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李凝幽居贾岛古诗的意思(100句)
一、题李凝幽居贾岛
1、过桥分野色⑸,移石动云根⑹。
2、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
3、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4、鸟宿池边树⑷,僧敲月下门。
5、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6、我暂时离去,不久当重来,希望你不要失约.
7、三四两句特别著名,“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这两句意境非常幽寂,但实际上经不起琢磨。第“月下门”给我们透露出,贾岛去造访李凝的幽居是在晚上,不仅是晚上,而且这个晚上还真的比较晚,月亮都已经出来了。但诗人又说:“鸟宿池边树”,难道贾岛去造访李凝的幽居还爬到树上去看鸟吗?很显然,如果是夜晚,他根本无法看到鸟住在这水池边的树上。再者,既然是贾岛自己去造访李凝的幽居怎么又冒出一个和尚敲门呢?
8、(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9、难道诗人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吗?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
10、“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11、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访友人李凝未遇的小诗,其具体创作时间难考证。据诗意可知,一天,贾岛去长安城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
12、(论语)为政第二20季康子问
13、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14、诗句的意思是:幽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径伸进荒园。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归途中走过小桥,田野色彩斑斓。白云飘飞,山石如在移动。暂时离开此地,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15、很显然,贾岛要表达的意思是,这里是一个很幽静的地方,附近没有什么邻居。长满了草的小径,说明很少人进出。里头又是一片荒园,人迹罕至,静静的池水,鸟儿都爱在这里安家了。那么贾岛为什么用“僧”这个字呢,很显然自己和尚的身份,也是一种安静的象征,月亮也是安静的。所以,他很自然的是想“推”这个动作,也是安静的,不打破这里的幽静,舍不得打破。所以“推”应该是贾岛的第一创作初衷。
16、挺好的一首诗,很愉快的一次野游。只是这贾岛是一位“苦吟诗人”,所以我们此时见到的诗,是他几乎最后的版本,但,却不是最终的,因为还有一个到底是用“推”还是用“敲”的问题没解决。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和这个“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贾岛一起感受“推敲”的问题吧。
17、可是为什么又想起敲了呢?我觉得这并不是贾岛当时的心境,“推敲”的纠结应该是他在离开这里以后的事,所以我们也不应在此探讨,而是先随着贾岛所营造的诗径走,他此时是平静的。继续往下看:
18、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份。
19、我们知道孟郊和贾岛是中唐时期两位非常有特色的诗人,苏轼曾把他们两个的诗歌风格概括为:郊寒岛瘦,也就是说他们写的诗给人感受到的气质都是非常的苦寒、消瘦,他们极为特殊的气质总让我们联想到他们个人的生活。而营造这种意境往往需要特别注重诗歌中的炼字,这在唐代的诗歌史上成为了一个很突出的特点。那么这首《题李凝幽居》就体现了这个特点。
20、那这个地方到底是怎么个幽法?试看第二句。诗人说:“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李凝住的这个地方没有什么邻居,周围呢也是一路荒草杂草丛生。看了这个情形,我们感觉很奇怪,难道他这位朋友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吗?其实我想这就是诗人营造的一种氛围,是为了突出其幽居之幽、幽居之偏呐。如果咱们家里头周围长的草都有一米高,自家的花园都变成了荒园,那还怎么居住?所以我们知道诗人写诗,有时候是实写,有时是虚写,为了突出其幽居的偏远,所以宁可用了一些虚笔。
二、题李凝幽居贾岛古诗的意思
1、去:离开负:不履行诗歌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2、(唐)贾至、王维、岑参《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3、《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充分体现了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4、这世上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
5、“闲居”、“少邻居”、“草径”、“荒园”,写出了友人居所的“幽”字。也暗赞了友人是逸隐人士,隐居当中。
6、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是写回归路上所见。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石”是不会“移”的,诗人用反说,别具神韵。这一切,又都笼罩着一层洁白如银的月色,更显出环境的自然恬淡,幽美迷人。
7、《题李凝幽居》是一首平起(十三元)平水韵五律。按平仄,第3字“少”应平,第4字“邻”应仄。
8、《题李凝幽居》(中唐·贾岛·五律)
9、关于贾岛创作诗句还有一些故事。据说又是在长安,贾岛正骑驴横过长安的街道,当时秋风正劲,黄叶可扫,看到此情此景,贾岛灵感迸发脱口而出:“落叶满长安”。可是就这一句没法成诗啊,于是贾岛反复思量,不知道上联该是什么,一边走一边想,忽然想到:“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正在喜不自胜的时候,突然装又撞到了京兆尹,这回不是韩愈而是刘栖楚。他撞到刘栖楚的马头上,又被公安局抓起来,在拘留所里待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说清楚,他当时正在从事创作,才被放出来。你看这两个例子,我们感觉贾岛这个人这辈子什么都没干,尽跟当时的京兆尹撞马头了,而且每次都是因为在创作诗篇。
10、(论语)阳货第十七23君子尚勇乎?
