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写季节变化的诗句有哪些(100句)

2023-02-04 14:50:0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描写季节变化的诗句

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

2、初冬寒气已至,北风呼啸,令人感到凄惨战栗。诗句以夸张的笔触状写初冬十月的凄冷景象。初冬远不至于如诗中所描述的那样凄冷寒冻,然而对于心境极其孤寂的人来说,完全可能在心理上和生理上产生惨栗的效果,这是艺术上的夸张

3、在《济南的冬天》中,修辞格的运用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质与量达到完美的统一。全文共八百来字,六个自然段,仅二十多个句子,却整理出比拟、比喻、错综、双关等近二十种修辞格,很多不常用的辞格在文章中也大量使用,如示现、迭现等。这篇短文的叙述语调是平易朴实的,语言是凝炼而亲切的,用词是准确生动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结构。它似乎无结构,但是内容组合的又是这么自然、精巧、恰当。

4、性格内向、郁闷不畅、不善交往、遇事自解能力差……这是部分癌症病人的共同特点。长期处于忧郁状态,会导致过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类胆固醇的产生,加快人体衰老进程。不少老年人由于退休后儿女不在身边,在孤独和忧郁的阴影包围下,很容易“老得快”。

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

6、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7、马厩里的马骨瘦如柴,无力驮人外出。邻居家的鸡冻得不能司晨报晓。两句诗通过对马和鸡的描写,从侧面渲染了严冬季节寒冷透骨的天气。诗人展开想象,施以拟人化和极度夸张的手法描摹景物,十分生动形象。

8、宽心丸:面对忧郁可以反向思维,看到问题中好的一面,并积极寻求快乐的心态。广交朋友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和三五好友下几盘棋、唱唱京剧甚至跳几支舞都有利于消除心中的郁闷。

9、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10、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一直在减小,南回归线以南则在增大。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出升方向由东北变为东南,降落方向由西北变为西南。秋分日由正东升起,正西降落。

1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2、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1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望洞庭》

14、“害怕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看到恐怖片就汗毛竖立惊声尖叫。”人在面临威胁,或者可能受伤时会本能地产生出一种情绪,这就是恐惧。它可能派生出很多种其他的情绪,比如紧张、焦虑、害怕、不安等。调查显示,“害怕失去工作”是男人最恐惧的一件事情。如果一直处于恐惧状态下,就会心慌心跳、呼吸急促、头脑混乱甚至晕厥。

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7、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18、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19、《秋词》——唐代:刘禹锡

20、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冬: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二、写季节变化的诗句有哪些

1、虽然不是夜晚,可是大江、高山都披着银辉,好象是明亮的月光千里普照,天地没有半点私心,使千家万户都变成了如玉似银的一片白色。这两句诗写雪后的景象。构思得很巧妙,前一句以白昼比喻雪夜,但写得很婉转,展露了人物心理变化的层次:看到白色先疑是月,又想到不是夜晚,然后得知是雪(当然在现实中人们并不会如此)。后一句更奇特,看到白雪无所不至无处不在,于是联想到天地的“无私”来,其实天地并不是人,哪里有“私”与“无私”的道德观念?这是诗人心理活动的显露。这两句写雪立意高,写法也很高明。

2、氛氲发紫汉,杂沓被朱城。倏忽银台搆,俄顷玉树生。

3、王久辛:写出一部部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

4、山居秋螟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冬景: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6、马海轶,当代诗人。有诗歌、小说、散文、文学评论发表在《诗刊》《文艺报》等报刊,入选国内百余种文学选本和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中华长歌行》。出版有诗歌集《秘密的季节》《公交站遇见豹子》、散文集《西北偏北的海拔》、文学评论集《旁观》等数种。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青海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7、而有一个描写天气的经典名句则境界极大,读来冲击力十足。且欣赏“诗鬼”李贺的这首《雁门太守行》:

