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中秋节故事200字(100句)

2023-01-04 14:16:5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中秋节故事

1、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2、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有很多。

3、那时的月亮不象如今这么亮,颜色一片昏黄。姑娘们登上月宫,摘下桂花掺进谷子里,你一杵我一杵,舂得一颗颗大米白白的,映得月儿透亮透亮。

4、漢朝河西人,修道成仙,後因犯事,被罰月宮砍桂。李白詩曰:欲圻月中桂,持為寒者薪。

5、主管:陆军第八十集团军政治工作部

6、中国记忆·传统节日《糖瓜粘·灶王节》小年来啦!

7、中秋节的第一主角是月饼。关于月饼的来历,传说很多,较流行的观点是出现在唐朝。唐初,东突厥势力强大,李渊太原起兵时曾向突厥始毕可汗称臣,以换取北方的相对安定。唐朝建立后,突厥一方面支持薛举、刘武周等割据势力,与唐朝分庭抗礼。

8、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9、尤其是到了清朝,要掌握京民过中秋节的正确打开方式,除了要与亲友互赠月饼果品,在皓月当空之际举行供月、赏月等仪式,还须佐以饮用桂花酒之节。其实,桂花酒早已有之,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但清代时中秋节饮桂花酒则变成了既定习俗。

10、吴刚折桂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11、“当兵之后,你是否深切地感受到自己之前所做的行为是多么的幼稚和愚蠢。如果你不当兵,你就无法体会到。等你那个时候,再醒悟时,才叫是后悔一辈子。”意料之中,无人应答。那你们怎么理解后半句呢?

12、《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白居易有《霓裳羽衣舞歌和微之》诗,对此曲的结构和舞姿作了细致的描绘。

13、“喂,妈妈,我一切都好不要挂念,女儿虽然远离家乡也无法和你们团圆,但是我不后悔选择这身衣服,当兵是为了千万家的安全,保家卫国是我的职责。我很想你们,妈妈不要哭,女儿一定会为你们争光的,你们在家要注意身体哦。爸爸妈妈,中秋节快乐……”

14、我很多年在外求学,如果没有母亲每次寄来的手工月饼提醒我,估计都要忘了中秋这个日子了。

15、 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 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 光下自己的影子,拉了过来,连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16、毕业后被芭学园这一类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洗脑”后

17、《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18、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19、不知道是哪一年,来了一个叫亚西的男人。这个亚西是个窥视癖,爱好悄没声地跑到月亮门外偷着看月亮姑娘。月亮姑娘气急了,把所有的门“啪、啪、啪”全关上了。

20、中秋与酒到底有着怎样的渊源?

二、中秋节故事200字

1、苏轼中秋饮下的这杯浊酒里,承载着对至亲深深的怀念,也寄托着他对世间所有离别之人的希冀和祝福。

2、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3、让我们听一听他们的中秋故事

4、原本今年的中秋佳节理应和家人一起团圆,但是由于部队任务的需要,延迟的迷彩绿让我对头顶的那轮明月,有了更深的体会。

5、《中秋月》白杨叔叔读给孩子们的诗!

6、记得中秋节那天,是我刚刚入伍的第二天。白天的训练安排的满满当当,没有一点空闲时间,总算到了晚饭时间,可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就餐,饭后便开始压被子和整理内务。

7、“中秋节”自古有之,所以它也成了许多文人墨客笔下的绝佳题材:

8、每到八月十五月亮圆了,姑娘想念家乡思念亲人了,就把细腻洁白的细粉洒到人间,白白的米粉纷纷扬扬洒落下来,化作了如水的清辉,把山水大地映得清晰明净。

9、后羿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10、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11、故事八:月下独酌诗人李白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自己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12、之後中秋佳節吃月餅習俗便在民間傳廣開來。

13、月亮为什么这么亮每年八月十五的晚上,月光照亮了村庄的前山后,阿美人的姑娘们就聚集在一块杵米磨谷,歌唱丰收。传说很久很久以前,阿里山和月亮之间有一拱美丽的虹桥相连,从地面走向月亮并不困难,特别是八月十五满月那一夜,阿里山上就有许多身穿五彩达戈纹衣裳的姑娘,背着装满谷子的藤篓,一个接一个地攀上虹桥,登上月亮。

14、老师的建议,令我瞬间清醒过来

15、和谐。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6、中国自古是农耕民族,而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尤其到了八月中秋,正式各种农作物、果蔬陆续成熟的时候,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即秋天的中间这天作为节日,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17、姑娘们登上月宫,摘下桂花掺进谷子里,你一杵我一杵,舂得一颗颗大米白白的,映得月儿透亮透亮。

18、从清代开始,它逐渐变成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在民间艺人手里,兔儿爷有了兔首人身,手持玉杵的形象。甚至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十分讨人喜欢。

19、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20、中秋节假期前一天,一年一度,李跃儿芭学园的孩子们和老师在园里过中秋节。做月饼;做灯笼、挂灯笼;老师们演《嫦娥奔月》戏剧给孩子们看……园里到处浓浓的中秋节气息。

