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的思想感情(100句)
一、枫桥夜泊的主旨情感
1、《枫桥夜泊》是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第二实验小学市级名师何瑞丽老师执教的小学五年级上册的一节语文课,课程通过PPT展示重难点知识,让学生理解掌握《枫桥夜泊》这首古诗的内容和主旨,体悟到作者所表达的细腻情感。
2、通过诗句体会诗人孤寂忧愁之情并学会乐观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难点)
3、一些意象寄寓了约定俗成的审美习惯,例如:折柳相送、望月思乡、柳絮飘零、落叶悲秋、杜鹃哀啼、菊梅高洁、红豆相思等等。
4、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5、枫桥夜泊是唐朝著名诗人张继的一首唐诗,描述张继离乡时,船泊在姑苏城(今苏州市)附近的寒山寺时的思乡情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玄宗仓皇奔蜀。张继与其他文士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枫桥夜泊》是他最著名的诗,作于天宝十五载流寓苏州时,这首诗首先被选入高仲武编选的《中兴间气集》,后又选入《唐诗三百首》。寒山寺是苏州城外一座小寺,亦因《枫桥夜泊》一诗闻名,成为一处名胜古迹。
6、《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这首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是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和别集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课本也曾收录此诗。寒山寺也因此诗的广为传诵而成为游览胜地。
7、②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
8、最早怀疑姑苏无夜半钟声的,是欧阳修。他在《六一诗话》中说:“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亦语病也。……唐人有云:‘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者亦云,句则佳矣,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
9、这首诗所写的“八段景”:残月、栖鸦、枫树、渔火、寺庙、客船、流水、枫桥,孤立地看,并无出奇之处,是人们所司空见惯,在古代山水诗中也是习以为常的。但是,这首诗却能脍炙人口,原因正在艺术构思上。诗人不仅打破了时间观念,而且在空间范围内作了巧妙安排。画面中心是夜泊枫桥的客船和客船上的诗人,一切景观都围绕这个中心来设置。近景是水边枫林,衬景是水中渔火、满天白霜,远景是寺院,残月。枫桥在苏州西九里,寒山寺在苏州西十里,残月西落,取的是同一个方位。而点活景观的是声态的鸦啼、钟声。有远景、有近景,远近得宜;有主体景,有陪衬景,主次分明。经过巧手组织,“八段景”井然有序,且富于立体感。
10、例如: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1、(2)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借景抒精、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典、象征等。
12、②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13、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14、现在寒山寺的那口钟,是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再一次建寒山寺时重新铸造的,寺里原来的钟——诗人张继曾听过它声音的钟,早已不知去向。但是被张继写进诗里的钟声却永远回荡在读者心中。而苏州城外那座枫桥、那个寺庙以及它们周围的一切,也都染上了浓厚的诗意。
15、诗的首句,描写了午夜时分诗人所见的三种密切关联的景象:月落、乌啼、霜满天。月落乌啼,夜已很深,在这幽暗静寂的环境中,诗人感到身外的茫茫夜气中下弥漫着满天霜华,十分凄冷。这一句描绘了一幅水乡秋夜图,充溢着幽寂清冷的气氛和诗人羁旅他乡的满腹愁绪。
16、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7、学生回答:“寒山寺”。传来了钟声,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上诗人的耳朵里。
18、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或“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9、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20、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目也作《晚泊》,作于诗人客居苏州时。诗句生动地写出了夜泊时的见闻与感受,在一种幽静凄迷之中散发出淡淡的孤寂与惆怅。夜油: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二、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1、答案:表现其凌寒独开的精神品质。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3、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按要求回答问题。
4、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5、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6、问题:王安石和陈焕两首咏梅诗,都抓住了梅花的同一特征进行歌咏,这一特征是什么?两位诗人是怎样借此抒发他们的情感的?
