花近高楼伤客心”中的“伤客心”(杜甫《登高》)意思相近。“经行”是“经过行走”的意思。作者是从元大都(今北京)出发奔赴关中的,从上句的“望”字可知此时作者的立足点是在潼关,因此曲中的“宫阙万间”,当指一路走来,所经过的秦汉的遗迹。“宫阙”是对秦汉时代的宏大建筑的泛指。

5、教育路上,除了艰辛,还有风景

6、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7、⑴好在运用拟人手法,“聚”字化静为动,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字赋于了黄河人的情绪,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8、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

9、(1)划线句子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形象地描绘岀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2分)

10、(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1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chú)。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2、无数的山峰耸立汇集,相接相拥,奔腾的黄河水汹涌咆哮,如狂似怒,依山靠河互为表里的潼关路多么险要!

13、⑸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这是泛指秦汉以来在长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汉建都长安,东汉建都洛阳,因此称洛阳为东都,长安为西都。

14、小帆课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15、有评论家认为诗作中,“聚”“怒”用的很传神,你认为怎么样?试说明理由。

16、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17、华山的山峰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张养浩于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因关中旱灾,任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途经潼关,看到的是“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景象,随做本曲。

18、说明:①北曲入派三声,故只列平上去,上去为仄声,×表示字声通用;②北曲平上可互用,句末叶韵字声上可用平者标“上(平)”,平可用上者标“平(上)”;③北曲去声特别重要,必用去声标“去”,宜用去声标“厶”;④韵位标“◎”,可叶可不叶标“o”。

19、D.有误,“意踌躇”写出了作者看到长安从繁盛到荒凉的沧桑巨变,不由感慨横生的样子。

20、《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200字

1、回复“测试”,可获取古代文学基础测试题;

2、张养浩(1270年—1329年),汉族,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历二年(公元1329年)。

3、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大意: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以“怒”形容黄河的汹涌澎湃,“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4、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5、二∶我认为"怒"字用得好,"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6、⑵表达了作者对天下受苦受难老百姓的深切同情,以及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

7、答:(1)分别从视角和听觉角度写的。

8、山峰从西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如同发怒一般吼叫着。内接着华山,外连着黄河的,就是这潼关古道。远望着西边的长安,我徘徊不定,思潮起伏。令人伤心的是秦宫汉阙里那些走过的地方,昔日的千万间宫阙如今都只剩下一片黄土。国家兴起,黎民百姓要受苦受难;国家灭亡,黎民百姓更是受苦受难。

9、此曲是张养浩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庄乐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写下的怀古之作有七题九首,其中尤以《潼关怀古》韵味最为沉郁,色彩最为浓重。

10、第三层(末四句),总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11、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是作者从历代帝王的兴亡史中概括出来的一个结论。三层意思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思想越来越显豁,感情越来越强烈,浑然形成一体。全曲景中藏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12、(2)请说说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含义的理解。

13、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14、元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15、(古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现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当代文学)考研《通关秘籍》(外国文学)考研《通关秘籍》(文学理论)考研《通关秘籍》(古代汉语)考研《通关秘籍》(现代汉语)考研《通关秘籍》(语言学纲要)考研《通关秘籍》(比较文学)考研《通关秘籍》(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通关秘籍》(中国文学批评史)考研《通关秘籍》(西方文论史)考研《通关秘籍》(民间文学)考研《通关秘籍》

1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7、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18、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的妙处。“聚”、“怒”二字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动。“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突出山河的壮美。

1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20、第二层(四一七句):望西都,意踟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③西都:指关中一带,周、秦、汉、北朝、隋、唐等朝均在这里建都。④踟躇:原指犹豫不决,徘徊不前。这里形容思潮起伏,陷入沉思。⑤「伤心」句:言经过秦汉的故都,想起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兴亡往事,引起无穷的伤感。⑥「宫阙「句:言在无数的战乱中,过去的宫殿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宫,宫殿。阙,王宫前的望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