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100句)
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1、(东坡诗词)惠崇春江晚景
2、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始的。
3、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4、熙宁九年(1076年)的那个暮春,苏轼登超然台,览密州山川之秀气,密州在鲁地,风水极佳,他远眺望春色烟雨,想到即将不惑,而年少成名的壮志与时间的流失让他深深感到韶光易逝和自己施展抱负的渺茫。
5、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6、(8)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7、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
8、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9、所以我们说啊,这首词归根结底的主旨,是作者要宣泄报国的一腔忠诚和热心。这首词的风格非常的豪放、彪悍,跟以往的词风大为不同,以往的词是什么样的词啊?李煜的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晏殊的词,“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柳永的词,“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起了还重睡”(柳永《忆帝京·薄衾小枕凉天气》,“薄衾小枕凉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写的大多都是男情女爱的爱情体裁。那种词风是无比的温婉而且妩媚,可苏轼这首词,那是颇为壮观。
10、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1、我在想一件事儿,就是一定要让语文课堂像语文课堂,一定要让课堂激动起来,激动也不一定非得是豪迈的激动,根据文本来,文本如果是伤感的,我就使劲你讲发生了什么,然后让你整个感情低沉下来。所以我说我很反对语文课放的背景音乐,一定是一首古筝曲,管它是什么,都是渔舟唱晚。这坚决不行,你不要以为你放个渔舟唱晚,放个高山流水,你就是古诗文课了,你就不能找找音乐吗?对吧!也许某个钢琴曲节奏缓慢,感情难过,正好适合讲杜牧的《泊秦淮》,正好适合讲李清照的《声声慢》,所以它一定要契合这首诗歌的感情,但直到遇到吟诵之后,发现这些手段都可以不用了,就吟诵就可以了。
12、解读|东坡词“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
13、2011年起航,历届全国东坡学校交流活动回眸~
14、对于苏轼这样年已四十的地方官来说,就不能不算一次壮举了。词中就是从表达他出猎时的激动心情开始的。“老夫聊发少年狂”,老夫,是古代年长男性的自称,切合作者的年纪和口吻。“聊”,是姑且的意思。
1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即喻指辽和西夏。
16、非常感谢聂老师详细的述课。大家从聂老师的述课当中,我们得知了聂老师接的两个九年级班的实际情况。聂老师善于挖掘孩子们的长处,她发现了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她发现孩子们有一半会一种乐器,有的还是学过朗诵、合唱的。聂老师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做了对症下药,给孩子们设计的开学第一课语文吟诵复习课《观沧海》,这样也引发了他们对吟诵和语文的极大兴趣。为了让他们将这种兴趣保持下去,作为常态持续地发展,而且又不影响紧张繁忙的初三语文教学,从而能很好地提升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较好地去完成语文吟诵和语文中考两项任务的完美结合。
17、我们知道啊,北宋最大的一个政治事件就是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既有反对之,也有拥护之。对于苏轼和司马光这一派的人来讲,他们倒也并不是一味的反对变法,只是对于如何变法可能意见有所出入。但是当时宋神宗是全力支持王安石变法,这也有它历史的合理性。所以包括司马光和苏轼的弟弟苏辙在内的所谓的“旧党”人物,就遭到了排挤,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原因,苏轼来到了密州做知州。一方面,苏轼此时的心情不能算好;另一方面,密州此地比不得杭州,当然更比不得开封,社会经济条件也不好,自然灾害频发。所以,他在此间创作的很多词,都能让人们感觉到“一舒胸中块垒”之意。
18、此词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
19、⑼酒酣胸胆尚开张: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尚,更。
20、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左手牵着犬黄,右手举起鹰苍。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
1、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朝代)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白话释义: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报答全城的百姓都来追随我,我一定要亲自杀一头老虎,像孙权一样给大家看看。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3、左牵黄 ,右擎苍。
4、老夫:作者的自称,时年三十八岁。
5、进而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像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6、《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经过苏轼一年的努力,密州的各种灾情基本得到控制,苏轼本人也感到轻松愉快。施政有了起色,作为诗人又会生活的苏轼才简单修葺了当时诸城西北墙上的“废台”。苏轼后来的《超然台记》横空出世,也成为千古名篇。
8、wèi bào qīng chéng suí tài shǒu ,qīn shè hǔ ,kàn sūn láng 。jiǔ hān xiōng dǎn shàng kāi zhāng 。
9、⑷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托起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10、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
11、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1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13、我虽已老,但不缺少英姿少年的豪情壮志,姑且用打猎的方式,来抒发一下自己的狂傲之气。随从们个个戴着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昂贵的貂皮大衣,左边有一条威武的黄色猎犬,右肩膀上站一只能搏击长空的雄鹰。我率领着上千骑随从,浩浩荡荡地如疾风般从平坦的山冈席卷而过,老百姓倾城而出,前来观望。为报答百姓们追随的诚意,我一定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射杀猛虎给大家看。
