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馆王维的思想感情(100句)
一、竹里馆王维
1、备注填写(宝贝计划),
2、《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常常独自坐竹林之中,弹着古琴以抒寂寞的情怀。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3、《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诗中“独坐幽篁里”这一句写出了作者所在的地点,环境。(幽篁:指幽深的竹林。独坐幽篁里:是指独自闲坐在幽静的竹林里。)
4、《终南别业》是王维的代表作,我特别喜欢这首诗,这首诗将他晚年的心态揭示的更为真实细致。这首诗之所以特别有名、特别精彩,便是因为颈联那一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名句。我在中国诗词大会里也说过,我个人最喜欢的人生境界就是王维的那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所表现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在古诗词里按照平仄格律应该读“坐看(kān)云起时”,当然中小学有时候会把它统读,不太讲究这个,在此我做一下说明。
5、少年时的王维丰神玉朗、姿容秀丽,更何况多才多艺,胸中还有一份豪侠之气,对佛理、佛法尚缺乏人生的领悟。15岁时入京复试,他口中吟唱的是“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那时他对边塞充满了向往,说“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可是人到中年,他经历坎坷,却也终于出使塞外,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阔景象出现在他眼前的时候,那时已经雄心不再的王维,依然还能写下“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样的豪侠诗篇。可见王维虽然号称“诗佛”,但他的身体里、他的精神世界里,大概也一直住着一个“幽并游侠儿”的大好男儿。
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唐诗鉴赏‖王维:桃源行
8、现在很少有人写篆书了,除了制作印章的时候会用到。不过你可以登陆“汉典”,查找你想要的字的小篆写法,然后临摹下来,汉典的地址是http://www.zdic.net/
9、因此,我们要学会理解诗人的孤独,学会体谅诗人的寂寞,不要把一切的一切,都归于诗人是一位田园诗人,诗人喜欢隐居式的生活……等等,去过度地解析,自以为是的拔高,而应该实事求是的分析、解读原著,还原一个真实的诗——人。因为,诗人不仅仅只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音乐家,他要用20个字描绘出一幅风月无边的画卷,并要在画卷之外,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意境——孤独之美!
10、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回含答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扩展资料:鉴赏: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11、大家一定记得王维的《山居秋暝》里有一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同样的明月,同样的人,他们已是老朋友了。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有着无尽的落寞,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有着无言的惆怅,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着深情的想念……而在这里,如水的月光就如同流淌到心上一样,没有幽怨,没有感伤,有的,是心有灵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你说,从这点上,月亮和人是不是一样?
1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3、那么一首同样的诗为什么会产生如此不同的理解呢?这其实啊,就涉及对诗的表层意象的解读,以及对诗人生平与人生经历的探讨了。《竹里馆》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候创作的一首五绝,收入王维的《辋川集》,其中还有一首家喻户晓的名篇,就是《鹿柴》。这两首诗被公认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作,《鹿柴》和《竹里馆》写的都是辋川风景。《鹿柴》是辋川二十景中的一景,这个“柴”这个字通假通“寨”,就是栅栏的意思,别墅里有篱笆、有栅栏的就叫做“柴”,这里当是指地名。《地方志》像《陕西志》就记载,王右丞祠在蓝田县辋川鹿苑寺,鹿苑寺就是这里所说的鹿柴。竹里馆也是辋川一景,房屋周围都有竹林,所以叫竹里馆。
14、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15、原文如下: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进一步渲染那种孤寂的情绪和气氛的。明月相照,不仅点明坐得久,坐到明月东上,更主要的是想表明惟有天上明月是知己。明月是高洁之士的象征,它独自放射光辉于青天碧海之中,也像诗人一样。所以王维引以为知心的“朋友”。这样写,对描写自然景物也有好处。深林幽篁使人有暗绿色的联想,有寂寞沉郁的感觉,画面是暗淡的,现在忽然“明月来相照”,使幽暗的竹林,洒上一层银白的色彩,这种变化似乎增添了一股生气,一层诗意,孤寂之感一扫而光,竹林、明月、诗人都融化到静穆和谐的夜色之中了。
17、他的出身,他的才学,他的精神气质,原来大概都应该是昂扬、奋发、向上的,可是人的性格与气质终究与人的境遇息息相关,遇到什么样的人,经历怎样的事,冥冥中决定着人的个性表现与精神气质。王维因其才学备受岐王李范的赏识,据《集异记》记载,岐王还为王维策划了与玉真公主的见面,希望他能得到玉真公主的赏识,这段记载虽为后世史学家质疑,但21岁的王维确实在开元九年中了进士,风光一时。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于王维而言,与皇家贵胄的亲密关系,既可能是他仕途上的助力,也有可能是他仕途上的陷阱。
18、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谁又能不生出怀念故乡的愁情?