7、末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写诗人卧听古刹夜钟。欧阳修曾指出“三更不是打钟时”,认为这是“诗人贪求好句而理有不通”的“语病”(《六一诗话》一八)。但事实上在唐人诗歌,甚至《南史》中都能找到“半夜钟”的依据。张继这样写,不仅句佳,而且事真。它传神地描绘出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传到诗人所卧的船舱。这钟声,在万籁俱寂中听来觉得格外的清越悠远。它显示了夜的清寂,也加浓了夜的清寂;它一声声传入诗人的耳中,也仿佛一下下敲在不眠旅人的心上,掀起了他哀愁感情的更大波澜。这霜天清响是全诗意境的灵魂,它在由“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寺影”、“客船”所构成的优美图景上,添上了富有神韵的一笔,使得诗歌形象达到完美的境地,并表现出浓郁的兴味。
8、“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径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的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夜寒天、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枫桥”一词有两种解释,一是江边的枫树。二是“枫桥”本名“封桥”,因作者的枫桥夜泊而更名。“钟声”指得是枫桥附近寒山寺中所敲的无常钟(此为当地风俗,也叫分夜钟)。
9、手法: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联想想象、虚实结合
10、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
11、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12、鉴赏对比手法,表达模式为:诗中将什么与什么进行对比,突出了什么;
13、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叹、漂泊愁苦
14、2022年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
15、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16、《枫桥夜泊》最早见于高仲武编选于大历十四年(779)的《中兴间气集》,诗集编选了包括张继在内的唐肃宗、代宗二朝二十六家,选张继诗三首,其中之一就是《枫桥夜泊》。可见此诗在当时就已经引起了选家的注意。后来有影响的选本,没有不选录《枫桥夜泊》的,如杨士弘《唐音》、高棅《唐诗品汇》、唐汝询《唐诗解》、王尧衢《唐诗合解》、沈德潜《唐诗别裁》、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马茂元《唐诗选》、葛兆光《唐诗选注》等等。
17、(中唐·张继·七言绝句)
18、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再请大家看下面这几首诗的题目,猜猜这些诗要表达的情感类型。
19、诗歌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在写景中融进了诗人自己的情思。选取江枫、渔火无情物作为情感的载体,在“愁”字笼罩之下,皆成有情之景。(以上为“赏”)
20、①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三、枫桥夜泊作者表达的情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边塞征战诗——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3、师:还有一些术语,是从内容的角度讲的,比如借古讽今、寓情于景等等。
4、清·王尧衢:此诗装句法最妙,似连而断,似断而连。(《古唐诗合解》)
5、初中试题库大(stkuda)
6、师:同学们能从熟悉的古诗中找出一例运用意象体现诗人情感的吗?
7、重点分析抒情语句。紧扣作者壮志难酬的核心,理解“玉环飞燕皆尘土”的寓意以及“愁”的含义,解释“闲愁”最苦。
8、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恨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迷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9、后两句写的是寒山古寺的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在苏州西郊的枫桥镇,最初建于南朝梁代,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初唐时诗僧寒山、拾得曾住在这里,所以称“寒山寺”。至今寺内还有他们的雕像。
10、师:读懂诗歌离不开平时的知识积累与感悟,同学们平时应多诵读一些古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加文化积淀,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11、在诗歌(或“文学”)创作上的地位和影响。说明:回答“文学才华”不给分。
12、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13、点击以下文字即可获取:
14、由以上数证,可见枫桥自古有名,存留至今的唐人张继《枫桥夜泊》诗和杜牧《枫桥》诗,都可证明在他们之前此桥早已名叫枫桥。枫桥一桥,寒山一寺,也赖张、杜的诗作而名闻海内。故周遵道《豹隐记谈》所谓的“旧作封桥,后因唐张继诗而相承作枫”,是没有根据的。
15、值得一提的是,金海洋为了鼓励优秀学子,连续多年设立奖学金,奖励的金额从几百元到1000元、3000元、5000元甚至更高。奖励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好师资配上好方法,再加上给力的鼓励机制,在金海洋文考班就读的学员,成绩普遍在几个月提升200分以上,许多基础极为薄弱的学生也顺利将成绩提升到录取线。
16、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迹。
17、近日,友人见告,清俞樾书张继此诗时,曾说“江枫渔火对愁眠”句中的“江枫”两字,宋代旧籍记为“江村”。为此,笔者对张继《枫桥夜泊》进行了一番考察,拾得异文、疑义四点:“江枫”或作“江村”;“枫桥”或作“封桥”;“愁眠”或作山名;“夜半钟声”疑无。对此异文、疑义,逐一辨证如下:
18、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19、阅读陶渊明的《饮酒》,按要求回答问题。
20、山水田园诗的基本内容是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
四、枫桥夜泊作者表达情感
1、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觉得句中的“落红”“护花”能表达诗人甘于奉献的精神。
2、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3、解析:诗中的“雁”“寒”“乡心”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浓浓的乡愁情感。体现情感的关键词为我们打开了理解诗歌的另一条快速通道。
4、提问: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
5、王中山古筝演奏的《渔舟唱晚》《打虎上山》…………
6、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7、掌握常用的评价古诗语言的术语。
8、生:这首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操。
9、深秋的夜晚的景象感怀身世和思念家乡乌啼是动,秋夜是静,钟声是动,客船是静.这里表现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以上回答纯手工打造,希望楼主采纳.
