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的故事是一诺千金吗(100句)
一、吕不韦的故事
1、吕不韦的这一句问话,就是他看中子异的价值所在,也是解答“奇货可居”的关键。在吕不韦的眼里,子异的商品价值,不是普通的商品价值,而是政治权力这种特殊商品的价值。吕不韦要由经营商业转入经营政治,他要由买卖商品转入买卖权力,他要投资子异,拥立子异成为秦国的国王。
2、那时候吕不韦还只是个商人,一个很会做生意的商人,买进卖出,家财万贯。嬴异人作为秦国公子,因秦国经常对赵国发动侵略战争,赵国又经常性战败。所以经常受欺负的赵国对于这个人质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衣食住行等生活起居照顾的不是很到位。因此,异人每日郁郁寡欢、烦闷不已。
3、华阳夫人接受了吕不韦替异人交给她的礼物,又听说了异人对她和安国君的态度,便对异人有了好感?
4、秦庄襄王(子楚异人)公元前281年出生,此时24岁。
5、公元前251年,做了56年国君的秦昭王驾崩,时年53岁的太子安国君继承王位,此即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为太子。赵国送子楚夫人赵氏和儿子回秦国。
6、吕不韦,出生于卫国都城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地处黄河岸边的濮阳交通十分便利:溯河而上,可抵达洛阳(今河南洛阳),那里曾是周王朝的政治中心,战国时,它仍是全国屈指可数的几个繁华都市之一;顺河而下,可通往盛产鱼盐粟帛豆麦的齐、鲁(今山东境内)富庶之乡;向北过黄河,可直驰北方的大都会邯郸(今河北邯郸市);往南,黄河水与鸿沟水系、淮河平原水道交通网联结起来。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濮阳人经商致富准备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而造就了一批商人,濮阳也就成为一个相当繁荣的商业都市。
7、吕不韦不愧是一位国际级的大商人,他将异人作为投资对象来审视,精明地察觉出异人这一吕不韦是老谋深算的投资大家,他认准目标以后,行动非常慎重?在邯郸初见异人时,他声色不露,只是在心中审度盘算?回到阳翟,他先作调查,搜集有关异人各种信息,经过仔细研究,再三计算核实以后,制定出一个大胆的投资计划,决定将自己的全部资产,投资到异人这个升值空间中去?
8、(寓言故事)井底之蛙的故事
9、形容一篇文章的价值很高,或者称赞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特别出色,字字珠玑,不可多得。
10、当时养士之风甚盛,有名的战国四公子便都养有门客数千人,吕不韦也养了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种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门客,三教九流的人,应有尽有,他们各人有各人的见解和心得;都提出来写在书面上。汇集起来,成了一部二十余万言的巨着,提名“吕氏春秋”。吕不韦就把这部书作为秦国统一天下的经典。当时吕氏把这书在秦国首都咸阳公布:悬了赏格,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者,就赏赐千金(合黄金一斤)。
11、吕不韦说:“能够确立嫡子继承人的,只有华陽夫人。我吕不韦虽然不算富,也愿意拿出千金为你到西边去游说,让她立你为继承人。”
12、秦王政十年(前239年)十月,吕不韦被免职,遣出京城,前往洛阳封地。不久,吕不韦饮酖自杀。
13、☟点击下列标题即可直接观看
14、有人告诉他说:“这个年轻人是秦国太子安国君嬴柱的儿子,名叫异人,正在赵国当人质?”