19、啸(xiào):嘬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
20、唐诗鉴赏‖王维:出塞作
二、竹里馆王维的思想感情
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出处)《竹里馆》——唐代:王维
3、表面看来,四句诗的用字造语都是平平无奇的。但四句诗合起来,却妙谛自成,境界自出,蕴含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作者王维《辋川集》中的一首名作,它的妙处在于其所显示的是那样一个令人自然而然为之吸引的意境。它不以字句取胜,而从整体见美。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也应当遗貌取神,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给人以“清幽绝俗”(《岘傭说诗》)的感受,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外景与内情是抿合无间、融为一体的。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4、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5、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6、此诗收录于《王右丞集笺注》,为《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七首。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
7、这样一幅有翠竹、有明月、有古琴、有诗人的画面,看似高雅、闲适,然而,画卷中、月光下、竹林里,那个孤单的身影映衬出的,其实是一个孤独的灵魂,一颗寂寞的心。尽管有竹、有月、有琴相陪伴,但是,“明月空竹了无眠,抱琴长啸谁相知”的心曲何人能解?哪个能晓?正是那“琼楼玉宇”中,知音何在?清风明月中,谁将我怜!
8、动物是骆驼。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出处。唐.王维《竹里馆》。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体现了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会意:安详高雅之士。36字花:安士一一骆驼。
9、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此诗曾被选入语文教科书。
10、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11、它的美在神不在貌,领略和欣赏它的美,而其神是包孕在意境之中的。就意境而言,它不仅如施补华所说,而且使人感到,这一月夜幽林之景是如此空明澄净,而在语言上则从自然中见至味、从平淡中见高韵。它的以自然、平淡为特征的风格美又与它的意境美起了相辅相成的作用。
12、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13、咏柳(唐)贺知章登鹳雀楼(唐)王之涣宿建德江(唐)孟浩然鹿柴(唐)王维竹里馆(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春夜喜雨(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滁州西涧(唐)韦应物乌衣巷(唐)刘禹锡
14、唐诗鉴赏‖王维:过香积寺
15、唐诗鉴赏‖王维:栾家濑
16、朗读,陶冶情操,升华修养!
17、李白 〔唐代〕
18、亲爱的师友,现在,请您和卓姥姥一起解读“诗佛”这首表达孤独的心曲,看看诗作中记录了怎样的一个孤独而高贵的灵魂…… 《竹里馆》 唐 · 王 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9、dúzuòyōuhuánglǐ独坐幽篁里,tánqínfùchángxiào弹琴复长啸。shēnlínrénbùzhī深林人不知,míngyuèláixiāngzhào明月来相照。
20、点上方“唐诗宋词朗读者”,再点击“关注”。
三、竹里馆王维
1、记得他《鹿柴》里的另一句吧,“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可见他对“深林”的偏爱。其实,“深林”能有多深呢?能比“红尘深处”更深?能比“人心深处”更深?不过是“一入深林去,人间便不回”罢了,至少是暂时不用回去,“且偷浮生半日闲”。其实,深林里怎么会寂寞呢?“薄雨青众卉,深林耿微流”,“绝顶醮回人不见,深林磬度鸟应闻”……竹林深处,也会有花草,会有鸟鸣,甚至可能会有远寺的钟声。
2、《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3、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竹里馆”顾名思义是一座建在竹林深处的房子,王维独自坐在里面。
4、唐诗鉴赏‖王维:酬张少府
5、经此死里逃生,人生大难之后,王维的心境彻底的逃禅入佛。晚年的王维大隐隐于朝,无欲无求之后反倒官位越做越高,终至尚书右丞,所以后人又称其为王右丞,而他自己在俗事中的心事,却几乎全部都放在了那座辋川别业。辋川有盛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其中除《鹿柴》、《竹里馆》外,还有“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辛夷坞》等等,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而这首名为《终南别业》的五律,则可以视作总说他晚年逃禅入佛,虽名在朝所却身在山隐者心境。
6、天宝15年,也就是公元756年,长安被叛军攻陷,王维出逃未及,被捕后被迫出任伪职。因为这一段经历,战乱平息之后,像王维、还有他的好友储光羲都被下狱,交付有司审讯。幸好王维在被俘时作有《凝碧池》一首,说“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僚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表现了一片忠心,再加上他的好友裴迪为他作证,而王维的弟弟时任刑部侍郎的王缙,平藩有功情求削籍(革职。指旧时妓女从乐籍上除名从良。)为兄赎罪,王维才最终得以宽谕。
7、翻译: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融入春风中,飘满洛阳古城。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
8、觉得还不错要拉到文末点(在看)哦!
