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罗隐是哪朝诗人(100句)

2023-01-06 14:55:2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罗隐是哪个朝代的

1、接下来具体描写菊花的外观,白菊如剪裁而成的雪花,密密的花蕊纤细柔软;金菊的花蕾刚刚绽放,却流溢出清香的芬芳。

2、这首《西施》尽管表面是在写西施,其实诗人内心还是有所指,明着为西施翻案,但是骨子里却是讽刺了当时的社会现象。历来咏西施的诗篇多把亡吴的根由归之于女色,客观上为封建统治者开脱或减轻了罪责。罗隐这首小诗的特异之处,就是反对这种传统观念,破除了“女人是祸水”的论调,闪射出新的思想光辉。

3、罗隐正在暗自感叹,忽然发现不远处有几枝野菊花,在阳光下正璀璨地绽放,丝毫没有因为无人欣赏而感到孤寂。诗人走到近前,又细细端详,于是便有了创作灵感。

4、吕洞宾下到凡间,化作一个半大小子,直奔当地一位年最长、艺最高的理发师傅罗隐家里,请他收留为徒。罗隐见来人面慈目善,便答应了。吕洞宾学艺勤快,敬师如父,不多久就学成一手好功夫,在当地很快就有了些名气。

5、罗隐,字昭谏,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总共考了十多次进士试,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他是唐末的一位文学家。他想要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但是他考了十来次都没有考上。在黄巢起义后,他为了躲避战乱隐居了。等他五十五岁的那年终于完成了当官的梦想。他依附于吴越王,先后当了郎中等职务。公元910年,他去世。罗隐的诗体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认识,他在诗中曾经为书生得到的冷遇抱不平。罗隐虽然没有得到唐王朝的重用,但他却没有计较个人得失,始终维护唐王朝。唐朝叛臣想要用高官厚禄将他召去,却被他回绝,他还建议吴越王去灭掉这叛臣。

6、他一想,给人除发就象佛门剃度一样,干脆叫剃刀得了,就这样中国第一把剃刀诞生了。从此后他开始了走街串巷给人剃头治虱疮,技术越来越高,设备越来越讲究,唐朝咸通年间,他已经是江淮一带的名人了!

7、巡抚皮生农、总兵不得录,和“不是人”,一看妈呀一声大叫,掉头就跑。吕洞宾一看,想跑,哪成啊!这三家伙都是难剃的头,不剃掉他们,不知还会有多少老百姓遭殃。

8、于是,注定不能靠脸吃饭的罗隐开启了靠嘴怼人的段子手生涯。

9、考了大半辈子,屡战屡败的罗隐,后人却把他的公园建在文峰塔下,“绝妙的反讽”。

10、郑畋也听说罗隐非常有才华,加上女儿的强烈要求,就安排了一个家宴,让女儿躲在一边儿(垂帘而窥之)。

11、戎昱,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

12、但,这只是表面。除了感同才子罗隐的“难言之隐”,作为一位考古工作者,郑嘉励还看到了另一件事。

13、这首诗大约创作于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在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后,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该诗表面上写花影,实际上是影射王安石,对王安石新政的不满。

14、“它最大的价值,是浙江明清时期县城一级保存格局最完整的城墙,也是山地型城市城墙做法的典型。”郑嘉励说。

15、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16、鹭鸶淡淡的斜阳照耀在绿树成荫的柳树上,鹭鸶的头顶白色的羽毛随风摆动,倒映在水中,不要再向人们夸自己洁白,自己也有想吃鱼的念头呀!是这个吗?能帮你一点忙吗?

17、那就让我来揭露生活本来的面目吧,既然你们都不愿出声。

18、罗隐是晚唐的才子,却因为性格执拗而得罪了一些王公大臣,于是在科考中总是铩羽而归。诗人郁郁不得志,便经常借助诗歌抒写惆怅和愤懑心情,这首诗也是借咏物而刺世之作。

19、卢汝弼 (《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

20、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

二、罗隐是哪朝诗人

1、晋代的陶渊明喜欢菊的淡雅清逸,诗人采菊东篱,悠然自得;苏轼爱惜菊的素静恬淡,一幅轻肌弱骨,却又金蕊泛流霞。人们喜爱菊花的空灵绝俗,也盛赞其为花中君子,更是热情讴歌菊花的淡泊。下面介绍罗隐的一首咏菊诗,全文无一个菊字,却意蕴深邃。

2、施肩吾,字希圣,洪州人。元和十年登第,隐洪州之西山,为诗奇丽。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为《幼女词》和《诮山中叟》.