15、此时的秦国公子异人身陷赵国,异人是秦孝文王的儿子,他的生母叫夏姬,夏姬不得宠,异人作为人质被打发到了赵国。秦赵两国为世仇,战事不断,赵国自然不会礼遇这位秦国的公子,异人的生活肯定是有些窘迫的。
16、历史上的吕不韦,曾在19岁的时候迎娶了邯郸城第二首富穆隘之女为妻,得其嫁妆十万刀币作为行商起点。历史上吕不韦有一妻一妾,为穆氏、赵氏,虽然吕不韦仅有一妻一妾,但两位夫人的真实姓名早已失载。
17、吕不韦设法结交异人,与异人相处得非常亲密。一日,他对异人说:“现在秦王老了,太子安国君宠爱华阳夫人,只有华阳夫人能立太子,可惜她没有儿子。你们兄弟有20多人,你排在中间,又不得宠,还长期在赵国做人质。以后安国君继任王位,你是没有希望当太子的。”异人对这一点早就看得很清楚,沮丧地说:“这又能怎么办呢?”吕不韦随即表示愿意帮助异人回国继承王位。
18、整个邯郸沸腾了,所有有钱、有地位的人都来参加竞拍,就连赵国丞相平原君也到场了,对宝物志在必得,喊价声那是此起彼伏。正当这场拍卖成胶着之势时,吕不韦喊出天价买下了“皓镧”,一并将司马空收为门客。
19、在周围环境的熏陶下,吕不韦练就了一副精明的头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游刃有余。他继承父业,以经商为生,奔走于濮阳与邯郸、阳翟(韩国城市,在今河南禹县)之间,成为“家累千金”的大富商。
20、公元前251年(秦昭王五十六年),秦昭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王,华阳夫人为王后。有一天秦王令子楚试诵诗书。子楚推辞说:“孩儿自小生长于赵国,没有师傅教导传习,不长于背诵。”秦王也就罢了,让他留宿宫中。一次,子楚乘秦王空闲时,进言道:“陛下也曾羁留赵国,赵国豪杰之士知道陛下大名的不在少数。如今陛下返秦为君,他们都惦念着您,可是陛下却连一个使臣未曾遣派去抚慰他们。孩儿担心他们会心生怨恨之心。希望大王将边境城门迟开而早闭,防患于未然。”秦王觉得他说话极有道理,为他的奇谋感到惊讶。华阳夫人乘机劝秦王立之为太子。秦王召来丞相,下诏说:“寡人的儿子数子楚最能干。”于是立子楚为太子。
二、吕不韦的故事是一诺千金吗
1、在吕不韦生活的年代,卫国已成为秦国和魏国、赵国、齐国争夺的要冲地带。卫国求助于魏国的保护,在魏的羽翼下苟延残喘。卫国没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自夸、自傲,相反,它的风俗还常遭到别国的讥议,有人把卫国以及离它不远的郑国所流行的一种音乐,称为“郑卫之音”,把它归入淫邪的一类,属于糜糜之音。
2、随您心情,1元即可。转发更佳。
3、yīzìqiānjīn
4、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洋才能迅速提高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5、吕不韦正处在为子楚被立为太子而洋洋自得的兴头里,没料想,更惊人的喜讯竟然又接踵而至。按秦国法律,太子子楚登基即位。这么多年来,吕不韦苦心经营的,不就是为了这个目的吗?可他绝没有想到这一天会来得这般快,这般突然。
6、从以后的事情来看,吕不韦投资子异,不但投入了全部财产,而且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这件事,对于吕不韦而言,不仅是一种追求利润的商业投资,也是一种由商界到政界的事业转型;进而,对于吕不韦的人生来说,更是一种追求新的生命价值的冒险。吕不韦将如此重大的问题,专程回家与父亲商量,可见他对父亲的敬爱与尊重,同时也可见他在重大问题上对父亲意见的重视;吕不韦父子之间的情深义重、心心相系的关系,也由此可见一斑。
7、赵姬是吕不韦的小妾和情人,关于二人相识的过程,历史上虽然有记载,但是因为自相矛盾不被认可,赵姬被嬴异人看上之后,嫁给嬴异人生下了嬴政,嬴异人死后赵姬和吕不韦保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情人关系。
