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五柳先生传阅读题(100句)

2023-04-14 19:48:0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五柳先生传中考题

1、⑷“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知他面对穷苦的生活环境,依然泰然处之,并不追求物质享受,十分率真。

2、⑴“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竟然以宅边的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随意自然,绝不附庸风雅,性情何等率真洒脱。

3、⑬箪瓢屡空:形容贫困,难以吃饱。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瓢:饮水用具。屡空:经常是空的。

4、C.不戚戚于贫贱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5、意动用法酣觞赋诗,以乐其志一边喝酒一边吟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快乐.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这里就是以自己抱定的志向为快乐.

6、文言鉴赏题初一的文言文基本不会考,初二的大约就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与朱元思书,三峡,小石潭记,(注: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常做对比阅读)五柳先生传初三的都有可能考特别是出师表,隆中对等名篇

7、⑳衔觞赋诗:一边喝酒一边作诗。觞:酒杯。

8、①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挡不住风日,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关键词:环堵、萧然、穿结)②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们一类的人吧?(关键词:兹、俦)

9、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0、③因以为号焉:就以此为号。以为:以之为。焉:语气助词。

11、不知何许人也只是为了后面的“宅边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如果什么履历都知道,就不能体现用五柳先生做号的豁达情绪,

12、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3、(4)考试不选层:5篇《马说》、《曹刿论战》、《小石潭记》、《三峡》、《邹忌讽齐王纳谏》。

14、第一首,陶渊明说,人生无常,不如喝酒。人的盛衰无常,彼此都差不多。邵平先生在秦朝是东陵侯,秦朝灭亡了就只能靠种瓜生活。寒暑往来代谢,人的思想也是高低起伏不定。通事理的人明白他为何隐居,他将隐居到底不再怀疑。忽然倒上一杯酒,白天黑夜地喝着。

15、④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16、(2分)①好:爱好。(1分)②或:有的人(1分)

17、第十九首,陶渊明说,隐居虽苦,但气节保住了,还能喝酒。从前我长期吃不饱肚子,就丢掉农具去入仕为官。但我不适应那个严峻的环境,精神上仍然饥饿,仍然觉得严寒。那时我快三十岁了,现在想想,真是羞愧。我想保全自己的坚贞气节,所以回到田园隐居终老。日月流转,至今已有十二年了。世间随波逐流的大路太宽阔了,所以杨朱哭着不肯加入其中。我家里虽然清贫,但还有浊酒可以一醉方休。

18、是安贫乐道!安贫乐道”的字面含义是一个人在贫穷的境地中,却能泰然处之,不会因为贫穷而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心理失衡,而是依然坚持自己的一贯信念,并以此为乐。

19、送东阳马生序与朱元思书五柳先生传马说送东阳马生序绝对是最重要的,我这里09年中考考的文言文就是送东阳马生序

20、下列带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二、五柳先生传阅读题

1、⑩曾不吝情去留:意思是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完就走。曾不:竟不。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去,离开。

2、⑮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3、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4分)

4、五柳先生“衔觞赋诗,以乐其志”,他的“志”是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2分)

5、《五柳先生传》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自传文(存争议)。在文中作者表明其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塑造了一个真实的自我,表现了卓然不群的高尚品格,透露出强烈的人格个性之美。文章立意新奇,剪裁得当;采用白描手法,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行文简洁,绝无虚词矜誉。

6、A.“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一句,点明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

7、据说,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东晋大司马。受家族影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读书见识都很多,文章写得好,也想入世获得一官半职,实现个人志向。同时,他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向往自然田园风光,亲近庄子出世精神。起初,他在入世与出世之间反复遭受折磨,后面二十多年出世隐居,内心逐渐安定下来。

8、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9、⑶“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他随心而为,毫不拘束,率真放达。

10、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11、(2分)C(A介词,因为。B连词,表示目的。C介词,用,D介词,凭借)

12、第十三首,陶渊明说,两人一起,一人清醒,一人醉,清醒者浅陋,醉者自然。两个人常常在一起玩儿,但志趣心境都不一样。一人每天都喝醉,一人每天都清醒。两个人常常对视取笑,双方都不懂对方。清醒者浅陋,放不开,显得愚蠢,醉者自然,放得开,显得聪慧。想告诉那正在喝酒的醉者,即使太阳落山了,还应该点亮蜡烛接着喝,高兴地醉。

13、(2014咸宁中考试题)

14、(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必在字句上花太大的功夫。现多指学习或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刻的理解,浅尝辄止。含贬义。(环堵萧然)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

15、D.既醉而退退:回去,回家

16、第四首,陶渊明说,失群之鸟,寄宿青松,过此一生。焦虑的失群之鸟,在傍晚独自飞翔。它犹豫徘徊着,夜里的叫声渐渐悲哀起来。它的长鸣声里有对清远境界的追求,飞来飞去就是想找那个依傍。偶然遇到一棵孤独的青松,它就落在青松上依傍。寒风使劲地吹着,树木都凋谢了,只有青松还繁茂如初。既然找到了这棵青松,就永远不再离开它。