3、欢迎来稿,长短不拘,只要原创

4、写这首诗的人叫罗隐,和李白杜甫是一个朝代的人,

5、李约 字存博,汧公勉之子,自称萧斋。官兵部员外郎。其诗语言朴实,感情沉郁。诗十首,皆是不错的作品,其中尤以《观祈雨》为最善。

6、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7、于良史 徐州张建封从事。

8、A.咏物诗B.边塞诗C.思乡诗

9、点击标题下面“中国美业深度论坛”可长期关注更多最新资讯。

10、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

11、因为罗隐在写这首的时候,正沉浸在第十次落榜的痛苦中。

12、从去年开始,为配合新登古城有机更新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新登南门、西门、东门等区域进行考古发掘,如今依然在继续。

13、丘为(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事继母孝,尝有灵芝生堂下。屡试不第,归山攻读数年,天宝初年,进士及第,累官至太子右庶子,贞元四年(788)为由前左散骑常侍致仕。年八十余,而母无恙,给以俸禄之半。

14、虽然连续十年落榜,但是罗隐是真的有些本事的,最终皇上听说了他的名头后,想要给他一次机会,就吩咐给他安排了一场面试。

15、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

16、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虽然自己家在如皋,欲归不得,羁旅之愁难以为怀,但仍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17、BACAB

18、老叫花教了吕洞宾几句控制剃刀的口诀,他立刻铭记于心。教完之后就把剃头刀送给了吕洞宾,就在此时,牢门打开了,牢头一指先砍这老家伙:“带走……”

19、投稿|1552802132@qq.com

20、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马黎宋浩

三、罗隐是唐代的吗

1、按此说罗祖应是唐明皇时人,但《净发须知》又说罗祖于献宗时,曾为皇帝“整顿龙颜”,皇帝赐给金玉真珠,不受而归。但唐朝并无“献宗”皇帝,传闻恐有失实之处。民间还传说,武则天时,她的儿子驴头太子性格暴虐,谁为他剃头都伺候不好,他动辄杀人。罗祖虽年幼,但手艺精湛。自动替师傅去为驴头太子剃头,挽救了天下的剃头师傅,因而被尊为祖师。

2、罗隐曾经和当朝大臣韦贻范很偶然的同乘一条船,罗隐一时兴起大声吟诗。

3、《花影》这首诗哪两句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4、吕洞宾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被定了个杀人罪,被打入了死牢,那人原本是“不是人”杀的,他想找个替罪羊,就把那人的脑袋又放在了脖子上,用后面那一撮头发拽着,吕洞宾把头发一剃掉,脑袋就掉下来了,结果就把吕洞宾诬陷成了杀人犯。

5、《蜂》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

6、然后,皇上来了,什么都没看到,只看到一张惊天动地的脸。

7、“瑞雪兆丰年”对农业的好处是很好的 。首先,雪下的越厚,大地与空气之问隔离,维持了地温,促进了小麦生长;其次,春暖时节雪化尽,因其雪水浸入的土层深厚,利于植物防旱并从中吸取养分。

8、为什么每个年代的人都会在这里造城?专业说法是:古今叠压型城市。一方面,说明杜稜在筑城的时候,选址合理——合理即唯一。另一方面,古人搞建设,造房子,通常在前人的房基上加筑台基,从工程的效率上来讲,最省工。

9、诗人故意让九泉之下的玄宗出来现身说法,告诫后来的帝王不要诿过于人,讽刺是够辛辣的。联系《西施》作比照,一咏史,一感时,题材不同,而精神实质并无二致。这样看来,《西施》的意义又何止为历史作翻案而已!

10、如果说非要给罗隐的十次落榜找个理由的话,只有一个字来解释:丑!