8、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嬴政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并到雍地迎接赵太后回归咸阳,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9、安国君和一个叫做夏姬的妻子生了一个儿子叫做子楚,但是夏姬并不受宠爱,因此子楚就作为秦国的人质被派到赵国(质子是古代的一种外交手段,一般表示为了获取对方的信任或妥协,而派出皇亲国戚到对方的国家,由于当时秦国和赵国都很强大,因此倒霉的子楚就成了质子)。但期间秦国和赵国多次发生边境纠纷,那么可想而知,子楚在赵国的境遇一定不太好。
10、公元前241年,为秦国东进的形势所迫,赵、楚、魏、韩、燕五国再一次联合起来,向秦国进攻。可是五国联军不堪一击,遭秦反击后,迅速瓦解。自此,东方诸国再也无力反击,只有等待着一个个被秦消灭。
11、由于事关重大,他觉得需要同父亲商量。
12、全书共分十二纪、八览、六论三大部分。每篇又有一些子篇。十二纪按四季、十二月份排列,每一纪有纪首一篇和论文四篇共五篇,十二纪共计60子篇。八览各览有论文8篇,《有始览》缺一篇,共计63子篇。六论每论有6篇,共计36子篇。加上十二纪末的《序意》一篇,全书计有子篇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言。
13、这个“无数”是什么意思呢?迄今为止,专家学者们的理解是这样的,顺着前面农业利润十倍,商业利润百倍的话往上走,增加到一千倍一万倍,一直大到不可计量。看得出来,这是无限乐观的利润期待。然而,“无数”,还可以有另一种读法,就是将“数”作为动词读为“计数”,理解为无法计算,难以预测。如果这样读的话,吕不韦父亲所回答的“无数”就是一种对于高风险投资的谨慎评估。那么,这两种解释,究竟哪一个更符合吕不韦父子当时所面临的投资环境和决策的心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新审定,一起来作合理的判断。
14、鼎这里介绍其中的一些观点。
15、后来,秦赵两国再生罅隙,以至于秦国围攻邯郸,赵国因此要杀死子楚全家,但在吕不韦的运作之下,子楚全家死中得活,竟然都逃回了秦国。六年之后,秦王驾崩,安国君立为王,一年之后,驾崩,子楚为王,三年之后,驾崩,嬴政为王,而此时,嬴政才13岁。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至此,吕不韦独揽大权,权势可谓达到了人生的巅峰。
16、异人喜出望外,当下就与吕不韦说好,如果事成,两人共有秦国。
17、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异人破费了大量家产,为的借以钓取奇货,于是就献出了这个女子。十月(一说十二月)后,此女生下儿子名政(即秦始皇嬴政),异人就立此姬为夫人。
18、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
19、吕不韦自此居住于邯郸,并且与一位姿色非凡的舞者同住,后来这个舞者就有了身孕。恰好这一日,子楚到吕不韦家做客,就看上了这位舞者,此时子楚不知吕不韦和舞女的关系,也不知舞女已经怀孕,因此请求将舞女赐给他。吕不韦很生气,但转念一想,已经为了子楚破费家财,子楚又有望成为太子,只好隐忍将舞者献出,且隐瞒了舞者怀孕之事。怀孕期满,舞者生下一子,名政,子楚因此把舞者立为夫人。(嬴政即为秦始皇,此处信息量极大,按《史记》中说法,秦始皇嬴政是吕不韦之子,而非子楚之子)。
20、一日在邯郸城中,吕不韦偶遇异人,得知异人的身世后,他惊喜万分,自言自语道:“此奇货可居!”
