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100句)
一、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可到了初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目会突然大量增加,语文学习在原来的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三大块内容上增加了很大一块文言文内容!在考试中文言文的分数更是占有重要比例。到后来的中考、高考文言文这块的考核便成了拉开语文分数的重要模块。
2、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3、③屠夫于是把狼背了回家。。
4、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懂得谦让、气量狭小、凡事斤斤计较的人。
5、(解析)陈际泰从“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到“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再到“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正是陈际泰的长期努力才有了后来的“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6、(1分)顺着。
7、(参考译文)陆九渊,表字子静,长到三四岁时,问他的父亲天地为什么无边无际,父亲笑着不回答他,于是他费尽思索,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等到了他十三四岁时,行为举止不同于其他的小孩,人们见到他都敬重他,他对别人说:“听人诵读伊川的语录,自我感觉伊川之学不合口味”他又说:“伊川(程颐)所说的话,为什么与孔子、孟子的言论不相像,最近我发现他学说里有很多有不对的地方。”他初读《论语》,就怀疑孔子的学生有子的言论没有条理。一天他读到古书,有对“宇宙”二字解释,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他忽然醒悟说:“宇宙内的事,就是自己分内的事;自己分内的事,也就是宇宙内的事”。
8、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前往集市,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却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后郑国人没能买到鞋子。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你不用自己的脚去试一试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之)脚。
9、(3分)A(解析)A项中的两个“知”,均译为“智慧”。B项中的两个“安”,前者译为“安稳”,后者译为“怎么”。C项中的两个“亡”,前者译为“灭亡”,后者译为“没有”。D项中的两个“数”,前者译为“计数”,后者译为“屡次,多次”。
10、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12、巨洋水①出朱虚县②泰山北,过其县西,泰山,即东小泰山也。巨洋水,即《国语》所谓具水矣。袁宏③谓之巨昧,王韶之以为巨蔑,亦或曰朐瀰(qúmí),皆一水也,而广其目焉。其水北流,径朱虚县故城西。汉惠帝二年,封齐悼惠王子刘章为侯国④。《地理风俗记》⑤曰:丹山在西南,丹水所出,东入海。丹水由朱虚丘阜(fù)矣,故言朱虚。城西有长坂(bǎn)远峻,名为破车。岘(xiàn)城东北二十里有丹山,世谓之凡山,县在西南,非山也。丹、凡字相类,音从字变也。《水经注·卷二十六》
13、 有一对父子都性格刚烈,一点都不肯让人。一天,父亲留客人饮酒,派儿子入城买肉。儿子提着肉回家,将要出城门,遇到一个人面对面走来,两人不肯相让,横眉竖眼,挺着身子面对面地站在那里,僵持了很久。父亲见儿子这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就去寻找,看到这种情景,就对儿子说:“你暂且带着肉回去陪客人饮酒,等我跟他在这里对站着!(看谁站得久)“
14、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15、(2)根据文段,简要概括李广是怎样的一个人。(3分)
16、⑴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17、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18、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来稿请发至邮箱czyw@txlexue.com。
19、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20、(4分)路不拾遗(或:拾金不昧)(1分);寄金不取(1分)。作者认为抵御长期的诱惑更难。畏斋生活困难,而那箱钱一直存在他身边,如果他意志不坚定,很可能找一些借口把钱先用了。(2分)
二、画蛇添足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D.为之驳岸以御水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2、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
3、注:①构:建造。②厨廪:厨:厨房。廪:粮仓。③庆祝帝王生日的节日。④仲容:胡仲尧的弟弟。⑤试校书郎:官职名称。
4、(2分)勇敢机智,不慕荣利的人,射艺高超、文武兼备的女英雄。
5、1,修建耸立写作,著作角落文字,文章的修建和完善向上或向前看1234567891名称的由来,修建的经过2地位和低位形成的原因c1历史悠久2人文景观丰富3艺术价值
6、(2分)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读书不能不背诵。
7、下列各选项,与“而广其目焉”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8、A.其真无马邪B.门人弟子填其室C.安陵君其许寡人D.其恕乎
9、翻译:①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10、(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
11、(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12、(注释)①行室:田间休息处。②苫:用草编成的遮蔽物。③豕:猪。
