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七律诗(100句)
一、重阳节诗词
1、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2、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
3、除了赏菊,古人还会共饮菊花酒。这种酒用菊花杂和黍米酿成,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古代被认为是延年益寿的长命酒。
4、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
5、译文:江水倒映秋影大雁刚刚南飞,与朋友带上美酒一起登高望远。尘世烦扰平生难逢让人开口一笑的事,满山盛开的菊花我定要插满头才归。只应纵情痛饮酬答重阳佳节,不必怀忧登临叹恨落日余晖。人生短暂古往今来皆是如此,不必像齐景公那般对着牛山独自流泪。
6、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7、此日知何日,他乡忆故乡。乱山深处过重阳。走马吹花、无复少年狂。
8、白日去如箭,达者惜分阴。问君何苦,长抱冰炭利名心。冀望封侯一品,侥倖升仙三岛,不死解烧金。听取百年曲,三叹有遗音。会良朋,逢美景,井频斟。昔人已矣,松下泉底不如今。幸遇重阳佳节,高处红萸黄菊,好把醉乡寻。澹澹飞鸿没,千古共销魂。
9、这首诗的后两句,如果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难办到。作者采取另一种方式:紧接着感情的激流,出现一泓微波荡漾的湖面,看似平静,实则更加深沉。
10、九日悲秋不到心。凤城歌管有新音。风凋碧柳愁眉淡,露染黄花笑靥深。
11、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12、照江叠节,载画舫之清冰;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风雨满城,何幸两重阳之近;江山如画,尚从前赤壁之游。槁秸申酬,轮嗣布。
13、云入授衣假,风吹闲宇凉。
14、霜风渐欲作重阳,熠熠溪边野菊香。久废山行疲荦确,尚能村醉舞淋浪。独眠林下梦魂好,回首人间忧患长。杀马毁车从此逝,子来何处问行藏。
15、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
16、2006年10月30日。。。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自古众多诗人吟颂寄怀,其中最著名的是(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关于重阳节诗歌:
17、卷325:019〖嘉兴九日寄丹阳亲故〗(权德舆):穷年路岐客,西望思茫茫。积水曾南渡,浮云失旧乡。海边寻别墅,愁里见重阳。草露荷衣冷,山风菊酒香。独谣看坠叶,远目遍秋光。更羡登攀处,烟花满练塘。
18、授衣月:指农历九月。授衣假:唐国学每年九月的假期。
19、湛湛长空黑。更那堪、斜风细雨,乱愁如织。老眼平生空四海,赖有高楼百尺。看浩荡、千崖秋色。白发书生神州泪,尽凄凉、不向牛山滴。
20、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二、重阳节七律诗
1、冷落寒芳一径幽。无诗无酒若为酬。一生几得花前醉,两鬓难禁客里秋。
2、这首诗的抒情手法亦变化多端,第一句用“望乡台”一词突出了诗人乡心之切;第二句以客中送客更突出了在异乡的孤独感;第三句直抒胸中之苦,感情强烈;第四句却委婉别致,借景抒情,以鸿雁的不知南中之苦来反衬自己的思乡之情,这样反复地抒发更是突出了乡愁之浓烈。
3、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
4、自作英王胄,斯乐不可窥。
5、是菊花开日,当君乘兴秋。
6、登高望远海,召客得英才。
7、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8、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唐)司空图
9、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10、茱萸房重雨霏微,去国逢秋此恨稀。目极暂登台上望,心遥长向梦中归。
11、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12、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13、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14、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
15、以上所述,不当处请友斧正。
16、(89)九日登清水营城
17、(17)九日蓝田崔氏庄
18、却登郡楼望,松色寒转碧。
19、朱帘卷丽日。翠幕蔽重阳。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开冰带井水。和粉杂生香。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早菱生软角。初莲开细房。愿陪仙鹤举。洛浦听笙簧。
20、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
三、重阳节诗词名句
1、诸人听得,只麽饮气吞声。山僧闻之,不免袖中出手。
2、今于此,撷取唐诗人孟浩然代表作,五律《秋登万山寄张五》,与友共赏。曰:
3、九日登高处,群山入望赊。
4、卷459:047〖闰九月九日独饮〗(白居易):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
5、夜月楼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来去。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随分杯盘,等闲歌舞。问他有甚堪悲处?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