三、吕不韦的故事是哪个成语
1、赵姬的身世在《史记》中有过记载,可是前后记载自相矛盾,先说:吕不韦娶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后面又说:赵欲杀子楚妻子,子楚夫人赵豪家女也,得匿,以故母子竟得活。这里赵姬成了赵国大户人家的女儿。
2、吕不韦“贩贱卖贵”的经商理念,是一般商人都知道的最起码知识,单靠这一点是难以发大财的,“奇货可居”理论才是他发家的关键。他到邯郸以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奇货可居”运用得十分娴熟。战国末期赵国的所谓“奇货”,主要是珠宝、私盐、铁等物资。吕不韦适时猎取,待价而沽,然后抓住机遇,赚得巨额利润。吕不韦在邯郸富到了什么程度?富到了他认为再挣钱已经没啥意思的地步。说他是一个经商天才,绝不为过。
3、吕不韦早年经商于阳翟,将秦国质子异人带回秦国,扶植其成为秦庄襄王后,被拜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
4、但是,最起码也要思量、考虑一下。
5、吕不韦是阳翟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起千金的家产。公元前267年(秦昭王四十年),秦国悼太子死在魏国,运回国葬在芷阳。公元前265年(昭王四十二年),他的第二个儿子安国君被立为太子。而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
6、吕不韦是极为聪明的。他知道,如果想在政治上取得巨大成功,单纯靠拉关系、贿赂官员是很不够的,必须有行之有效的举措,甚至是冒险的。他把奇货可居的经商理论应用于政治权谋,直接从高层入手,孤注一掷。在花费巨资包装质子的同时,还巧使美人计,把自己心爱的并且已经怀上了自己孩子的女人送给人质子异为妻。质子异人贪恋赵姬的美色,毫不怀疑其中有什么阴谋。
7、原来这不过是吕不韦自导自演的一场戏罢了,司马空本就是他的门客,那“皓镧”也只是个赝品。
8、图文来自网络(侵联删)
9、后来,吕不韦下令把一千金和《吕氏春秋》一起挂在都城咸阳的城门上,并宣布道:“谁能指出本书错误,删去一字或增加一字者赏给千金。”“一字千金”的故事也就由此而来。
10、可以想见,青年时期的吕不韦应当是一个英俊伟岸、玉树临风式的美男子,而且足智多谋,受到众多女人的青睐。史籍上没有告诉我们吕不韦有几个妻妾,但从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信息看,他对女性的钟情和难以割舍的痴情是显而易见的。并且,被他玩于股掌之间的女人也都醉情于他,死心塌地地忠于他,为他严守机密,配合默契。
11、首先,秦灭亡了在巩地(今河南巩县)苟延残喘的小国东周。东周及西周,是战国前期在周王室的领土内分裂出的两个小国。公元前256年,秦昭王灭西周,同年,周赧王死,从此挂名的周天子不存在了。但东周仍遗存着,它的统治者称周公。周公虽不称为“天子”,然而毕竟是周王室的残余,所以他的存在,被秦国统治者视为统一中国的一大障碍。可是无缘无故地去消灭他,会受到道义上的谴责。
12、吕不韦,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人。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他的一生充满传奇的色彩,人生如戏,吕不韦的人生大戏未免也太精彩点了吧?