11、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2、历史上对罗颖的评价除盛唐时节的大佳赞扬之外,其余在各朝代中对其评价都是褒贬不一的。究其主观原因在于罗隐的作品过于犀利。唐朝时,写讽刺诗出名的诗人并不在少数,而罗隐的作品是以讽刺和通俗易懂而为大众所熟知。这类诗写多了,于百姓层面会认为罗隐是一个好诗人,但是和那些引用名家经典的正派诗人相比,罗隐的格调就显得过于低了。他们认为罗颖的作品讽刺而浅俗,尤其在宋朝认为其作品太过直白,甚至违背了儒家的中庸之道,故对其慢慢就忽略了。

13、(4)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14、也不知哪朝哪代,有个皇帝头上长着三只虱子。这三只虱子非同一般,它们趴在皇帝的头顶上,弄得皇帝一身痒酥了,觉得十分舒服。久而久之,这位皇帝嗜痒成癖,头上也就少不得这三只虱子。

15、重重叠叠: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瑶台:华贵的亭台。几度:几次。童:男仆。这两句说,亭台上的花影太厚了,几次叫仆人扫都扫不掉。收拾去: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收拾走了。教:让。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现,好像是月亮送来的。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这两句说,太阳落了,花影刚刚消失,明月升起,它又随着月光出现了。

16、这个世界公平吗?说说实话,有时候还真特么的不公平:有些人考不上是因为自己不行,可是罗隐明明很有才华嘛,为什么也十次不举?

17、十年两茫茫,我还是长得跟身份证上的照片一样别致,也还是一样的没有做出一点像样的成绩,只是花容月貌的你怎么也还没有找到一个好人家呢?我想了又想,可能只有一个原因:那是因为你和我都是不如人啊!

18、少时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开元中,张说为丽正殿修书使,奏请知章入书院,同撰《六典》及《文纂》。后接太常少卿,迁礼部侍郎,加集贤院学士,改授工部侍郎。俄迁秘书监。他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里,诏赐镜湖剡川一曲,御制诗以赠行,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建千秋观以隐居其内,未几卒,年八十六。肃宗赠礼部尚书。

19、没水洗碗头相传,在很久以前,有着乞丐身、皇帝嘴之称的罗隐一路行乞到夏茂大木头(读音:tei,现为长阜村),正值炎炎夏季,罗隐口渴难耐,就向一妇人讨水喝,谁知那女子不给,慌忙关闭大门,无奈的罗隐只好沿村换户乞食来到洋元万坑村。此时的罗隐又饥又渴,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水喝,不过美丽的女子看他很饥饿的样子,就给了一碗米饭和茶水。感激妇人给予的救助,罗隐随口道:“万坑水如垒、旱死大木头。”从那以后,万坑村常年不旱,而长阜这个村,家家户户旱得都没水洗碗头了。

20、对不起,虽然李白很牛很大咖,也写过很多关于喝酒的名句,但是这一首名为《自谴》的诗真不是李白写的。

四、罗隐在哪个朝代

1、是的,我很丑,我还不温柔,那又怎样呢?

2、罗隐反对嫁罪妇女的态度是一贯的。僖宗广明年间(880—881),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皇帝仓皇出逃四川,至光启元年(885)才返回京城。诗人有《帝幸蜀》一首绝句记述这件事:“马嵬山色翠依依,又见銮舆幸蜀归。泉下阿蛮应有语,这回休更怨杨妃。”

3、金昌绪(生卒年不详),今浙江杭州市人,余不详。

4、这两则故事都是民间流传版本,颇有些神话的趣味。吕洞宾是神话人物,因此也不可能在正史中记载,倒是有几本可查的书籍,记载了罗隐(罗真人)确有其人……

5、张祜(生卒年不详),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河南沁阳人。早年寓居苏州,后至长安,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

6、例如只为著名的有赵飞燕、褒姒、桃花夫人等等,那都是所谓的红颜祸水的女人,一些人把很多的事情都怪罪到了这些女子们的身上,其实这横着的一种说法,那完全没有根据。

7、采:采取,这里指采取花蜜。

8、我们到底是无法懂得古人心思的。

9、新登人每天上下班,逛老城,眼前所见的新登古城墙,实际是明清时期的石砌城墙,由三部分组成,外侧为规整的条石,内侧为碎石和泥浆混合层,再内为夯土层。早期的修建较为规整,做工也考究,但晚期尤其是近代修葺的就粗糙很多,做工也不是很考究。

