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诸葛亮这一人物入诗(100句)
一、蜀相作者
1、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两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2、(唐诗三百首99)李白《渡荆门送别》
3、(唐诗三百首129)杜甫《春望》
4、为自己志向有生之年难以实现而苦闷
5、(唐诗三百首36)孟浩然《早寒有怀》
6、(2)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7、(唐诗三百首135)杜甫《梦李白》其二
8、这首七律《蜀相》,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才智品德的崇敬和功业未遂的感慨。在朗读时,要读出诗的韵脚,这样听起来会更加和谐优美。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0、(1)播放示范朗读视频。
11、江津区融媒体中心播音员、主持人
12、映阶——映照着台阶 好音—悦耳的声音,这里指鸟鸣 特写镜头,从祠堂的外部到内部,内景 (颔联句意:碧草照映台阶呈现自然的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13、(唐诗三百首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4、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出山,联吴败曹,成三国鼎足之势。公元221年,助刘备在成都建蜀汉政权,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后刘禅继位,诸葛亮勤勉谨慎,政事必亲,赏罚严明;联东吴,和蛮夷;兴屯田,强战备。前后五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积劳成疾,于234年病逝五丈原。
15、(唐诗三百首11)张九龄《望月怀远》
16、(唐诗三百首117)李白《关山月》
17、(唐诗三百首27)孟浩然《夜归鹿门山歌》
18、(唐诗三百首30)孟浩然《秦中寄远上人》
19、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0、FM107播出时间:周日07:00、08:00、12:00、18:00。
二、蜀相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诸葛亮这一人物入诗
1、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2、首联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点出了武侯祠的所在地和周围的景色,渲染了一种安静、肃穆的气氛。颔联由远及近,写了武侯祠堂内的景物,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尾联以沉痛的笔调写出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史实,表现出他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崇高献身精神的敬仰。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句指的是诸葛亮为了伐魏,曾经六出祁山的事。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234年),他统率大军,后出斜谷,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了一百多天。八月,病死在军中。“英雄”,这里泛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这尾联两句承接着六句,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4、(唐诗三百首*)李白《望庐山瀑布》
5、(唐诗三百首24)孟浩然《宿建德江》
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7、(唐诗三百首35)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8、(名家名篇名作)朗诵合集
9、(1)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澿。
10、(唐诗三百首28)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11、(唐诗三百首25)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2、(唐诗三百首10)贺知章《回乡偶书》
13、(唐诗三百首7)宋之问《渡汉江》
14、蜀相全文:作者: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5、(唐诗三百首76)王维《终南山》
16、(唐诗三百首124)杜甫《兵车行》
17、这首诗写诗人在诸葛祠吊古,为什么题目不是“诸葛祠”而是“蜀相”?
18、明确: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不是漫不经心地信步由之——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19、(唐诗三百首95)李白《早发白帝城》
20、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理解词人的情感,把握诗词的意境。
三、蜀相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自问自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2、(唐诗三百首85)王维《竹里馆》
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4、(唐诗三百首96)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6、(唐诗三百首31)王湾《次北固山下》
7、(唐诗三百首39)李颀《送陈章甫》
8、(唐诗三百首64)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9、张大千《泼墨荷花图》,(教书九章)不知道,陈子昂《登幽州台歌》,苏轼《前赤壁赋》杜甫《蜀相》
10、(唐诗三百首125)杜甫《丽人行》
11、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12、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13、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 泪满襟——献身精神的景仰、事业未竟的痛惜。 (敬佩)
14、(唐诗三百首58)王昌龄《出塞》