11、诗句的意思是:幽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径伸进荒园。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归途中走过小桥,田野色彩斑斓。白云飘飞,山石如在移动。暂时离开此地,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12、⑵少(shǎo):不多。邻并:邻居。
13、此诗虽只是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却因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而变得别具韵致。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全诗语言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充分体现了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其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14、⑷池边:亦作“池中”。
15、诗中的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无一不是寻常所见景物;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等,无一不是寻常的行事。然而诗人偏于寻常处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质朴,冥契自然,而又韵味醇厚。
16、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译文)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
17、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8、“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19、这首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20、(论语)宪问第十四34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三、题李凝幽居贾岛古诗视频
1、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译文:幽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归来的僧人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2、有声I《死亡诗社》全书合集关于教育的电影
3、贾岛走在路上,为这句思来想去,不觉出了神。这时候时任京兆尹,也就是长安市的市长的韩愈正好乘车出行,贾岛正在聚精会神地研究他这两句诗,结果正好冲撞到了韩愈的马头,左右将他捉到了韩愈的身边,他只好以实相告,说我正在琢磨这两句诗,不知道到底是应该用推呢还是用敲呢?这时非常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韩愈不仅是京兆尹,也是一位大文学家,文人之间有默契。他也被诗人的咬文嚼字的功夫所吸引,于是下得马来,屈身来到他身边,也跟他共同推敲这二字,最后得了一个结论呢,认为还是敲字为佳。于是两人并辔而行,共论诗道,结为莫逆之交。后来在韩愈的帮助下,贾岛还考中了进士。
4、鸟夜晚宿在池边树上,老僧(或许即指作者)在月下轻微的敲门过桥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晚风轻拂,云脚飘移,仿佛山石在移动。
5、(论语)卫灵公第十五5无为而治
6、“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7、赏析贾岛说,这是一个闲居的地方,附近很少人住,更没有邻居并过来。只有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延伸入这个荒芜的园子。
8、题李凝幽居唐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柳,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9、《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0、先来看看传说中,贾岛因为思考“推敲”而冲撞韩愈车队的事,版本好几个,我们挑主要的比较有代表性的部分来看:
1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推敲”两字还有这样的故事:一天,贾岛骑在驴上,忽然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拟用“推”字,又思改为“敲”字,在驴背上引手作推敲之势,不觉一头撞到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至韩愈面前。