14、所以我们说啊,今天咱们读了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弄明白了好几个知识。第中国词史上的豪放词派是怎么来的。再一个以诗为词,这到底具体是什么意思。豪放词派这个名称到底精准不精准?所有这些,通过今天咱们讲解,多多少少就有了一些基本的知识。当然你要进一步的了解,咱们还得去读书,还得去看苏轼的一些作品。好,最后咱们再重新温习一遍这首词。
15、苏轼因此词有别于“柳七郎(柳永)风味”而颇为得意。他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16、解读|东坡词“行香子·过七里濑”
17、(古诗词赏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8、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9、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注: 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20、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调密州太守,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三、江城子密州出猎原文
1、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少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
2、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到云中,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那时我定当拉开弓箭,使之呈现满月的形状,瞄准西北,把代表西夏的天狼星射下来。
3、(5)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狗,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4、那么,也就是说延展的教学内容,以及应试的技巧,它是一件事,如果做好了就是一件事。那么延展了,透过《论语》来讲,就更能体现苏轼的儒士精神,所以这样的环节设计,又是情又是义的层面是非常好的。今天我们也讲究跟现实生活的连接,所以跟七十年大庆以及课堂思考,这种连接都展示了我们以往所说的三个维度也好,还是如今所说的立德树人也好,都能够把它联系上。所以这是一节非常完整的语文课,语文课的设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标杆,让我们看到了语文课的精彩。
5、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6、(宋) 苏 轼
7、苏轼丨《和董传留别》: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8、我本人也觉得我近几年来学习吟诵之后,我所积累的古诗文比我前面40年的人生积累的古诗文要多很多。因此我认为,虽然吟诵离开我们普通读书人的生活已经有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了,我们的教育、教学环境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语文教师也是刚刚接触吟诵不久,但我们仍然要理性地认识到,吟诵必须回归我们的母语教学的基本学科——语文,理性地让吟诵与当下的语文课堂相结合,相融合,做到让吟诵为我的语文教学服务。
9、这样我们才能解决很多老师的一个忧虑,我们现在看到了聂老师的一个结果,就是她的学生的成绩的提高,那过程是什么?可能很多人更想知道一些,如果聂老师有机会再把这些具体做法跟我们谈一谈,我觉得如果要愿意的话,纳入到北京市吟诵研究和研究的教学法当中来,我觉得对大家来说才是个天大的福利!
10、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我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残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上的敌人统统一扫而光。
11、苏轼丨《东栏梨花》: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2、冯唐赦魏尚事。汉文帝时,云中郡太守魏尚守边有方,战绩卓著,后因上报战果数字略有差误被削职,冯唐谏文帝不应如此对待武臣名将,文帝就“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
13、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
14、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1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6、如果帮到你请给我好评~谢谢江城子⑴·密州出猎⑵(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⑶,左牵黄,右擎苍⑷,锦帽貂裘⑸,千骑卷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平冈⑹。为报倾城随太守⑺,亲射虎,看孙郎⑻。酒酣胸胆尚开张⑼,鬓微霜⑽,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⑾?会挽雕弓如满月⑿,西北望,射天狼⒀。⒀。天狼:星名,一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引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17、经冯唐代为辨白后,文帝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的罪,让魏尚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
18、江城子:词牌名。
19、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20、千骑卷完平冈了,那得动手打呀,打猎打什么呢?调子起这么高,后头往哪儿落呀?“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大家说,这“倾城”是什么意思?听说过有倾国倾城的貌,难不成说跟随他的是一千多的粉黛美女?当然不可能。有人也说这个“倾城”可能是指他的红颜知己,但是结合前面说“千骑卷平冈”,“千骑”和倾城应该是前后照应。那意思是说,看在大家伙倾城而动跟随我去打猎,我为了报大家这恩情,我给你们打一只大的。我不打这兔子,也不打这麋鹿,狮子老虎可以打。
四、江城子密州出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3)孙郎:孙权,这里作者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2、以上主要写“出猎”这一特殊场合下表现出来的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酒酣胸胆尚开张”,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
3、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词中,作者用了“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这三个典故。
4、无论是朗诵还是吟诵,它都可以造势,都可以情感上去调动一个人,调动好了以后就会造成一种短期的瞬间的场,一个氛围,使得大家会在这个氛围之下去感受到作者的状态。比如说我们来吟诵《密州出猎》,我们所有的分析都可以做,但是最后一定要吟诵,一定要在吟诵当中去感受,比如说大家一起拍桌子,有的老师说朱老师你能弹吉他,你能伴奏,我们伴奏不了,就拍桌子嘛因为苏轼说了,他可以击掌而歌,他说了不是找几个大汉可以击着鼓、跺着脚、拊着掌来唱吗?我们就拍巴掌嘛,对不对?你这个时候豪迈之气、卫国杀敌,感觉就全出来了!