8、季冬:农历十二月,冬季最末一个月,包含小寒、大寒两个节气。

9、雪竹低寒翠,风梅落晚香。暮冬时节,坐落在林边山脚下的小山村里,已经可以微略地感受到春天的气息。那雪后的翠竹还泛着微微的寒气,轻风吹拂着已凋残的梅花,散发着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山村的冬暮本是缺乏生命力的,而诗人笔下的山村冬暮却充满了勃勃生机。

10、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1、李贺作诗最是奇诡,这首诗也不例外。以“黑云”、“向日”、“秋色”、“燕脂夜”、“霜寒”种种意象来衬托战争场景,画面感极有冲击力。同时通过黑、金、胭脂、红、紫等等浓墨重彩的颜色来渲染,使得场景更加鲜明。真乃古今奇诗!

1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3、孟冬:农历十月,在24个节气中的立冬、小雪两个节气。

14、一叶知秋: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1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16、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宣城郡内登望》

17、一首宋词,短短56个字,却写尽了人之一生

18、城东早春宋/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早春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高骈《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刘禹锡秋风引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9、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2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三、表示季节变换的诗句

1、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2、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3、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4、“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5、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分析: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解答:读题干可得:“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难以到达玉门关,描述的气候现象,选项ABC描述的是天气现象.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据诗句的意思理解解答即可.

6、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7、狂风摇撼着松枝竹干愤怒地咆哮着,小鸟在伤心地啼泣,它那本来就很寒冷的窝巢已被冰霜冻裂了。诗句写冬景。狂风、冰霜使得松竹失去抵挡的能力,使得孤苦伶仃的小鸟无家可归。诗中的“衔”字与“泣”字非常形象,把冬季里寒风和啼鸟的独特状态传神地表现出来。

8、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9、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1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11、“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景

13、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14、屯聚的云块遮住了星月的光辉,庭院中却是一片由白雪组成的洁银世界。诗句写夜间瑞雪满庭的景象。“屯”字写出云之厚重,可以想见到天空晦暗一片,大地幽黑不明的意境。然而,诗人转而将笔锋移向飞雪,它们象飘飞的玉屑在院中飞舞,将庭院装点得格外素洁。“集”字既写出了雪之密,又饱含了诗人对瑞雪的喜悦之情。

15、抑悲灵:悲伤时可以试着强装笑脸,这种“心理假动作”有利于释放不良的情绪。或者用“愉快回忆法”,想想之前的一些快乐,转移注意力,而且悲伤时一定要和人交流。

16、在手法上,文章采用“横式结构”,从故都“秋晨之景”“秋槐之景”“秋蝉之景”“秋雨之景”“秋果之景”五个方面,紧扣“故都”和“秋”两个词语,表现了“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17、关注我,您每天即可阅读精彩内容

18、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19、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20、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酬刘柴桑》

四、描写季节更替的诗

1、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2、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3、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4、早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春天的时候万物复苏,处处繁花似锦,所有的花儿都开了,地上的草也长得郁郁葱葱,春水溢满了田野和水泽,这就是春天,让人心驰神往的春天;等到了夏天之后,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云彩变幻莫测,有的时候犹如一座山峰,千姿百态,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形状,对于我来说同样喜欢夏天。这里所写的是春天和夏天,为的是与下面的两句形成对应。

6、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7、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8、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9、蓟门边关,冬天破晓时分,北风裹着凛凛寒气侵人肌肤。连绵万里的积雪映现的寒光使人不冷自寒。放眼远眺,北疆边土都笼罩在朦胧的曙色中,边镇高悬的旗帜在晨风中猎猎飘扬。诗句写远道而来的客子对边塞的地形、气候和氛围的特有感受。两句诗气势宏阔,首句用一“万里”,便见积雪绵延不尽,次句着一“三边”,又写出边地的宽广辽远。诗人保家卫国豪放雄浑之气溢于言表。

10、清代最癫狂的一首《沁园春》,千古无二

11、课文沿着观赏荷花——变身荷花——又回到现实的线索展开。第一部分讲述作者看到满池荷花的景象,运用比喻手法,细节刻画也很到位。第二部分讲作者观赏荷花而渐渐入迷,运用丰富的想象构造出一幅风荷盛景。

