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贾岛题李凝幽居的体裁是(100句)

2023-04-16 09:48:1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贾岛题李凝幽居

1、阎凤梧||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清词妙旨寻味多

2、今天就是这样,我们下一次再见。

3、题李凝幽居唐代贾岛原文: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译文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

4、关于贾岛遇韩愈的这个传说版本不少,各中有些差异。但是比较一致的地方就是,贾岛本来就是用“推”的。也许他真的就是喊了两声,没人回应,于是就推门进去了,根本就没敲门。我觉得这样的过程也蛮合理,荒郊野岭的,虽然可能不远处还是有人住,可是这样夜晚时分,去敲人家的门,会不会吓到人呢,让人以为是鬼呢?所以喊几声没回应,试着去推门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本来可能就没有“敲”这回事,如果一开始就有“敲”字,恐怕真没有“推”什么事了。

5、可是就像我们刚才分析的那样,贾岛在这里并不全是写实的,而是要写意、要造境。那么推和敲,就有了一些微妙的区别。敲门是以动来衬静,而推门少了很多的声响,那就不是静中有动了,而是静中更静,据说贾岛走在路上一直在为到底是用推?还是敲?思来想去,不觉出了神儿,此时此刻,正值当时的京兆尹,也就是长安市的市长韩愈,乘车出行,贾岛只顾聚精会神的研究他这两句诗,结果无意中冲撞到了韩愈的坐骑,韩愈左右将他捉拿到了身边,贾岛只好以实相告。说我正在琢磨这两句诗呢,不知道到底是该用推?还是敲呢?

6、本韵谱包括《中华通韵》《佩文诗韵》《词林正韵》《中原音韵》《十三辙》等几个常用韵谱以及常见格律诗体式、常用词谱、常用曲牌等内容,对于诗词曲创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广大诗词曲爱好者和创作者案头必备的工具书。相比于其他韵谱,本书特点是一方面新旧韵兼备,诗词曲并收,做到了全面实用;另一方面着眼常用韵字韵谱,删繁就简,简明扼要,极大地满足了读者需求,也方便了读者使用。

7、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扩展资料文章赏析:

8、《唐律消夏录》:上半首从荒园一路到门,情景逼真。“暂去”两字照应“月下”句,亦妙。可惜五六呆写闲景,若将“幽期”二字先写出意思来,便是合作。

9、“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10、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①。暂去还来此,幽期②不负言③。注释: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③言:指期约.译文: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11、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12、推敲的由来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朋友李凝。由于山路难行,到时已是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更恰当些。于是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这时,正在京城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都纷纷避让,贾岛却失神闯进了仪仗队之中。

13、可是为什么又想起敲了呢?我觉得这并不是贾岛当时的心境,“推敲”的纠结应该是他在离开这里以后的事,所以我们也不应在此探讨,而是先随着贾岛所营造的诗径走,他此时是平静的。继续往下看:

14、所有这些从实写的角度都是讲不通的。所以作者写这首诗是写意,而并非写实。其核心并不是要给我们传递李凝的住所的实际的情形,其实诗人在题目里就已经传达出了核心的主题,《题李凝幽居》它的主题就是“幽"。我们懂得了这一层写意的手法,再来理解这两句就清楚得多了。

15、guò qiáo fēn yě sè , yí shí dòng yún gēn 。

16、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7、很显然,贾岛要表达的意思是,这里是一个很幽静的地方,附近没有什么邻居。长满了草的小径,说明很少人进出。里头又是一片荒园,人迹罕至,静静的池水,鸟儿都爱在这里安家了。那么贾岛为什么用“僧”这个字呢,很显然自己和尚的身份,也是一种安静的象征,月亮也是安静的。所以,他很自然的是想“推”这个动作,也是安静的,不打破这里的幽静,舍不得打破。所以“推”应该是贾岛的第一创作初衷。

18、(建军节特别节目)王昌龄《出塞》

19、少第三声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我也同意

20、韩愈对于贾岛是颇为器重的。他曾经有诗说:“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赠贾岛》)这是说孟郊死后,日月风云都觉得从此没有了人才!也许是上天担心文章之道断绝,所以又生出个贾岛在人间。可见在韩愈的心目当中,贾岛有着和孟郊同样的地位和分量!

