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元宵节的诗句小学三年级上册(100句)

2023-04-14 19:47:1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元宵节的诗句小学

1、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2、在色彩华丽的灯光里,夫妻举办芳宴玩乐庆祝,精致的灯具下,年轻人显得更加光鲜艳丽。

3、①锦:色彩华丽,这里指色彩华丽的花灯,正月十五有放花灯的习俗。②开芳宴:始于唐代的一种习俗,由夫妇中的男方主办,活动内容一般为夫妻对坐进行宴饮或赏乐观戏。③开,举行。④兰缸:也作“兰釭”,是燃烧兰膏的灯具,也常用来表示精致的灯具。⑤早年:年轻的时候,这里指年轻人。⑥缛彩:也作“縟采”,绚丽的色彩。⑦汉:天河,银河。⑧依:靠着,依靠。⑨千金笑:指美丽女子的笑。⑩九枝:一干九枝的灯具,枝上放置蜡烛或加灯油,也泛指一干多枝的灯。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王磐《古蟾宫·元宵》

6、到了宋朝,节日美食“元宵”开始流行起来。陈元靓《岁时广记》曾引《岁时杂记》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盐豉……皆上元节食也。”可见当时已有在沸水里将元宵煮熟这种现代流行的吃法。南宋词人姜夔写道,“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元宵节人潮散去之后,街道上仍然有叫卖汤圆的吆喝声。

7、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8、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9、此次诗词诵读展示活动分为“学生经典诵读展示”和“教师诗词朗诵”两部分。广陵小学的师生们倾情演绎了《茉莉花》《正月十五闹元宵》《欢乐的元宵节》《又见元宵节》《举杯•元宵节》《广陵今宵》等诗歌,朗诵者们感情真挚,倾心抒怀,或深沉婉约,或激情澎湃……韵味悠长的中华经典诗词声把大家带入元宵佳节的无限魅力之中。

10、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

11、 香翻桂影烛光薄,红沁榆阶宝靥匀。赵时春《元宵饮陶总戎家二首》

12、月满冰轮,灯烧陆海,人踏春阳。

13、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1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15、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

16、译文:听说都城汴京元宵晚上灯火热闹非凡,华丽的车辆,俊秀的宝马就像天上的云一样多。

17、元宵佳节至,启春又一年。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跟随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元宵节吧?

18、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元宵节吃汤圆,其风俗大行于宋代。宋人周必大的《平园续稿》中有“元宵煮浮元子,前辈似未曾赋此”之说。后来,元宵又称为“汤元”。清代李调元的诗句“风雨夜祭人散尽,孤灯又唤卖汤元”即是指此。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大总统的职位,他忌讳谐音“袁消”的“元宵”,于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将元宵改为“汤圆”。这种小吃的名称,几经变易,才被固定下来。

19、爆竹一声除旧岁,总把新符换旧符.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0、翻译:元宵时节,到处都能碰到盛装打扮的游人,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孩童们互相追逐打闹。我这个穿着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二、元宵节的诗句小学三年级上册

1、京都元夕作者:元好问(金代)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来自古诗文网。

2、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3、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4、一起来看看关于元宵节的诗词吧!

5、《上元竹枝词》——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

6、《元夕独坐》:颇闻灯火闹荧荧,何似书窗一点青。尚喜今年民意乐,一般箫鼓两般听。

7、接汉疑名霎,依楼似月悬。

8、连接天河的灯光烟火好像是星星坠落下来,靠着高楼的灯似乎月亮悬挂空中。

9、今天是正月是我们传统的元宵佳节,祝大家元宵节快乐!提起元宵节,同学们一定会想到节日的风俗之一就是吃元宵或者汤圆。除此之外,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呢?古人又是如何来度过这个传统佳节呢?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两首古诗词,希望大家透过诗词发现元宵节更多的魅力。

10、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11、深圳市南山区南山小学语文科组

12、三年此夕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清)丘逢甲

13、 想今宵、也对新月,过轻寒、何处小桥。赵汝茪《恋绣衾柳丝空有千万条》

1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崔液《上元夜六首》

15、元宵节古诗四句小学简单有如下:

16、小学学过的元宵节的诗:

17、猜灯谜是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灯谜不但增添节日气氛,也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还为赏灯活动增添了很多乐趣!

