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关于中秋的故事50字左右(100句)

2023-01-04 14:19:5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关于中秋的故事

1、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这时正好王允瞧见。王允为宣扬他的女儿长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说:“我的女儿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过,赶紧躲在云彩后面。”因此,貂婵也就被人们称为“闭月”了。

2、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之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3、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 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 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4、皓月当空,赏月抒怀

5、这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且三者之间颇有关联。有传说是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与嫦娥保管。逢蒙(后羿的徒弟)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欲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后升仙飞天,由于割舍不下后羿,嫦娥滞留于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只能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早日配好成仙之药,让后羿能到广寒宫与她团聚。

6、宝宝阅读华东群189926484

7、从古至今,中秋节夜,年年岁岁月相似,岁岁年年情不同……

8、月宫边有一棵桂花树,一个叫吴刚的男子因为在学仙时有过失,被罚到月亮上来砍桂花树,只要把桂树砍倒了,他的罚期就满了。

9、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10、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11、相传月宫里有一个人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把他贬谪到月宫,每天都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以示惩处。

12、中秋节传说故事四:玄宗游月

13、这棵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会立即合拢。李白在《赠崔司户文昆季》一诗中写道:“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14、风筝是创新音悦教育体系的创始及实践机构,同时也是乐团专业连锁管理机构。秉承“快乐风筝,音悦人生”的理念,致力于为各个层级的音乐爱好者,不论是个人还是团体,提供线上及线下的快乐音乐体验解决方案。从幼年音乐通识教育到老年乐团培训,从初级乐器兴趣之选到专业乐团演出,从体验教学到音乐公益,以“ME(音悦体验者)”为核心,量身打造快乐音乐的体验方案,让每一个音乐爱好者都能享受音悦人生。

15、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16、这样,年复一年,吴刚总是砍不光这棵月桂树。而只有在每年八月十六那天,才有一片树叶从月亮上掉落地面上。谁家最勤劳,金叶子就飘到谁家,那家就有无穷无尽的财富。

17、故事十:貂蝉拜月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动乱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18、明月当空,或与家人欢聚,共享团圆宴;或约三五好友共酌,把酒言欢。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间,每一杯美酒中,不仅深藏着深情与厚谊,更是千年传统文化的传承。正如水井坊所言:“600年,每一杯都是活着的传承。”

19、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20、故事二:兔爷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京城地区爆发一场瘟疫,很多人染上瘟疫,恐惧、绝望的气氛笼罩着整个京城。身居月亮广寒宫的嫦娥目睹百姓的苦难,心中不忍,便派自己身边的玉兔下凡为百姓祛灾除病。玉兔下界后担心百姓忌讳自己的白色装扮,便在途中借了神像的战袍与铠甲穿上。为更快治愈所有病人,玉兔时而骑虎或鹿,时而骑象或麒麟,长途跋涉为百姓治病。忙中出错,双耳外露。同时,百姓们窥见月亮上终日捣药的玉兔不见了,大家终于明白这个兔面人身的郎中乃是嫦娥派下来的玉兔。玉兔回宫后,百姓非常感激他,供奉其为祛灾除病之神。并用泥塑造了玉兔的各种形象,有骑鹿的,有乘凤的,有披挂着铠甲的,样子千姿百态非常可爱。

二、关于中秋的故事50字左右

1、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2、注:皓月初升,如金镜临空,桂影“卧”于长阶。秋蝉鸣叫凌乱不去京都路远,欲捷径,只有月宫仙境(“蓝桥”指神仙宫)。

3、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节选)

4、宝宝阅读华中西南总群129680910

5、中秋节晚上,合家围坐在一起,吃着瓜果,听奶奶讲那过去的事情。

6、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7、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8、而正好在这时,有一只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仙,被召上天宫登记,它正好就遇到了被天帝处罚,押往月宫的嫦娥。这只兔子就非常好奇,嫦娥到底犯了什么罪行?一番打听后,它知道了嫦娥被迫服下长生不老药,飞向月宫的事情。它很同情嫦娥,认为嫦娥被判罚,让她永远忍受孤独寂寞,很不公平,它想要帮助嫦娥。它忽然就想到自己有几个孩子,在一番思考后,兔子回到家中,它决定将自己的一个孩子,送到月宫之中,去陪伴嫦娥,让她没有那么孤独。

9、实际上,古代很多关于八月月圆的故事都跟一位月亮仙子有关。在阴历8月15的晚上,小孩子都能看到月亮上有一位女子。

10、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11、羿看到老百姓太可怜了,就用足力气弯弓搭箭,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最后一个太阳吓得认了错,羿才留下它,让它早出晚归,为百姓多做好事。