6、齐歌送清扬,起舞乱参差。
7、蟋蟀期归晚,茱萸节候新。
8、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9、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
10、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11、夷险虽异时,古今岂殊状。
12、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
13、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4、 采桑子 重阳
15、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
16、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九日(唐)杨衡
17、清明风日好,历落江山望。极远何萧条,中留坐惆怅。
18、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19、浮云暝鸟飞将尽,始达青山新月前。
20、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四、重阳节诗词
1、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2、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3、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
4、忆得高堂临别语,授衣时节望还家。
5、(39)蜀中九日/九日登高
6、秋风词更远,窃捓挚翟铡?九日登巴台(唐)白居易
7、《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8、龙沙即此地,旧俗坐为邻。
9、《晋书.孟嘉传》载﹐九月九日,桓温曾大聚佐僚于龙山。后遂以“龙山会”称重阳登高聚会。
10、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11、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
12、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重阳日酬李观(唐)皇甫冉
13、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14、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15、卷058:011〖闰九月九日幸总持寺登浮图应制〗(李峤):闰节开重真游下大千。花寒仍荐菊,座晚更披莲。刹凤回雕辇,帆虹间彩旃。还将西梵曲,助入南薰弦。
16、赏析:在咏菊诗中,“龙山之会”、“落帽人”是常被引用的典故。李白把这个典故与自己的龙山之游紧密结合在一起抒发了内心的失意愤懑、旷达洒脱的复杂感情。
17、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18、赏析:汉文帝筑有一座高高的望仙台,这天登临时曙色正要散开。三晋的云山都向着北方,二陵的风雨从东边过来。当年守关的令尹谁认识?河上公一去就不再回来。不如就近寻找彭泽宰,一起畅饮陶醉在菊花酒杯中。
19、云木疏黄秋满川,茱萸风里一尊前。
20、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五、重阳节诗词作品
1、楚客凛秋时,桓公旧台上。
2、故考证《易经》中有依据,是鬼节,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篇,便是说这重阳节的,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也叫鬼节,古代有重阳节插茱萸的习惯。
3、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4、鬓发已甘尘路白,菊花犹送塞垣黄。
5、(赏析):重阳佳节,诗人登楼远望,但见群山环绕、雨歇霜霁、菊花怒放、秋色如画。诗人头插茱萸漫赏菊花,想到陶渊明把酒醉卧东篱的豁达,心中无限向往!
6、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7、大明韬日月,旷野号禽兽。
8、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9、《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代:李清照
10、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11、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12、客心惊暮序,宾雁下襄州。
13、(66)少年游·重阳过后
14、却驱羸马向前去,牢落路岐非所能。
15、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16、《送张参明经举兼向泾州觐省》:十五彩衣年,承欢慈母前。孝廉因岁贡,怀橘向秦川。四座推文举,中郎许仲宣。泛舟江上别,谁不仰神仙。《西上辞母坟》:高盖山头日影微,黄昏独立宿禽稀。林间滴酒空垂泪,不见丁宁嘱早归。《步虚》:阿母亲教学步虚,三元长遣下蓬壶。云韶韵俗停瑶瑟,鸾鹤飞低拂宝炉。《忆母》:母在江之南,儿在淮之北。相逢叙梦中,牵衣喜且哭。
17、东弥夏首阔,西拒荆门壮。
18、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
19、凄清,浅醉还醒,愁不肯,与诗评。记长楸走马,雕弓笮柳,前事休评。紫萸一枝传赐,梦谁到、汉家陵。尽乌纱便随风去,要天知道,华发如此星星,歌罢涕零。
20、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