18、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

19、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20、译文:中山来的戏子服饰鲜丽,郑燕来的的女姬则各有高超的技艺。他们一同表演着周宪王朱有炖的杂剧,而金梁桥外皓月洁白如霜。

三、元宵节的诗句小学一年级

1、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2、《生查子·元夕》宋代:欧阳修

3、我想是,参考:《清平乐·金风细细》晏殊·宋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

4、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正月十五夜灯》作者:张祜

5、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6、处处城乡庆上元,烟花灯火表心欢。天寒难锁新春意,炉暖宜烹白玉丸。《鹧鸪天·庆元宵》作者:东方骏

7、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的习俗与佛教东传有关。

8、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9、时令相催。又还是,元宵报春回。

10、明灯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有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由于四处都可通行,所以城门的铁锁也打开了。人潮汹涌,马蹄下尘土飞扬;月光洒遍每个角落,人们在何处都能看到明月当头。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京城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忙,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11、《汴京元夕》李梦阳〔明代〕

12、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哪家看见明月都不会干坐着,哪里有人家听闻有灯火闪烁不来看?

13、说得十分真,何如见得彻。

14、《元宵》——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15、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16、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明亮。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17、译文:元宵佳节,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18、《正月十五夜灯》张祜〔唐代〕

19、又将记录一段段长路驰骋

20、玉漏和银壶你们暂且停下不要催了,宫禁的城门和上面的金锁直到天亮也开着。谁家看到明月还能坐着什么都不做呢?哪里的人听说有花灯会不过来看呢?

四、元宵节的诗句小学二年级

1、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2、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译文:帝王之都,到处月光如水,花灯如山, 装饰华丽的香艳的马车堵塞了宽敞大道。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5、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6、《踏莎行·元夕》——花市无尘,朱门如绣。祥云瑞雾笼星斗。沈香火冷小妆残,半衾轻梦浓如酒。

7、三百内人的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8、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9、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10、火树银花元夕夜,彩灯万盏熠霞流。龙溪笑语连天际,凤垸欢歌满埠头。华夏巍巍萦紫气,尧乡荡荡灿红楼。良辰美景多宏愿,圆月昭昭照九州。《壬辰元宵夜咏》作者:伯永

11、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12、译文:美人懒懒地剪着上元灯,弹起瑶瑟不禁泪流满面。

13、《元宵雪》:灯火楼台白玉铺,这般禅瑞不如无。谁能断取维摩手,画出元宵踏雪图。

14、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1],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15、月光灯影下的歌妓们花枝招展、浓妆艳抹,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16、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 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17、一舟元夕卧孤村,夜半相呼了不应。

18、一(1)屈奕辰《青玉案·元夕》

19、读了古人关于元宵节的诗词之后,学生们也跃跃欲试,一起来看看大家的诵读作品吧!

20、《十五夜观灯》——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五、元宵节的诗句小学三年级下册

1、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2、滕元馨,现任南山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学校德育主任。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始终关注学生发展。

3、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5、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齐唱宪王春乐府,金梁桥外月如霜。——《汴京元夕》李梦阳

6、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宋)辛弃疾

7、灯火楼台寂,笙歌巷陌空。

8、正月十五夜

9、生查子·元夕

10、(作者)晏殊(朝代)宋

11、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广陵小学将继续重视传统文化的熏陶,开展不同形式的主题活动,加深师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12、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姜白石《诗曰·元宵争看采莲船》

13、(隋) 隋炀帝

14、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15、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上元夜》作者:崔液

16、三美事方堪胜赏,四无情可恨难长。

17、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18、 九衢雪小,千门月淡,元宵灯近。晁端礼《水龙吟咏月》

19、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20、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2008年6月,元宵节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