12、玉兔捣药: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就会立即出仙。

13、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14、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15、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16、故事七:玉兔捣药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传说吴刚的妻子与炎帝之孙伯陵私通,吴刚一怒之下杀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阳神炎帝,被发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树。但月桂树随砍即合,吴刚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叶就会长回树上,经过了这么久,吴刚仍然没能砍倒月桂树。吴刚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个儿子分别变成蟾蜍、兔和蛇飞上月亮陪伴吴刚。为了帮助父亲早日砍倒桂树,玉兔便不停地把砍下的枝叶捣碎。

17、农历八月是秋天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头一天,所以八月十五就叫中秋节。每到中秋节,一家人都要团聚,所以,中秋节也叫团圆节。

18、TheMoonFairyLady:ChangE

19、“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20、后羿舍不得嫦娥,因此久久没有下定决定该如何处理这颗药,就把灵药带回家后放置一边。结果嫦娥没有受得住诱惑,偷吃了灵药,飞上天宫,从此和后羿分隔两地。

三、关于中秋的故事有哪些或者传说

1、近几年,水井坊这个拥有600年传世酒坊的白酒品牌,一直致力于深挖历史文化内涵,传承与活化优秀传统文化。前不久,水井坊再登有着600余年历史文化积淀的皇家太庙,举办了一场“传世盛典”白酒大秀,不仅有传统秋酿仪式、非遗技艺酿酒大师现场收徒,还有像“水井坊博物馆壹号”这样集多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全手工雕琢的传世佳酿面世,彰显了中国五千年文明沉淀出的传世之美。

2、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3、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4、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用神弓,射掉了九个太阳,保护了人民,受到了王母娘娘的称赞,并且得到一颗灵药。如果二人分享即可长生不老,如果一人独食即可升天成仙。

5、中秋节还有一些有趣的习俗,比如在福建就有“抛帕招亲”的习俗。这一天在广场上可以看到打扮模样像“嫦娥”的姑娘们,唱歌扔手帕,抢到“嫦娥”手帕的可以领赏,若是未婚男子抢到手帕,又对该女子有好感,便可以将手帕还给“嫦娥”。

6、月映杯处处都展现着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以国宝《千里江山图》为设计灵感,以传统酒具“觚”的造型为原型,大气的山水对应舒展的云卷纹,上配一轮圆月。华夏江山里,祥云衬圆月,寓意中秋佳节,万事呈祥、家业圆满之美意。

7、碧空无云,清风明月,在他人载歌载舞欢庆中秋之际,另一位唐诗界“大咖”韩愈,却在边饮酒,边赋诗,向好友张功曹“吐槽”心中的不平。

8、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9、秦镜满。素娥未肯,分秋一半。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孤兔凄凉照水,晓风起、银河西转。摩泪眼。瑶台梦回人远。注:天上月满,秋已过半。羁旅瓜泾,词人与爱人不得团聚,埋怨圆月不肯为离人着想也作半圆状,梦醒后空一场,泪眼摩挲。

10、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节选)

11、吴刚伐桂: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花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汉朝西河人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砍伐桂树。

12、大羿回来之后,才发觉嫦娥已经不见了,这时他才看到,在天空之中月亮上,嫦娥正站在一棵桂树之下,凝望着他。虽然嫦娥为了不让长生不老药落入歹人手中,才自己服下了长生不老药,但是这件事情被天帝知道后,他仍然要处罚了嫦娥,让她独自一人呆在月宫上,永远忍受无尽的孤独和寂寞。

13、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14、注:诗人独自在屋内静享月光,遥想妻子与家人同在天涯相望。美好的月色不堪赠送,只能希冀梦里相见。

15、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据现存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淮南子》等古书。

16、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7、相传月亮里面除了嫦娥,还有玉兔相伴呢。每到月圆之夜,人们看到玉兔在桂树下捣药,据说玉兔捣的药能治百病,在八月十五这天夜里,撒向凡间。

18、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19、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20、照野霜凝,入河桂湿,一一冰壶相映。殊方路永。更分破秋光,尽成悲镜。

四、关于中秋的故事100字

1、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注:此词的主角是闺中思妇,在水亭旁久望归期。隔着帷幔屏风描画新长出来的眉毛,薄雾中月亮时隐时现,流露出淡淡的伤感。

2、一杯传承600年的美酒是什么样?

3、Longlongago,therewasabeautifulwomannamedChangE,andshewasHouYi’swife.Oneday,HouYistoletheelixiroflifefromagoddess.

4、注:月如宝镜明亮,光照万里。诗人忍不住突发奇想,多想与月一起乘船遨游银河啊。

5、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

6、中秋节还有三个神话故事:

7、唐初,中秋才真正成为一种民俗节日,与“中秋节”画上等号。当时,上至皇家帝王,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欢在中秋节赏月。帝王望月之时,又怎少得了美人和美酒?