17、⑤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

18、详细地知道什么什么之后D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性嗜酒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19、(3)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20、(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三、五柳先生传课后题答案

1、A.或置酒而招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2、D.文末的“赞”,是传记的一种体式,是称赞、赞美的意思。在这里,是赞美自己如古人一样高尚。

3、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如果此文写于28岁,说明他年轻时已有了比较明了的隐居心愿。但此后十三年,他仍然在官场仕途中进进退退,还没有完全下定出世隐居之心。直到40岁,他写了《归去来兮辞》一文,才下定了决心,隐居乡间。他曾在诗中说自己入世做官谋生是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透露出懊悔之意。古代文人与官宦生活的关系是扯不断理还乱。文人想彻底断了入仕为官的念想十分不易。那个诱惑对文人来说太大,又与历史、文化、生存、志向牵连缠绕太多,即使文人遭遇许多坎坷、血泪,也很难拒绝。许多文人都说过自己个性不适合官场,要永远离开官场,但做不到。陶渊明后二十多年真做到了,仅这一点就让后世许多文人敬佩。

5、作品中用“不”字,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两个特点:一是贫穷,如“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二是他的不同流俗,如“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6、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人,也不知道他的姓名和表字。

7、⑸“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明他读书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特别符合率真的性情。(3分,答出3点可得满分)

8、C.文章在写作上,多用否定句,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守。

9、B.文章主要写了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10、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1、(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12、D.无怀氏之民欤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3、第八首,陶渊明说,青松笑傲风霜雨雪,人生何必那么多束缚?东园里长着一棵青松,杂草杂树遮挡着它的姿态。严酷霜降来临,杂草杂树凋谢了,唯有那棵松树孤独地挺立着。在杂草杂树间生长的松树,人们不觉得惊奇,一旦它经历风霜后独立,人们才觉得惊奇。我的酒壶挂在松树的寒枝上,我时不时地看着松树、酒壶,感觉心旷神怡。恍惚间觉得人生如梦,何必带着那么多束缚在世间生活?

14、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贪图荣华富贵。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旧朋友知道他这种情况,有时摆了酒叫他来喝。他一来就要喝得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去,并不装模作样,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冷冷清清,遮不住风和阳光。粗布短衣上面打了许多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之若素。

15、陶渊明生活在社会黑暗、风气污浊的东晋,他的理想无法实现,只好归隐田园。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

16、第十一首,陶渊明说,生前清贫身后名,人死之后名不存,返璞归真才是好。人人都说颜回是仁者,荣启期安贫乐道。颜回穷困短命,荣启期挨饿终生。他们虽然留下了身后名声,但一生也太清贫了。人一死,啥也不知道了,还是活着时称心如意重要。人活着,只是在世间寄养自己的身体,死后,名声也跟着消失了。赤贫裸体下葬又有何妨?人活着,返璞归真才是根本。

17、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详②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③。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④;每有会意⑤,便欣然忘食。性嗜(shì)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⑥知其如此,或⑦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⑧,期在必醉⑨。既醉而退,曾(zēng)不吝情去留⑩。环堵萧然⑪,不蔽风日;短褐(hè)穿结⑫,箪(dān)瓢屡空⑬,晏如⑭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⑮。

18、第三首,陶渊明说,人生短暂,别图虚名,有酒就喝。儒家道理近千年都在衰微,人人都在自私自利。身边有酒居然不肯喝,只是顾虑俗世的虚名。我们都珍惜自身,难道不是为了自己的一生吗?一生能有多久呢?一生快如闪电,让人心惊。一生都在为名利奔忙,怎么能有所成就呢?

19、⑲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一类的人吧?若人,此人,指五柳先生。俦,辈、同类。

20、第五首,陶渊明说,隐居乡间,逍遥自在。我的宅院也在人世间,但周围却很清静,没有车马的喧闹打扰。我为何能隐居在此?我的心已超然世外,我的隐居地也显得偏远了。我一个人在东篱下采菊,抬头悠然一看南山。南山间还有雾气缭绕,夕阳散射其间,飞着的鸟儿结伴回到巢穴中。大自然自有它的真意,我想去分辨却没法说出来。

四、五柳先生传选自什么

1、⑰黔娄:战国时齐国的隐士。

2、“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正是作者晚年生活中体现出来的“安贫乐道,不慕荣利”至高形象。

3、示例: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下,五柳先生虽然生活贫困却淡泊名利,为了保持内心的高尚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这种安贫乐道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4、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3率真,自得其乐,淡泊名利,安贫乐道,好读书4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多花工夫.现在则指学习不认真,不会深刻理解或指不深入了解情况.环堵萧然环堵:玶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

