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月记翻译简短(100句)
一、观月记翻译
1、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2、(1)解衣欲睡:(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省略主语“我”)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平原。
4、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5、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6、(答案)D(解析)“萧关”是古关名,而非人名
7、C.黄河横贯大漠,望不到尽头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表达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8、解析:本题是解释文言实词,注意一些词语的特殊用法。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净是形容词做动词,指烟雾都消散尽净。有时见日的日,指阳光。
9、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10、(解析:A项“薄”是“接近”的意思;B项“盖”是副词“大概是”的意思;C项“共”是“同样的”的意思。)
11、这篇山水小品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4)《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作者对故乡无限留恋,依依不舍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14、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
1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16、贺龙。不怕困难、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与群众同生死、与敌人斗争到底。
1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8、皎洁的月亮高悬苍穹,生生不息,恒久不灭,穿越古今,跨越千年。美丽、清冷、空灵、梦幻的明月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吟唱、赞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李商隐的《月》都是诵明月之诗中的代表。现在,就让我们同这三位诗人一起欣赏月色美景,思念亲人朋友,品悟人生哲理。
19、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三峡》)
20、(3)因为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二、观月记翻译简短
1、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
2、请选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2分)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4、B(解析)第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5、相与步于中庭步()
6、湖东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7、奔:飞奔的骏马。柯:树木的枝干。
8、群文阅读︱月光皎皎寄情思
9、(7)中庭:院子里。(8)空明:清澈透明。
10、(1)天无纤云,月白如昼。
11、想想也是,在古代的夜晚,很少有现代这种灯火辉煌的场景,那么天上的一轮明月就成了最美丽的夜景。特别是中秋月圆之夜,那一轮中秋月能够承载古人们更多的情感与寄托。我们可以通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了解到古人对明月的美好想象;也可以通过“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体会到月亮所代表的思乡之情。古人描写月亮的诗词也是不胜枚举,关于月亮的传说更是引人遐想。比如,我们都知道“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这些美丽的传说,这样一想,月亮上还真有好多东西呢。而且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故事,月亮才更神秘、更明亮。这正和古文《徐孺子赏月》中的说法是一样的。
12、B.鲍叔不以我为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3、A.《水经注》的作者是宋代的郦道元,书中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等。
14、(2)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15、这首诗前六句着重,后两句抒情,抒发了诗人的感情。(2分)
16、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17、古诗文默写。(8分)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9、③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对比立意,相映成趣。
20、(答案)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迷恋(喜爱)之呢。
三、金沙堆观月记翻译
1、(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
2、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3、B.第二联用“出”、“入”描绘动态景物,第三联用“直”、“圆”描绘静态景物,动静结合,使画面富于变化,意境深远
4、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6、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7、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8、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9、作者所说的"四美"具体指什么?请用第②段中的原话回答。
10、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1、②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出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州区)。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唐代诗人张籍的七世孙。
12、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1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5、结合选文,说说鲍叔是如何知人识人?(3分)
16、北京时间11月14日21时52分,夜空将迎来“超级月亮”!这是21世纪至今,也是近68年来月球最接近地球的一次满月,月亮看起来比平常大14%、亮30%!
17、(猿的叫声)在空荡的山谷连续不断,非常悲凉婉转。
18、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胜;临水之观,宜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①,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②。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③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与
19、“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的情景。
20、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四、观月记翻译和原文
1、(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3、((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4、(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2分)
6、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D.第八句写诗人经过长途跋涉到达边塞,侦察兵萧关却骑马来报:“长官正在燕然前线”
8、(1)琐屑(2)情郁于中(3)蹒跚
9、(1)相与步于中庭:(我们)便一起在庭院中散步。(介宾短语后置,应为“相与于中庭步”)
10、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11、(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12、(1)sù(2)fù(3)zhù(4)diàn(5)yū(6)jú
13、(诗人喜悦的感情(或“诗人对西湖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14、下列加线成语的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15、D.东皋鹦鹉白手起家一丝不苟
16、作者抒发的感慨是什么?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17、(1)细小而繁多的事。()
18、B.第四句叙事兼抒情,以“蓬”“雁”自比,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
19、这句话饱含作者拥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20、第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2分)
五、观月记翻译和原文注释
1、㈠积累与运用(共28分)
2、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
3、各色各样的花朵相互参杂,交相映辉,绵绵不断,就像是一曲美妙的韵律。
4、(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⑸犊(dú):小牛,这里指牛群。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2)车站送别买橘子时的背影——父亲爱儿至深。
8、(3)尽却童隶而登焉()(4)临水之观()
9、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10、B.《答谢中书书》的作者为南朝陶弘景,该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11、(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一句包含了作者什么感情?
13、乙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甲、乙两文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相同之处?(6分)
14、从写景方面看,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怎样安排的?
15、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6、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17、答: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所见风光,表达了他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和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
18、(答案)⑴消散;⑵坠落;⑶指人间;⑷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19、D(A.给/同“欤”,语气词B.认为/因为C.被/在D…的人)
20、⑸归雁:雁是候鸟,春天北飞,秋天南行,这里是指大雁北飞。胡天:胡人的领地。这里是指唐军占领的北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