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一剪梅李清照教案(100句)

2023-01-06 13:17:1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一剪梅李清照

1、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的是舟中所望、所思;而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

2、可是空间上的距离使二人不能相互倾诉,只好各自思念着、愁闷着。这也是女性特有的细腻之处。但是这只是铺垫,词的主旨落在最后两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上。

3、LoveThoughtsLiQingzhao

4、(2)Magnoliaboat:EitheraboatmadeofAsianmagnoliawood,oronedecoratedwithshowywhitemagnoliablossoms.

5、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玉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漱玉集》,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

6、LooseningmydressAndmypetticoatHowwasIaloneSteppinguparowingboat

7、《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词人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全词以女性特有的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套”的表现方式,展示出一种婉约之美,格调清新,意境幽美,称得上是一首工致精巧的别情佳作。

8、花开花落,不但是自然界现象,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不但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这一兼写户内外景物,而景物中又暗寓情意的起句,显示了这首词的环境气氛和它的感情色彩,受到后世词评家的极力赞赏。

9、(JamesCryer译)

10、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Tisallinvaintryingtodispelthissentiment:Nosoonerwasitloosenedfromthebrows,Thanuptomyheartanewonegrows.

12、解罗裳,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云天之中,一行行飞过大雁,让词人盼望锦书的到达,而这雁足传书的遐想,不分白天和黑夜,不管舟上或楼中,都是一种相思的寄托。

13、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4、Petalsfloatandwaterflowsoftheirownsweetart,Thesamelongingattwoplacesfarapart.Nocureforanailmentofthiskind:It’snowintheheart,It’snowonthemind.

15、前面说:“红藕香残玉簠秋”,那怎么办呢?接着说:“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也就是去散散心。李清照特別擅长写船,年轻的时候就没少写,“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到了晚年,她又写,“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个”兰舟”也罢,“舴艋舟”也罢,都是代表了她的一种心情。

16、一剪梅(yījiǎnméi)红藕香残玉簟秋(hóngǒuxiāngcányùdiànqiū)。轻解罗裳(qīngjiěluóshang),独上兰舟(dúshànglánzhōu)。云中谁寄锦书来(yúnzhōngshuíjìjǐnshūlái)?雁字回时(yànzìhuíshí),月满西楼(yuèmǎnxīlóu)。花自飘零水自流(huāzìpiāolíngshuǐzìliú)。一种相思(yìzhǒngxiāngsī),两处闲愁(liǎngchùxiánchóu)。此情无计可消除(cǐqíngwújìkěxiāochú),才下眉头(cáixiàméitóu),却上心头(quèshàngxīntóu)。

17、一剪梅:词牌名,双调小令。玉簟(diàn):光滑如玉的竹席。兰舟:船的美称。锦书:书信的美称。雁字:雁群飞行时,常排列成“人”字或“一”字形,因称“雁字”。飘零:凋谢,凋零。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无计:没有办法。

1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9、宋代 李清照《一剪梅》原文如下:

20、当然,它所喻的人世的一切诸如离别,均给人以无可奈何之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由己及人,互相思念,这是有情人的心灵感应,相互爱慕,温存备致,她想到丈夫一定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二人心心相印、情笃爱深,相思却又不能相见的无奈思绪流诸笔端。

二、一剪梅李清照教案

1、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

2、相思之情要用“计”来“消除”,却又“无计可消除”,可见相思之深之苦。眉间心上,“斩不断,理还乱”。

3、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4、他去哪儿了?赵明诚原来是太学生,毕业之后就要到外地做官,只留下李清照一个人独守空房。她怎么能够不感到孤独,不感到内心有“红賴香残玉簠秋”的感觉呢?所以.这首词是写给远在外地做官的丈夫赵明诚的.是表达自己对赵明诚的思念。

5、红藕香残玉簟(dia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6、本来上了兰舟,是要散散心,看看风景。身在兰舟上,心却在丈夫做官的地方,船儿向前走,眼睛往空中看。为什么呢?词云:“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个“锦书”就是书信。什么叫“雁字”?这个大雁我们知道它是群居动物,它飞到天空的时候要么是一宇排开,要么是人字排开。此时此刻,李清照向天空一看,大雁南飞了,想起了鸿雁传信,不知道这大雁是不是给我寄来了我丈夫给我写的信呢?这哪可能啊?臆想罢了,根本不可能。

7、所以你看我们在《醉花阴》里说过,受李清照地影响,赵明诚在诗词上发愤创作,虽然终究比不上老婆大人,但是心甘情愿地被他的才女老婆所影响,所启迪。反过来,在赵明诚的影响下,一代才女、一代词宗李清照其实也在金石学上成为一代大家,这才是最好的爱情、最好的婚姻。不仅遇到最好的你,还因为你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那是一种相爱的自信,正因为这种平等而相互的爱,所以这种相思才会化为两处闲愁吧。像李清照和赵明诚,他们才算得上真正的琴瑟之合。大概在后世,我能想到,比如钱钟书与杨绛先生才能与之相比吧。可是,再完满的爱情也一定有不如人意处。

8、Asfallenflowersdriftandwaterrunsitsway,OnelongingleavesnotracesButoverflowstwoplaces.Ohowcansuchlovesicknessbedrivenaway?Fromeyebrowskeptapart,Againitgnawsmyheart.