二、贾岛题李凝幽居的体裁是

1、诗题中的李凝可能是贾岛的一位好朋友,关于他的具体情况,我们现在已经不能了解。从题目来看,幽居者应该是一个隐士。

2、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3、关于这两句还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据说贾岛写这首诗的时候,对这两句下了很大功夫,到底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呢?还是“僧推月下门”呢?一直犹豫不决。说实在的,这句诗原本只用照实来写,是敲门便写敲门,是推门就写推门,其实都不太影响全诗的境界。可是就像我们上面分析的一样,贾岛在这里是写意而不是写实,那么推和敲就有一些微小的区别。“敲门”是以动衬静,而“推门”可能少了声响,那么就不是静中有动,而是静中更静。

4、阎凤梧||王维《观猎》:唐代第一部狩猎“动画片”

5、贾岛(779~843年),字浪(间)仙,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6、“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7、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8、“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直通向荒芜的小园;园旁也没有人家居住。诗人开篇用简练的语言,描写一处幽静的环境,通过对友人居所的描写,暗示友人的隐者身份。

9、✦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

10、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11、“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2、“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明月清辉映照,万籁俱寂,老僧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夜 宿的鸟儿,引起它们的躁动不安,大概就是鸟儿从窝中飞出转个圈,又飞回巢中这个瞬间,被诗人抓住,用僧人的敲门声反衬周围环境的幽静。“敲”字用得很妙,而贾岛曾在“推”、“敲”两字使用上犹豫不决,后来在韩愈的建议下,使用“敲”字,两人因此也成为了朋友。

13、整篇诗意以出奇的悄声幽静,出神入画般从心底道出了发自肺腑的感言,写出了即将离去又眷恋不舍的情丝。

14、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15、2021年元旦,我们开始整理写作爱好者的作品链接,以丰盈后稷文学宝库!2022年,我们将继续。点击下面加粗字链接,品读《后稷文苑》宝葫芦:

16、”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7、推敲,是指作家在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调动词句,以求准确、妥帖地把心象、心里物化为定型产品的操作情况。古代文人的写作态度跟现在的快餐文化不同,古人对诗歌创作的态度是极为严肃认真的。

18、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恨。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首诗的体裁是((五律)),“推敲”一词炼字故事发生在诗人和另一位唐朝大诗人(韩愈)的偶遇中。

19、后稷宝葫芦文苑新年礼(2022第三辑)

20、✦幽期:幽,隐居,期,约定,隐居的约定。✦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三、贾岛题李凝幽居感悟

1、《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充分体现了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2、诗意是有一条长滿杂草的幽静小路,通往荒草掩遮的家园,周围沒有邻居,让人觉得荒凉,冷漠,感到一片宁静。

3、阎凤梧||张继《枫桥夜泊》:姑苏城外夜半钟

4、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于是贾岛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诗。

5、阎凤梧||《过故人庄》:语淡而韵味醇厚

6、关于贾岛创作诗句还有一些故事。据说又是在长安,贾岛正骑驴横过长安的街道,当时秋风正劲,黄叶可扫,看到此情此景,贾岛灵感迸发脱口而出:“落叶满长安”。可是就这一句没法成诗啊,于是贾岛反复思量,不知道上联该是什么,一边走一边想,忽然想到:“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正在喜不自胜的时候,突然装又撞到了京兆尹,这回不是韩愈而是刘栖楚。他撞到刘栖楚的马头上,又被公安局抓起来,在拘留所里待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说清楚,他当时正在从事创作,才被放出来。你看这两个例子,我们感觉贾岛这个人这辈子什么都没干,尽跟当时的京兆尹撞马头了,而且每次都是因为在创作诗篇。

7、✦少(shǎo):不多。✦邻并:邻居。✦荒园:指李凝荒僻的居处。

8、“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以动衬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10、阎凤梧||孟郊《游子吟》:永恒的母爱

11、当然了,贾岛的诗也有它的缺点,这个缺点正是因为其苦因所致,你想得起来“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上一句是什么?下一句又是什么吗?我再问你,刚刚我们讲了“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它的上一句是什么?下一句又是什么呢?事实上“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上一句是“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他的下一句是“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这几句诗说句实在话写的不怎么样,而且从整体的全篇来看啊,这些诗的意境还不够浑融,还不够浑厚,所以我们说啊,从这些创作中,我们感觉到贾岛与白居易相比较,其创作之才力还是稍显不足,其阅历还是相对有限,及创作的气象也是不免有些局促,他们往往是在推敲和琢磨一字之金景,但是往往却忘记了整篇诗境的营造。