8、突然,嫦娥的身体变得像羽毛一样轻。她不由自主地飞出窗口,向天空飞去。

9、轻轻地吻孩子的额头或脸颊,充满爱意的说声:“晚安,我爱你宝贝”这也是鼓励孩子表达内心情绪的方法之一呢。

10、赏月——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彩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而又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往往通宵达旦。

11、妖怪油炸饼|一天一个睡前故事

12、2018年中秋佳节将至,又是举杯共饮时。水井坊再度推出“月映杯[千里江山版]”。

13、傍晚,逢蒙一个人偷偷溜回来,闯进羿的家里,逼着嫦娥交出神药。嫦娥大声呼救,可是羿打猎还没有回来,周围也没有别的人家。嫦娥急了,心想:“绝不能让无耻的逢蒙抢到神药。”她打开药包,把药全部吞进嘴里。

14、注:“飞”字把窗外之月引入镜中,思乡情绪如刀割于心。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了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忧己忧民,悲从中来。

15、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

16、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

17、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女子叫做嫦娥,她是后羿的妻子。有一天,后羿偷了一位神仙的长生不老药,而他美丽的妻子嫦娥偷偷喝下了长生不老药。喝下药之后她发现自己飘浮起来并飞向了月亮。

18、关于中秋节,在民间一直流传着很多神话传说。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和中秋节有关的神话传说。中秋节和月亮,赏月有关,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月球上有一座宫殿,叫广寒宫,而嫦娥仙子便居住在广寒宫之中。据说,每当月圆之夜,夜幕降临后,人们便可以看到月球上,嫦娥独自一人在一棵桂树之下,凝望着地面。

19、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得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20、赏月:Admirethefullmoon

五、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1、洞仙歌·泗州中秋作(节选)

2、故事九:玄宗游月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3、“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4、曾几何时,中秋节变成了商业意味浓厚的“月饼节”,过节的习俗简化成了侧重休闲的吃饭旅游。虽然我们仍在热闹地过中秋,但对节日背后的传统文化的记忆,却只剩下了一些零碎的符号,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正在悄然断裂。这个中秋,来和孩子说说中秋故事,过一个有中国味儿的中秋节。

5、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6、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7、当然,唐玄宗赏月,必然不会忘了深受宠爱的杨贵妃。《开元天宝遗事》中说,在公元755年八月十五日的晚上,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起来到大明宫的蓬莱池畔赏月,但却没找到一个望月最佳之地,这让皇帝大为不悦,随即下令在池塘西边修建一个“望月台”,并许下了一个来年要在高台上与杨贵妃依偎望月的承诺。

8、传说月中有桂树,《淮南子》已言“月中有桂树”,后来的传说更加具体,桂树旁又添了一个伐桂之人吴刚。月中之桂树与吴刚的传说,以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一《天咫》所载最为具体,其云:“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意思是说吴刚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发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高达五百丈,随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这种永无休止的劳动为对吴刚的惩罚。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9、中秋节吃杨桃那是因为这个时候刚好是杨桃大量上市的时候,金秋八月是各种水果最丰盛收获的时候.摆上月饼、杨桃,西瓜、苹果、梨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是一件十分温馨的事情。

10、可是无论吴刚怎样努力,树也只是受一道刀伤就马上愈合了,桂树总也砍不倒,因此月亮也有了“桂宫”、“桂魄”的别名,“蟾宫折桂”也由此而出。毛泽东的词提到的“吴刚捧出桂花酒”,也是中秋名饮。

11、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12、昆仑山上的西王母,为了褒奖大羿,便送给了他一颗丹药,据说这颗丹药吃了之后,便可以长生不老,大羿有一位十分美丽的妻子,叫做嫦娥,他们夫妻感情非常好,大羿因此不愿离开嫦娥,便将这颗长生不老药藏了起来,大羿有众多弟子,向他学习武艺,大羿有长生不老药的事,不知怎么就被他的一个弟子知道了。

13、傍晚后羿带着徒弟回来了。正好看见妻子飞向天空,向月亮飞去,那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中秋。晚上后羿十分想念妻子嫦娥,就在自家后花园摆上嫦娥爱吃的甜点,水果,象征着团圆的月饼,遥望星空,对着一轮皓月,拜妻,月亮更大更圆了,嫦娥轻步走出广寒宫,和后羿遥相对望。

14、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自古便有祭月,赏月的一些习俗,在中秋节这一天,通常家人们会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赏桂花,在一些地区,中秋节的习俗,还有饮桂花酒等等。在古代,客居他乡的游子们,在中秋节这一天,吃月饼,赏月,赋诗来寄托对故乡的思念,中秋节也是我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15、注:思念胞弟,而以离别短暂宽慰自己。“婵娟”代指明月,那么只要亲人健在,就可打破时空的界限,好似神交,是做么旷达的心境!

16、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17、玉兔捣药嫦娥身边有只玉兔。据说嫦娥身体变轻,开始升空时,惶恐中抱起了一直喂养的白兔。白兔便随她一起上了月亮。玉兔在月宫有一只捣药杵,夜晚在药臼中捣制长生不老的灵药。这个神话传到日本后,变成了玉兔在捣年糕。

18、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19、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2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