10、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全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为红日逐渐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变化,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变化。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表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变化,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11、吕洞宾这才知道,他就是终南山道人,钟离权,因吕洞宾为人剃头治病,普度众生,功德圆满。钟离权是特意下山度他入道的,于是,吕洞宾便跟钟离权上了终南山,修道多年以后,便四海云游……

12、捧剑仆,咸阳郭氏之仆也。虽在奴隶,尝以望水眺云为事。

13、为善诗,与王维(约701 — 约761)、刘长卿(约726 — 约786)友善,时相唱和。80多岁辞官还,贞元间(785年正月—805年八月)卒,年九十六。相传是唐代享寿最高的一位诗人。其诗大抵为五言,格调清幽淡逸,多写田园风物,为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作者之一。以《题农父庐舍》、《寻西山隐者不遇》、《左掖梨花》、《泛若耶溪》等较著名。例如:“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左掖梨花》),堪称佳句;“春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题农父庐舍》),工于炼字,王安石《泊船瓜洲》之“春风又绿江南岸”盖脱胎于此。原有集,已佚。

14、我们美发业其实也有祖师爷,只不过近代慢慢被很多人遗忘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老师傅,基本上很少人不知道这段历史。原因在于以前大部分理发店都是师傅带徒弟的形式传授技艺,所以师傅一般都比较重视传承这段历史,而近几十年来,美发行业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从业人员较几十年前多了数十上百倍,所以形成了一个信息的断层,80%的从业人员都把这段民间历史给遗忘了。

15、张南史,字季直,幽州人。好弈棋。其后折节读书,遂入诗境,以试参军。避乱,居扬州。

16、于鹄 大历、贞元间诗人也。

17、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18、只是,后来他们分开了,再见面的时候已经十年后。

19、命题人:附小香港路校区丁洁

20、“阿蛮”即“阿瞒”的通假,是唐玄宗的小名。前一回玄宗避安史之乱入蜀,于马嵬坡缢杀杨妃以杜塞天下人口。这一回僖宗再次酿成祸乱奔亡,可找不到新的替罪羊了。

五、罗隐是什么朝代

1、杜秋娘,杜牧《杜秋娘诗序》云:杜秋,金陵女也,年十五为李奇妾,后奇叛来,籍之入宫,有宠于景陵。穆宗即位,命秋娘为皇子傅母。皇子壮,封漳王,被罪废削,秋因赐归故乡。

2、A、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3、谁知道,不见也无非是个相思而已,一见,恰如炎炎夏日喝了一瓶雪碧——心飞扬,透心凉。

4、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5、让他来跟劳资对诗啊,信不信劳资用脚趾头写的东西都比他强?

6、老爷一看,吓得哆唆起来:“你干嘛?”,吕洞宾摇摇头:“老爷,你的病除发方能根治,我来给你除发”。

7、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8、(1)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

9、一对小情侣在灞桥边折柳惜别,泪眼婆娑,被罗隐看到了,罗隐大嘴一撇:

10、张乔(生卒年不详),今安徽贵池人

11、毕竟你参加考试就是为了要当公务员,而公务员是代表政府形象的,你这得这么丑,咳咳,总是会影响市容的嘛,对不对?

12、(作者)罗隐(朝代)唐扩展资料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13、(郑畋少女好罗隐诗,常欲委身,一日隐谒畋。畋命其女隐帘窥之。见其寝陋,遂终身不读江东篇什。)

14、造城墙是古代的最大工程,却往往会有拖延症。

15、也就是说,按照古人的设计理念,人们站在南城门的城楼上远眺,刚好可以看到文峰塔。如今,不偏不倚,钟楼刚好把塔挡住了。

16、说一句诗你肯定听说过,也有可能你还说过不知道多少遍——如果你是一个会喝酒的人。

17、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18、出身甘肃李氏姑臧房,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初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后官至幽州营田副使、检校吏部员外郎,迁检校考功郎中,加御史中丞,为右散骑常侍。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

19、那天,他站在南门,沿着甬道拍了一张照片。道路蜿蜒径直而上,远处,可以看到一个现代钟楼,高高矗立。

20、白居易写过一首诗,“人生七十稀,我年幸过之。”白居易都觉得能够活到70岁以上,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