9、(EdwardC.Chang)

10、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12、轻解罗裳(qīng jiě luó shang),

13、一剪梅李清照表达了作者相思的情感。出自于宋代的李清照。原文是: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最后一句运用对偶手法。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绉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人在愁苦时总是绉着眉头,愁眉苦脸的。作者正是抓住这一点才写出“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两句,使人若见其眉头刚舒展又紧蹙的样子,从而领会到她内心的绵绵痛苦的。“才下”、“却上”两个词用得很好,两者之间有着连接的关系。

14、Thescentofredlotusisgone,autumnisonthejademat.Slightlyslackeningmybelt,AloneIstepintoaboat.Whosendsmeabrocademessagefromtheclouds?Whenthewildgeesereturn,information,Thewestpavilionisfullofmoonbeams.

15、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16、Tune:“ASprigofPlumBlossom”SorrowofSeparationLiQingzhao

17、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18、中国古代,很多男性作家在遭遇仕途的艰险、人生的不幸、流放贬谪的痛苦后,会写出了很多佳篇佳句。李清照没有这些经历,但是她有才情,就是她和丈夫分离、思念丈夫的这些事儿,就足以使她写下如此动人心魄的词章。在这儿,李清照的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也正因为如此,李清照成为了中国古代词史当中不可多得的极富特色的词人。人们对她的词之所以如此喜爱,就是她写得特别形象,特别生动,而且能够长久地回味。

19、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20、Suchfeelingscannotbedispelled,Leavingmyeyestheyentermyheart.

三、一剪梅李清照赏析

1、玉蕈: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

2、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不分白日或月夜,也无论在舟上或楼中,都是萦绕于词人心头的。

3、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

4、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5、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锦书未来,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

6、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一个人独自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7、一种相思(yì zhǒng xiāng sī),

8、TheflowersarewitheringnowAndtheriversforeverflowThesamelovethought,alasIntwoseparateplacesgrow

9、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

10、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11、Withfallenflowersfollowingtheflows,Unceasingstreamsne’erheedusfolk.Onecommonlonging,ofbothoursouls,Haseachonelanguishing,severedremote.Thenuisanceyou’reneverabletoelude–Frombrowsit’sbeenhardlydrivenapart,It’dcomeatoncetognawatyourheart.

12、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作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名得不得了

13、红藕香残玉簟秋(hóng ǒu xiāng cán yù diàn qiū)。

14、AShortSeparation–tothetuneofYijianmeiLiQingzhao

15、(2)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16、再看词的下片:“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7、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8、最妙的是最后这三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的开篇写“红藕香残玉簠秋”,心里边就像荷花残落了一样,就像那竹席一样有点发凉。又写到自己“独上兰舟”,本为消解心中的愁怨,可是心里是念兹在兹,就看对方给自己寄了信没有?从早上等到晚上,什么也没等到,“花自飘零水自流”。只好想,此时此刻他也应该在思念着我。

19、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离愁。

20、李清照是在丈夫赵明诚离家外出求学时,因不忍离别,作下此词。这首词含蓄自然地表达了词人对丈夫的相思之情,让人感受到那种淡淡的离愁别绪,黯然的情绪令人销魂。

四、一剪梅李清照赏析简短

1、刚从微蹙的眉间下来,却又隐隐爬上了心头。

2、南渡后,词人的生活困顿。1129年丈夫于农历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李清照为文祭之:“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伋:《四六谈麈》卷一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绍兴,在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当年与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饱受打击,其写作转为对现实的忧患,因此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绍兴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张汝舟,婚姻并不幸福,数月后便离异。

3、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4、Flowersdriftaloneoutofthesmell,Thecreekrunningaloneisnatural.There’sonekindoflovesickness,Comingfromtwoplaceswithsadness.Nowaycouldcuresuchasickness,Justfallingdownfrommyeyebrows,intomyheartwithsorrows.

5、*Duringthe2ndcenturyB.C.,SuWu,whenhewasacaptiveoftheHsiungNu,conveyedhisloyaltytotheHanEmperorbytyingalettertothefootofawildgoose.Intime,theexpression“thewildgoosebringsletterfromtheclouds”hasbecomeacustomaryusageinreferringtothedeliveryofanyletterormessage.