13、在《吕氏春秋》成书以前,虽然已有诸子百家的许多著作问世,并流传天下,但是像吕不韦那样有组织、有计划集体编写文集的,却是第一回。而且,在现存的先秦诸子著作中,像《吕氏春秋》这样的体裁,也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意义上,《吕氏春秋》的编纂和问世,实乃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大创举。
14、对于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吕不韦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自然也是褒贬不有人说他是成功的商人,优秀的政治家,也有人说他是奸商,拨弄政治风云,总之对他的评价我们也不可偏废其只听取一家之言。吕不韦的功在哪里?他编写了《吕氏春秋》,却不只采纳一家之言,而汇集了百家思想,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至今都还有些参考价值。吕不韦的失败在哪里?“君要臣死不得不死”,他忘记了自己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他也许是嬴政的父亲,但是嬴政并非愿意受到这个傲慢的吕公所操纵,嬴政是谁?他是千古一帝,自然不会受制于吕不韦,尤其是在关系上不清不楚,却又把握了秦国大权的吕不韦,尤其招嬴政嫉恨。吕不韦,难逃一死。
15、其实,吕不韦此举至少收到了几个方面的效果:
16、话说春秋战国时期,河南省有一个商人,名字叫做吕不韦,这个人非常精明,往来各地,贩卖商品,积累下万贯家财。那么说他有多少钱呢?按照今天的说法,他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都有学区房,在顺义有别墅,不仅如此,家里还有矿。
17、其强行过继,吃相难看,性质更恶劣,显得目的性又太强。
18、不过前提是这个冷灶你得烧的起来。
19、这点不用吕不韦说,华阳夫人自己也知道。
20、这话很有效,深深打动了华阳夫人的心。于是,华阳夫人就对安国君说:“我有幸得到宠爱,却不幸没有儿子。我看异人最贤,愿意立他为嫡子。这样我以后也就有了依靠。”安国君答应了,还与华阳夫人郑重其事地刻玉符立约,以示不再反悔。
四、下列哪个说的不是吕不韦的故事
1、如今孝文王已经老迈,一旦驾崩,赵国虽仍有异人为质,也没有资历与秦相国亲近了。”于是,赵王打算将异人送回秦国,但不久后秦赵爆发战争。
2、吕不韦于是拿出五百金给异人,让他广交天下宾客,又有五百金置买奇宝珍玩,自己携带前去秦国。他见到华陽夫人的姐姐,通过她把珍宝献给华陽夫人,趁机称赞异人贤明,宾客遍天下,常常日夜哭着思念太子和华陽夫人,说:“异人把夫人当做自己的上天!”
3、庄襄王即位三年之后死去,太子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仲父”。秦王年纪还小,太后常常和吕不韦私通。
4、也正是这第二件事,为吕不韦招来了杀身之祸,随着嬴政年龄增长,到22岁,嬴政亲理朝政,在得知吕不韦之事后(其实还有很多其他事情,但过于少儿不宜,此处不再详述),免除吕不韦的相职,放逐到巴蜀之地。吕不韦知大势已去,饮毒酒自杀。
5、华陽夫人听了大喜,吕不韦又通过她姐姐劝说华陽夫人:“靠容貌侍奉别人,年老色衰则恩爱松弛。现在夫人虽受到宠爱却没有儿子,不趁着年华正盛自己早些在各个儿子中选一个贤良孝顺的,推举他为嫡子,等到年老恩爱淡漠时,即便想说一句话,也做不到了。现在异人贤明,又知道自己排行居中,做不了嫡子,夫人如果这时候提拔他,异人就从无国变成了有国,夫人也从无子变成了有子,便会终身在秦国得到宠幸。”
6、秦庄襄公当上国王以后不久就封赵姬为王后,为了报答吕不韦赐给他食邑千户,吕不韦渐渐地开始掌控秦国的权利,等到秦庄襄公去世,秦始皇继位以后,吕不韦作为赵姬以前的旧情人,依然经常和她厮混在一起,引起了秦始皇强烈的不满,之后,秦王嬴政年纪越来越长,对他的不满也越来越多。
7、同样,这也是吕不韦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不解决,极有可能华阳夫人会选择其他在咸阳的王子。
8、在先秦诸子著作中,《吕氏春秋》被列为杂家,其实,这个“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兼收并蓄,博采众家之长,用自己的主导思想将其贯穿。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9、庄襄王在位仅三年便病死了,由他十三岁的儿子政(赵姬所生)接王位,便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始皇,尊吕不韦为仲父,行政大权全操在吕不韦和赵姬的手中。
10、吕不韦当政期间,秦国在中原地区稳步扩展,并最终在战国后期的整个战局中,确立了主动与优势的地位。