13、(解析)由“不与市中儿嬉游,独喜游学馆”“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两句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
14、请根据选文内容写出作者夏天“未能往”的原因。(2分)
15、第一步:▽点下方名片,进入后台
16、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D.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17、A.水陆草木之花B.无丝竹之乱耳C.马之千里者D.又数刀毙之
18、(2分)一线之光,低昂隐见,久之而后升。
19、(原文)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译文)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阅读训练)解释句中加点的词。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答:程门立雪阅读答案仅供参考:离开睡醒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20、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三、高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1、“日沃汤数次”句中“汤”字在文中的意思是。(1分)
2、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3、A.岂不诚大丈夫哉/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4、柳三处驻扎军队,此时的边境地区正处于战备状态。
5、文言文阅读。(10分)
6、第二步:向后台发送消息:文言文练习,即可获取
7、缠荡胀倒数第二段的3句话理由:写出了茉莉花的纯洁,暗暗散发邮箱的特点,表现了父母平平淡淡相濡以沫的爱悄悄的轻轻柔柔地两个词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当时的静谧柔和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此景的感动。母亲得急病依然为父亲着想,不想让他担心而不好好吃饭父亲得知母亲生病住医院直接奔向医院父亲为了母亲有事叫他伏在床边睡着了母亲为了不让父亲被惊动吵醒一动也不敢动真爱如茉莉,纯洁美丽,幽幽清香让人迷恋茉莉与爱都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作者是在感叹自己父母之间爱虽平淡无奇缺十分动人。
8、(小题3)老马识途
9、B.周亚夫是一位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细柳营官兵均严格遵守
10、(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11、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12、A.今为宫室之美为之B.中轩敞者为舱C.自以为大有所益D.山峦为晴雪所洗
13、建议每一位老师/家长都领一份
14、(张)溥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15、注:①貙(chū):兽名。②罴(pí):兽名。③罂(yīng):瓦罐。④捽(zuó)搏挽裂:揪住,撕裂。⑤食:食物。
16、(参考译文)詹鼎六七岁时,不喜欢与街市儿童嬉戏游玩,唯独喜爱上学馆听人读书,回家后就能说出学生们所诵的内容。吴氏爱其聪敏,劝詹鼎的父亲让詹鼎读书。詹鼎非常高兴,但他的父亲不答应,骂道:“我们本来就是做小生意的人,生了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可以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然而詹鼎总是独自学习,夜晚常在饼灶之下捧书诵读不休息。他的父亲看到他的志向不能被阻止,就让他入学读书。一年之后,把他老师所能教的都学会了,老师告辞离开了他。当时吴氏聘请了儒学老师教授她的孩子,詹鼎就跟着学,吴氏把他和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让他学习。没过几年,吴氏子弟没有人能比得上詹鼎。他们的老师离开了,于是詹鼎被聘请为吴氏孩子们的老师。
17、(3分)C(解析)A项中的两个“或”,前者译为“有的,有人”,后者译为“或许,也许”。
18、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1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20、(参考译文)夏季四月,荆溪人周保绪从吴中来这里。保绪向来喜欢猎奇,与我友好。这月我们于是相伴在海塘赏月。海涛像山崩,月影如银碎,天空高远空旷,清朗有寒意,我们都怀疑这不是人世境地,我对此非常高兴。不到几日,我们又相伴去观看日出,等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几尺内都看不清。但听着耳旁的浪涛声,感觉就像是风吼雷鸣骤然到来似的。一会儿天就亮了,太阳就要出来了,然而又不是突然出来。一线光芒,起伏、升降,能隐隐约约看见,过了一会后太阳就升起来了。
四、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4分)
2、请概括太阳升起的过程。(2分)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参考译文)孔子在泰山游览,看见荣启期行走在郕邑的郊外,穿着粗皮衣,系着粗麻绳,一面弹琴,一面唱歌。孔子问道:“先生这样快乐,是因为什么呢?”荣启期回答说:“我快乐的原因很多:大自然生育万事万物,只有人最尊贵;而我既然能够成为人,那自然就是我快乐的第一个原因了。人类中有男女的区别,男人受尊重,女人受鄙视,所以男人最为贵;而我既然能够成为男人,那自然就是我快乐的第二个原因了。人出生到世上,有没有见到太阳月亮、没有离开襁褓就夭亡的,而我既然已经活到了九十岁,那自然就是我快乐的第三个原因了。贫穷是读书人的经常状况,死亡是人的最终结果,我安心处于一般状况,等待最终结果,还有什么可忧愁的呢?”孔子说:“说得好!你是个能够自己宽慰自己的人。”
5、(1)持汤沃灌(2)同舍生皆被绮绣
6、(评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7、D.威武不能屈/猥自枉屈
8、A.借旁近与之B.公将驰之C.余闻之也久D.于厅事之东北角
9、回复关键字:家长会课件获取:新学期家长会怎么开?中小学家长会精美课件+24套模板送给你!