12、“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园。”这首《题李凝幽居》着重写一处幽静的居处环境。李凝是一个遗世独立的隐士,不求名利,不问时事,不爱交游,连邻居都很少,不像现代公寓,几百户人家挤在一起,昼夜吵吵嚷嚷。他家的前后院无人打理,他也不想打理,花草自生自灭,一切听其自然,致使院子里一片荒芜。隐士也要生活,总会出来走动走动,极少的几位朋友偶尔会来看看他。他们步行而来,步行而去,踩踏不出明显的道路,只有一条被野草掩蔽的小径隐隐约约地伸进长满荒草的院子。这两句写的环境很幽静,居处很幽深,正面描绘了题面上的“幽”字。

13、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

14、唐·贾岛《题李凝幽居》白话释义:

15、暂时离开此地,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16、诗名《题李凝幽居》,这就是贾岛那首著名的“推敲“诗,也许是因为这个细节,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名句,却不了解诗的全貌。这里我们还是尽量去还原贾岛的创作过程。这是一首贾岛拜访友人李凝幽居的诗,题目叫“题李凝幽居“,侧重点在“幽居”,更进一步,就在一个“幽“字。所以在诗的最后一句,我们又看到了“幽“字,这就是贾岛最大的观感。“李凝”这个人没有什么史料记载,据说贾岛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我们来看原诗:

17、后稷宝葫芦文苑新年礼(2022第二辑)

18、其实我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咱们很愿意相信这两个故事都是真的,但是这两个故事真的都不是真的,它们都是假的。无论从年代上、无论从身份上、无论从双方当事人任官职与时间的对应上,这几个故事都是不成立的,但是为什么这些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呢?就是因为人们对于贾岛创作中的这种苦吟的风格实在是印象深刻。

19、第五六句,“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里写的是诗人就离开了李凝家后的所见之景。他接着过了桥之后往前走,发现也原野上的景象也特别有不同。这首诗的确有很多地方是讲不通的,除了上面讲到的夜晚观鸟的问题外,这里又有一处:既然到了晚上,实际上是无法观看到原野之色。我认为到这里仍然是在写意,而不是在写实。“过桥分野色”好理解,那什么叫“移石动云根”呢?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换言之,古人将石头称作是云根,是因为他们认为云是山间的气息触碰到石头而生长出来的。总的来看,在这里诗人的意思是说,他经过这座桥之后,山野的景色各有不同,还看到远处有云气浮动感觉,石头也好像跟着移动一样。

20、可见啊,历朝历代的诗作,炼字是非常的重要,而炼字的根本在于炼意,在于造境,在于意境的圆融,如果我们炼了大半天,意境没炼出来,只是炼了一两句话,那是远远不够的,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了贾岛的这首《题李凝幽居》就是想跟大家介绍在诗歌创作当中炼字的方法,这是成为了当时所谓晚唐体的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今后我们自己无论是写诗和写文章,对于自己的笔下之字,笔下之句,那还是要多炼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产出更多的精品和佳作。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首诗。

四、贾岛题李凝幽居赏析

1、爱上古诗:贾岛·题李凝幽居

2、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等他到达李凝居所时,已经天黑。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3、赏析贾岛说,鸟儿栖宿在池边的树上,有一个僧人推开了月光下的门。

4、像这样推敲诗句的例子,在古代的诗歌创作史上还是屡见不鲜的,但也有很多人能跳出贾岛的这种格局,以一字盘活全篇。譬如,北宋的宋祁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一个“闹”字立刻盘活了全诗,让我们感到不仅春意无限,而且具有一种活泼有力和快活的青春气息,比如宋代的词人张先说“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个“弄”字,立刻把花影和月与云的关系全部盘活,让我们感到有一种特别的灵动与生趣。王安石著名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个“绿”字也让这一句生出了新意。