11、司马迁:“不韦及嫪毐贵,封号文信侯。人之告嫪毐,毐闻之。秦王验左右,未发。上之雍郊,毐恐祸起,乃与党谋,矫太后玺发卒以反蕲年宫。发吏攻毐,毐败亡走,追斩之好畤,遂灭其宗。而吕不韦由此绌矣。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结子楚亲,使诸侯之士斐然争入事秦。”
12、总结他的一生,或者可以用“四个才”来概括:经商天才、政治奇才、文化怪才和情场鬼才。
13、吕不韦利用宰相的地位,高薪聘请了上千个满腹经纶的文人学士,组成了文化写作班子,专门在浩瀚的古籍经典中广泛搜集资料,撰写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经国济世的文章,取名《吕览》。这就是著名的《吕氏春秋》。
14、宠极爱还歇,妒深情却疏。
15、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16、书编写好后,吕不韦非常高兴,派人把这部书放到秦国都城咸阳的城门上,并且许诺:如果有人能在这部书上增加或者减去一个字,就奖赏他一千两黄金。于是《吕氏春秋》这部书因为“一字千金”,所有人都知道了。
17、↓为什么点个“在看”就这么难↓
18、所以才会有“夫人大喜”这四个字。
19、实事求是地讲,吕不韦组织编著的《吕氏春秋》不失为一部名著,是一个思维缜密、一石多鸟的重大文化举措,是他执政期间做的一件文化大事。《吕氏春秋》既是吕不韦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秦始皇提供了执政的借鉴。可惜,由于吕不韦个人的过失,使秦始皇对这部书弃而不用,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吕氏春秋》的价值逐渐为后人领悟,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20、吕不韦的很多观点、做事方法,就是到了现代,仍然是比较超前的。有的成功人士,在他们身上乃至创业的道路上,依稀可以看到吕不韦的影子。吕不韦的确是一个千古奇才,但他利欲心太重,没有像范蠡那样激流勇退,结果落了个自杀身亡的悲惨结局。这也是吕不韦给某些所谓成功人士留下的最可借鉴的教训,最值得三思。
五、吕不韦的故事是哪一个
1、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物值得大写特写,他就是生活在战国末期的吕不韦。身为商人的吕不韦,他开创了商人从政的历史先河,甚至说他左右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毫不过分。作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天使投资人、最大的投机家,他经商的智谋与手段,即便到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仍值得学习和借鉴。
2、回到家中吕不韦问父亲:“种地可获利几倍呢?”
3、在治国为政方面,除主张严刑峻法的法治以外,还倡导加强礼义教化。由吕不韦主编的《吕氏春秋》有《上德》一篇,其中说道:“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意思是,以“德”和“义”来引导天下,可以收到不用“赏”、“罚”手段而使民心归善、邪恶不生的功效。这种德、刑并用的思想,与秦国专任刑罚的传统有着很大的不同。反映到对东方六国兼并的策略上,也就形成了刚、柔相济的两手:如同对待东周和卫国一样,除使用武力彻底消灭,有时还加以笼络、安抚。
4、吕不韦作为当时的一名成功的商人,他囤积财富的方式有很多,阳翟这个城市是吕不韦大展拳脚的地方,即使在战国,整个时代都轻视商业发展,吕不韦依旧靠着自身的聪明才智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经商有道,而成为了秦国小有名气的一个商人。公元前258年,吕不韦来到了赵国,在赵国的都城邯郸遇到了异人。当时他在赵国做生意看到路上的异人,觉得此人不凡。要知道,异人是作为人质被送到赵国的,在秦国被嫌弃在赵国受冷落,异人的处境和地位可见一斑,别人都觉得异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唯独吕不韦,在他眼里异人就是一个宝,他从做生意的角度分析认为可以拿这个异人做投资,认为奇货可居,这便是奇货可居的由来。
5、吕家本就是商贾之家,经营珠宝玉器的行当。吕不韦继承家业后,励精图治,往来各国,他很会做生意,低买高卖,资产成倍的不断增长。
6、吕不韦认为嬴异人奇货可居,就把他当作了商品来投资,以期他日异人为王,即可获利无数。吕不韦不仅出资照顾异人,并且加以栽培,还为异人到秦国东奔西走,争取安国君宠妃华阳夫人的欢心,使得异人认华阳夫人为母妃,凭借着华阳夫人得宠,被封为了嗣子。安国君死后异人便继承了王位,成为秦庄襄王。
