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类型判断方法(100句)
一、文言文句式
1、如:①刘备,天下枭雄。②刘豫州王室之胄。
2、例: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观潮》
3、仓鹰击于殿上(击)——《唐雎不辱使命》
4、例:船头坐三(个)人——《核舟记》
5、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
6、A、于······;受······于······
7、同学们,你们清楚了吗?加油哦!
8、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如:
9、(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
10、②陈胜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11、如之何,奈何,译为“怎么…… 呢”。例如:
12、(2)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是普遍存在于句子中的一种语法现象,一般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等。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有宾语前置的标志出现。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13、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14、D(介后省略宾前被动判断)
15、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16、译:不通晓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决疑惑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遗漏了。
17、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8、文言文本身没有标点符号,研究者根据现代的标点规范为其加上标点,以便于大家学习和研究。有些文言语句的标点出现些许差错可以理解,但是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文言篇目应是典范之作,不管从文言句式、篇章结构、辞采修饰还是标点符号哪方面来说,都是学生学习的范本,不应出现差错。笔者发现新编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中出现两处标点错误,特分析如下:
19、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知识点+图文解读汇总
20、得无…… 乎,得无…… 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 吧”。例如:
二、文言文句式类型判断方法
1、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 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 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大道之行也》
3、驱之(于)别院——《童趣》
4、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5、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6、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7、文言是最精练的语言,最讲究省略。省略句非常多,主要有主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宾语的省略、介词的省略。
8、⑩独……哉?(难道……吗?)《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9、“何以……为”,“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如:
10、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
11、(8)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12、固定句式,如表示判断的句式有:.“……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
1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
14、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
1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6、(2021部编语文)七八九年级上册教学视频+知识点+图文解读+专项试题汇总
17、(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18、“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9、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0、③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
三、文言文句式思维导图
1、不亦…… 乎,译为“不是…… 吧”。例如:
2、表示疑问(询问办法)。翻译为“对……怎么办”或“把……怎么样”
3、(1)从语义上表示被动
4、河南语文网、河南网、魏书生网
5、A.是为何谷B.何为以公名C.以臣为愚D.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6、七——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字词详解+句子翻译+课文分析)
7、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8、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上了,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沐浴,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回来。
9、(7)用“是”表示判断。
10、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11、■(免费手抄经典古诗词打卡群)等你加入!
12、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译为:“等到不相信他的时候”。
13、下列各组句子全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一组是()
14、初中文言文句式整理如下:判断句,以者、也、为、乃、则、非等字为标志;省略句,包括省略主语、谓语、动词、量词等情况;倒装句,包括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类型;被动句,以为和为所两种情况为主。
15、译: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人是谁?
16、C.(宾语前置句,余为判断句。)
17、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18、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19、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20、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
四、文言文句式判断口诀
1、2)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崤之战》)
2、中考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汇总+思维导图(66例)
3、例: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4、②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司马迁《鸿门宴》)
5、(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6、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安、焉)
7、(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闻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8、(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9、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全是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句的一项()
10、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子顺序而言的,常见的文言倒装句式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
11、一何,有的写作“壹何”,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增强感叹语气,可译为“多么”。例如:
12、准备好文言文笔记本,将经常出错和出现频率高的特殊句式记录下来,经常去巩固。
13、(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14、(1)由“者”和“也”构成的判断句。
15、①用介词“被”表示被动。
16、举例: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17、①内一人说是西洋兵头,亦被杀死。(《三元里抗英》)。
18、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19、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20、此何速不为福乎?(《塞翁失马》 )
五、文言文句式非…也
1、②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2、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合集
3、“甚矣”在句中本应做谓语成分,但却调到了前面,因此,该句属于谓语前置的倒装句(主谓倒装)。
4、译:满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尽言,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6、(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7、《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8、(9)此则寡人之罪也(10)居则曰:“不吾知也。”
9、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
10、②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13、①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4、②直……耳!(只不过……罢了!)
15、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6、《垓下歌》:虞兮虞兮奈若何?
17、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
18、例: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19、无乃……乎,译为“恐怕…… 吧”。例如:
20、写作手法39讲汇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