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井得一人的阅读题(100句)
一、穿井得人阅读答案
1、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诸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高贵的施舍》参考答案喘鞠lǚxiù高贵——低贱慷慨——吝啬(小气)略她要教会乞丐凭自己的力气挣钱意思是:不劳动就接受别人的施舍,对乞丐来说是降低人格的举动,是可耻的;劳动后接受给予者的钱财是凭自己的能力所得,是光荣的。给予者和接受者之间是平等的。母亲是个有同情心,懂得尊重别人,并且很有骨气,自尊自立的人。“高贵”的本义是气质高雅或地位优越;“高贵的施舍”的含义是“不同寻常的,能激励人自强自立的施舍。”
3、A.陈元方反驳友人,可见他明白事理,聪明机智。
4、七年级上册十课《再塑生命的人》课件
5、理解课文,积累溉、汲、居、及、国、道、于等词语。
6、(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7、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8、D.(从井中)白得了一个人。
9、从“穿井得人”,你得到什么启示?
10、1丁氏家中没有井,必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家中经常有一个人要住在外面。2丁氏告诉别人说她家打了井之后得到一个人,后来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最后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3丁氏回答说:“我家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可以用,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11、了解有关寓言的文体常识。
12、溉汲:浇灌。溉,洗涤。汲,从下往上打水。
13、16: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是,这儿;求,找,寻;17: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像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18:刻舟求剑反映出来的是一种以静止、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的方式。他没有看到舟、水、与剑的辩证关系,没有看到事物是运动发展的,只是简单性地看到舟与剑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没看到水流的变化使船一直在前进,故舟与剑的关系也一直处于变化当中,所以这是一种错误的看待事物的方式。19:自己想吧。20:言外之意:老大娘批评少年不懂礼节效果:通过暗示,少年明白了自己的失礼之处,并向老大娘道歉。
14、屠暴起暴:又数刀毙之毙:
15、D.城里的人都为这件事叫好。
16、读了《狼》这个故事,你得到什么启示?
17、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他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姓丁的问明情况,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1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9、泛读课文,理解文意。(自学十分钟)
20、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二、穿井得一人的阅读题
1、七年级上册六课《散步》教案
2、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之:__④复投之之:_____
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1课《皇帝的新装》微课+知识点+练习
4、D、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5、E、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6、部编初一七年级初二八年级语文下册1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各2套
7、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峨眉山月歌》课件
8、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9、“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10、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
11、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屠夫战胜恶狼的过程,揭露了狼的________的本性,赞扬了屠户的_____,嘲笑了像狼一样的恶人,无论他们怎样狡猾,终归是要被消灭。
12、《红楼梦》里最动人的16句话,直指人心,道尽人生
13、全国100所名校2018届高三模拟示范卷(戳此)
14、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边去取水,所以总有一个人在外边打水。后来他家挖了一口井,于是对人说:“我挖了一口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见这话,就向另外的人传话说:“丁家挖了一口井,井里出来一个人。”于是全国的人都争相传播这样一条奇闻。消息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到丁家去询问。丁家的人回答说:“我们是说挖了井节约了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说挖井挖出来一个人。”启示: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亡羊补牢、愚公移山、掩耳盗铃、狐狸与乌鸦、狐假虎威、刻舟求剑、守株待兔....
