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枫桥夜泊》表达的情感(100句)

2023-01-28 18:37:28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感情

1、生:(动笔圈出“愁眠”)

2、师:把手放下,我们这样死抠字眼,是读不好书的。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张继背井离乡、浪迹天涯。这个晚上,月落乌啼霜气满天,面对着江枫,面对着渔火,此时此刻张继却睡不着觉。睡不着觉,他最希望谁能来陪伴他?

3、《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诗作,诗题意为夜晚停船于枫桥,全诗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夜泊枫桥时所领略到的一种凄清、寂寥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愁绪。

4、生:(朗读)张继啊张继,没有父母、妻儿和朋友陪在身边,一定有很难以言表的孤独、伤感吧?就让这轮残月、乌鸦的啼叫、满天的霜华、瑟瑟的枫树、像一团跳动火焰的渔火,交相辉映。你独自一人乘舟停泊在岸边,虽然你这次考试落败了,可并不代表会一直这样。努力吧!加油吧!你一定会成功的!回去和你的父母、妻儿团聚吧!

5、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

6、师:这是一首经典的歌曲,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谁来读一读?

7、师生:(合作朗读完全诗)

8、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9、它在古诗中表示客居他乡,王维有一句诗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里的客也是表示客居他乡。

10、师:太好了,她把钟声和那么多诗人联系在一起,发现了她自己的问题。

11、孩子们,读《枫桥夜泊》,有人读出的是忧愁,有人读出的是寂寞,有人读出的是凄凉,也有人读出的是寂静。

12、师:无眠就是失眠,就是睡不着觉,就是难眠的意思。看看,是谁在敲打着我的无眠呢?

13、师:听到了这样的钟声,我仿佛好受多了。那钟声好像还在对张继说——

14、不一样。《枫桥夜泊》描写的是一种凄凉冷清的景物,表达的是一种悲凉失意的思想感情;而《暮江吟》描写的是在傍晚江面上所见的美景,表达的是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

15、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16、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

17、师:体会什么味道不一样?

18、转:月落时分听钟声

19、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20、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约天宝十二年(约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二、《枫桥夜泊》表达的情感

1、《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全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2、(随着音乐)师创设情境:月亮西沉,乌啼声声,霜气布满了整个天地;江枫凋零,渔火点点,钟声划破了凄清的夜空。在这个孤独而寂寞的晚上,诗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他在心里轻轻地念道——

3、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4、《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全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诗人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

5、这些景物组合在一起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6、唐朝天宝十二年,张继考取了进士。天宝十四年一月,暴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当时江南一带政局要稳定一些,一些文人学士纷纷逃往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张继就是其中一员。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张继把船停在了苏州城的枫桥边上。在这江南水乡的秋夜里,作者看到当地幽美的景色,凄清的景色引发了诗人羁旅的愁绪。于是写下了这样一首意境清悠的七言绝句《枫桥夜泊》。其诗如下:

7、师:也是因为愁眠,苏轼苏东坡曾经这样写道——

8、师:好!我看大家都有了自己的读诗心得了。是吧?心得如何呢这样,我提一个问题考考大家,好吗?就一个。注意听!我们知道,枫桥夜泊的时候,应该是息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对吧?

9、为什么诗人一夜未眠呢?首句写了“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秋天夜晚的“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诗人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正弥漫着满天霜华.第二句写诗人一夜伴着“江枫”和“渔火”未眠的情景.

10、(诗文解释)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11、为什么又要写乌啼、钟声,岂不吵吗?(以动衬静,

12、师:请坐下,这是哪里的钟声呢?

13、韵字是“先韵”:天、眠、船;入声字:月、落、客

14、描写了深秋时诗人在苏州城外的寒山寺边枫桥下船上看到清寂景象,听到乌啼及钟声,写出了诗人对泊舟枫桥之夜心绪不宁,倍感凄清寂寥怀念之情。

15、出示资料:张继生活唐朝,唐朝是中国最伟大的一个朝代,它曾经兴盛过强大过,可不幸的是张继却生活在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败的中唐,张继曾经在

16、生:张继看到了一轮残月。

17、师:你注意到没有诗句中有一个关键的字眼,谁读出来了?