12、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13、作者站立山头向远处望去,最令他留连忘返的是那座东山,它银装素裹,在浅红的晚霞中闪耀着洁白的光芒,这光芒又似乎在上下翻伏,如同雪白的浪花一般。诗句写雪山在霞光掩映下产生的视觉差错,原先的静景化作动景,色泽又鲜丽明艳,仿佛把人带入仙境之中。

14、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15、凛冽的寒风可刮落人的耳朵,纷纷扬扬的白雪一落到地面便凝结住了。树枝上的积霜在北风中频频飞起,水中也已生成厚厚的冰层。诗句写深冬的严寒景象。诗人列举最能体现寒冬气象的风、雪、霜、冰四物,加以渲染,便描绘出一幅令人生畏的冰天雪地图。首句截人耳最为夸饰,北风尖利似刀,简直可以割截人耳。

1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7、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18、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19、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2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五、描写季节变化的古诗

1、淡天如水雾如尘,残雪和霜冻瓦鳞。

2、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的好梦……

3、写的应是以女子视角表达对情郎和往昔甜蜜恋爱的思念和回忆。《西洲曲》在结构上用季节变化描写了女子由思念往事再到现实中季节变迁过程中”忆郎郎不至“的愁思。从早春开始,一直到晚秋,《西洲曲》使用有季节代表性的意象:梅、莲子、飞鸿。再加上诗歌对于女子装饰、衣着、细节动作的精细描写,使得全诗在抒情方面层层递进(随季节描写)。故应是以曾有过的一段感情经历作为背景描绘出来的。

4、夏季里,烈日晒,家家忙着收小麦。

5、秋雨绵绵:秋天的雨连续不断的下。

6、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7、白雪覆盖下,大地一片苍茫。白玉似的大山横卧于原野之中,披雪的树林分立在宽阔的大道两边。诗句描绘出一幅异常寥廓的雪天景致。放眼于雪野,竟是这样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遥远处,玉山蜿蜒而卧,曲如白莽,使天空、雪野浑然一体。渐收视线,玉树琼枝如笼着白色的烟雾,一路漫肆着,直与远处的玉山相连接。两句诗近境与远景遥遥相接,自成一体,使人感到清幽淡远而绝不孤凄冷清。

8、如果陶渊明没有隐居,还是一直身处在俗世中,或许不可能会有后来的成就,毕竟在俗世中,一定是会沾染上世俗的眼光,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自然是缺少灵性,也不可能感动读者。所以说陶渊明选择隐居,无疑是准备的选择,至少世上多了一位伟大的诗人,让我们读到了那些优美的诗作。

9、片山兼水绕,晴雪复漫漫。一径何人到,中林尽日看。

10、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11、其次是皮肤。对很多人来说,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有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痤疮,都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的后果。

1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1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4、请关注抖音号6008206083(自带光芒37)竭诚为您服务!

15、纱巾草履行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

16、半空舞倦居然嬾,一点风来特地忙.

17、一日之间,一宫之内,而气候不齐.杜牧《阿房宫赋》

18、沙村的白雪依然没开化,江县的红梅却已放出了一片春色。诗句写的是初春景象。“雪仍含冻”指冬天的气氛还很浓。“梅已放春”写梅花开放,带来了春天的气息。两句诗一抑一扬,写出了春天的希望。上句制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下句制造了一种艳丽的氛围,整体意念上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冬即去而春欲来的节气变化。

19、二郎山下纷纷扬扬飘着雪花,人们效仿边塞地区的习俗住在盘旋直立的帐篷里。虽然积雪已渐化尽但冬天的寒气尚未退尽,看那帐篷中吐出的黑色煤烟仿佛洛阳街上的尘土一样多。诗句描绘陕北延安冬末的景色。积雪虽已化尽,但冬寒尚存人间,故人们尚需生煤火炉取暖,正是北方气候的特点。

20、《天净沙·冬》——元代:白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