15、以①投以骨以:__②以刀劈狼首以:__
16、杞人为什么忧天?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2分)
17、七年级上册写作《思路要清晰》课件
18、七年级上册二十四课《蚊子和狮子》教案
19、七年级上册八课《陈太丘与友期行》教案
20、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微课+知识点+学案
三、穿井得一人阅读题答案
1、七年级上册写作《思路要清晰》教案
2、解释下列划线字的含义(4分)
3、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于:在
4、最新试题仓库(每日更新)
5、一个人,一杯早茶,一本书,一段故事……
6、家庭教育|学习方法|不爱学习|早熟早恋
7、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8、世界上最不缺的就是“离谱的故事”,世人最津津乐道的也是“离谱的故事”。在“离谱的故事”当中,人们充当着质疑者、深信者与传播者三位一体的角色,从半信半疑中生发出来的确信无疑,让本来毫无依据的故事越来越真实,越来越合理。第一个“听话人”与“传播者”,当初只是出于好奇将此消息在小范围之内进行了传播,但是,此事的传播效应大大超出了他的想象,一则乡俚之事,竟然成为“全民目击”的对象,而且此事竟然引起了宋国国君的关注。
9、目似瞑,意暇甚瞑:暇:
10、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11、7~9年级上册语文生字词及释义汇总
12、七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散步》微课+知识点+导学案
13、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课件
14、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5、一狼洞其中洞: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
16、点击查看苏东坡朋友圈:偶遇诗人中最有趣的灵魂!
17、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最全的33套答题公式!
18、2020中考必背文言文23篇‖《诫子书》
19、初中语文文言文130个实词释义,趁着暑假多背背!
20、明确:我家打井得了一个劳动力。
四、穿井得一人比较阅读及答案
1、参考答案:取水/外出取水
2、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3、七年级上册写作《学会记事》教案
4、七年级上册十四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
5、启示: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思考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6、将军宜枉驾顾之(三顾茅庐):
7、七年级上册三课《雨的四季》课件
8、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重难点、必考点汇总
9、七年级上册二十课《狼》译文、词语
10、问之于丁氏:向丁氏问这件事。于:介词;向、对。
11、注释:①发:启封。②恙:灾害,忧患。③说:通“悦”,高兴。④本:根本的,重要的。
12、闻之于宋君:有人向宋君报告。之:代词,指“丁氏穿井得一人”一事,是“闻”的宾语。于:向、对。宋君:宋国国君。
13、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江南逢李龟年》课件
14、七年级上册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微课+知识点+活动设计
15、七年级上册二十四课《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教案
16、七年级上册二十二课《天上的街市》词语、作者
17、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收藏)
18、七年级上册十一课《窃书记》词语、作者
19、七年级上册八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20、七年级上册四课《古代诗歌四首》课件
五、《穿井得人》
1、2020中考字词基础知识考点汇总
2、商务合作:Q160280748
3、险躁则不能治性(险:治:)
4、通过续编或改编寓言,以加深对该体裁特点的理解和把握。
5、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
6、注释:①赵襄子:名无恤,春秋末年晋国大夫。②废酒:停止饮酒。③矣:语气词,了,表示已经实现的事情。④殊:副词,很,极。殊不,意思是,一点也不。⑤然则:(既然)如此,那么。⑥焉:疑问代词,怎么,哪里。相亡:一块儿灭亡。
7、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译文、欣赏
8、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微课+知识点(1)
9、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微课+知识点+训练
10、七年级上册八课《咏雪》教案
11、非淡泊无以明志()
12、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思维导图
13、初中语文课内外古诗词赏析大全!(超全六册)
14、丁氏家为什么要挖井?宋君是怎样知道“丁氏穿井得人”这个消息的?丁氏是怎样向宋君解释的?1丁氏家中没有井,必须到外面打水浇地,因此家中经常有一个人要住在外面。2丁氏告诉别人说她家打了井之后得到一个人,后来有人听到这话,传播说:“丁家打井打出了一个人。”最后都城的人都谈论这件事,一直传到宋国国君那里。3丁氏回答说:“我家是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可以用,并不是从井中挖出一个人来呀。”
15、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案
16、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0课《再塑生命的人》微课+知识点=导学案
17、车燕华校长用中英文作了总结讲话,肯定了演员精彩的表现,指出了举办戏剧表演比赛的目的和意义。她告诉全体师生,中英文戏剧表演比赛将会是学校每年“阅读博览节”的固定项目,希望下一届的戏剧节有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参与,期待有更精彩的节目呈现给观众。
18、明确:说明求贤不应该仅凭传闻,对于传闻必须验之以理。
19、③屠乃奔倚其下其:___④一狼洞其中其:___
20、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题技巧指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