18、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19、师:诗人在江边看到了什么?

20、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三、《枫桥夜泊》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1、师:用诗中的一个词说,看到了——

2、师:也不会!那么,为什么你读《枫桥夜泊》却有这样的感觉呢?

3、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请分析这首诗写景的顺序,并说明这首诗是怎样以景衬情的。答:(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从远到近;用秋夜的寂静、凄清、朦胧来烘托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思乡之情。)诗歌在景物描写中巧妙地运用冷暖对比、动静结合。其中月落、霜天是“冷色”,江枫、渔火“暖色”;二句是“静景”,第四句是“动景”。“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中的“愁”指的是一种思乡的感情,诗中的客字可以与之引证。这首诗在写法上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在写法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愁情怀。

4、生:(随着音乐,学生再次齐读全诗)

5、生:高启说过“几度经过忆张继”,张继写过一首《枫桥夜泊》,所以知道是寒山寺的钟声。

6、赏析题目,用画面图解分析诗句。

7、读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你会有寂静的感觉吗?

8、怪不得意境这么幽美,故事发生的背景也这么富有诗情画意。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也颇有点才子佳人的味道。原来这一切的一切都发生在苏州,发生在苏州阊门外的寒山寺枫桥古镇上。

9、体会诗人的所感所思,重建诗人创作时的环境,感受孤独诗人的惆怅与温暖。在《枫桥夜泊》的教学中,王老师激情澎湃,激扬文字,同时,又婉婉而叙,仿佛如歌的行板:愁眠啊愁眠……如行者的叹息,倘佯于千年诗的时空,这是诗的音乐,音乐的诗。王老师已是一位杰出的指挥,“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教师范读,师生对读,在想象中读,在读中体验,声调从低到高又从高到低,反反复复、曲径通幽、浅呤低唱,一唱三叹,荡气回肠,余音绕梁。

10、师:愁眠啊愁眠,因为愁眠,这个晚上张继看到了什么?

11、师:(指着板书)看黑板。因为愁眠,诗人看月落、看江枫、看渔火,却是愁上加愁;因为愁眠,诗人听乌啼、听钟声、感霜气,那是冷上加冷。而所有的这一切的景物,诗人却用了一个字来形容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个字就是——

12、借“月”咏愁,升华拓展。

13、承:张继独听寒山钟

14、后面二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姑苏城外寒山寺”,就是一个叙述的句子,点明在江南苏浙大环境下作者写作的特写镜头。“客船”是特写中的特写,指明作者在广大环境中所驻足的一个点。“姑苏城”、“寒山寺”、“客船”,三个点,用直线相连,就会成为一个三角形。其中任何两个点为另一个点的参照系。在此诗中,“姑苏城”是为“寒山寺”而用,“寒山寺”是为“客船”而设。“夜半钟声”中,夜半点明时间,钟声给这后二句以灵动的生活气息。“姑苏城”和“寒山寺”的岀现,使此诗具备历史感,而这“客船”给人的感觉则是现实感。人

15、唐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16、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次教学中,还有许多不尽满意的地方,如,在一次次的诵读中,学生还是没有真正触摸到诗人那颗忧愁的心,与作者共鸣的目的,仍未达到预期效果……我一直在努力。

17、张咪和毛宁本来是很要好的朋友,两人都是东北人,张咪是黑龙江人。毛宁出道时,张咪已经很有名气了,张咪帮助和引荐过毛宁,谁知道搞到后来两人反目成仇。

18、师:(擦去“乌啼”)那霜气满天看得见吗?

19、师:没有?你怎么知道的?哪个词语直截了当地告诉你,张继没睡,根本就睡不着?

20、师:(板书:乌啼)一声凄厉的叫声,划破了这个沉寂的秋夜,但是,当叫声过去之后,秋夜反而变得更加沉寂。还听到了什么?

