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拼音注音版(100句)
一、别云间
1、灵旗空际看——灵旗:古代战旗,出征前必祭祷之,以求旗开得胜,故曰。这里指抗清的战旗。空际:天空。
2、(作者)夏完淳(朝代)明
3、视听|小提琴•德彪西《美好的黄昏》•欧美风景油画
4、生1:这是陈毅元帅因伤病被围梅山,生命危在旦夕时写下的《梅岭三章》中的第一章。
5、生24:不,还有。古人结婚的年龄都比较早,老师您在讲《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曾说过王弗十六岁就嫁给了苏轼,所以夏完淳有妻子和孩子也不奇怪。
6、导入新课.(背景简介)
7、能够赏析这两首诗歌,品味诗歌语言的妙处。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教师启发引导点拨来突破这一难点。
8、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9、“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情?
10、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11、想到要永别故乡亲人心中不禁难舍。
12、视听|沉香流年电视剧《如懿传》片头曲演唱:雷佳
13、《别云间》中作者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的诗句是: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14、无限河山泪——河山:指大明河山。河山泪:指因大明河山支离破碎而流下的泪。
15、家中诸事只能偏劳母亲了,儿媳秦篆(钱秦篆)年轻,可使择人而嫁,莫为我孤独一生;遗腹之子,望母亲抚之成人,待其成年,可告之曰:汝父为抗清而死,无愧于天地……
16、采云间绿茶吧。这是一款绿茶,特点的话是采用了欧盟安全标准,比较安全。如果我的答案能够给您一些帮助,希望不要吝啬送上一个“好评”!
17、师:这节课我们说了、读了、译了、比了、写了,同学们又加上了一个议,今后学习类似文章时,别忘了试试这种“六步学习法”(板书)。
18、生33: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也一样,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要从当时的实际出发,要看他身上积极的一面。
19、明确:有“泉路”“毅魄”“灵旗”几个词语。其意义都与‘死后”有关,不过没有丝毫的畏惧,更没有对自己所从事的抗清事业的悔恨,而是充满了战斗的豪情、英雄的气概。
20、明确:诗人将满腹哀怨化为一腔怒火,即使成了鬼魂,还要归来从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义。这是一种生命已止、战斗不息的精神,是个人立场的鲜明表白!表现诗人至死不渝的抗清精神,和对抗清事业后继有人的坚定信念。
二、别云间拼音注音版
1、生24:我以前看过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里面提到他有妻有子。
2、师:对。那么,大家体会、比较一下,看看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样?
3、师:那么,谁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作者?
4、自知距离黄泉之路已近在咫尺,
5、视听|SenGelmezOldun孤独苍凉的轻音乐
6、1.“云间”,即今上海松江,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7、视听|弦韵中国《敖包相会》陈蓉晖小提琴
8、生活|艺术家的爱情故事:比作品更惊世骇俗
9、视听|不要去追一匹《归来的马》贺西格马头琴
10、师:你还发现了问题!太好了!快说说看——
11、能够正确赏析古诗,领会文中的内涵,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2、《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13、师:(鼓掌)多优美的一篇小文章!大家觉得怎样?
14、师:以前我们觉得文天祥的诗就够好了,现在一比才发现还有更好的,真是不比不知道——(学生抢接:一比吓一跳)。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认识到作者的人格与精神。所以,我们的四步学习法可以再加上一个——
15、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请给个好评。谢谢
16、生30:夏完淳在生死关头经受住了考验,坚守自己的信仰,成就了千载美名。我们与他当时的年纪相仿,作为跨世纪的少年,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应该经得住考验,做一个学习和生活中的强者!
17、生9:这个字应该读“kān”,我们以前学《石壕吏》时,“老妇出门看”中的“看”也是读第一声的,而且,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这个字又是韵脚,所以肯定是第一声。
18、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19、师:不错,同学们读得有声有色有味,听着你们读,我仿佛置身于悲壮的气氛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浩然正气。课后再读再品,力争达到更高的水平。现在我们应该具体了解一下诗的内容了。
20、生23:我同意他们的看法,但我还是认为陈毅元帅最值得我们敬重,因为在生死关头他所想的不是自己如何留名“汗青”,而是要以个人的牺牲,让人间处处开遍自由之花!
三、别云间太子为什么死
1、生2:能够说出作者及有关的历史背景。
2、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其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
3、生10:我觉得第一联应重读“又”字,读出诗人的遗憾与怨恨。
4、摄影|油画质感•古典韵味MariskaKarto荷兰摄影师作品欣赏
5、生16:他把诗的大意用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而且还化用了《梅岭三章》中“取义成仁今日事”一句,很有创意!
6、生7: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南明诗人,抗清将领。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江南一带抗清义士蜂起,夏完淳随父亲起兵抗清。顺治四年(1647)在故乡被捕,后解往南京,因拒绝清政府诱降,英勇就义。
7、别云间年代:(明)作者:(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8、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9、师:上课之前我有一点小小的要求,这节课大家能做的事自已做,行不行?