5、(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6、古代华夏隐士很多,像陶渊明那样知名的不多。陶渊明隐居乡间,其实是半隐半交。在家一边种地生活,闲暇喝酒作诗,一边交往来往的朋友。四十一岁后,他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写的田园诗文境界高远,获得后人不断推崇。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8、第二十首,陶渊明说,世人奔走为名利,治世之道无问津。伏羲神农的时代已经过去很久了,世间朴真的人越来越少了。鲁国的孔子心里很着急,想查缺补漏使社会再度淳朴。他虽然没有遇到太平盛世,但恢复礼乐期间也使社会面貌一新。后来,鲁国这个礼乐之乡丢掉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几经辗转,秦朝建立了。诗书典籍有什么罪过?秦朝焚书坑儒把诗书典籍都烧成了灰。汉朝初年还有几个老儒生,传授经学很勤奋。汉朝灭亡后至今,没有人再看六经了。世人都为名利奔走,那些治世之道也没有人关心了。我如果不一醉方休,那不就辜负了头上戴的漉酒巾了吗?但愿我说错了话,还请您原谅我这个醉酒的人。

9、(2012临沂中考试题)

10、⑱不成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戚戚,忧愁的样子。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11、B.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12、(2)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3、陶渊明喝酒作诗,意不在说酒,而是抒发自己隐居保节,忍受贫苦,感慨时局,壮志难酬的心声。有点可惜的是,他喝酒醉酒,有时也是为了麻醉自己。

14、第十五首,陶渊明说,隐居甚凄凉,如果违背心愿更悲伤。生活贫困,也没有人帮助打理,院子里荒草灌木丛生。时而有只鸟在高空飞跃而过,但没有人来做客,很凄凉。宇宙真是无穷久远啊,但人也就活个百岁左右。岁月催着人老去,两鬓的头发已花白如秋霜。我如果不相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命运,但又违背了自己的心愿,才悲伤呢。

15、第十首,陶渊明说,曾经远离家乡去当差,只为吃喝谋一饱,担心毁坏声誉,只能回家隐居。以前曾远离家乡到东海边当差,那条路真是漫长啊,还有很多风浪阻拦。我为何离家远行?还是为了吃喝谋生。我竭尽全力去当差,花销不大,稍微挣点儿钱就用不完,但我怕长此以往毁坏了自己的名誉,只好辞官回乡隐居,心就悠闲安定了。

16、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7、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8、A.亲旧知其如此旧:旧亲戚

19、(2分)“不慕荣利”,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分);“忘怀得失”(1分)

20、下列带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五、五柳先生传题目及答案

1、赞曰⑯:黔娄⑰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⑱。”其言兹若人之俦(chóu)乎⑲?衔觞(shāng)赋诗⑳,以乐其志,无怀氏㉑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2、⑴处所,地方⑵这里指旧交,旧友⑶心情急切的样子(每小题1分,共3分)

3、①好读书,不求甚解()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5、是“已经”的意思,已经醉了就怎么样;不过过去几年了,我记不清楚了,“既”还有“如果”的意思,你不给我语境,单给我半个句子我不怎么确定了,你可以把如果的意思带进去看看.

6、(3)考试三选层:2篇《陋室铭》、《爱莲说》;

7、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8、第七首,陶渊明说,菊花泡美酒,纵酒高歌一生。秋菊花开得好,颜色也鲜艳,把带着露水的菊花采摘回来,泡入酒中,味道更美,情趣更能远离世俗。一饮而尽杯中菊花酒,再来一杯。太阳下山了,众生都休息了,小鸟欢鸣着回归巢穴。我喝醉了,纵情高歌,这一辈子就这么逍遥地过下去。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0、这是本文的写作特点:多用否定句,因为对当时世人的不满和突出了作者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格格不入,表明了作者对他的高尚品质,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

11、(1)考试首选层:4篇《鱼我所欲也》、《记承天寺夜游.》、《送东阳马生序》、《论语》;

12、第九首,陶渊明说,有人好心劝他别隐居,可他坚守乡间不怀疑。清早就有人来敲门,衣服还没穿好就去开门。请问谁在敲门?原来是附近一位善良的老农来问候。他带着酒来,聊起来,他说我隐居乡间太不对了。穿着破衣烂衫隐居,有啥好的?说我是贵人,在此隐居真是太不值了。整个世道都是随波逐流,希望我也随波逐流,别太认真。我很感谢老农的好言相劝,无奈我天生就不合群,进入仕途做官可以学,但那不是我的本心。我们一起喝酒吧,多高兴啊,我是不会再去随波逐流了。

13、(2)考试次选层:5篇《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桃花源记》、《出师表》;

14、⑭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15、五柳先生传从思想性格和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16、①何许:何处,哪里。许:处所。

17、B.以乐其志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9、(4分)①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2分,“会意”翻译正确1分,其他意思基本对且通顺1分)②房屋简陋,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吹日晒。(2分,一句1分)

20、⑧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造:往、到。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