12、暂去还来此⑺,幽期不负言⑻。
13、“鸟宿池边树”诗人的意思是说,到了夜晚这荒园旁边的水池的树上住着鸟儿,它们可能已经安然的入睡了。这时候来了一位僧人来造访他的朋友,他轻轻的敲了敲门,门上发出的敲门的声响也许惊动了树上的鸟儿,使他们发出了鸣叫。实际上我们都知道这样的写法是为了以动付静,而写静更是为了衬其幽也。不过实际的情况中没有出现鸟,也可能根本没有出现这位僧人,但是在作者的心目当中,如何才能体现幽居之幽并把它写得更加的令人深刻和神往呢?那就要使用和调动守禅入定僧人,因为僧人给人的印象就是安详。还要有月光、门、水池、树这样的意象,所有这些才能突显幽居之幽。
14、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15、贾岛《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6、诗题中的李凝可能是贾岛的一位好朋友,关于他的具体情况,我们现在已经不能了解。从题目来看,幽居者应该是一个隐士。
17、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18、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扩展资料文章赏析:
19、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20、贾岛便将做诗得句下字未定的事情说了,韩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立马思之良久,对贾岛说:“作‘敲’字佳矣。”这样,两人竟做起朋友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
四、题李凝幽居贾岛古诗手抄报
1、“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2、这就是整首诗的意思,好像是写贾岛来造访朋友,实际上重点是写其居所之幽之偏之静之寂寞,是为了突出隐居之人的情怀。其中写得最好就是三四两句,整首诗也因此而流传。
3、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了贾岛的这首《题李凝幽居》,就是想跟大家介绍,在诗歌创作当中的炼字的方法,以及在唐宋的诗词当中别有一派,后人称之为晚唐体的,其实就是以贾岛为代表的这苦吟一派。我们无论今后是写诗写文章,对于自己的笔下之字、笔下之句都要多练、多锻、多造,只有这样才能出精品出佳篇。
4、李凝很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人往来,只有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歇宿在池边的树上,我正在月下敲响山门。走过小桥呈现出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正在飘动,好像山石在移动。我暂时要离开这里,但不久还要回来,要按照约定的日期与朋友一起隐居,决不食言。
5、关于贾岛遇韩愈的这个传说版本不少,各中有些差异。但是比较一致的地方就是,贾岛本来就是用“推”的。也许他真的就是喊了两声,没人回应,于是就推门进去了,根本就没敲门。我觉得这样的过程也蛮合理,荒郊野岭的,虽然可能不远处还是有人住,可是这样夜晚时分,去敲人家的门,会不会吓到人呢,让人以为是鬼呢?所以喊几声没回应,试着去推门是完全有可能的。所以本来可能就没有“敲”这回事,如果一开始就有“敲”字,恐怕真没有“推”什么事了。
6、《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7、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8、“敲”和“推”各有各的味.“敲”可看出屋里还有人在,僧是月下散步回来或是访友;而“推”可能是僧独自居住,他月下散步完回家,而那门没合上,只是轻轻一推就开了.
9、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门桥野色移石云根①暂幽期负言注释注释(注释)①云根:古说石云根赏析赏析(赏析)园已经荒芜唯条路满青草见主公世事何等萦于居住幽居联千古名句据说贾岛骑驴忽想联自意作推作敲颇费踌躇于驴背苦苦思虑断用手作推敲势京兆尹韩愈仪仗队走贾岛忘避撞押至韩愈面前韩愈知情由仅没责怪反代思索认作敲字佳矣敲比推呢李凝幽隐士与外界绝少交游作者(诗僧)深知其定家所带自信径直敲门另外既夜间能知道鸟宿池边树呢想必敲门声惊起宿鸟引起噪用推字句根韩愈愧位鉴赏力非高明作家与贾岛诗风虽相同提意见却内行言第三联写明归所见景续足题面幽字末联作约言所谓负言应该省略二夜谈内容显余意尽没呢‘。。
10、韩愈对于贾岛是颇为器重的。他曾经有诗说:“孟郊死葬北邙山,从此风云得暂闲。天恐文章浑断绝,更生贾岛著人间。”(《赠贾岛》)这是说孟郊死后,日月风云都觉得从此没有了人才!也许是上天担心文章之道断绝,所以又生出个贾岛在人间。可见在韩愈的心目当中,贾岛有着和孟郊同样的地位和分量!