7、公元前249年(庄襄王元年),东周竟不自量力地联合各诸侯国图谋进攻秦国。吕不韦瞅准时机,亲自率兵轻而易举地征服东周,将其领地并入秦国版图。吕不韦又下令:将周公迁往阳人(今河南临汝西),让他奉其祭祀,延续着有名无权的周人宗室。
8、吕不韦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将所见所闻记下,综合在一起成为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字。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9、如果说,现代一夫一妻,小两口生不出孩子,可能双方某个人必定有问题。但是对于安国君来说,他有20多个儿子(女儿还没算,如果按照一比一来算,恐怕女儿也有20多个),就说明他这个人生育没问题。而华阳夫人生不出来是她自己问题,注定她正常途径无法有子嗣。
10、战国末秦相。濮阳人。《史记》则云不韦为"阳翟大贾",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秦昭王末年,昭王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立爱姬华阳夫人为正夫人。公子子楚为安国君之中子,为秦质子居于赵,因无内援而甚不得志。不韦贾于邯郸而见子楚,以为"奇货可居",乃劝说子楚去结交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若借其力可以成为安国君之继承者。不韦资助子楚千金,使其归秦,又以五百金购珍宝献与华阳夫人。后来华阳夫人果然劝安国君立子楚为嫡嗣。昭王卒,安国君立,是为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子楚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以吕不韦为丞相,封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但《战国策》则云"食蓝田十二县",疑此事或在食河南洛阳之先。当时
11、为了进一步笼络住异人,让异人对自己言听计从,吕不韦又准备将自己的一个漂亮情人“送”给异人。潇洒、有钱的吕不韦,在邯郸与一个叫赵姬的姑娘相好。赵姬不仅容貌姣艳,而且能歌善舞,很得吕不韦的喜欢,可吕不韦并不是那种能让男女欢爱束缚住手脚的人。
12、吕不韦说到最后,见华阳夫人的姐姐被自己的话打动了,便请她将礼物转交给华阳夫人?
13、他还把书的内容写在布匹上,并将之刊布在咸阳的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若有人能增删一字,就给予一千金的奖励。但是最后也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
14、吕不韦(生卒年不详),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人,战国末期政治家、思想家,杂家学派代表人物。他在赵国邯郸经商时,与羸异人结识,他资助羸异人返回秦国。羸异人继位为秦庄襄王后,吕不韦拜丞相。羸政继位后,尊称吕不韦为“仲父”。他曾组织门下三千食客编撰《吕氏春秋》一书。
15、“一字千金”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用来形容文章不可修改、价值很高的成语。当人们夸赞某人诗文精妙时,可用“一字千金”进行赞美。
16、秦相吕不韦叫门客著《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出布告,称有能增减一字的,就赏千金。
17、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异人后大喜,说:“异人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以待高价售出。”(成语“奇货可居”的出典)。
18、三年后秦庄襄王驾崩,赵姬的儿子嬴政继位为秦王,由于嬴政年幼便尊吕不韦为相父,吕不韦在秦国的地位无人能及。利用异人进军政界终成为权势滔天,财产不可计数的秦国丞相、秦王的相父,吕不韦奇货可居的这笔买卖算是做成了。
19、《吕氏春秋》对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也做了发展和运用。它说:“古之王者,其所为少,其所因(因袭)多。因者君术也,为者,臣道也。”(《审分览·任数》)《吕氏春秋》还认为,君主只要在用人上下功夫,别的事就可“无为”:“贤主劳于求人,而佚于治事。”(《季冬纪·士节》)
20、吕不韦奇货可居的故事,说简单点就是结交落魄秦国公子,帮他成为秦国太子甚至秦王的过程。也正因有吕不韦的例子上,后世不少人都想用这一招来实现自己的人生跃迁。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