10、D.文章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在霸上及棘门的军营,汉文帝长驱直入;而到了细柳营,入
11、A.以延四方游学之士余人各复延至其家B.又以私财造南津桥造饮辄尽
12、(注释)①总角:借指童年时期。②伊川:北宋理学家程颐的别称。③奚为:为什么。④有子:孔子的学生。
13、A.靖郭君谓谒者曰太守自谓也B.过三言,臣请烹及鲁肃过浔阳
14、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15、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16、课内的多注意意义和用法,同时平时多读多记,有了语感是十分重要的.然后积累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语句的时候,注重斟字酌句翻译,不要遗漏重点字词,最后,有一点是:信达雅三字.
17、(3分)D(解析)A项中的“之”,为助词,译为“的”;B项中的“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C项中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D项中的“之”,为代词,译为“它”。
18、(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9、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游,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20、张网捕鸟的现象谈起,由此引出国君对待人才的问题,因此可以看出是运用的类比手法,或者用捕鸟的方式比喻招揽人才的方式;并比较出捕鸟
五、对牛弹琴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1、(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省略成分的少补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城现代汉语。(4分)
3、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有水③。”乃掘,遂得水。
4、选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狼对屠的威胁,哪些词语写出了屠的机智?(2分)
5、A.鼓琴而歌公将鼓之。B.故以男为贵既克,公问其故。
6、“之”,在,到,合乎。“恒”,持续,永久,不停。“然而不听”,可是,并不被聆听。“多言何益”,说得很多有什么用处。道理是:掌握时机,说清楚就行了。
7、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8、管仲、隰朋①从桓公伐孤竹②,春往冬返,迷途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9、一个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后面受到狼的)逼迫。大路旁边有夜里耕田时所遗留下来的屋子,屠夫就跑进屋里躲了起来。狼从草席中把爪子伸了进去。屠夫急忙捉住它的爪子,让狼逃不走。可是屠夫也没有办法杀死狼。屠夫只有一把一寸不到的小刀,于是割破狼爪子下的皮,用吹猪的方法来吹狼。屠夫用尽全身力气吹了一会儿,觉得狼动得没那么厉害了,这才用带子把狼捆缚住了。出来一看,那狼的全身已经胀得像牛一般大了,大腿伸直不能弯曲,嘴张大闭不上。屠夫于是把狼背了回家。如果不是屠夫怎么能想出这样的计谋呢。
10、作者认为齐桓公不能亡国的原因是什么?(3分)
11、下列选项中的“于”,与“欲重景翠于周”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12、“即疑有子之言支离”句中“疑”字在文中的意思是。(1分)
13、(3分)A(解析)题干所给句子中的“而”表转折,译为“然而”。A项中的“而”表转折,译为“然而”。B项中的“而”表修饰,不译。C项中的“而”表递进,译为“而且”。D项中的“而”表承接,译为“就”。
14、幸福校园网站是一个为广大网友提供高质量服务的专业论文网站,在这里资料交易可以通过HappyPoint或现金进行。HappyCampus是共享知识的乐园,幸福校园全体员工将竭诚为您服务。网址:
15、(2020年中考·广东广州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题目。(10分)
16、(解析)“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的意思是:现在那些没有真正的本领,却专门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没有一个不成为罴的食物的。有这句话可知,人要立足社会,靠的是真才实学;如果一味依赖外在力量,反而会害了自己。
17、(解析)通读语段,从“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是天下之大知也”“安忘其怒,出忘其雠”可以看出齐桓公知人善用,能克制自己不记旧仇,不多疑,“有天下之大节焉”。
18、说“卿”。“卿”本是古代高级长官及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及诸侯下属的高级长官均称“卿”,如“卿大夫”(“卿”与“大夫”)。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另外,它也是君对臣、长辈对晚辈的称谓。上文“卿知宫中夜来有喜乎”中的“卿”,就是明成祖对解缙的称谓,相当于“您”。“卿卿”是夫妻间的爱称,有时也用在朋友之间。《红楼梦》第五回:“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其中“卿卿”(即“你”)指王熙凤,含有嘲弄之味。
19、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20、教师资源|北京冬奥会班会PPT+主题队会教案+闭幕式观后感18篇,快来领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