11、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表明诗人不负归隐的约定。前三联都是叙事与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幽情,托出诗的主旨。正是这种幽雅的处所,悠闲自得的情趣,引起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2、赏析贾岛说,再次过桥的时候才发现,这座桥是个分水岭,桥两头的山野之色颇为不同。随着人的行进,山上的巨石似乎也跟着移动,姿态变化各异,石头上云雾缭绕,仿佛那些石头就是云的根,于是乎,那些云也就随着我的心一起飘动起来。
13、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14、该句出自唐代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诗句的意思是:幽居之处少有邻居,一条草径伸进荒园。夜晚池塘边上,小鸟栖树;月光之下,老僧敲门。归途中走过小桥,田野色彩斑斓。白云飘飞,山石如在移动。暂时离开此地,不久就将归来,相约共同归隐,到期绝不失约。
15、其实我可以实事求是地告诉大家,咱们很愿意相信这两个故事都是真的,但是这两个故事真的都不是真的,它们都是假的。无论从年代上、无论从身份上、无论从双方当事人任官职与时间的对应上,这几个故事都是不成立的,但是为什么这些故事一直流传到现在呢?就是因为人们对于贾岛创作中的这种苦吟的风格实在是印象深刻。
16、谢谢邀请。是的,当时贾岛写下(题李凝幽居)时对鸟宿池边树,僧敲夜月下门"。对用‘敲’和‘推’举棋不定,就骑着驴试着用敲好推好,正好撞到韩愈的仪仗队,随即被人押到韩愈面前,韩愈十分生气地说:你走路怎么不看路呢?贾岛慌忙上前陪礼,说明原因不知用推和敲哪个好。韩愈听后没有责备他反而帮他分析认为还是敲好,即便是夜深人静也还是敲即礼貌又响亮。韩岛听后认为言之有礼,点头称赞,就用了僧敲月下门。从此和韩愈成朋友。后人把推敲比喻反复琢磨,斟酌。我认为敲好些,是深夜拜访推门就进会吓到李凝的。
17、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8、第五六句,“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这里写的是诗人就离开了李凝家后的所见之景。他接着过了桥之后往前走,发现也原野上的景象也特别有不同。这首诗的确有很多地方是讲不通的,除了上面讲到的夜晚观鸟的问题外,这里又有一处:既然到了晚上,实际上是无法观看到原野之色。我认为到这里仍然是在写意,而不是在写实。“过桥分野色”好理解,那什么叫“移石动云根”呢?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换言之,古人将石头称作是云根,是因为他们认为云是山间的气息触碰到石头而生长出来的。总的来看,在这里诗人的意思是说,他经过这座桥之后,山野的景色各有不同,还看到远处有云气浮动感觉,石头也好像跟着移动一样。
19、“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这两句诗,粗看有些费解。诗人当然不可能连夜晚宿在池边树上的鸟都能看到。其实,这正见出诗人构思之巧,用心之苦。正由于月光皎洁,万籁俱寂,因此老僧(或许即指作者)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就惊动了宿鸟,或是引起鸟儿一阵不安的噪动,或是鸟从窝中飞出转了个圈,又栖宿巢中了。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20、《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五、题李凝幽居贾岛
1、所以我们观历朝历代之诗作,练字殊为重要,而练字的根本在于练意造境、在于意境圆融。如果练了半天字,意境却没有炼出来,只是练了一两句话,那是本末倒置的。
2、分析一般读到这里,会觉得这个桥有些突兀,从哪里冒出来的?事实上这里应该是在回去的路上。也就是说贾岛到了李凝的幽居以后,发现是个很幽静很好的居所,萌发了写诗的念头。诗从山里头描绘起,然后带着那份心情,再次经过此桥,这才仔细观察与描写。
3、“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4、这是诗人在描写友人李凝居所的远景。只见居所旁没有什么邻居,只有一条小道通往友人居所的园子。
5、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诗人用很经济的手法,描写了这一幽居的周围环境:一条杂草遮掩的小路通向荒芜不治的小园;近旁,亦无人家居住。淡淡两笔,十分概括地写了一个“幽”字,暗示出李凝的隐士身分。
6、古风泊客┃也许是最有深度的古文赏析微刊
7、(论语)里仁第四5富与贵
8、(唐诗鉴赏)第二个100期合集
9、有声I《我们仨》全书合集杨绛
10、⑶荒园:指李凝荒僻的居处。
11、(宋词三百首)001赵佶I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12、小题1:B(3分)小题1:C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它表面上考的是词语的理解,实际上只要不离“幽”字,就可知“少”不是“年少”之“少”,而是“多少”之“少”、“缺少”之少,也就是说,少邻居,没有邻居,而是独自幽居。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项是错误的,本首诗尾联点明向往隐逸之意,而首联仅是叙写环境。作者先写李凝居处的景色,再抒自己的羡慕之情,从幽的位置、环境一路平平写来,结句才点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3、⑻幽期:幽,隐居,期,约定,隐居的约定。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
14、这诗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全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15、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贾岛斟酌诗句中用词的故事,表现了他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16、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17、“敲”字形象地写出了轻轻的敲门声,惊动了宿鸟,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尾联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情趣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18、作者抓住了这一瞬即逝的现象,来刻画环境之幽静,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倘用“推”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
19、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少邻”“草径”“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0、最后两句说:“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我现在暂时离开朋友的幽居,过两天我还来,因为我们两个早就约好了,一定要双双归隐山林,绝不辜负对方的约定。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