15、“尾联”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道出千古失意英雄的同感。可谓《蜀相》的“诗眼”。诸葛亮为兴复汉室,六出祁山终病死五丈原,可谓壮志未酬而身先亡,诗人饱经丧乱而屡失意,也未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16、这首咏物诗描绘了春柳的勃勃生气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立意新奇,饱含韵味。
17、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18、栏目诚挚邀请社会各界诵读爱好者浓情献声,作品将于每周日在江津区融媒体中心FM107同步推出。
19、重庆直辖市基本上囊括了古代巴国的核心地带。重庆地区大江纵横,山地连绵,峡高林密,气温湿润炎热,培育了巴渝人的聪明、智慧、忠义、勇敢的民风。巴渝人杰地灵,项才辈出。所以古代曾有蜀出相,巴出将的说法。
20、(唐诗三百首100)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四、蜀相作者是如何高度概括诸葛亮一生的
1、(唐诗三百首79)王维《西施咏》
2、(唐诗三百首66)王维《杂诗(其二)》
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出师未捷身先老,常使英雄泪满襟。
4、(唐诗三百首*)李白《菩萨蛮》
5、(唐诗三百首56)王昌龄《春宫曲》
6、(唐诗三百首*)李白《忆秦娥》
7、(唐诗三百首90)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8、(唐诗三百首75)王维《汉江临泛》
9、诸葛売心意在北方,但是南方战乱不断,为了断绝后顾之忧,建兴三年(225年)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铁锁一^具、曲盖一^个、則后羽德鼓吹各一^部、虎贲60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讨伐雍阊、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闾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定兵源补充后,经过长期积累,于是有了北伐的基础。
10、(唐诗三百首37)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11、(唐诗三百首6)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12、(唐诗三百首19)王之涣《凉州词/出塞》
13、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14、(唐诗三百首43)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15、借诸葛亮之酒杯,浇自己仕途不顺、怀才不遇的块垒。
16、(唐诗三百首115)李白《蜀道难》
17、(唐诗三百首47)崔颢《长干行》
18、(唐诗三百首134)杜甫《梦李白》其一
19、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百姓的尊崇和敬仰,诸葛文化痕迹留存很多。下面是题陕西祁山五丈原诸葛庙的对联:
20、蒋琬祖籍祁东县砖塘乡,三国到唐朝,为永昌县治,距今县城42公里。此地曾发掘大批汉砖而得名,还出土有一石碑,刻有“蒋侯故里”四字,无疑指蒋琬。今日尚可寻觅到古老护城河遗迹,亦可见城墙遗址。昔日的烽火硝烟今虽不在,四顾青山,怀古之情油然而生。
五、蜀相作者
1、英雄是谁?为什么落泪?
2、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3、抓住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
4、(唐诗三百首113)李白《长相思》其二
5、电子教案和PPT配套获得
6、蜀相的作者是唐代的杜甫蜀相指的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天下计指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三分天下的战略部署
7、(唐诗三百首123)杜甫《望岳》
8、(唐诗三百首6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9、这一联写了哪些历史事件?
10、(唐诗三百首*)李白《赠汪伦》
11、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所描绘的这些景物,色彩鲜明,音韵浏亮,静动相衬,恬淡自然,无限美妙地表现出武侯祠内那春意盎然的景象。然而,自然界的春天来了,祖国中兴的希望却非常渺茫。想到这里,诗人不免又产生了一种哀愁惆怅的感觉,因此说是“自春色”、“空好音”。“自”和“空”互文,刻画出一种静态和静境。诗人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使景中生意,把自己内心的忧伤从景物描写中传达出来,反映出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透过这种爱国思想的折射,诗人眼中的诸葛亮形象就更加光彩照人。
12、有的怀古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心愿得成,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13、(唐诗三百首15)张九龄《感遇其七》
14、先说结论分析蜀相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如下。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作品。主要夸赞了诸葛亮作为一代名相的政治思想,没有得到实现的悲哀。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5、(唐诗三百首93)王维《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16、(唐诗三百首5)沈佺期《杂诗》
17、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力扶王室,志清宇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者借游览古迹,称颂蜀汉丞相诸葛亮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写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叹惜他壮志未酬身先死的结局,引得千载英雄事业未竟者的共鸣。
18、(唐诗三百首71)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19、手法:景语含情,情景交融
20、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