9、竹子是君子,也是隐士的居住地不可或缺的一种植物,竹子代表的是清幽,超凡脱俗,在大诗人王维的笔下,你可以看到一个不染世俗的人间仙境,一起看看《竹里馆》一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0、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首诗就是王维的《竹里馆》,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是自古就公认的。拿这首诗来说“幽篁、弹琴、深林、明月”每句一个场景,组成了一个宁谧、干净、悠然的美丽图画,表达了诗人对恬淡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诗中有画”的评价,名副其实!
11、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像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12、(注释):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长啸:长声呼啸。(译文):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王维诗歌中自然描写的象征主义手法他自身和其他人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它和谐相处,与世无争。因此他主观性地成功描绘出理想的自然境界:人类、高山、森林、河流、云朵、日月,都代表了这个世界,这个无穷大的宇宙。读王维的诗,我们不时有这样的感觉,当大自然发生重大变化时,他总是能够察觉到这一变化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他才对既生动又具体的自然风光表现出很强的选择性,为此,他使用了描写性和象征性两种写作手法。他的作品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也许只是简单的。
13、唐诗鉴赏‖王维:汉江临泛
14、苏东坡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无论是《竹里馆》、《鹿柴》,还是郦老师特别喜欢的这首《终南别业》,这些诗歌的画面感和意境实在是苏东坡评论的最好印证了。这样的画面、这样心境也就成了后世无数代人莫不渴求能够达到的人生境界,而对王维而言,在那诗与画的背后,隐藏的也正是中国许多诗人的共同特点,是他们志趣与情趣的结合,人生追求与恬淡放空的结合。也正因为这样不同的情感与思想的杂糅,使得他们的诗歌多义性格外突出,也就使得后世的解读呈现出了多元的样貌。同学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深入体会诗人的生活阅历,触摸诗人的情感世界,进而得出你们的人生感悟和人生体会。好了,今天我就讲到这,同学们下次再见!
15、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画家。
16、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17、《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18、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19、唐诗鉴赏‖王维:终南山
20、唐诗鉴赏‖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四、竹里馆王维教案
1、自古文人学者都在说:这是一首表现诗人闲适生活、高雅情趣的诗,然而,卓姥姥却并不敢苟同,不是我自以为是,口出狂言,实则是在这幅清幽的画面中,卓姥姥深深的感受到了诗人的孤独;听到了诗人那“空山无知音”的轻叹!看到了一个高贵的灵魂,因不愿与每况愈下的官场浊气同流合污,而变得越来越孤独。
2、释义:独自闲坐幽静竹林,时而弹琴时而长啸。密林之中何人知晓我在这里?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3、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多么有意境的一句话啊!寂静中有灵动,无言中一线禅机。
5、唐诗三百首|《独不见》沈佺期
6、唐诗鉴赏‖王维:使至塞上
7、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窗前一丛竹,清翠独言奇。长茎复短茎,枝叶不峥嵘。去年笱已长,今年笱又生。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东风弄巧补残山,一夜吹添玉数竿。
8、唐诗鉴赏‖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
9、唐诗鉴赏‖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10、次句承上写诗人悠然独处,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知道王维是著名的音乐家,所以考取进士后,当上了太乐丞。但是他独自坐在竹里馆中弹琴显然不是供人欣赏的,而是抒发自己的怀抱。“长啸”指拖长声音大声吟唱诗歌。弹琴还不足以抒发自己的感情,接着又吟唱了起来。他吟唱的诗也许就是这首《竹里馆》。
11、想一想,在方圆几十里地无人烟的山坡上,在夜深人静的月光下,一个孤独的身影,与斑驳的竹影合而为一;在弹了一曲又一曲之后,依然不能完全排解掉胸中的压抑之感,于是,对着天空、对着明月、对着竹林,撮口长啸,一声“复”一声,声声不绝……这,不是寂寞,不是孤独,又是什么呢?所以说,卓姥姥的观点是:这首诗的题旨就是要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压抑之感,而非像一些诗词专家所言:是在表现诗人的闲适与高雅之情。
12、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十分感谢您的阅读!不足之处,欢迎指正,谢谢啦!