三、中秋节故事嫦娥奔月简短概括

1、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

2、(统筹:陈思潞、蔡婉芃、孙凯、朱昊、孙孝忠、霍俊池、赵春盛、刘俊辉、张涛、刘晓帅、马嵩、马开元、郑天明、程舰)

3、每一本绘本,都有它自己的寓意与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境。我们希望在孩子结束一天的生活之前,由我们的爸爸或妈妈给他们一个温馨的晚安吻,一起听一个睡前故事,或一起分享一本绘本故事。

4、“月到中秋分外明,酒到十五格外醇。”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无论是阖家团聚,还是挚友相会,总是一个与酒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传统节日,真可谓“中秋无酒不成节”。

5、傍晚,逢蒙一个人偷偷溜回来,闯进羿的家里,逼着嫦娥交出神药。嫦娥大声呼救,可是羿打猎还没有回来,周围也没有别的人家。嫦娥急了,心想:“绝不能让无耻的逢蒙抢到神药。”她打开药包,把药全部吞进嘴里。

6、中秋节传说故事一:嫦娥奔月

7、致力于儿童公益阅读推广

8、我直想乘风上天去质问天公,可是这天路没法打通,想送个信吧信也难通。满堂只有蜡烛高烧光闪闪,照耀得酒宴上红彤彤。让我们慢慢把酒喝几盅,让我们慢慢把曲唱到终。

9、每天一个晚安故事陪伴你

10、据说有一年中秋,唐玄宗吃着胡饼,赏着月亮,忽然说道:“胡饼,胡饼,饼虽好吃,名字难听。”杨玉环看着皎洁的月亮,回道:“中秋,赏月,吃团圆饼,不如把这种饼称为月饼吧!“唐玄宗闻听,拍手叫好。从此,这种带馅儿的小胡饼,就被称作月饼。

11、中秋佳节到了,一家不圆万家圆,是军人最真实的写照。来自精锐利剑旅的一名四级军士长张昱,在今年却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中秋节。

12、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

13、蹦蹦,你的牙怎么嵌在胡萝卜里了|一天一个睡前故事

14、傍晚,后羿回到家,四处都找不到嫦娥。听说白天发生的事后,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逢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15、当然,唐玄宗赏月,必然不会忘了深受宠爱的杨贵妃。《开元天宝遗事》中说,在公元755年八月十五日的晚上,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起来到大明宫的蓬莱池畔赏月,但却没找到一个望月最佳之地,这让皇帝大为不悦,随即下令在池塘西边修建一个“望月台”,并许下了一个来年要在高台上与杨贵妃依偎望月的承诺。

16、你好,吴刚伐桂是关于中秋节的故事。吴刚是古代神话人物,被天帝惩罚在月宫伐桂树。仰望一轮明月,可见月亮中有些阴影,传说那是吴刚在伐桂。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神桂不仅高大,而且能自己愈合斧伤。因为月中吴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然而不幸却犯了天条,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打发到寂寞的月宫,令他在广寒宫前伐桂树,只有砍倒桂树才能免罪。可是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伤就马上愈合了,所以他也只好不断地砍下去。望采纳。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8、来到军营的第二天,我清楚地记得那是我在军营过的第一个中秋节。在万家团圆的时刻,那顿团圆饭是和战友们一起吃的,虽然我们那个时候还都不太熟悉和了解,但丰富的节日活动,让我们彼此加深了印象。

19、希望对你有帮助:嫦娥奔月

20、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

四、中秋节故事英文

1、又是一年中秋佳节。每到这个时候,入伍第一个中秋节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们欢聚一堂、共度中秋的场景,总是历历在目,难以忘却。

2、为了不让我上学迟到,您把车扶起来,把我抱上车,坚持送我去学校。等到放学回家后我看到您的胳膊上磨出了血,再看看您穿的那件衣服,都已经磨破了,您的腿更是青一块紫一块的,肿的很明显,但是您却跟没事人一样,像往常一样给我做饭,我的眼睛湿润了!

3、依据有一是唐宋以前的典籍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有关中秋节的文字记录,更没有有关中秋节中的重要食物“月饼”的记载。中国现存最早的岁时节日典籍,如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没有中秋节,其他重要的节日典籍,比如隋杜台卿的《玉烛宝典》、唐韩鄂的《岁华纪丽》中,也没有中秋节。

4、吴刚伐桂。月亮上面有一棵桂花树,有一个叫吴刚的人因为学仙时犯了错误,被惩罚到月宫里砍伐这棵桂花树,可是无论吴刚怎么努力,这棵桂花树就是砍不倒,因此月亮也有了桂魄,桂宫的称呼。

5、每日为你推送最暖心的睡前故事

6、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7、我非常喜欢唱歌给他们听

8、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9、必须说的秘密|一天一个睡前故事

10、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直烤得大地冒烟,庄稼枯死,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留下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11、明天是中秋节,在家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做月饼,边做边哼唱中秋节歌谣;可以制作灯笼;还可以和孩子把中秋传说故事演成戏剧。