四、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之情

1、生:(朗读)十年不到枫桥寺,夜半钟声扰客眠。

2、理解诗句,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

3、生:还是寒山寺的钟声。

4、师:(板书:钟声)什么时候的钟声?

5、师:问得好!其实,所有的问题都跟一个人连在一起,所有的问题都跟一首诗息息相关。这个人叫张继,这首诗叫《枫桥夜泊》。

6、师:有点味道,谁再来读一读,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味道。

7、生:(自由应答)看不见。

8、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9、《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10、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其名句有:“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1、②诗人还听到了什么?(钟声)哪里的钟声?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钟声是什么时候传来的?诗人半夜听到寒山寺传来的钟声

12、如霜的月光照落在乌啼镇的上空,江边的枫树和渔火相对难眠。

13、师:孩子们,人人会有愁眠的时候,比如我自己。我想你们也会有愁眠的时候吧?谁来说一说?

14、枫桥、寒山寺是苏州的两处地名,至今还能见到这两处名胜。诗人张继选取了真实的景物写入诗中,增加了真实感,让读诗的人感同身受,哪怕不是苏州人,谁的家乡没有一座石桥,谁的家乡没有一座庙宇。将人人都能看到,人人都能感受的景物转化成情感符号,一下子就击中世人的内心。哦,原来对于家乡的情感是每个人都共同拥有的。

15、根据《唐才子传》卷三记载,张继于“天宝十二年(753)礼部侍郎杨浚下及第”,也就是说考取了进士。而就在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仓皇奔蜀。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16、“霜满天”(板书)给“霜”组词吗?“秋处露秋寒霜降”霜只有在寒冷的季节里才会出现,说明此时天气已经很冷了。李白有句诗“床前明月光——生:(接答)疑是地上。”从诗中看出霜(出示)霜应该是覆盖在——地上的,张继怎么会感到满天都是寒霜?说明什么呢?

17、师:好一个“夜半钟声到客船”啊!味道读出来了,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18、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9、师:这善解人意的钟声,这温馨提示的钟声,陪伴着愁眠之人,温暖着愁眠之人,也因此深深化解了张继的愁眠。(擦去“愁眠”)

20、诗歌从盛唐到中唐的过渡,有两个代表性的人物,一是刘长卿,一是韦应物。但其实同时与他们两个相对应,还有两个代表性的人物也非常独特,也其实可以代表诗歌从盛唐向中唐的转变,而且他们两个都姓张,一个叫张继,一个叫张志和。

五、《枫桥夜泊》表达了什么感情?

1、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传高僧寒山居此而得名。

2、读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你会有寂寞的感觉吗?

3、生:又一次我妈妈又出差一个月,当她走半个月的时候,我因为担心她而“愁眠”。

4、生:(在教师插话的引导下,纷纷开始写批注)

5、师:孩子们,这就叫经典!(板书:经典)这就叫文化!(板书:文化)

6、师:读得不错!谁来体会一下,诗中有一个词叫“无眠”,什么意思?生1:无眠就是睡不着觉。

7、生:(自由应答)没有睡着。

8、生:只有寒山寺的钟声。

9、黑: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怎能不黑呢?

10、这样的诗句,这样的画面(出示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11、“枫桥夜泊”的“泊”是“停泊”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把题目的意思说说?(夜晚,张继把船停泊在枫桥旁边。)那是一个古老的石桥,那是一个宁静的夜晚。来,咱们再读课题!

12、师:不对,给“愁眠”找个近义词,“愁眠”。

13、毛宁和杨钰莹是新世纪唱片公司倾心打造出的一对金童玉女。两个合作很好的搭档,在后来由于其他的事件两人都淡出江湖。

14、对比:在读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你会有忧愁的感觉吗?

15、师:钟声是从哪儿传过来的呢?

16、全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时,领略到的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17、yèbànzhōngshēngdàokèchuán

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19、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20、《夜雨寄北》表达诗人对妻子的思念,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枫桥夜泊》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