10、清·沈子来: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唐诗三集合编》)
11、学生回答:温暖、美丽。
12、明·桂天祥:诗佳,效之恐伤气。(《批点唐诗正声》)
1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4、《枫桥夜泊》是唐诗中著名的绝句。作者张继是天宝十二年(753)进士,其一生留下的诗作并不多,流传于世的则更少,《全唐诗》中仅录其四十余首,且大都鲜为人知,唯有《枫桥夜泊》一诗却千余年来传颂不绝,至今依然脍灸人口,它不仅是张继蜚声盛唐诗坛的代表作品,而且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也称得上是一篇独具特色的佳作。
15、下面分别以张继的《枫桥夜泊》诗和辛弃疾的《摸鱼儿》词为例,认真体会如何鉴赏古代诗词。
16、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17、⑴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18、《枫桥夜泊》的中心思想是表达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原文如下:
19、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等
20、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动静结合
五、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1、(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雨霖铃》
3、小学满分100(manfen100xx)
4、意象:秋、夕阳、长亭、南浦、灞桥、杨柳、美酒等。
5、师: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
6、生:运用修辞手法,像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借代等。还有一些特殊的表现手法,像以声衬静、以乐写哀等等。
7、枫桥在今天苏州的西郊,据宋人记载枫桥枕潜河,俯官道,南北舟车所从出。可见枫桥是水路交通的一个枢纽,也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因此当张继途经苏州的时候就有了在枫桥的一夜停泊,全诗紧紧围绕夜泊展开,诗歌的第一句描写夜泊的整体情境,勾勒了一个略感凄清的氛围,先写月落,月亮渐渐向西而落,看似一个简单的落字,其实是有着丰富的暗示的,他与描写明月升起的名句,比如欧阳修的,月上柳梢头,比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那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在落字中所包含的情绪应该是低沉的,给人的印象是时间流逝,夜色已深,隐约透露出夜里的几分寒意,所以一开头的月落就已经勾勒出夜泊的这个大环境。
8、作为一首羁旅行役之诗,《枫桥夜泊》所具有的影响力那是很多同类诗歌难以比拟的。从时间上说,绵延一千余年贯穿宋元明清,直到当代还有受它影响,还产生了流行歌曲,从空间上说不独在国内广为人知,而且流传海外,像松井石根为什么想偷盗寒山寺碑?就是因为日本人对这首诗情有独钟,据说是复制皆习诵之,甚至还被选入了日本小学的课本,国学大师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就写到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适庐来见。
9、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10、唐高仲武编《中兴间气集》下卷收录张继此诗,题名为《夜泊枫江》。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收入此诗,诗题作《枫桥夜泊》。
11、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12、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13、《秋词》、《天净沙·秋思》
14、一般说来,《大学语文》考试的鉴赏分析作品,大多数是我们接触到的,不会十分陌生,考试时会删去注释,典故一般会给出注释,我们完全可以读懂。
15、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6、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
17、(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18、巜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这道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咋夜的景色及半夜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19、(筝弹)程皓如古筝演奏《沧海一声笑》
20、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不仅中国历代各种唐诗选本选入此诗,连亚洲一些国家的小学教科书也收录此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