12、姑娘从此再也回不了家乡,想妈妈眼泪汪汪。她每天都在桂花树下舂米,一杵一杵,舂得白米细又细,匀又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谷子杵成了白米,白米杵成了细粉。

13、中国记忆·传统节日《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

14、近几年,水井坊这个拥有600年传世酒坊的白酒品牌,一直致力于深挖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与活化优秀传统文化。前不久,水井坊再登有着600余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皇家太庙,举办了一场“传世盛典”白酒大秀,不仅有传统秋酿仪式、非遗技艺酿酒大师现场收徒,还有像“水井坊博物馆壹号”这样集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手工雕琢的传世佳酿面世,彰显了中国五千年文明沉淀出的传世之美。

15、大家还知道关于中秋的故事吗?

16、农历八月是秋天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头一天,所以八月十五就叫中秋节。每到中秋节,一家人都要团聚,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17、家属理解他工作的特殊性,前不久,为了陪伴他,特意从河南安阳老家,带着他朝思暮想的女儿、带着一路风尘和期盼来到连队,陪他度过坚守战位的中秋节。女儿两岁半,上次元旦休假,女儿还不太会说话,这次见面,不仅什么都会说,而且金句频出,经常逗得他哈哈大笑。中秋节这天,炊事班分发了月饼,营队还特意为他们准备了小礼物,他带着组织的关心和慰问回到家属院,在千里他乡的风筝之都,一家人其乐融融,终于坐在一起吃上了中秋团圆饭。

18、现在,美欣的歌都为孩子而唱……

19、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的矛盾过程

20、嫦娥始终想要和后羿再次相遇,那就只能再次做出长生不老药,而被送往月宫的玉兔便成了嫦娥最好的帮手,以后每到中秋之时,地面的人们便可以看到月球全貌,据说就有人看到,月宫之中有一只玉兔,正拿着玉杵捣制丹药。而人间的百姓们,知道嫦娥的遭遇之后,也非常的同情她,于是每到中秋之时,便通过赏月,吃月饼等方式来纪念嫦娥,再后来,中秋节也变成了寄托对故乡,亲人思念之情的节日,寄托着期盼家人团结,家庭和谐美满的节日。

五、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1、故事九:玄宗游月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

2、大概从前年开始,老师们演给孩子看的戏剧开场之前,增添了一个迷人的环节——李跃儿芭学园家长们身着美丽的汉服或旗袍,弹奏起古筝、古琴、吉他,美妙动听的古乐把流传千年的古老传说引上场,在孩子们心里,留下音乐、文学、戏剧、服饰等中华文化的启蒙。

3、五谷丰收堆满仓,老老嫩嫩喜喜洋洋呵

4、大羿回来之后,才发觉嫦娥已经不见了,这时他才看到,在天空之中月亮上,嫦娥正站在一棵桂树之下,凝望着他。虽然嫦娥为了不让长生不老药落入歹人手中,才自己服下了长生不老药,但是这件事情被天帝知道后,他仍然要处罚了嫦娥,让她独自一人呆在月宫上,永远忍受无尽的孤独和寂寞。

5、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6、新兵时的中秋节是我在异乡过得第一个节日,也是那个中秋节使我懂得了,军人就应该有一颗在军营中舍小家燃烧自我,点亮万家灯火的红心。

7、在清末明初时就开始流传

8、后羿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逢蒙也混了进来。

9、让宝贝们打开心灵,让我们的心贴在一起

10、虾仔你快高长大啰,帮手阿爷去睇牛羊喔.......

11、在当代中国,中秋节应该是春节、端午节以外最大的传统节日了,但与春节和端午节相比,中秋节的历史远非人们想象的那么久远。

12、李靖凯旋之日正好是八月恰巧当晚有吐鲁番人向李渊献饼祝捷。李渊其时正与群臣分享李靖胜利的喜讯,看到圆圆的祝捷饼十分高兴,笑对当空,脱口而出——“应将胡饼邀蟾蜍”。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应该邀请月亮之神下凡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可口的胡饼。

13、冰壶秋月宾饯日月宾饯日月冰壸秋月不日不月霸王风月百星不如一月步月登云闭月羞花残冬腊月嘲风弄月嘲风咏月春花秋月

14、学界一般的观点是,中秋节形成于唐宋,盛于明清,但是,从宋代开始一直到清代末年,尽管有许多关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记载,如宋吴自牧《梦梁录》中的“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登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髙歌,以卜竟夕之欢”。

15、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16、传说有三位神仙,化身为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济老人,但只有兔子没有,后来兔子告诉老人:“你们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进去,神仙们大受感动,于是将兔子送到了广寒宫成了玉兔,后来,玉兔就在广寒宫里和嫦娥相伴,并捣制长生不老药。

17、♫没什么声音比妈妈和老师的歌声更好听了♫

18、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19、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已逃走,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嫦娥,这时他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思念妻子,便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时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20、起義成功,元大都被攻克。朱元璋高興,自比把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