6、雁字:群雁飞时常排成“一”字或1“人”字,诗文中因以雁字称群飞的大雁。

7、李清照还在《凤凰台上忆吹箫》里表达了对丈夫的深情。在词的上片她写道:“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早上起来被子也不叠,团成—团,乱堆在床上,也不梳头。梳妆台上全是尘土,太阳都照得很高了,还不起床。为什么?一个字,想。想谁呀?想赵明诚。“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我想你想到好多事没法说给你听。“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我都瘦了,为什么呢?相思让人瘦,就像柳永说的“衣带渐竞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瘦不是因为我喝酒喝的,也不是因为我伤秋悲秋,就是想你而瘦。

8、YijianmeiLiQingzhao

9、经典诗歌欣赏编辑红梅凌风

10、您看此文用分秒,转发只需1秒哦~

11、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KennethRexrothandLingChung译)

13、看到鸿雁,词人想象着也许是丈夫托鸿雁捎来家信,她把苏武雁足传书的典故巧妙地融于眼前的情景之中,自然妥帖,余味无穷。

1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主题曲欣赏:

15、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16、裳: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17、红红的荷花已经凋落,香也已消失,

18、这是唐诗宋词品鉴的第111篇诗词

19、Who’stosendmelovelettersfromthecloudormist?Whenit’stimethatonepersonreturnest,Fullmoonshallfillmychamberwithjoyamidst.

20、思来想去,想来思去,说“此情无计可消除”我怎样才能忘了这个人呢?我怎样才能不思念他呢?我怎样才能让这种相思暂且放下呢?放下了,马上就放下了。什么叫“才下眉头”?她想对方的时候双眉紧促,现在这心思放下了,这眉头也就舒展开了。可刚把眉头舒展开一秒钟,这第二秒又开始思念了,“却上心头"。就像俗话说的“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摁住了七个,又起来了八个。

五、一剪梅李清照歌曲邓丽君

1、该词重在写别后的相思之情。上片虽没有一个离情别绪的字眼,却句句包孕,极为含蓄。下片则是直抒相思与别愁。词以浅近明白的语言,表达深思挚爱之情,缠绵感人。全词轻柔自然,歇拍三句尤为行家称赏。

2、写到这儿,词人可能颇有些埋怨,而且这一天过得挺苦,为什么呢“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这可能是上午的事,“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就到晚上了。不夸张地说,她一整天歪着个脖子朝天上看,就盼看哪只大雁能落下来,就盼着大雁的脚上挂着丈夫给自己的一封信。这就是表达一种急切的心情,想他都快想疯了,但是她写得妙,这中间没有一个字是说我想你,但是满篇都能感觉到她在思念赵明诚。

3、举目四望,相伴的只一“兰舟”而已!本是为“消愁”而来,怎奈却是“愁更愁”,相思之情不禁更重更浓。

4、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5、出自:《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原文:

6、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雁群飞回来时,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落花独自地飘零着,水独自地流淌着。

7、GentlyIunfastenmyrobeofsheersilk,Andstepaboardtheorchidboatallbymyself.Whowillbringmeembroideredlettersfromtheclouds?*Whenthewildgeesereturn,Thewestbalconyisfloodedwithmoonlight.

8、上阕共六句,接下来按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的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写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

9、Flowersdriftrandomly;waterflowsfreely.Intwodifferentplaces,wefeelthesameyearning.Nowaytogetridofthisfeeling.SoonafterIhavestoppedknittingmyeyebrows,myheartwillbeloadedwithevenmoresorrows.

10、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11、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2、已是秋天了,粉红色的荷花已经凋谢,仍散发着残留的幽香,睡在竹席上,已有了一些凉意。轻轻地提着丝裙,独自登上那精致的小船,想去散散心,排遣掉相思的苦情。仰望长空,白云悠悠,谁会将书信寄来?排成“人”字形的雁群飞回来时,清亮的月光,已经洒满了西楼。

13、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14、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着。这相思的愁苦实在无法排遣,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

15、Thescentofredlotusfades:thejadematfeelsautumnal.Gentlylooseningthesilkgown,Iboardtheorchidboatalone.Who’ssendingagildedmessageintheclouds?WhenthemigratinggeesebringwordThemoonwillbefullinthewesternchamber.

16、词人独上兰舟,本想排遣离愁;而怅望云天,偏起了怀远之思。这一句,钩连上下。它既与上句紧相衔接,写舟中所望、所思;下两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则又由此生发。可以想见,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的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了雁足传书的遐想。

17、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18、可见,李清照是一直在想他的丈夫赵明诚,可是写诗写词总不能写,我一直一直都想你吧!这就是技巧,这技巧又来源于生活。我们可能都有这种体会,你打了个盹,你手头正在忙着做一事儿,就在这几十分钟里头你没想她,可是当你坐下来刚刚安静下来一会儿,翻了个短信,看了个朋友圈,就却上心头了。说到底,分分秒秒忘不掉,秒秒分分在想他,这其实就是词人想要表达的。

19、此词是李清照前期的作品,当作于婚后不久。根据李清照带有自传性的《金石录后序》所言,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嫁与赵明诚,婚后伉俪之情甚笃,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20、ThousandfacetsoflovethoughtIcan’tforawhilekeepthemapartTheminuteslippingdownfrommyeyebrowsThemomentgoingontomy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