10、叹如今身陷牢狱成囚犯。
11、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12、例:《大江歌罢掉头东》——周总理“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3、《别云间》一诗的题目有何深刻含义?
14、理财云播间是广东国金集团和汉德森金融研究所联合推出的一档访谈类投资理财节目,结合市场经济局势给到广大投资者投资咨询和操作建议。栏目于2015年7月正式开播,全心全意地帮助广大投资者,节目内容多样性,时效性强,更新速度快。栏目注重实效性、实操性,以“为客户服务”为宗旨,以全球首创6A云端理财为理念。实时性:最新、最热门的时下投资话题探讨,创新性:领先行业的6A云端理财理念,权威性:业内最具影响力的的专家团队,服务性: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互动性:多渠道在线互动平台,广泛性:产品覆盖当下所有热门投资理财产品。全国性:覆盖全国范围内的广大投资爱好者。
15、《梅岭三章》中用“泉台”、“旌旗”分别表示“死亡”、“军队”;而《别云间》中用“泉路”、“灵旗”来表示。
16、⑥两者在写作上有一个共同点
17、(泉路)黄泉路,死路。泉,黄泉,置人死后埋葬的地穴。
18、生27:他写作时大量采用半文半白的词句,使文章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19、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西部)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20、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四、别云间陆文昔的结局
1、明确: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2、《别云间》表达了作者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这首诗作于秋季作者在故乡被清兵逮捕时,是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写出了作者对亡国的悲愤,以及壮志难酬的无奈。
3、明确:不是,是因为祖国沦亡,山河破碎,民族多难,壮志难酬。
4、师:看来大家已经入境了,这一遍比刚才试读时进了一大步。现在,我们来个小小的比赛,男生读前四句,女生读后四句,我呢,和女生一组,壮大她们的实力,好不好?
5、生31:中国有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夏完淳尽忠的是没落的南明王朝,这是不是有点不识时务?
6、师:大家说得实在太好了!夏完淳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还有责任将之发扬光大,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7、②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8、生:满意(一部分说不满意)。
9、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10、三年羁(jī)旅客,今日又南冠(guān)。
11、生18:(迫不及待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12、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13、师:夏完淳用自己年青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战斗的诗篇,这样一首气壮山河的诗篇,不背下来就是我们的损失!用两分钟时间,我们比赛,看谁最先背下来,而且音准、停顿准、感情浓。
14、生21: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为了理想和信念而视死如归的精神。
15、毅魄归来日——毅魄:坚强不屈的魂魄,语出屈原《九歌.国殇》:“身即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16、《别云间》展示了一种悲伤的情调,诗人有着一去不返,视死如归的决心,但也有对家乡的留恋和无限惋惜之情,但对抗清朝的决心不移。本诗是作者1647年被捕时所写。随后,他被押至南京,因拒绝清政府的诱降,英勇就义。本诗作为一首悲壮慷慨的绝命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亲人、故土和自由生活的深深眷恋之情,抒发了诗人国仇未报,壮志难伸的悲愤心情和誓死不屈的斗志。全诗基调慷慨悲壮,铿锵有力,耐人寻味。《别云间》全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7、此诗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到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化入无痕,无一丝童稚气,不像出自十七岁少年之手,这是家学渊源训育和斗争实践磨练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全诗意脉流注贯通,语词率真豪壮,虽作者无意求工,但他高度的爱国热忱构成其诗作的内在生命,造成了文品和人品的结合。
18、“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英雄此次身落敌手,难免一死,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新婚妻子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内心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19、别云间(明代)夏完淳(chún)
20、师:好哇,你用老师的矛攻老师的盾(学生笑)。他刚才解释得基本正确,这是古今风俗的差异,我们不要强迫古人也来遵守我们现代的婚姻法(学生又笑)。
五、别云间 夏完淳
1、(云间)即今上海松江西部,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2、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3、早知死期将近来日无多,
4、生:(随音乐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5、师:我们通过说一说、读一读、译一译、比一比、写一写,充分了解了夏完淳《别云间》的思想内容,深深体会了他那种成仁取义的精神,那么,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6、明确:表现了诗人无限伤痛与遗憾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
7、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8、夏完淳的《别云间》中,抒发诗人壮志难酬的悲愤情感的诗句是: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9、《别云间》中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为抗清而死的决心和意志?
10、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11、“云间”,即今上海松江,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12、生20: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3、生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学生上前说并板书所说内容)。
14、“南冠”,用春秋钟仪的故事。
15、师:(插话)就这些吗?
16、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三年当中做了奔走他乡之客,今天又做了俘虏。大好山河使人流下无限之泪谁说过天地是宽阔无边的呢!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在我不屈的魂灵回来的日子里,将在空中注视着后继的抗敌的旗帜。
17、古典诗文诗意赏析朗读之
18、想我大明无限河山支离破碎,忍不住流下痛心的眼泪。
19、待到我的毅魄归来之日,我将再举义兵,
20、生28:我有一个问题,夏完淳才十七岁,文中却提到他的妻子和孩子,这可不大对劲儿。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