5、归途中走过小桥,田野色彩斑斓。

6、✦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7、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8、《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9、诗句的意思是:幽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径伸进荒园。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归途中走过小桥,田野色彩斑斓。白云飘飞,山石如在移动。暂时离开此地,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10、“鸟宿池边树”诗人的意思是说,到了夜晚这荒园旁边的水池的树上住着鸟儿,它们可能已经安然的入睡了。这时候来了一位僧人来造访他的朋友,他轻轻的敲了敲门,门上发出的敲门的声响也许惊动了树上的鸟儿,使他们发出了鸣叫。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写法是为了以动付静,而写静更是为了衬其幽也。不过实际的情况中没有出现鸟,也可能根本没有出现这位僧人,但是在作者的心目当中,如何才能体现幽居之幽并把它写得更加的令人深刻和神往呢?那就要使用和调动守禅入定僧人,因为僧人给人的印象就是安详。还要有月光、门、水池、树这样的意象,所有这些才能突显幽居之幽。

11、阎凤梧||崔颢《黄鹤楼》:突破格律限制的杰出律诗

12、此诗记录了诗人访友不遇的一件寻常小事,那些寻常的景物被他写出不寻常的意境。

13、主办:陕西省诗词学会青春诗社

14、我台首档诗词鉴赏类节目

15、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6、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概括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17、《唐诗纪事》卷四十云:“(贾)岛赴举至京,骑驴赋诗,得‘僧推月下门’之句,欲改‘推’作‘敲’,引手作推、敲之势,未决,不觉冲大尹韩愈.乃具言.愈曰:‘敲字佳矣.’遂并辔论诗久之.”“推敲”一词,即由此而来.这段记载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却能体现贾岛“行坐寝食,苦吟不辍”的特点.

18、《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9、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20、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五、贾岛题李凝幽居中的一句下句为僧敲月下门

1、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2、幽期:幽,隐居,期,约定,隐居的约定。

3、第五六句说,“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里写的是诗人已经离开了李凝家后的所见之景,他过了桥之后继续往前走,发现原野上的景象别有不同。其实既然到了晚上,实际上是无法看到原野之色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作者在这里依然是在进行虚写,而不是写实,什么叫做“移石动云根”呢?古人认为云是因为触石而生,换言之云仿佛是从石头当中成长出来的,生长出来的,所以古人将石头称作是云根,总而言之,这两句诗说的意思是,他经过这座桥后,看到山野的景色各有不同,还看到远处有云气浮动的感觉,石头也好像在跟着移动一样,最后两句说“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4、古人认为云的根是从石上生出来的。诗人寻隐士不遇,从山中返回。走过小桥,田野的景色,分外明朗。仰望天空,云影浮动好像山石在飘。

5、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希望你不要失约.

6、阎凤梧||孟浩然《春晓》:顺从自然的恬淡心态

7、读书感悟||唐诗,你真读懂了吗?

8、田雷老师唐诗选讲:《题李凝幽居》

9、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10、作为苦吟诗人的代表,贾岛为了写诗,每字每句都会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11、李凝很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人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我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12、《题李凝幽居》作者贾岛,现在的河北省涿州人。

13、归途中走过小桥,田野色彩斑斓。白云飘飞,山石如在移动。

14、《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次联幽然事,偶然意。唐汝询云:“僧敲”句因退之而传,终不若第三联幽活。起联见李凝独往沉冥。中联咏幽情幽景,妙。结言己恋恋有同隐之志。

15、面对此情此景有恋恋不舍之情,虽然我暂时离开一段时间,但在不远将来还要回来,决不辜负共同盟约的应言,一要定要来赴约。

16、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敲)岛初赴举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作“推”,又欲“敲”,练之未定,遂吟哦引手作推敲势。不觉冲至韩愈吏部,左右拥之,岛具云云。韩立马良久,曰:作“敲”字佳矣。后世遂称斟酌字句、反复考虑为“推敲”。(云根)古以为云“触石而出”,故以称石

17、暂时离开此地,不久就将归来

18、“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9、白云飘飞,山石如在移动。

20、于是他在驴背上,一面嘴里念叨着,一面用手反复做着推门和敲门两种动作。不知不觉地,他撞上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对贾岛说:“你骑着驴子怎么不朝前面看路?”贾岛慌忙向韩愈赔礼,并将自己刚才在驴上的诗,因斟酌“推”“敲”二字,专心思考不及回避的情形讲了一遍。韩愈听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字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还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再说,‘敲’字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于是把诗句定为“僧敲月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