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语录体(100句)
一、孔子的语录
1、孔子语录精华100句,也是公考申论必备哦~快来一起学习吧!
2、(鸟快要死的时候,叫声是悲切的,人快要死的时候,说话是善良的。)
3、·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信,无以知人也。(出处)《论语·尧曰篇第二十》(译文)不懂得天命,就不能做君子;不知道礼仪,就不能立身处世;不善于分辨别人的话语,就不能真正了解他。
4、(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看见利益要能想到是否合乎道义,见到危难要敢于献身。
5、(广泛地学习,专心致志,恳切地求教,多思考当前的实际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6、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摘孔子《论语》
7、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摘孔子《论语》
8、·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中有才能的人,结交士人中有仁德的人。
9、(君子的心胸坦荡开朗,小人的心胸则狭隘忧愁。)
10、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摘孔子《论语》
12、不迁怒,不贰过。
13、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5、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论语》
16、郭德纲手撕爱徒后,我又开始为“师道”担心了
1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8、解释:对可以交往的人而不与之交往,是错失了人;对不可以交谈的人而与之交谈,是失言。”他认为只有聪明人(知者)才能做到既不失人又不失言。
19、(向前看好象在前面,忽然间又好象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古代的文化典籍开阔我的视野,又用礼法来约束我的行为。)
20、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摘孔子《大学》
二、孔子的语录体
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能牺牲生命来成全仁德。)
3、君子不会根据言论推举选拔人才,也不会因为某人有缺点错误而废弃他的言论。
4、(一个人能够做到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就不会招致别人的怨恨了。)
5、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6、(当他未得到官职的时候,唯恐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官职,又唯恐丢失掉。假若害怕丢失掉,便什么坏事都能干出来。)
7、(主张不同,不相互商量事情。)
8、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修订《诗》、《书》、《礼》、《乐》,序《周易》,撰写《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著名的儒家学派经典《论语》。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
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处)《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译文)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
1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11、(一个人不应该发愁没有官位俸禄,而应该发愁没有为官的本领。不应该发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追求能够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才能。)
1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3、(只知读书而不深入思考,就势必惘然而无所获,但只知思考而不肯读书,也是很危险的。)
14、·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去爱别人、恨别人。
15、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摘孔子《中庸》
16、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处)《论语·子路第十三》(译文)君子与人和谐,但不一定要求观点相同;小人追求观点相同,但不一定和谐。
18、解释: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去促成别人的坏事。
19、孔子语录:施诸已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摘孔子《中庸》
20、·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出处)《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政的意思就是正。您带头走正路,谁敢不正呢?
三、《孔子语录》
1、一个人内在的质朴胜过外在的文采就会显得粗野,外在的文采胜过内在的质朴就未免浮夸虚伪。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恰当,然后才能成为君子。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摘孔子《论语》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解释:不在那个职位,就不谋划那方面的政事。
5、解释:了解一个人,要看他的所作所为,不仅了解他的过去,还要观察他的现在,这样的话,对那个人的了解还会不全面吗?
6、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出处)《论语·雍也篇第六》(译文)智者喜爱水,仁者喜爱山;智者好动,仁者好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1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摘孔子《论语》
11、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12、翻译:学习,并不断实践,有什么能比这更令人感到愉快的吗?
13、或曰:“以德报怨”。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1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摘孔子《大学》
15、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6、话要说在点子上
17、·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漤矣。(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译文)君子在困窘面前能坚守节操不动摇,人小遇到困窘就会胡作非为。
18、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9、(年轻人是可怕的,因为怎么能知道他的将来不如我们现在呢?但如果一个人到了五十岁还默默无闻,他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20、·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出处)《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犯了错误而不改正,这就是错上加错了。
四、孔子的语录体的散文集
1、朝闻道,夕死可矣。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3、道不同,不相为谋。——摘孔子《论语》
4、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5、孔子说:“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6、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摘孔子《论语》
7、(一个人固守道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主张又不能坚定不移,这种人有他不能算有,没有他不能算无。)
8、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9、·君子不器。(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不要像定型的器皿一样,要博学多识,具有可塑性。
10、·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出处)《论语·季氏篇第十六》(译文)不怕贫穷,而怕财富不均;不怕人口少,而怕不安定。·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11、有杀身以成仁。——摘孔子《论语》
1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摘孔子《论语》
13、在现实生活中我也深有体会,一本书读第一遍时可能不太理解作者的意图,但多读几遍后,往往会有新的理解和感悟。
14、·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出处)《论语·里仁篇第四》(译文)君子心怀道德,小人却一心想着自己的土地。君子是怀畏刑法,小人只是想着贪图实惠。
15、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6、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摘孔子《中庸》
17、翻译: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18、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9、·用志不分,乃疑于神。(出处)《列子·黄帝第二》(译文)用心专一而不分散,就会达到神妙境界。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孔子的语录
1、(我从十五岁开始致力于学习,三十岁便能自立于社会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理不再迷惑不解,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界的规律,六十岁对听到的事情能领会贯通,并能辨别是非真伪,七十岁时做事能随心所欲,但又不会超出礼法的规范。)
2、听到传闻不加考证随意传播,就是抛弃了道德。
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4、解释:到了严寒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树是不落叶的。正如”士穷见节义,世乱识忠臣。“
5、(做好了官,有余力就要学习,学习好了,有余力就去做官。)
6、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论语》
7、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成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出处)《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懂得了就是懂得了,没有懂就是没有懂,这才是真懂。
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君子吃饭无求过饱,……做事要勤奋,说话要谨慎,并能接近有道理的人,向他学习,以纠正自己的缺点,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人了。)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2、孔子认为,言辞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本质是用来沟通的,主要是信息传递互换,没必要非得有好口才。
13、念佛人个个身上都有佛光,神奇、不可思议!
14、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我,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
1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政就是正的意思。如果你能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行正道呢?)
17、出自:春秋孔子的《大学·第一章》。
18、(《关睢》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哀婉而不伤恸。)
19、(子张问:“什么是五种美德?”孔子说:“君子对人民施加恩惠,却不耗费财用;使百姓劳苦,百姓却无怨言;自己有所欲求却不贪婪;安宁矜持却不骄横;威严却不凶猛。”……子张又说:“什么是四种恶行?”孔子说:“事先不经教育,犯了罪就杀头叫做肆虐;不先告诫便要求有成效,这叫粗暴;发布命令迟缓,却突然限期完成,这叫残害人;同是给人赏赐,却出手吝啬,这叫只进不出的财务衙门。)
20、解释:用功读书便忘记了吃饭,陶醉在学问里,便忘了忧愁,不知道衰老要到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