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6、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7、⑺为报:为了报答。太守:古代州府的行政长官。
8、(10)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9、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
10、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
11、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12、(古诗词赏析)苏轼《题西林壁》
13、(12)太守:指作者自己。
14、(东坡诗词)饮湖上初晴后雨
15、第二个环节,独吟课文,感受韵律之“狂”。首先请学生读一读课文,猜一猜苏轼创作这首词的心情如何?这样引出背景。苏轼自己外放到密州的时候,有一天他出去打猎收获非常多,特别高兴,于是就作了这首词。
16、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为报全城士民盛意,词人也要像当年孙权射虎一样,一显身手。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17、(22)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18、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
19、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20、谢谢朱老师!朱老师很谦虚很谦虚,马上发出邀请,请我们的聂老师为北京吟诵教育学会的年轻教师去作指导。
五、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心情
1、苏东坡是这样表述这个典故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当中有一个入声字“节”,我在这里边设计了对入声字节的读法和含义的分析,在PPT上展示出来这个“节”字的演变,然后让学生在反复吟诵当中去揣摩、体会普通话为阳平的“节”,在古诗词中却成为了短促有力的入声字,它强调了作者希望被重新重用的愿望之强烈、期盼之热切。
2、(18)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3、出自《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
4、这首词作于公元1075年(神宗熙宁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5、《江城子·密州出猎》词眼是“狂”字。“狂”统领全诗。全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
6、第四个大的环节是深读课文,知人论世,理解作者情怀。首先是结合实际来理解冬天打猎习,是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要在冬天打猎?还可以让学生去结合生活实际,比如70年国庆阅兵等你认为类似于打猎习武这样的,像军事演习这样的的活动,是不是有必要?我们这些孩子们肯定能想象得出来,肯定是有必要的,但是如果我们不问,他们就想不到那去了。
7、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8、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9、宋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苏轼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杭州当通判,三年任满转密州太守。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欣赏的这首词就是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10、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11、熙宁七年(1074年)秋,苏轼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1079年)四月调为湖州知州。他在地方任职时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
12、(古诗词赏析)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3、然后请学生读诵,跟吟课文,体会平声低长延展,初步感受阳韵的开阔向上。我个人觉得这首词平声更为特殊,整首词是70个字,我数了数应该是39个平声。于是我就设计让学生在读诵当中多体会平声低长,顺势设计问题,让学生抓住“狂”这一词眼,进一步在跟吟课文的时候来初步感受阳韵的开阔向上。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练习发ang韵母的音,来体会阳韵的开阔向上。因为已经是初三了,所以我就没有让学生去画平仄,而且这首词字数也是比较多的,这样我就直接给出了画好了平仄的PPT,让学生跟着去读和跟吟。
14、此词表达了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
15、词的上阙叙事,下阙抒情,气势雄豪,淋淳酣畅,一洗绮罗香泽之态,读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会猎题意,次写围猎时的装束和盛况,然后转写自己的感想:决心亲自射杀猛虎,答谢全城军民的深情厚意。过片以后,叙述猎后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起卫国守边的重任。
16、牛!中小学教科书里苏轼诗词及相关文章排第一!
17、下片叙述猎后的开怀畅饮,并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够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全词“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充满阳刚之美。
18、(20)会,会当:将要。
19、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
20、作者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