13、点上方绿标收听唐诗宋词朗读者
14、唐诗鉴赏‖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15、王维晚年隐居在辋川别墅,竹里馆正是辋川别墅的一处胜景。这首诗写他独自坐在这竹林深处尽情地弹琴,不时地长啸,没有人知道他在这里,只有明月静静照耀着他。诗里似乎是无尽的孤独,没有人陪伴,没有人倾听,只有明月竹林是他的知己,但孤独中又有一种自在和满足。他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不受世俗干扰,没有尘累烦心,惬意地享受着这份从容闲适,享受着这份孤独,所以孤寂只是此诗的表象,细细品读其内在是有声有色,生意盎然的。
16、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17、唐诗鉴赏‖王维:终南别业
18、诗:唐·王维图:宋·夏圭《临流抚琴图》
19、《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20、起句写诗人活动的环境非常幽静。开头一个“独”字便给读者留下了突出印象,这个“独”字也贯穿了全篇。“幽篁”指幽深的竹林。仅诗的第一句就塑造了一个悠然独处者的形象。
五、竹里馆王维带拼音
1、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帮你理解:竹里馆:诗人在辋川的别墅二十景之一。幽篁:幽静的竹林。复:又。啸: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相当于现在吹的口哨。深林:幽深的竹林。林,竹林。诗意解析: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间,一边弹琴一边悠闲长啸。天色已晚竹林深处无人知晓,只有天上的明月来为我映照。引你欣赏: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绝俗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安闲自在,与世无争的内心世界。诗中写景,选择竹林、明月,贴切地表现出环境的清幽澄净。写自己的活动,只用独坐、弹琴、长啸,就将怡然自得的神态充分表现出来,选材十分简洁。我也是四年级学生,也有写道。
2、唐诗鉴赏‖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3、原文如下: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对人物,既没有描绘其弹奏舒啸之状,也没有表达其喜怒哀乐之情。
5、所以,不要试图去拔高诗人清新淡远的逸趣,更不要去故意抬高诗人鄙视官场的清高,我们要实实在在的把他看作一个有血有肉的、有情有义的,人!他,也有自己的心理需求;他,也有自己的情感需求;他,更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痛苦……
6、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
7、王维的这首《竹里馆》,大多被视作一首山水小品,认为它表现的是一种高雅的情致,比如《唐诗鉴赏辞典》就描述说,这一月夜幽林之景色是如此空明澄净,在其间弹琴长啸之人是如此安闲自得,尘虑皆空;而《唐人绝句精华》则评论说,虽写景色而诗人幽静恬淡,亦缘而见;在我们的课本里也是讲他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总体而言,大多是从恬淡闲适的角度来解读此诗,但是呢,也有论者认为恰恰相反,因为《竹里馆》所表现的并不是隐居者悠然自得的闲适生活,诗中道出的反而是诗人一种潜隐在心底的痛苦,是其始终无法消释的沉郁和幽愤的心情,实际潜在着一种感愤的深意。(复旦大学邵明珍在《重读王维——从《竹里馆》说开去》就是持这样一种观点。)
8、《竹里馆》作者: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春望》一诗的中心是感时伤怀,忧国思家《望岳》一诗的中心是表达诗人不仅要攀登泰山极顶,也要攀登人生顶峰的决心
9、以天宝初年即王维40岁左右为界,王维的思想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政治抱负,热情,开朗,雄心勃勃。他在这时期创作的政治诗和边塞游侠诗,洋溢着青春朝气和理想光芒,饱含情韵。开元二十八年40岁时(即741年),王维过起了亦官亦隐的生活来。他先是在长安郊外的终南山隐居,陶醉于美丽的辋川山水,与友人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亦官亦隐,保持自己的“高洁”,又能过舒适优裕的生活,不失为一种解决人生矛盾的妙法。著名的《辋川集二十首》,就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别业时写的一组小诗。《竹里馆》这首诗是《辋川集》王维二十首诗中第十七首。
10、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
11、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并无新意巧思可言,是人人惯用的陈词。至于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其实是一回事,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不过说明其既非庾信《小园赋》所说的“三竿两竿之竹”,也非柳宗元《青水驿丛竹》诗所说的“檐下疏篁十二茎”,而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这里,象是随意写出了眼前景物,没有费什么气力去刻画和涂饰。
12、竹里馆:zhúlǐguǎn。
13、这首诗是公元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或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思乡之情,所以写下此诗。
14、所以后两句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15、王维的《竹里馆》中写作者在竹林里悠闲弹奏的诗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还望采纳
16、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独具匠心,妙手回春的大手笔。
17、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全诗虽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但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实有虚,对立统相映成趣,是诗人生活态度以及作品特点的绝佳表述。
18、《竹里馆》当作于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期。王维早年信奉佛教,思想超脱,加之仕途坎坷,四十岁以后就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诗人是在意兴清幽、心灵澄净的状态下与竹林、明月本身所具有的清幽澄净的属性悠然相会,而命笔成篇的。
19、独坐在茂密的竹林里,时而弹琴,时而长啸,自得其乐。深林之间,只有明月相伴。明月下的夜色是如此幽静澄净,诗人弹琴长啸有日如此安闲自得,似乎摒弃了一切尘世的俗虑,完全沉浸在空明的境界之中。
20、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